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P17

  ..續本文上一頁。波羅蜜前面都講過了,行深般若,深般若,這個智慧有淺、有深,人空般若,破除我執,小乘的修我空,因爲他不究竟,所以不能見到涅槃裏面不生不滅的本性,不空的如來藏,沒有辦法。所以淺般若是人空般若,破除色身的五蘊,五蘊身的錯覺執著,破除我執。我執是一切痛苦的根本,這個執著就像水溝的不通,久了就發臭。這個執著就像我們辭典裏面講的,食古不化的人,思想你怎麼樣講,他就是不甩這一套,他也不聽你的勸告,自己又沒有智慧,然後又剛愎自用,講起來就是全世界他是最偉大的,你講什麼他都不……那一句不能講,no那個……這個不能講,不相信你就對了。所以破除我執,這個“執”一切衆生的痛苦就是這個執,你走到天涯海角,包括你的先生、親戚朋友,就是這個執害死一切衆生,每一個人都是我見很重的人,我見,不能入道也是我執;痛苦也是我執;煩惱也是我執。是不是?婚姻也是我執,也是我執,真的!所以我們這個我執要破。但見於空,不見不空,但見於空,就是我們只知道,色、受、想、行、識是構成人身的一個要件,色受想行識,但是呢,他並沒有徹底的證悟到常樂我淨的本性,所以不見不空,常樂我淨不空,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它是不空啊,,所以沒有見到徹底的涅槃,叫做不見不空,不見到常樂我淨的究竟涅槃,小乘的修行。那麼,淺般若是叁乘同修,聲聞、緣覺啊、還有鈍根的菩薩啦,比較差的菩薩,叁乘同修,名共般若。我空是一切小乘、大乘都要修的,你不先修我空,那裏會修法空呢?

  同學們!如果在這個執,放下的功夫差不多做幾層,你就會學到很大很大的快樂解脫的思想。我現在講幾個原則,你不要說我空了,你這個日子就很好過。你第一個,永遠不要看衆生的過失;第二個,永遠不要講傷害衆生的語言;第叁個,永遠跟衆生保持一個距離;第四個,隨心隨力的贊歎一切能贊歎的衆生,你就做這樣就好,不要做很多,先聽我的話,然後最後一個,隨時觀照滿知足,知足!常常告訴自己:我沒有了不起,我沒有什麼福報,我只能吃這麼差的東西;我只能著這個破舊的衣服;只能住這個破舊的房子,我沒有修什麼福報,碰到人家侮辱我們、傷害我們,我們就想:我們前世傷害人家,你隨時安住在知足,這個世界上不要講你破我執,日子就很好過,幾個大原則你鞏固住,別人就無奈你何了,就這樣子,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你肯做就是這樣。永遠不要講人家的缺點,不要傷害到衆生,你明明知道他的缺點,你要冷靜,你要冷靜!他能講的、勸告的,你好好的告訴他,用比較诙諧的、幽默的語調,去糾正他的缺點。譬如說某某人,你說;阿秀啊!你真是長得很漂亮,你那個脾氣稍微改一點,哇!更不得了!如“宜蘭”,宜蘭就是適合栽培蘭花,叫做宜蘭,真的嘛!適合栽培蘭花叫做宜蘭,基隆再過去就是宜蘭,爲什麼名字叫做宜蘭?就是適合栽培蘭花,真的!我們糾正衆生就這樣子。所以現在要我去講人家的不對,去糾正人家,那沒有說很知己的,真正的徒弟說他真的很至誠懇切的,我好好的來跟他談,我也不會去傷害到衆生,這一點你們要學一學師父,真的!要學一學,不講人家的過失,因爲我們不是聖人,我常常這樣講,我不是聖人,我也有缺點、我也會犯錯,你們不是聖人,你們也會犯錯了,你今天置人於死地,有一天你就走投無路,你記住師父的話,你今天你講話置人於死地:你怎麼樣壞……那有一天你都不能犯錯,你犯錯你完了,你完蛋了!所以寬恕別人就是寬恕自己。有智慧的人二句話,日子過的輕松、愉快、安詳。有時候我看到衆生活得那麼的痛苦無奈,我也覺得很可憐!很可憐!回頭一看海闊天空,你爲什麼要死執著呢?

  以前有一個禅師比喻,修行,修行,他的師父修行結果沒有開悟,他的徒弟跑出去外面參,結果大徹悟回來,大徹悟回來,他師父也講經說法,他的徒弟知道他的師父,一直在鑽牛角尖在名相,不徹悟啊,然後就叫他師父:師父啊!你來看、你來看!這個窗戶有一支蒼蠅,蒼蠅看到這個窗戶有光線,就拼命的撞,撞,撞……前途一片光明,可是沒有出路,撞不出去,因爲它看到這個玻璃一片光明一直撞,這個就是說一個人一直執著這個經典,一直以爲弘法利生,就可以解脫,不一定的,解脫是自己的功夫,不是靠你弘法就可以的,你講經說法要把那個法會歸到本性上的東西。本性上的東西。所以他的徒弟先開悟,結果他師父沒有開悟,因爲他拜他的師父,他師父不是善知識,所以他去外面參高僧大德徹悟了,他認爲:我要開始度我的師父了,我的師父還在鑽牛皮紙,鑽這個經典,還不通達,就叫他的師父去看那個蒼蠅在撞窗戶。這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告訴我們!我們要修的這個修行,一定要找到根本,那就是執一定要破,執不破你沒有辦法的,雖然你很想修行,可是你也只逗留在那一種自我意識的觀念裏面而已。所以在這個地方,那一個地方要下功夫,就是執要放得下,肯,你才有辦法啦!

