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P17

  ..续本文上一页一,底下所谈到的是说明一相、多相是平等,【明一多相等,】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同观。一身】就是多身【下,明诸佛三法等同。】三法就是,诸位,翻开十九页,我教你看哪三法,三法就是:一身一智慧,这个就是一法;力无畏亦然,力就是十力,无畏就是四无畏,它的意思是说佛的智慧身、十力、四无畏统统一样,就是平等,这三法就平等。【念色下,以三身结示。色身是应,法门是报,】意思是说色身是应身,法门是报身,实相是法身。这样读比较清楚。因为他都少一个字,看起来比较简略,很简略的话,我们看得比较不清楚。色身是应,法门是报,【实相是法。】也就是说色身就是佛的应身,法门就是佛的报身,实相就是佛的法身。【言法门是报者,】这个特别提出来讲,生怕大家不了解,【谓诸法聚而为身也。所谓八万四千陀罗尼为发;】做头发,【第一义谛为髻;】髻就是头顶上的发髻,【种智为头;】一切种智为头,【慈悲为眼;无漏为鼻;四辩为口;】就是四无碍辩才,【四十不共法为齿;】现在我建议诸位,我认为研究佛法的人,需要佛学大辞典,到现在我所看到的佛学大辞典,佛光的那个豪华版的佛光书局,佛光山所编的佛学大辞典那个实在是太棒了,资料的齐全前所未见,因为四十不共法这种东西,如果不去查你没有办法了解,如果我在这里说,光讲这个就好了,对不对?所以这个最好还是能够。。。你们自己去想办法,去买一套佛学大辞典,因为它的内容非常好,那个字体看起来又不会近视,纸张又好又有照片,而且资料非常的齐全。这是做师父的人,疼爱我们这些徒弟,介绍你们好书,因为一个学佛的人没有辞典你哪有办法,什么都要我帮你们查好,你们那么懒惰做什么,常常要我帮你们查好,不要这样子。所以说最好有佛学大辞典。佛学大辞典,接下来就是今生今世一定要看《印光大师全集》,一套有七册。以前我们要买这类的书,这里也找不到,那里也找不到,现在人家送五十套来,现在的人命好,以前我们要买这类的书,找了很久就是没有人在流通《印光大师全集》,有的时候人家马上就请走了,找了很久。我在看那本书,很好,非常好。好书介绍。

  ( “诸佛虽有无量诸法不与余人共者有四十法。若人念者则得欢喜。何以故。诸佛非是色身。是法身故。如经说。汝不应但以色身观佛。当以法观。四十不共法者一者飞行自在。二者变化无量。三者圣如意无边。四闻声自在。五无量智力知他心。六心得自在。七常在安慧处。八常不妄误。九得金刚三昧力。十善知不定事。十一善知无色定事。十二具足通达诸永灭事。十三善知心不相应无色法。十四大势波罗蜜。十五无碍波罗蜜。十六一切问答及记具足答波罗蜜。十七具足三转说法。十八所说不空。十九所说无谬失。二十无能害者。二十一诸贤圣中大将。二十五四不守护。二十九四无所畏。三十九佛十种力。四十无碍解脱。是为四十不共之法。”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十》

  感恩妙宇师兄 即天空是蓝的师兄 亦即米新武师兄 提供“四十不共法”之出处)

  底下,【二智为手;】就是根本智、后得智为手,【如来藏为腹;三三昧为腰;】把笔拿起来,三种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定慧为足。】

  空三昧就是你修空观,才能够直接进入定。我们人修行临命终为什么不能把握,就是没有定,为什么没有定?因为梦想、颠倒、恐惧误了我们一生的大事。颠倒就是无常为常,这个世间本来就是没有什么快乐的,他拼命的追求,这个世间痛苦他却认为是快乐的,颠倒;梦想,整天都在作梦,整天都在梦想将来怎么样,现在的不求解脱,每天都期盼,强烈的得失,梦想,不是欧阳菲菲唱的那一首歌。所以说空就是能够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个空字是一切佛法的精华,空能够解释叫能舍、能忍,如果你有空的思想你就能够舍,你就不会为了别人几句话整天难过,又不是脑袋坏了,我不让你痛苦就好了,还让你来使我痛苦,哪有可能,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修空的人他就是这样坐着,所以闲人非等闲人,闲人就是很有空闲的人,你听得懂吗?非等闲人,世间只有大彻大悟的人是闲人,为什么?他不会起心动念,他也不会想要造作,他也没有名利心,他也不会去追求欲望,他就是如如不动。闲人非等闲人叫空三昧。

  第二叫无相三昧,无相就是你在修行当中不可以执着任何一法,叫无相三昧。好也是这样过,坏也是这样过,人家怎么伤害我们,我们也是这样过,人家怎么赞叹,我们也是这样过日子,叫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相三昧。

  第三叫做无愿三昧,愿就是造作,无作的三昧;无作的三昧就是无生,无生就是得一切忍辱。无愿简单讲就是能忍一切名叫做无愿,而不是没有愿力,不是这个意思。无愿就是我无愿,解释另外一个角度叫做无所求,无求三昧,你要于世无求,一个人到了无求,品就自高,人到无求品自高。

