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意義在破我執——自性見,的一種說法。簡言之,“空”就是叫我們不執著,並非一切都沒有的。假使不善體會它,而妄著于空則成爲厭世趨空者——逃避現實——或者空得連飯也不吃,衣也不穿,那還要得嗎?這是沒正確了解到空的意義的呵!像這樣,一有了差錯是會墮于撥無因果的邪見坑去,那就太可憐了!以上皆約事方面解釋空義。茲再約理方面釋之:菩薩行深般若工夫得力,聖智現前,徹見諸法如實之相,五蘊當體一一皆是真空實相,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萬象,豁然空寂,了無一物可得。這種道理很深奧,當舉一喻:譬如大海水上所起的波浪,雖是一種聚沫現象,虛妄不實,然而當體即水,象雖是妄而體本真。今此五蘊乃吾人真心體上所幻現之影子,雖虛妄不實,而當體即是真心實相;字宙萬有的現象乃吾人心上所起之波浪也。五蘊當體即是真空實相,就是這個意思。百丈禅師雲:“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如如佛即是真空實相)。金剛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楞嚴經雲:“陰入處界(五陰(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也。),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又雲:“觀相元妄,無可指陳,觀性元真,唯妙覺明”。故曰照見五蘊皆空(此約預釋文中,真空實相,第一義空,以明五蘊皆空)。要而言之,五蘊之相是幻有——虛妄,五蘊之體是真空,衆生妄心分別則妄見五蘊而遺真空,菩薩用般若智照則顯真空而亡五蘊;以五蘊幻相當體即是真空故。雖說幻有能蔽真空,故幻有現而真空之理隱而不見(迷);然而幻有不礙真空,故真空一顯,則幻有之相即亡(悟)。
這裏有個問題很值得研究的!所謂“照見五蘊皆空”,究竟空的什麼?是空相,還是空性呢?通常的解釋是說空五蘊之相,這卻有點不穩妥!前面不是說過嗎,五蘊因緣和合所生之法,本無自性,因無自性故說空,並不是連假相也沒有的,這是義理上之空,非滅無之空。《顯揚聖教論》雲:“推求諸法不見自性,非一切種都無所得”。或者有人說是空性的,那更不能成立理論,因爲無自性故說空,如果有自性,怎麼可以說它是空呢?這是很明顯的道理。或再有人說:你自己說過——“照見五蘊相中當體即是真空實相”,那末真空實相即是五蘊的自性了。這更不要弄錯!當體即是真空實相,並不是說真空實相,就是它的自性,既雲實相,即不可空,因爲真空實相,乃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是不生不滅,無所謂空不空的;如果可空的話,那怎能稱爲真空實相,這是值得考慮的!總之,所謂空者,當以五蘊無自性故說空爲正確。唐法月譯本作:“照見五蘊自性皆空”(空就是無的意思,不過這是約方便門中的解釋,若約實相門中那就不這樣了)。這句話要使它明白一些,當作“照見五蘊皆無自性”,則格外明了矣。自性,就是“我”的意思,無自性即無我性。爲什麼五蘊沒有我性呢?這卻要先明白我的定義,然後才能解決這問題。“我”含義有二:
一、是自主義,二、是自在義,有自主和自在才能說有我。試問:這五蘊緣起虛妄之法,可由我們作得主嗎?能夠永恒自在不變嗎?我想對于佛法稍有認識的人,都能絕對否認的,所以本講義說:“四大假合,虛妄之身本無實我,受想行識皆是自心幻現影子,本無自體,刹那生滅,轉變無常”。因爲沒有實在的“我性”故說它是空。據此則知所空的是我性——自性,並不是連緣起的五蘊相一並空之,否則便成滅色取空的毛病,實違乎般若所明的空義,因爲般若的空乃在空一切法的自性,並不廢緣起的假名,所謂自性空,而不礙緣起有,如是方合正義。大般若雲:“一切法自性空”(諸法無自性)。
要而言之,五蘊緣生之法是無常,以無常故有苦,有苦故無我,無我故說空。于中欲不無常,不苦,終不可得,即此可知它是沒有“自主”,和“自在”的我性,所以說“五蘊皆空”。它——五蘊,如果有自性,則能自主,自在,就不應無常,也不應有苦,自然不該說它是空了。當知這五蘊並不是有什麼法能滅它而使之空,實則自性本空,經雲:“色自性空,不由空故(不由滅色而後始空)”。講到這裏,我想大家對于五蘊無自性故說空的道理大概可以明白無疑了。《雜阿含經》卷五大正藏編目第一一○,有一段說明五蘊無自性,無自主的文,講的非常透徹,因避煩不錄,須者請自檢閱。
這五蘊幻法,本同水月空華沒有實體,可是迷昧的衆生,不識皆空之理,妄生執著,今用般若勝慧去觀照它,即就現前身心著手,觀此幻軀離四大假合之外別無有我,當體即空;觀此一念妄想起處,沒有自性,當體即真。如是五蘊既空,身心解脫,則實相般若現前,然而不能頓超生死,立登彼岸,絕對沒有這回事的,般若之功力可謂廣大極了!
現在再來說個譬喻:五蘊如室,煩惱如門,執著如鎖,真空實相如室內物,般若如鑰匙,觀法如開鎖方法,觀照如開鎖,見室內物如證實相,衆生自無始劫來,積集許多煩惱,生出種種執著,將這真空實相長爲關閉在五蘊室內,非僅不肯去開取發掘,且亦不知開的所在和方法。吾人要是能夠依般若去努力真修,就是用般若妙觀鑰匙去打開執著鎖,辟破煩惱門,通達五蘊室,而發見久爲鎖閉的真空妙理的微妙寶物。要知道這時候,得大受用,其愉快的心情,微妙的境界,是任何人都說不出來的!(當在開鎖之時謂之照,鎖開門辟室內物顯謂之見。)以吾人具有種種執著鎖,而此般若妙法,就是天下的要妙鑰匙,能善用之,包管你無鎖不開,無門不辟,學者當向此著力!