  深般若就是法空般若,法空般若包括色、受、想、行、識,我們說人空般若是色、受、想、行、識,知道它是這五蘊所構成的,而法空般若,包括色受想行識,包括地水火風,當體就是自性的東西,性色真空,真空性色。簡單講,人空般若只悟到所有宇宙構成的元素,而法空般若是這些元素就是你本性的東西。再講一遍,人空般若只悟到說,你的色身是地水火風構成的,而法空般若是當下地水火風就是你本性的東西,如果你造業就幻化成堅固,四大就成對立的東西,如果你悟到,這四大地水火風,就是你本性的東西,不離開你的色,不離開你的本性,色心無礙,所以具足神通。所以說菩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障礙到他,他硬的就是軟的;軟的就是硬的,他隨隨便便穿牆走壁,爲什麼?這個色法就是他本心自性上所幻化出來的,這個怎麼可以阻擋得住菩薩呢?對不對?他是高階層的,不曉得活在幾度空間裏面?我們才活到叁度空間,他不曉得活在幾萬度的空間,超越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們看是質礙的東西,在佛菩薩看根本沒有障礙。根本沒有障礙,障礙是我們自己的執著、錯覺。所以法空般若就是這個意思。更破法執,法執!就是說包括那些元素都要會歸到自性。所以不但見空,不但知道這個色身是假的,又見不空,就是本性具足無量的功德,不空,就是豐富的智慧,豐富的莊嚴,我們內在豐富的福德,無量無邊的福德,這不空!不空!又見不空,就是見到究竟的涅槃,本性具足有福德因緣,本性具足無量的智慧,這不空,本性具足常樂我淨這個不空。所以深般若是異叁乘,異叁乘就是不同於聲聞跟緣覺;不同於鈍根的菩薩,名不共般若。深般若那必須要大菩薩了,像八地、九地、十地的大菩薩了,是行深般若。照見爲叁智用,空觀深,斷見思惑,顯一切智,見真谛,什麼叫做空觀深呢?我們知道緣起當下就是性空,空觀修到深入的境界,斷見思惑,見惑跟思惑八十八品,意思就是在娑婆世界裏面如果斷見思惑,就會安住在方便有余土。

  有的人問我一個問題:師父!在娑婆世界裏面證阿羅漢果,死後往生那裏?往生方便有余土。超出叁界的,叁界外有一個方便有余淨土,那是沒有生老病死了,但是還不是最重要、最莊嚴的地方。顯一切智,顯一切智,所以一切智,一切就是總,一切都會歸到空、無常,所以一切智就是空的智慧,表示一切有一個總和,顯一切智意思就是一切現象都有一個共同體,就是空性的體,所以一切就是空性的智慧,見真谛,真就是不假、不虛妄,當然虛妄的東西就非真啊。那麼,從空出假是假觀深,假觀深是斷塵沙惑,所以問:請問師父!如果在娑婆世界斷了見思惑以後,又斷了塵沙,住在那裏?住在叁界外的實報莊嚴土。顯道種智,道種智就是通達種種的智慧,如果你不具足一切的智慧,你沒有辦法普度無量無邊的衆生,因爲根器不同嘛,所以見俗谛,俗谛就是安立假名,見真谛就是安立在空性裏面,得到解脫,而見俗谛,你要度衆生要從空出假,你要在俗谛裏面,這個假相裏面不能迷惑。要顯示一切名相,都不離我們的本性,隨緣度衆,運用任何的名詞,統統是我們本性的東西,所以不妨安立假相名詞,見俗谛。

  中觀深,破除空、破除假,名叫做中觀,不偏空、不偏假,名叫做中觀,圓融無礙,斷無明,斷無明就會住在常寂光淨土,住在常寂光淨土,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一切智跟道種智的合成,二個智合起來叫做一切種智。一切種就是一切智、道種智的濃縮,本來講:一切道種智,這樣才對,但是中國人怕麻煩,怕麻煩,幹脆就講一切種智。就是包括空、包括有,圓融無礙,名叫做中谛。

  丁叁:明所觀境

  【預釋】由前行深般若,故能照見五蘊皆空,但是這裏所說的空並不是斷滅空,或邪見空。若斷滅空者:則無一切善惡因果可言,同時也不須要修一切福德善行,乃至莊嚴佛果。若邪見空者:邪見人所執之空,聞空解脫之法,則不行諸功德但欲得空,且認爲究竟,是爲邪見空。像這樣,則和那以爲鹽能令諸食物味美,便認爲鹽之自味必多,空炒鹽吃,堿劇傷口,自討苦吃的這一類癡人還有什麼差別呢?《楞伽經》叁曰:“我說甯取人見(固執實有人我之之見也,又名人我見或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無所有增上慢空見”。不墮“斷滅”“邪見”二空始可與言般若空義。然而般若空義的深奧,並非簡單可能盡致發揮的。茲略約二義預爲說明:

  一、就方便門中說(屬事方面):空是虛妄不實的意思,因爲字宙萬有,皆依衆緣所成,是一種生滅無常之幻相,沒有實在的自體,故謂之空。《大論》六曰:“因緣生法是名空相”。根據這句話就可以證明空是緣生不實的意思。二、約真實門中說(屬理方面):“空”指真空實相之第一義空,謂五蘊虛妄相中當體即是真空實相。非僞爲真,離相曰空,以真如理性離一…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