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P28

  ..續本文上一頁爲法相,所以反過來來顯出真空之相,因爲要顯出真空,一定要去說明,那就從生滅法來說明啊,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用一句現代人的語言叫做能力不滅,能力不滅,就像本性一樣的,好像蘊育著一種能力。那麼物質不滅呢?就是接近我們現在的色法,所謂質能互變嘛,質跟能量可以互變,所以說質能互變還不簡單?

  好了,假設我七天沒有吃東西了,沒有吃東西了,餓著肚子,現在在沙漠當中碰到一杯水,趕緊喝一口,這體力就慢慢來了,就可以化作思想,我就有能力,能力有辦法支持色身,這個色身思想就産生了,就會語言了,這個水也不會講話;水也沒有思想啊;水也不會談情說愛啊;水也不會說法啊,可是你必須借重物質,把它散發出卡路裏,然後能量來支持這個色身,支持這個色身以後,它就顯示(現)出能力出來。是不是?像那個汽油,汽油整桶放在那裏,沒有什麼作用啊,這汽油一裝到車子啊,用一個小孩子會開車的,就可以拉動多少的東西啊,就可以産生多少的能量啊,所以我們天地萬物都有蘊育著能量energy,energy,就像我們這個虛空當中也有能量,當我們在虛空當中能量的時候,我們用玻璃瓶把它加溫就會産生什麼?水氣,知道嗎?會産生水氣,會産生水氣,爲什麼?水氣H2O水是氫氧離子,分開來散播在空氣當中的,散播在空氣當中的,那麼你有辦法再把它加溫,又變成水滴了,所以整個世界就是這樣子的。這個電,水力發電,由位能,位能轉變成動能,動能轉變成電能,電能轉變成光,電能轉變成光,光又轉變成熱能,是不是啊?水本身就不是可以煮飯的,可是水力發電,什麼冷氣、冰箱,統統可以用了。

  所以我說由另外一個空間,進入另外一度的空間,那只是一個轉換的儀式而已啊。而叁度空間進入四度空間,也必須轉換一個儀式,就像我們人要跟鬼溝通,我們也要念念咒啊、燒燒香啊,用某一種儀式,用某一種特殊的。意思就是說,用叁度空間和四度空間可以接觸的,touch到的方式,現在某一個角度。那麼四度空間跟五度空間,用某一個角度可以接觸啊。我們跟佛菩薩是高層次的、無量層次的,佛菩薩用什麼可以感應呢?可以用空一切法,清淨心可以感應,可以感應!所以高層次的,一定要降低自己的能力,才能跟低層次的人感應。譬如說佛,他有無量層次面,空一切法無量無邊,但是他要跟人感應,他一定要示現丈六金身,所以又轉換另外一種形式來度衆生。譬如說我們晚上在做夢,念佛、念佛……夢境一夢,夢到阿彌陀佛,那阿彌陀佛一定要以你的身材爲主,那不能像經典講的,講了無量阿僧祗的由旬啊,那你怎麼看得到他?你的身體還不夠他一支毛,阿彌陀佛那個身體那一支毛,白毫宛轉五須彌,這一根白毛,經典裏面講的,白毫一出來的時候,有八個角,八個棱角,八個棱角裏面都是中空,就像玻璃瓶一樣的,就像玻璃瓶一樣的,所以它會透出光,透出這個光,一支白毫有五大須彌,那你想想,我們人夠阿彌陀佛一支毛嗎?one毛抵不過阿彌陀佛的一支毛啊。所以說阿彌陀佛這個能量,因爲高階層面要轉,水要轉換成動能,動能又機器一動,動一轉動又變成電能,電能又産生光,光産生熱能,熱能,熱能又回收回去,又回收回去,大地萬物又回收回去。所以有爲法是一種循環,破壞了有爲法,無爲法也本身不存在。

  現在這個巴西的原始森林就拼命的砍伐,有一天就造成溫室效應就完蛋了,這個樹木原始森林,就等於我們的冷氣一樣的了,它會吸收二氧化碳放氧氣,對不對?還有海水裏面的海藻,也會放出這個氧氣,放出這個氧,如果原始森林被破壞了,人類就麻煩了!所以我認爲戰爭並不可怕,那個環保的破壞那才是可怕!在一九九九年,有個預言家預言,在一九九九年,我們地球的轉動,對不對!我們地球的轉動是這樣子,在一九九九年的時候,地球的轉動它會偏,這個傾斜度,它每經過多少萬年它就會傾斜,這個地球就會傾斜,它就會轉換,南極的魚會跑到熱帶來,熱帶的魚會跑到北極去,一九九九年,因爲傾度傾斜以後,就造成山崩地裂,然後太陽直射,會死幾億人口,幾億人口,一九九九,還多少?大概八年。地球的軸心,地球是一個傾斜度的傾斜度的嘛繞著太陽轉,傾斜度轉變了,太陽就直射,太陽就直射,熱帶的魚會跑到寒帶,寒帶的魚會跑到熱帶來,預言家是這樣預言,那就不曉得了,不過從地球的轉軸上看,這是很有根據的了,地球的轉軸稍微一轉換方向的話,整個地球受太陽照射的角度不一樣,那死難的人就不曉得多少?那死難的人就不曉得多少?一九九九年,我剛好四十四歲,不止!今年一九九一嘛,還八年,八年,四十七,我四十七歲,可以走了,沒有關系,我也准備好了,票也買好了,到極樂世界的票也買好了,可憐的是你們還沒買呢,車子在那裏都還不曉得?

