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個世界,我們不認識螞蟻的世間啊,人看人有共同的世間,鬼跟鬼有共同的世間,不一樣的,你的第八意識所幻化出來的業力不一樣,所以影現出來的世間也不一樣,雖然同樣生存在這個叁度空間,可是所幻化出來的完全不一樣。一支螞蟻從牆壁上一直爬到上面去,它不曉得有叁度空間,也不曉得有四度空間,God神的東西;也不曉得有靈性的東西,不知道的。而人看人是人的世間,鬼看鬼有鬼的世間。所以人看到鬼,那是上層次的空間,跟叁度空間,同時一刹那之間交會,那是叁度空間透過某一種角度,看到高層次的空間,所以人會看到鬼,這個空間一轉換,人就看不到鬼了。就是你的靈界、你的意識狀態,在提升到某一種定的時候,你突然看到鬼、看到神、看到這些天人,那是因爲你的境界提升一點點,給你突然看到。有的是先天性的眼睛,就可以具足有幾度空間的觀念,所以他可以看到鬼。有的人是必須要修行,修到某一個定力,所以他可以看到鬼,可以看到天神,因爲他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佛無量叁千大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爲什麼?因爲他活在無的空間,無就包括各階層都有,佛活在空的思想裏面,空就包括一切階層面都有。我們是活在有,有的世間裏面,他就必須限製在某一個角度裏面,有就有界限,我們衆生都是有嘛,有我執嘛、有我所嘛,有的東西就是界限,沒有的東西就無量無邊。所以佛就活在一種無量無邊的高層次面,那一個衆生他都清清楚楚;我們活在有的世間裏面,我們無法提升,就會束縛在某一種角度裏面,叁度空間就是叁度空間,你一點辦法都沒有,鬼你就是看不到,但是因爲會怕鬼啊,會怕鬼啊,
怎麼講那麼久?怎麼講那麼久?對不起!對不起!我還不曉得,對!對!下個禮拜要考試,差一點被你們躲過了。這個般若心經整本都要背,整本都要背,好!諸位!你們翻開四十四頁,我們下個禮拜考四十四頁的文分叁科,還有般若,四十五頁的般若、智度論、波羅蜜多,就這麼簡單。再多考一點好了,四十六頁好了,心跟經,心跟經,簡單!easy easy要不然你長那個腦袋幹什麼?對不對?你知道師父是慈悲的。反正這本般若心經,從頭到尾一定考完的了,沒有一個會跳掉、空起來的,你放心!一定從頭考到尾,包括玄奘大師略介統統要考了,包括五玄,五重玄義統統要考了,反正你遲也考、早也要考了,記住!文分叁科、般若、智度論、波羅蜜、心、經,統統要考,下個禮拜。下課!
五玄,那就是天臺宗的五重玄義,四十七頁的奘師略介,玄奘大師的略介這個也要背。再來翻過來,四十八頁的觀自在、行深般若、照見、五蘊,這樣很少啊,一二叁四五六不多,好!就考到五蘊,本來還要空、度一切苦厄,那已經有“哦了”就趕快停。好!翻開五十頁,反正考到四十九頁,四十九頁,空,各經舉釋各有異,意思就是每一部經典對空的解釋有所差別,有一;有一個解釋的,到二十,就是講空就講了好多。隨處都可以看得到,對空的講法有很多,有講畢竟空,人空、法空、我空、一切法諸空,那麼,這個空的講法很多,到最後講空空。爲契時機語有異,爲了講經說法的方便,契合當時候的根器,所以有一點點不同。約有四義,第一個,就是空不管它講多少,從四種角度的道理,空的範圍也就說盡了。第一個空無義,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空無,什麼都沒有,所謂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所以第一個空的觀念,就是天地萬物,一切都是籍著因緣和合而生的,自體不生,這個體就是永恒,沒有一種存在永恒的東西,所以它是不實的,叫做自體不實。自體不實就是我們這個體性都是籍著因緣和合的,沒有一種永恒的實體,包括空性的東西,都是由色法去對立襯托出來的,這是空的第一個意思,就是空無。簡單講,最重要第一個觀念,就是叫你要破除相,相的執著,第一個觀念,就是要破除相的執著。那麼第二個呢?虛空義,這虛空義,因爲虛空可以包容一切,虛空沒有粗糙的相身,沒有粗糙相身,沒有粗相,就是沒有粗糙的,但是有微妙色,這個微妙色,也就不是凡夫所能了解、所能看到的。所以我們講經說法,或者是經典裏面,常常用虛空來表示空義。譬如說我們這個房間大一點,容納的人就多,這個教室比房間更大,那麼容納的人數也就比房間更多。外面的運動場空間更大,就比教室能容納的人更多。籍著虛空無盡的推求,我們會了解,如果胸量像虛空,就能夠容天容地;容善容惡;容大容小;能饑能飽;能善能惡;能有能無;能進能退,悟道胸量如虛空的人,日子就不一樣了!他就得到真正生命的安詳。