  【二 明即佛】

  【常运念无不念时,念念皆觉,是名观行即佛也。】

  常常运用我们这种念头,无不念时,念念皆是觉悟,是名观行即佛也。所以我们人这个念头当中,如果有接近圣者、善知识,这个念头慢慢他就会转;如果没有接近圣者或是善知识、这个圣僧(高僧大德),我们念念都是束缚、都是死巷,死巷都是自己这样想、想。。。都钻进牛角尖里面爬不出来,想一想、想一想,愈想愈呕就愈生气,就愈恨他,恨他到死,就一直转一直转,转进牛角尖,老鼠入牛角很稳当,死定了。所以禅宗常常说:天下何其大,奈何钻故纸不出,就是说天下这么大、这么广的地方,你不走,何苦?何苦就是拼命在钻文字相,钻故纸,故就是旧纸堆,而不能够跳出来,很可怜。所以人家禅师那一种洒脱、那一种自在,那一种清凉、洒脱、安详,人家说开悟,悟到什么?悟无所有。

  说:师父,你开悟,悟到什么?

  说:没有,什么也没有悟到。

  说:师父,我想要求法。

  我对他说:此法中无法可求,当下你就具足一切。能运用者就在眼前;不能运用者找不到,永远都找不到。

  所以说圣者意识难言,圣人,他很容易就了解清净平等的本性,他却没有办法说,他也不知道怎么说。在寻找的人是能言难识,在找寻本性的人能言善道,但是他却不知道本性是什么,他能言善道,空、本性、无常,讲到《涅槃经》不生不灭,能言善道,讲到本性是常还是无常,(说)本性是无常就吓到了。

  有一个修行者来问六祖慧能大师,问说:请问行者,请问修行的人本性是不是常?他会执着。

  六祖慧能大师说:本性无常。

  他说:本性怎么无常呢?本性如果无常,和佛说的不生不灭就相反了。

  六祖慧能大师就对他说:本性如果是常的话,不就和死人一样永远是这样子,永远这样子如如不动,不动的时候就变成死绝,像臭水沟里面的不动。

  所以我们人如果讲到如如不动,他就会观想为永远就这样不动,他不知道这个不动,是指无念的不动,他不知道这个还叫做动,也可以叫做念,也可以叫做无常。因为他的无量的神通在变化,当然要以无常,如果常就是死绝、就杵在那里,这个叫做自性见,谓本性之常名之为自性见,死路一条。谓本性无常就是凡夫见,就是生死法。圣者悟道讲常、讲无常都自如,凡夫讲常执着常,讲无常就执着无常,搞不清楚本性是常是无常。所以就神通起用来讲可以讲无常,方便讲;就本性来讲不生不灭就讲常。常、无常都是对立的,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本不可说,本来就不可说的,你一定要把它下一个定义,那就错。所以我们人会很恐惧说佛性是无常那完了,他就先说佛性是无常也是生死法,错了。所以很不容易的,佛法不要落入文字上的执着,如果不懂就是不懂,不通本性的你再怎么说他就是不懂,他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反正他也搞不清楚,所以他回去就思惟,动念即乖又不能思惟,思惟又不对,又不是本性,不思惟又迷迷糊糊,一个头两个大,干脆念佛、念佛。这种就是这样子。

  二十一页,

   【四 相似即】

  【相似佛者:】现在再来讲相似佛,有一点功夫叫相似,有一点功夫了。相似佛,菩萨了。就像地基盖到了五楼,盖到了七、八楼,只是还没有收尾的工作而已,它就相似讲堂了。这样就相当有一点功夫了,快完成。相似佛者,【念佛相好身,】相好就是应身,念佛的相好,相好意思是说佛的应身是非常好的色身,【得相似相应。】相似,有一点功夫了。【念佛法门身,】念佛的法门身,就是具一切法为身名叫做法门身,我们说八万四千法,法门就是一切法门,念佛的一切法门都集在一切法这个叫做法门身,也叫作报身。简单讲就是菩萨悟到一切法,【得相似相应。】这个就能够得到相似相应,【念佛实相身,】实相就是念佛的法身,【得相似相应。】这个也是相似相应。【相似者,二物相类。】相似的意思是说二种东西很相像,【如鍮(tou二声)似金,若瓜比瓠。犹火先煖,涉海初平。水性至冷,饮者乃知。】如鍮,我为了这个字也查了很久,如鍮,这个鍮是一种石头,是自然铜之金;自然铜,黄铜之精华。是一种石头,真正的鍮石类似金一样的,是产在伊朗,伊朗所盛产的才是真正的鍮石,所以这个鍮是一种石头,很相似金。若瓜比瓠,那个念hu(四声),这个我也有查辞彚,我怕读错了。若瓜比瓠,瓠就是瓠瓜,就像瓜和瓠瓜很相似。犹火先煖,就像火先有温度。涉海初平,涉海就是入海一开始平平的。水性至冷,饮者乃知,这一段是劝告我们,叫我们要亲自修行,水性很冷,意思是说我们的本性很清净;饮者乃知,你要去喝,意思是说你要亲自去修行,你才能够得到利益,往生极乐世界很好,你一定要老老实实的念佛,你才能够得到利益。【渴不掘井,】就是挖,你如果口渴不挖井,你就没有水喝。渴不掘井,意思…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