  再來,所以能力不滅就是性,物質不滅就是色。翻過來,五十六頁,哇!九點半了,九點半了,不行,這就另外一段了,另外一段了,這就下次了。

  這個空的底下,說空約有四義,那麼,我們至少要了解空是什麼

  要考試。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二個表要好好的背,就是背的會顛倒,翻開翻去的會一頭霧水。五十二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背書有一種……再來最後,五十五頁,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好就這麼少,很少!很少!空的四義,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他以前就考過,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這麼簡單!好!

  丁叁:

  今初:對迷心重者破五蘊(上文顯實相—是明真空實相之理體,今文破妄相—是明理性中本無色等虛妄之法)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此破相文共有叁科,專爲破凡夫及二乘人之迷我法二相而施設的。先破凡夫著五蘊之我相,凡夫所執我相,不出色、心二種。迷心則著思著想,執緣影虛妄以爲心;迷色則著身著物,執四大幻質爲實我,執萬有假象爲實法;自無始來,未肯暫舍。因其所迷各殊,遂使法有開合不同——有迷心重而迷色輕者,有迷色重而迷心輕者,或心色並迷者,佛心慈悲,佛智鑒機,以善巧方便,乃因人而施教:對于迷心偏重而迷色者輕,則爲說五蘊之法——合色法爲一——色蘊,開心法爲四——受想行識;此合色開心之法。若對迷色偏重而迷心輕者,則爲說十二入,合心法爲一個半——意根一,法境半分,開色法爲十個半——五根、五境、及法境之半分,此謂合心開色之法。若對心色並迷者,則爲說十八界,開色法爲十個半,開心法爲七個半——識六,意根一,法境半分,此謂心色俱開之法。

  【分釋】是故空中,此四字當連貫到無智無得句。“是故”二字乃承上起下之詞,謂承上文諸法空相,起下文無色,無受、想、行、識;乃至無智亦無得。“空中”謂真空實相之中。無色等的“無”字就是空的意思。蘊空的道理已如上述。

  前照見五蘊皆空,是約五蘊本身虛妄而言,今是就真空實相理性中,本無此等虛妄之相而說,非重複也。

  這是對于迷心偏重,迷色輕者而說的,故合“眼耳鼻舌身”爲色蘊一,開“意”爲受想行識四蘊。

  己初破五蘊竟。

  己二:對迷色重迷心輕者破十二入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此破十二入也。六根爲內六入,六塵爲外六入,合之爲十二入。入是涉入之義,謂根能涉塵,塵能入根,根塵互相涉入而生識,並且爲識之所入也。又名十二處(舊譯爲入,新譯爲處,處是依托的意思,是說識乃依托六根六塵而生的)。換句話說,六根六塵爲識的所生處。六根爲所依,六塵爲所緣。

  【分釋】眼、耳、鼻、舌、身、意,此爲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根是能生義(猶草木之根能生枝幹也),謂眼等六根能生眼等六識——眼根對色境即生眼識……意根對法境即生意識,故以根稱之。

  眼有緣色的作用,根專司視之器官;耳有緣聲的作用,根專司聽之器官;鼻有緣香的作用,根專司嗅之器官;舌有緣味的作用,根專司嘗之器官;身有接觸的作用,並爲眼等諸根所依的總機關,根即專司動作之器官;意有知覺的作用,根即專司思慮之器官。前五根爲四大所成是屬物質的;後一根爲心所依之根是屬精神的。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識爲意根,大乘則以八識中的第七末那識爲意根。

  此六根若依生理學的名詞來說,在體質方面謂之:目、耳、鼻、舌、皮膚、腦筋。就作用方面則謂之:視官——眼根,聽官——耳根,嗅官——鼻根,味官——舌根,觸官——身根,以及心理學的感官——意根(官,職也,此六者各有其職司——眼司視,耳司聞……)。

  又此六者有扶塵根和淨色根的不同。扶塵根,或作浮塵根,乃父母所生的,是外現之形狀,體粗而濁,但有形質,全無知覺。經中所謂: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葉,鼻如雙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見。因爲它能扶助正根——淨色根之作用,故名扶塵。又此眼等六根乃虛浮不實之法,故以浮塵名之;有損壞故。此浮塵根爲所依,于中別有能依的淨色根,又名勝義根,此爲正根——乃眼耳鼻舌身等六浮塵根之實體,有發識取境的功能,勝于浮塵,故曰勝義。又因清淨四大所成,故以淨色稱之。此根隱于內部,體細而淨,猶如琉璃,非肉眼所能見,要是天眼則能見之;仿彿如生理學家之神經細胞。此眼等六種淨色根,若就生理學名詞來說:即視神經——聽神經——嗅神經——味神經——觸神經——感神經(這不過一種比喻,似是而非,不可當爲正確)。

  如上所說,眼的扶塵根,就是眼球,眼的勝義根,就是視神經,但光有勝義根——視神經,而沒有浮塵根——眼球,則像盲人一樣,或者光有浮塵根,而沒有勝義根同樣不能發生作用。必須扶塵根與勝義根二者俱備,我們的眼睛,才能…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