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讲记▪P17

  ..续本文上一页。波罗蜜前面都讲过了,行深般若,深般若,这个智慧有浅、有深,人空般若,破除我执,小乘的修我空,因为他不究竟,所以不能见到涅槃里面不生不灭的本性,不空的如来藏,没有办法。所以浅般若是人空般若,破除色身的五蕴,五蕴身的错觉执著,破除我执。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本,这个执著就像水沟的不通,久了就发臭。这个执著就像我们辞典里面讲的,食古不化的人,思想你怎么样讲,他就是不甩这一套,他也不听你的劝告,自己又没有智慧,然后又刚愎自用,讲起来就是全世界他是最伟大的,你讲什么他都不……那一句不能讲,no那个……这个不能讲,不相信你就对了。所以破除我执,这个“执”一切众生的痛苦就是这个执,你走到天涯海角,包括你的先生、亲戚朋友,就是这个执害死一切众生,每一个人都是我见很重的人,我见,不能入道也是我执;痛苦也是我执;烦恼也是我执。是不是?婚姻也是我执,也是我执,真的!所以我们这个我执要破。但见於空,不见不空,但见於空,就是我们只知道,色、受、想、行、识是构成人身的一个要件,色受想行识,但是呢,他并没有彻底的证悟到常乐我净的本性,所以不见不空,常乐我净不空,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它是不空啊,,所以没有见到彻底的涅槃,叫做不见不空,不见到常乐我净的究竟涅槃,小乘的修行。那么,浅般若是三乘同修,声闻、缘觉啊、还有钝根的菩萨啦,比较差的菩萨,三乘同修,名共般若。我空是一切小乘、大乘都要修的,你不先修我空,那里会修法空呢?

  同学们!如果在这个执,放下的功夫差不多做几层,你就会学到很大很大的快乐解脱的思想。我现在讲几个原则,你不要说我空了,你这个日子就很好过。你第一个,永远不要看众生的过失;第二个,永远不要讲伤害众生的语言;第三个,永远跟众生保持一个距离;第四个,随心随力的赞叹一切能赞叹的众生,你就做这样就好,不要做很多,先听我的话,然后最后一个,随时观照满知足,知足!常常告诉自己:我没有了不起,我没有什么福报,我只能吃这么差的东西;我只能著这个破旧的衣服;只能住这个破旧的房子,我没有修什么福报,碰到人家侮辱我们、伤害我们,我们就想:我们前世伤害人家,你随时安住在知足,这个世界上不要讲你破我执,日子就很好过,几个大原则你巩固住,别人就无奈你何了,就这样子,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你肯做就是这样。永远不要讲人家的缺点,不要伤害到众生,你明明知道他的缺点,你要冷静,你要冷静!他能讲的、劝告的,你好好的告诉他,用比较诙谐的、幽默的语调,去纠正他的缺点。譬如说某某人,你说;阿秀啊!你真是长得很漂亮,你那个脾气稍微改一点,哇!更不得了!如“宜兰”,宜兰就是适合栽培兰花,叫做宜兰,真的嘛!适合栽培兰花叫做宜兰,基隆再过去就是宜兰,为什么名字叫做宜兰?就是适合栽培兰花,真的!我们纠正众生就这样子。所以现在要我去讲人家的不对,去纠正人家,那没有说很知己的,真正的徒弟说他真的很至诚恳切的,我好好的来跟他谈,我也不会去伤害到众生,这一点你们要学一学师父,真的!要学一学,不讲人家的过失,因为我们不是圣人,我常常这样讲,我不是圣人,我也有缺点、我也会犯错,你们不是圣人,你们也会犯错了,你今天置人於死地,有一天你就走投无路,你记住师父的话,你今天你讲话置人於死地:你怎么样坏……那有一天你都不能犯错,你犯错你完了,你完蛋了!所以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有智慧的人二句话,日子过的轻松、愉快、安详。有时候我看到众生活得那么的痛苦无奈,我也觉得很可怜!很可怜!回头一看海阔天空,你为什么要死执著呢?

  以前有一个禅师比喻,修行,修行,他的师父修行结果没有开悟,他的徒弟跑出去外面参,结果大彻悟回来,大彻悟回来,他师父也讲经说法,他的徒弟知道他的师父,一直在钻牛角尖在名相,不彻悟啊,然后就叫他师父:师父啊!你来看、你来看!这个窗户有一支苍蝇,苍蝇看到这个窗户有光线,就拼命的撞,撞,撞……前途一片光明,可是没有出路,撞不出去,因为它看到这个玻璃一片光明一直撞,这个就是说一个人一直执著这个经典,一直以为弘法利生,就可以解脱,不一定的,解脱是自己的功夫,不是靠你弘法就可以的,你讲经说法要把那个法会归到本性上的东西。本性上的东西。所以他的徒弟先开悟,结果他师父没有开悟,因为他拜他的师父,他师父不是善知识,所以他去外面参高僧大德彻悟了,他认为:我要开始度我的师父了,我的师父还在钻牛皮纸,钻这个经典,还不通达,就叫他的师父去看那个苍蝇在撞窗户。这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告诉我们!我们要修的这个修行,一定要找到根本,那就是执一定要破,执不破你没有办法的,虽然你很想修行,可是你也只逗留在那一种自我意识的观念里面而已。所以在这个地方,那一个地方要下功夫,就是执要放得下,肯,你才有办法啦!