【合釋】聖者觀自在菩薩,用般若甚深勝慧,觀察到四大構成的軀殼(色蘊),和心理作用的受想行識,都是緣生無性,當體即空。故曰照見五蘊皆空。
丁叁明所觀境竟。
五蘊呢?這我們每天都在念的五蘊,我來先解釋這個“蘊”,這個蘊就是積集、集合的意思,我們這個人集合了五種東西,構成我們的肉體,一個人不是身體就是心靈,是物質世間,也是精神的世間,精神跟物質和合,名叫做五蘊。這五蘊另外一個解釋,這個蘊就是蓋的意思,遮蓋的意思,就是因爲色受想行識遮蓋了我們的本性,使我們的本性顯現不出來,正因爲五蘊。五蘊如烏雲遮住了陽光,就像烏雲遮住了陽光,所以“蘊”也可以解釋作聚集;也可以解釋作障、障礙,會遮蓋的意思,會障礙我們的本性,這五種會障礙我們的本性。所以爲什麼常常講說,我們的道理知道,可是我們控製不住,因爲有這個色身,沒有辦法!你要受這個業報嘛。
所以有一個開悟的祖師大德,他大徹大悟了,有一天他眼睛紅腫的很大,他的徒弟以爲開悟是什麼東西,他就問這個師父:師父!你是個大徹大悟的人,怎麼眼睛也會痛、也會腫啊?師父就罵他:神經!你發什麼神經?你怎麼問這種問題?大徹大悟跟眼睛痛有什麼關系?大徹大悟是內心不執著,眼睛痛是色身,對不對?大徹悟的人,受想行識控製得住,可是這個色身沒有辦法,他不會亂想;對不對?他也不會去造作;他也不落印象,色受想行識控製的很好,明心見性,可是這個色法沒有辦法,這個色身是會爛、會壞的,難道明心見性就不會肚子痛?不要針灸啊?還是要吃藥,一樣的!難道大徹大悟的人就不會感冒?四大不調當然就感冒啊,可是心不隨它煩惱不就好了嘛,對不對?一樣要生病,一樣會四大不調啊,怎麼說開悟的人就什麼病都沒有了?你沒有聽過嗎?釋迦牟尼佛臨命終的時候,還吃到人家供養的胃腸還鬧得不好呢!釋迦牟尼佛在大般涅槃經裏面講,釋迦牟尼佛怎麼入涅槃的?有一個年輕人來供養他東西,吃了以後吃壞了肚子,釋迦牟尼佛就說:這是籍他的因緣而入這個涅槃,你們不要怪他,我的時間到了,是籍這個因緣而入涅槃。佛陀是金剛不壞身,怎麼會吃壞肚子呢?是不是?所以說佛陀也是示現,他也是會拉肚子、腸炎,一樣!一樣的道理,色身就是要這樣子。色身就是要這樣子。釋迦牟尼佛那個腳長膿爛掉,爛掉了,釋迦牟尼佛就叫一個徒弟是醫生,醫生要開刀、動刀,動手術啊,那個徒弟不敢啊,他說;我這樣出佛身血,我怎麼敢動到佛陀的指頭大拇指啊?因爲要開刀。佛陀說:善心!善意的善心,發慈悲心,開刀沒有關系,你是爲了要救佛陀的病苦嘛。是不是啊,連佛陀都要示現腳膿爛的那個過程啊,還吃壞了肚子啊,佛陀還示現頭痛啊,人家要打釋迦族、殺釋迦族,釋迦牟尼佛頭痛叁天,頭痛叁天,釋迦牟尼佛不是示現生病嗎?一樣的道理,一樣的道理。所以我常常講說,這有時候佛來,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佛,因爲示現的很像,示現的很像。所以我常常說,你們在座的諸位,你們那一個是菩薩來的?我們不知道,真的!是不是啊。有的人比較不要臉會想:會不會是我?那是比較不要臉的會這樣說,我可不是。
所以這是五蘊身解釋一下,身是色,是衆微聚,就是一切微塵、顆粒微塵,把它濃縮、把它聚合起來的,衆微聚。我常常有這樣子的妄想:這個世間,包括一切天地萬物,都把它磨成粉末狀的,這個世間就真的是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什麼都沒有,全部把草木、一切山河大地把它磨成粉末狀的,因爲人到死了後就是粉末嘛,對不對?骨灰啊!以前有一個高僧大德,他說:他死了以後,把他的骨灰磨成粉末狀,加面粉攪拌,做成甜甜的給鳥、蟲去吃。他那個徒弟不敢,他死了以後,他徒弟不遵從,他火化出來很多舍利子,揀一揀,這舍利子與其給鳥吃,不如拿起來拜啊,不遵從他師父的,點香跟他師父講說:師父啊!我平常都很聽你的,但是你交代的這個我不聽你的,那就沒有辦法了,師父已經走了,火化出來好幾千顆舍利子,開玩笑!這舍利子怎麼給鳥吃?就不要,不要!就把舍利子揀起來,把骨灰揀起來供養。所以說沒有一個徒弟會把他師父的遺言說,骨灰磨成粉末狀,丟到河裏面去啊,我看這徒弟不敢這樣做,再怎麼樣都是自己的師父。
底下這個比喻,一羊毛上塵七分之,把…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