這個空,可以用中國的儒家思想來講,就是退讓;就是謙虛;就是包容;就是寬恕,你有空的思想,因爲一切法都有包容,你就會有寬恕,講起話來也就知道謙虛,就會懂得退讓,因爲空雖然沒有任何的東西,卻是最偉大的,包容!你對虛空放把火燒,它也是這樣如如不動;你建造再大的建築物,它也是如如不動。要是一個人的心,把它放寬來就像虛空這麼的大,哇!那不得了了!我們現在的人,大部份的人,都可以見賢思齊,但是很少有幾個人,能夠不見惡如仇敵,大部份的衆生,都可以贊歎聖賢,但是一般人都是嫉惡如仇,這樣也是落入相對的觀念,我們要像佛陀一樣的;我們要像耶稣基督一樣的偉大,那就必須要學習那一種寬恕。耶稣基督在佛法來講這也是菩薩了,耶稣基督被人家判爲煽動,他傳這個真理,他傳這個真理嘛!耶稣基督當時才叁十叁歲,就被抓起來,被抓起來的時候,由大城城門好幾萬個人那邊走出來,就扛著一個十字架,那麼,他從頭到尾,耶稣基督沒有動過一個念頭,說痛苦啊或者是掙紮呀,他都是那麼的安詳、鎮定,從頭到尾都是非常鎮定的。等到他釘上十字架的時候,雷雨交加,雷雨交加,白天都昏天暗地的,殺害聖人嘛,那時候是羅馬人統治的羅馬人統治的嘛!耶稣被釘的時候他就說,他說:上帝啊!你要寬恕他們,因爲他們不知道他們自己在做些什麼事情。請求上帝寬恕這些釘死他的人,因爲他們不知道他們自己在做些什麼事情,傷害聖人都不知道。所以我們看這個“摩西”太感動了,太感動了,耶稣實在是太偉大了,這不是普通人有辦法的,耶稣挑著十字架,一直到上釘起來以前,他從頭到尾沒有動到一個念頭說,他恐懼死亡。所以裏面就有一句很偉大的話: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你不需要去恐懼它。太偉大了!聖人說的話太厲害了: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你並不需要去恐懼它。意思就是沒有辦法,大家都要走的路線。
所以這個虛空義,我們一個佛教徒,如果比不上神教徒就很可憐!當然耶稣基督是太偉大了。聖人嘛!等於我們這裏佛教講的是大菩薩示現的了,我們不能學到耶稣基督,或是學觀世音這麼偉大,我們至少要把胸量放寬一點,整天發脾氣啊,整天爲了小事情執著啊。再來就心空義,心不執著一物,一切俱舍。我現在要灌輸你們一個觀念是很重要的,我們無量億劫來是什麼在作怪的?那就是妄想!這個妄想從無始劫以來的造作啊,形成了我們強烈的一種追求欲、執著啊、我見啊、我慢,那麼,無量億劫來形成到今天來講,就是現在的一念,那麼如果你解決現在這一念,也就解決無量億劫以來的痛苦跟煩惱。換句話說,今生今世是無量億劫以來的濃縮,你今生今世如果有辦法,當下這一念,心空,空無一物,心不著物,就是不執著一切的境界,會入到空性的,離兩邊對立的,離善惡、離大小、離是非、離對錯、離男女、離天地、陰陽,離開,放下這些對立的觀念,心不著物,一切俱舍,就是了不可得,這是空的第叁種意思,那麼無量億劫以來的生死那麼就解決了,就解決了。所以我們無量億劫來的生死,累積到今天,變成一個習慣性,我們這個習慣性,就是我們用念頭在支撐我們的生命,那麼,這個念頭就是我們生命的題材,我們生命籍著妄想、籍著執著、造業,這個業就形成生命的題材,就像勞作,你要有勞作的題材,我們生命的題材就是業,業的形成就是力,業力就是連貫串著生命的連鎖。心空當下你悟到當體即空,心不著一物,一切俱舍。
同學們!我告訴你一句話,究竟的話,如果不頓悟心地,入於空性,一切的持戒、念經、拜佛、忏悔,都是力量不大的,不敢說完全不作用啊,講實在是沒有什麼作用,結個善緣可以。這樣講同學們感覺到沒有希望,太嚴重了,大家也沒有辦法有這種能力,而確實究竟的地方就是這樣,你不悟到本性,你還是沒有辦法。你說我現在發個脾氣,忏悔,那你忏悔拜一拜,拜一拜,拜一拜,你明天過一個禮拜你又發脾氣,你是凡夫恨得發脾氣,不是聖人示現的發脾氣,要弄清楚。你說你不是求忏悔了嗎?裏面的煩惱還是沒有辦法,煩惱沒有斷,生死還是不了的。所以你務必要頓悟到本性上的東西,徹底的解決這個煩惱,否則的話,持咒、念佛力量還是很有限的。
我現在就舉一個例子,譬如說,我們現在徹底解決問題的人,我們念一聲佛,就是一句佛號,譬如說虛空當中,萬裏無雲萬裏天啊,一片烏雲都沒有,我念一聲佛號,如日當空,就清清楚楚,你懂嗎?那你不是啊,你是拼命的念佛,結果烏雲滿布了,遍布在虛空啊,就是見不到陽光啊,雖然你很拼命的要沖破這個雲層,可是沒有辦法,無明跟煩惱太多了,還是見不到陽光啊。所以我說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念一句佛號,就等於你念幾百萬億啊,對不對啊?他一句佛號就徹底的解決了生死嘛,你沒有辦法,你老是在那邊打轉啊。所以說,什麼人比較會修行還不知道?是躺著睡覺的比較會修行?還是整天常在佛祖面前的比較會修行?那很難講!不過話講回來,這樣講的話,那算了!算了!師父講的嘛,躺著比較會修行,那幹脆不要去佛祖面前,那也不可以,你不去用功也不行,你畢竟是凡夫啊,你畢竟是凡夫啊,不…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