  深般若就是法空般若,法空般若包括色、受、想、行、识,我们说人空般若是色、受、想、行、识,知道它是这五蕴所构成的,而法空般若,包括色受想行识,包括地水火风,当体就是自性的东西,性色真空,真空性色。简单讲,人空般若只悟到所有宇宙构成的元素,而法空般若是这些元素就是你本性的东西。再讲一遍,人空般若只悟到说,你的色身是地水火风构成的,而法空般若是当下地水火风就是你本性的东西,如果你造业就幻化成坚固,四大就成对立的东西,如果你悟到,这四大地水火风,就是你本性的东西,不离开你的色,不离开你的本性,色心无碍,所以具足神通。所以说菩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障碍到他,他硬的就是软的;软的就是硬的,他随随便便穿墙走壁,为什么?这个色法就是他本心自性上所幻化出来的,这个怎么可以阻挡得住菩萨呢?对不对?他是高阶层的,不晓得活在几度空间里面?我们才活到三度空间,他不晓得活在几万度的空间,超越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看是质碍的东西,在佛菩萨看根本没有障碍。根本没有障碍,障碍是我们自己的执著、错觉。所以法空般若就是这个意思。更破法执,法执!就是说包括那些元素都要会归到自性。所以不但见空,不但知道这个色身是假的,又见不空,就是本性具足无量的功德,不空,就是丰富的智慧,丰富的庄严,我们内在丰富的福德,无量无边的福德,这不空!不空!又见不空,就是见到究竟的涅槃,本性具足有福德因缘,本性具足无量的智慧,这不空,本性具足常乐我净这个不空。所以深般若是异三乘,异三乘就是不同於声闻跟缘觉;不同於钝根的菩萨,名不共般若。深般若那必须要大菩萨了,像八地、九地、十地的大菩萨了,是行深般若。照见为三智用,空观深,断见思惑,显一切智,见真谛,什么叫做空观深呢?我们知道缘起当下就是性空,空观修到深入的境界,断见思惑,见惑跟思惑八十八品,意思就是在娑婆世界里面如果断见思惑,就会安住在方便有余土。

  有的人问我一个问题:师父!在娑婆世界里面证阿罗汉果,死后往生那里?往生方便有余土。超出三界的,三界外有一个方便有余净土,那是没有生老病死了,但是还不是最重要、最庄严的地方。显一切智,显一切智,所以一切智,一切就是总,一切都会归到空、无常,所以一切智就是空的智慧,表示一切有一个总和,显一切智意思就是一切现象都有一个共同体,就是空性的体,所以一切就是空性的智慧,见真谛,真就是不假、不虚妄,当然虚妄的东西就非真啊。那么,从空出假是假观深,假观深是断尘沙惑,所以问:请问师父!如果在娑婆世界断了见思惑以后,又断了尘沙,住在那里?住在三界外的实报庄严土。显道种智,道种智就是通达种种的智慧,如果你不具足一切的智慧,你没有办法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根器不同嘛,所以见俗谛,俗谛就是安立假名,见真谛就是安立在空性里面,得到解脱,而见俗谛,你要度众生要从空出假,你要在俗谛里面,这个假相里面不能迷惑。要显示一切名相,都不离我们的本性,随缘度众,运用任何的名词,统统是我们本性的东西,所以不妨安立假相名词,见俗谛。

  中观深,破除空、破除假,名叫做中观,不偏空、不偏假,名叫做中观,圆融无碍,断无明,断无明就会住在常寂光净土,住在常寂光净土,显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一切智跟道种智的合成,二个智合起来叫做一切种智。一切种就是一切智、道种智的浓缩,本来讲:一切道种智,这样才对,但是中国人怕麻烦,怕麻烦,干脆就讲一切种智。就是包括空、包括有,圆融无碍,名叫做中谛。

  丁三:明所观境

  【预释】由前行深般若,故能照见五蕴皆空,但是这里所说的空并不是断灭空,或邪见空。若断灭空者:则无一切善恶因果可言,同时也不须要修一切福德善行,乃至庄严佛果。若邪见空者:邪见人所执之空,闻空解脱之法,则不行诸功德但欲得空,且认为究竟,是为邪见空。像这样,则和那以为盐能令诸食物味美,便认为盐之自味必多,空炒盐吃,碱剧伤口,自讨苦吃的这一类痴人还有什么差别呢?《楞伽经》三曰:“我说宁取人见(固执实有人我之之见也,又名人我见或我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不堕“断灭”“邪见”二空始可与言般若空义。然而般若空义的深奥,并非简单可能尽致发挥的。兹略约二义预为说明:

  一、就方便门中说(属事方面):空是虚妄不实的意思,因为字宙万有,皆依众缘所成,是一种生灭无常之幻相,没有实在的自体,故谓之空。《大论》六曰:“因缘生法是名空相”。根据这句话就可以证明空是缘生不实的意思。二、约真实门中说(属理方面):“空”指真空实相之第一义空,谓五蕴虚妄相中当体即是真空实相。非伪为真,离相曰空,以真如理性离一…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