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熾盛,那你意思還少啊,還少個端嚴,佛的內心裏面叁業清淨啊,身、口、意清淨,而外面無量的莊嚴,衆生一看就非常的歡喜啊。第四個“名稱”,佛的這個名是超越九界的,超越九法界的,他是最偉大的聖人中的聖人,所以他的名稱是遍十方的法界,這名稱非常的了不起。這名稱也可以解釋說贊歎,是十方衆生所贊歎的一個聖者,薄伽梵!薄伽梵翻譯成第五個意思,就是“吉祥”,那麼,這個吉祥是我們每一個人所祈求的,那麼,這個吉祥,像文殊師利菩薩就翻譯成妙吉祥,文殊師利菩薩就是不可思議的吉祥。這個吉祥包括內在的甯靜,一切災難統統沒有,就算有災難,對佛來講也沒有作用。所以我們放蒙山的時候,我們就會唱: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恒吉祥,這就是吉祥。再來第六個,翻譯成“尊貴”,尊貴,薄伽梵就是佛,佛就是宇宙當中至尊至貴的,最了不起的一個聖者,所以說五不翻譯當中,第一個叫做多含不翻,意思就是說,你要是翻譯一個意思,實在是無法來包括其它的,例如:薄伽梵有六種翻譯的不同角度,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那麼如果你只有翻譯一個,變成缺少了,那不適合。
第二個,叫做秘密不翻,什麼叫做秘密不翻呢?譬如說神咒,那個神咒難道你也要了解它的意思嗎?不需要!你只要好好的持咒,你自然就會有感應的。自古以來,我們同學們,你可以對佛法絕對具足無量的信心,就拿這個感應來講吧,我是一個很沒有修行的出家人,但是我所碰到的,那一些精神病患、或者是病苦,我們念念大悲咒水,求佛菩薩來保佑他,也都獲得到很不可思議的加被。我知道這個不是我的能力,那是諸佛菩薩的慈悲,諸佛菩薩他怕我漏氣,所以他保佑我,保佑我,怕我以後度衆生度不了,所以念念大悲咒,就會有感應了。就反面來講,如果說這個咒語是假的,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感應呢?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不可思議呢?
我講一個給你聽聽看,是真人其事的。有一個差不多年約四十五歲的婦人,她是個很虔誠的佛教徒,她十多歲的時候,就常常念觀世音菩薩,因爲她不是正信的佛教徒,那是因爲電線杆;電線杆上常常有:“請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她十多歲時想:念這個大概不錯,又不必交稅金,很好!就每天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就這樣一直念……她還不是很了解佛法,她知道菩薩是慈悲的。她說有一次,她們乘著一輛遊覽車,從山上撞下來,整個遊覽車就一直翻,一直翻,翻到山谷底下去了,她一醒過來,竟然沒有翻到山谷底下,吊在半空中,那個樹把她卡住了,她怎麼出來的她也不曉得?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樣摔出來的?摔出來的意思就是車子翻下來時,她怎麼跑出來的,她自己不知道,被摔昏了,起來以後竟然卡在樹上。她說:師父!這個我一生一世都記住,這個太不可思議了!她說:到今天爲止,我怎麼跑出來的,我都還不知道?有的人聽到很興奮說:那我也要來坐車,翻一次車看看,最好還是不要,爲了求感應就弄成翻車,若是故意的話,你是肯定摔死的。所以說要是說,全車裏面撞下去統統死,只有一個她活,她怎麼跑出來的,她自己也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曉得?神咒,南無觀世音菩薩,叫你稱菩薩的聖號,她還不曉得什麼意思,觀世音是什麼意思,她也不曉得,他就有這種力量,更何況念這個大悲咒?你想想看這個大悲咒的威力,九十九億恒河沙諸佛成道,一定要念大悲咒的,多少人念大悲咒多少人得感應。是不是?所以你假設說佛講的是妄語,那你怎麼樣來解釋這麼多的感應?就拿我個人來講,我最差的,沒有修行的,那感應的不下幾百次,幾百次啊,我沒有像你們那麼有修行,就會有感應了,何況你們穿白色衣服的人,我想你們很有修行的,我知道,我都贊歎我的徒弟,我不會贊歎我個人。所以這個神咒不翻,你只要會念就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有很多人要來學手印,我以前就是教手印,我以前很熱心,教一教以後,後來的人就聽到錄音帶,那每次來:師父!教我手印。有的老年人風濕症,骨頭不柔軟,一支手指彎曲,另一支又被帶動起來,結成的手印就像豆幹一樣,像豆幹印一樣,後來我就不教手印了,本來我對教手印是很有興趣的,後來我發現教手印以後,每一個人碰到師父,就要請教師父的手印,這個很麻煩,幹脆就不教他們。
