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讲记▪P21

  ..续本文上一页那个世界,我们不认识蚂蚁的世间啊,人看人有共同的世间,鬼跟鬼有共同的世间,不一样的,你的第八意识所幻化出来的业力不一样,所以影现出来的世间也不一样,虽然同样生存在这个三度空间,可是所幻化出来的完全不一样。一支蚂蚁从墙壁上一直爬到上面去,它不晓得有三度空间,也不晓得有四度空间,God神的东西;也不晓得有灵性的东西,不知道的。而人看人是人的世间,鬼看鬼有鬼的世间。所以人看到鬼,那是上层次的空间,跟三度空间,同时一刹那之间交会,那是三度空间透过某一种角度,看到高层次的空间,所以人会看到鬼,这个空间一转换,人就看不到鬼了。就是你的灵界、你的意识状态,在提升到某一种定的时候,你突然看到鬼、看到神、看到这些天人,那是因为你的境界提升一点点,给你突然看到。有的是先天性的眼睛,就可以具足有几度空间的观念,所以他可以看到鬼。有的人是必须要修行,修到某一个定力,所以他可以看到鬼,可以看到天神,因为他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佛无量三千大世界看得清清楚楚,为什么?因为他活在无的空间,无就包括各阶层都有,佛活在空的思想里面,空就包括一切阶层面都有。我们是活在有,有的世间里面,他就必须限制在某一个角度里面,有就有界限,我们众生都是有嘛,有我执嘛、有我所嘛,有的东西就是界限,没有的东西就无量无边。所以佛就活在一种无量无边的高层次面,那一个众生他都清清楚楚;我们活在有的世间里面,我们无法提升,就会束缚在某一种角度里面,三度空间就是三度空间,你一点办法都没有,鬼你就是看不到,但是因为会怕鬼啊,会怕鬼啊,

  怎么讲那么久?怎么讲那么久?对不起!对不起!我还不晓得,对!对!下个礼拜要考试,差一点被你们躲过了。这个般若心经整本都要背,整本都要背,好!诸位!你们翻开四十四页,我们下个礼拜考四十四页的文分三科,还有般若,四十五页的般若、智度论、波罗蜜多,就这么简单。再多考一点好了,四十六页好了,心跟经,心跟经,简单!easy easy要不然你长那个脑袋干什么?对不对?你知道师父是慈悲的。反正这本般若心经,从头到尾一定考完的了,没有一个会跳掉、空起来的,你放心!一定从头考到尾,包括玄奘大师略介统统要考了,包括五玄,五重玄义统统要考了,反正你迟也考、早也要考了,记住!文分三科、般若、智度论、波罗蜜、心、经,统统要考,下个礼拜。下课!

  五玄,那就是天台宗的五重玄义,四十七页的奘师略介,玄奘大师的略介这个也要背。再来翻过来,四十八页的观自在、行深般若、照见、五蕴,这样很少啊,一二三四五六不多,好!就考到五蕴,本来还要空、度一切苦厄,那已经有“哦了”就赶快停。好!翻开五十页,反正考到四十九页,四十九页,空,各经举释各有异,意思就是每一部经典对空的解释有所差别,有一;有一个解释的,到二十,就是讲空就讲了好多。随处都可以看得到,对空的讲法有很多,有讲毕竟空,人空、法空、我空、一切法诸空,那么,这个空的讲法很多,到最后讲空空。为契时机语有异,为了讲经说法的方便,契合当时候的根器,所以有一点点不同。约有四义,第一个,就是空不管它讲多少,从四种角度的道理,空的范围也就说尽了。第一个空无义,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空无,什么都没有,所谓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所以第一个空的观念,就是天地万物,一切都是籍著因缘和合而生的,自体不生,这个体就是永恒,没有一种存在永恒的东西,所以它是不实的,叫做自体不实。自体不实就是我们这个体性都是籍著因缘和合的,没有一种永恒的实体,包括空性的东西,都是由色法去对立衬托出来的,这是空的第一个意思,就是空无。简单讲,最重要第一个观念,就是叫你要破除相,相的执著,第一个观念,就是要破除相的执著。那么第二个呢?虚空义,这虚空义,因为虚空可以包容一切,虚空没有粗糙的相身,没有粗糙相身,没有粗相,就是没有粗糙的,但是有微妙色,这个微妙色,也就不是凡夫所能了解、所能看到的。所以我们讲经说法,或者是经典里面,常常用虚空来表示空义。譬如说我们这个房间大一点,容纳的人就多,这个教室比房间更大,那么容纳的人数也就比房间更多。外面的运动场空间更大,就比教室能容纳的人更多。籍著虚空无尽的推求,我们会了解,如果胸量像虚空,就能够容天容地;容善容恶;容大容小;能饥能饱;能善能恶;能有能无;能进能退,悟道胸量如虚空的人,日子就不一样了!他就得到真正生命的安详。

  这个空,可以用中国的儒家思想来讲,就是退让;就是谦虚;就是包容;就是宽恕,你有空的思想,因为一切法都有包容,你就会有宽恕,讲起话来也就知道谦虚,就会懂得退让,因为空虽然没有任何的东西,却是最伟大的,包容!你对虚空放把火烧,它也是这样如如不动;你建造再大的建筑物,它也是如如不动。要是一个人的心,把它放宽来就像虚空这么的大,哇!那不得了了!我们现在的人,大部份的人,都可以见贤思齐,但是很少有几个人,能够不见恶如仇敌,大部份的众生,都可以赞叹圣贤,但是一般人都是嫉恶如仇,这样也是落入相对的观念,我们要像佛陀一样的;我们要像耶稣基督一样的伟大,那就必须要学习那一种宽恕。耶稣基督在佛法来讲这也是菩萨了,耶稣基督被人家判为煽动,他传这个真理,他传这个真理嘛!耶稣基督当时才三十三岁,就被抓起来,被抓起来的时候,由大城城门好几万个人那边走出来,就扛著一个十字架,那么,他从头到尾,耶稣基督没有动过一个念头,说痛苦啊或者是挣扎呀,他都是那么的安详、镇定,从头到尾都是非常镇定的。等到他钉上十字架的时候,雷雨交加,雷雨交加,白天都昏天暗地的,杀害圣人嘛,那时候是罗马人统治的罗马人统治的嘛!耶稣被钉的时候他就说,他说:上帝啊!你要宽恕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在做些什么事情。请求上帝宽恕这些钉死他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在做些什么事情,伤害圣人都不知道。所以我们看这个“摩西”太感动了,太感动了,耶稣实在是太伟大了,这不是普通人有办法的,耶稣挑著十字架,一直到上钉起来以前,他从头到尾没有动到一个念头说,他恐惧死亡。所以里面就有一句很伟大的话: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你不需要去恐惧它。太伟大了!圣人说的话太厉害了: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你并不需要去恐惧它。意思就是没有办法,大家都要走的路线。

  所以这个虚空义,我们一个佛教徒,如果比不上神教徒就很可怜!当然耶稣基督是太伟大了。圣人嘛!等於我们这里佛教讲的是大菩萨示现的了,我们不能学到耶稣基督,或是学观世音这么伟大,我们至少要把胸量放宽一点,整天发脾气啊,整天为了小事情执著啊。再来就心空义,心不执著一物,一切俱舍。我现在要灌输你们一个观念是很重要的,我们无量亿劫来是什么在作怪的?那就是妄想!这个妄想从无始劫以来的造作啊,形成了我们强烈的一种追求欲、执著啊、我见啊、我慢,那么,无量亿劫来形成到今天来讲,就是现在的一念,那么如果你解决现在这一念,也就解决无量亿劫以来的痛苦跟烦恼。换句话说,今生今世是无量亿劫以来的浓缩,你今生今世如果有办法,当下这一念,心空,空无一物,心不著物,就是不执著一切的境界,会入到空性的,离两边对立的,离善恶、离大小、离是非、离对错、离男女、离天地、阴阳,离开,放下这些对立的观念,心不著物,一切俱舍,就是了不可得,这是空的第三种意思,那么无量亿劫以来的生死那么就解决了,就解决了。所以我们无量亿劫来的生死,累积到今天,变成一个习惯性,我们这个习惯性,就是我们用念头在支撑我们的生命,那么,这个念头就是我们生命的题材,我们生命籍著妄想、籍著执著、造业,这个业就形成生命的题材,就像劳作,你要有劳作的题材,我们生命的题材就是业,业的形成就是力,业力就是连贯串著生命的连锁。心空当下你悟到当体即空,心不著一物,一切俱舍。

  同学们!我告诉你一句话,究竟的话,如果不顿悟心地,入於空性,一切的持戒、念经、拜佛、忏悔,都是力量不大的,不敢说完全不作用啊,讲实在是没有什么作用,结个善缘可以。这样讲同学们感觉到没有希望,太严重了,大家也没有办法有这种能力,而确实究竟的地方就是这样,你不悟到本性,你还是没有办法。你说我现在发个脾气,忏悔,那你忏悔拜一拜,拜一拜,拜一拜,你明天过一个礼拜你又发脾气,你是凡夫恨得发脾气,不是圣人示现的发脾气,要弄清楚。你说你不是求忏悔了吗?里面的烦恼还是没有办法,烦恼没有断,生死还是不了的。所以你务必要顿悟到本性上的东西,彻底的解决这个烦恼,否则的话,持咒、念佛力量还是很有限的。

  我现在就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我们现在彻底解决问题的人,我们念一声佛,就是一句佛号,譬如说虚空当中,万里无云万里天啊,一片乌云都没有,我念一声佛号,如日当空,就清清楚楚,你懂吗?那你不是啊,你是拼命的念佛,结果乌云满布了,遍布在虚空啊,就是见不到阳光啊,虽然你很拼命的要冲破这个云层,可是没有办法,无明跟烦恼太多了,还是见不到阳光啊。所以我说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念一句佛号,就等於你念几百万亿啊,对不对啊?他一句佛号就彻底的解决了生死嘛,你没有办法,你老是在那边打转啊。所以说,什么人比较会修行还不知道?是躺著睡觉的比较会修行?还是整天常在佛祖面前的比较会修行?那很难讲!不过话讲回来,这样讲的话,那算了!算了!师父讲的嘛,躺著比较会修行,那干脆不要去佛祖面前,那也不可以,你不去用功也不行,你毕竟是凡夫啊,你毕竟是凡夫啊,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