所以我們眼睛所看過的那一種感應,真是不可思議!你說我們一個水陸大法會就好了,這個水陸大法會,有人看到虛空當中,西方船就這樣走過去,有的人就看到西方叁聖來接引,他沒有必要編一套理由來騙你,做一個水陸十方法界都震動,是不是?很多人來告訴我:奇怪!文殊講堂做的水陸怎麼那麼的感應?很多人見光、見花、見佛,我說:你不要執著這個,我也見過光,不過我那個是日光燈,晚上一打開,就見日光燈了,跟你們不一樣,我怕衆生太執著這種東西。所以這是秘密不翻,神咒的威力根本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師父跟你們擔保,佛講的絕對不妄語的。
第叁、尊重不翻,就是“般若”二個字,這就是尊重不翻。爲什麼尊重呢?因爲般若的意思實在是太多,而且古來都是這樣稱呼,尊重,我們就尊重古人,以這個“般若”二個字,繼續抄一遍就好。其實這個般若梵音叫做prajna(長音),也不是我們中文念的“般若”應該念成臺灣話的“般若”才對。這個翻譯的人念般若,今天我們大家都是這樣念,這是尊重不翻。我們已經講了叁個,多含不翻,秘密不翻,尊重不翻,“般若”就是尊重,所以我們不翻譯,不翻就是不翻譯過來,照抄。
第四個,叫做順古不翻,順從古人,古人怎麼寫,我們就怎麼寫,比如說: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古人是這麼樣念的,我們也是這麼樣念的,順古不翻,順古不翻,譬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第五叫做此方無不翻,意思就是中國沒有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翻,譬如說庵摩羅果,印度的水果,它有這種水果,佛常常拿庵摩羅果來比喻,中國沒有庵摩羅果,你叫他怎麼比喻呢?比如說榴蓮,也就是說臺灣幾十前,我們都沒有看過榴蓮是長什麼樣子的,我活得這麼大了,我沒有看過榴蓮是什麼?是因爲有去過泰國,那如果從泰國以前要翻譯成中國的經典,譬如說榴蓮,那誰知道榴蓮是怎麼樣子的?那是因爲我第一次去泰國的時候,第一天那個導遊張姐,就帶我們去吃榴蓮,她一打開就拼命的吃,她說:師父!你吃一塊。我一聞,簡直就像臭糞味,我一直想嘔吐,怎麼會有這麼臭的東西?很想嘔吐,張姐咬了一大口還說:這很貴的呢!還直說榴蓮很貴。泰國人坐月子都沒有進補,都是吃榴蓮,吃榴蓮,很臭!那是第一次聞到。結果回到臺灣,沒吃時倒會嘴饞了,所以人會改變,沒有榴蓮吃時,就很想去買,要不是邱醫師製止我,現在不知吃幾粒了?徒弟又那麼多,要是說一聲我喜歡吃榴蓮,明天就送來一大堆了,其實都不是我在吃,都是男衆在幫忙吃,實際上我也沒吃到幾塊。做我的徒弟很好,尤其是我生病住進醫院裏時,送再多東西來都不是我在吃,都是隔壁在吃。所以印度當時候有那種水果,我們中國沒有這種水果。現在是海運比較發達,海運比較發達,我們去泰國看有很多水果,我們臺灣沒有的,像那個果後,我們也沒看過。說榴蓮吃了會太熱,果後吃了會冷,要中和一下,人也是很無聊,吃了熱性的食物,再用冷性來中和。導遊帶我們去買榴蓮,說吃了人會燥熱,喉嚨會幹澀沒聲音。這個榴蓮還是一大學問呢!高級的榴蓮還分金枕頭,那個邱先生很內行,買到都成內行人了,還買那個金枕頭,我說:榴蓮不是一種嗎?好幾種!有的人榴蓮一打開來,才發現全幹扁了,外表很好看,結果裏面不能吃,我們第一次看到榴蓮,我不會剝榴蓮,一剝就刺傷手流血了,我這個人只能吃,不適合工作,也沒弄過榴蓮,一弄就流血了,算了、算了!還是留給徒弟,我只適合講經,還有適合吃。中國沒有的就不能翻了,只能講:庵摩羅果,翻譯成中文就是無垢清淨的意思,是印度的一種水果,吃下去可以除風熱、治病,中國沒有。
所以般若翻譯成中文叫做智慧,卻不能翻譯成聰明,聰明是世間人累積的錯誤教育。那麼,智慧是發自本性的清淨心,本能的,本來每一個人都具足的,這是五種不翻譯裏面的尊重不翻譯,就把它原原本本的尊重,尊重它的含意;尊重這個古人;尊重般若崇高的意境,所以不能翻譯。
現在先來把般若——“智慧”的意義略釋一下:明白真理,認識事實,叫做智慧。通達有爲之事相爲智,通達無爲(爲者造作之義,無因緣造作曰無爲,又無生住異滅四相之造作曰無爲。)之空理爲慧;智有照了的功能,慧有鑒別的作用;智能明了諸法,慧能斷惑證真。又智明外境,慧明自心。所謂能勘破世間諸有爲法,內而自己四大色身,外而一切萬有,皆是緣起幻相,沒有實法實我,謂之智;了悟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之妙理,證同人人本具的不生不滅之常住真心佛性,謂之慧。總之對于世出世間的一切諸法都能徹底明了,于中無染無邪,而無障礙者謂之般若妙智慧。扼要的說:般若,乃諸佛菩薩親證諸法實相的一種圓明本覺智;亦即離一切迷情妄相的一種清淨無分別智;也可說是通達一切法自性本空,而無所得的一種真空無相智。這豈是世人所能夢想得到的呢?依般若的性質來說:其類有叁:
一、實相般若:“實相”,即諸法如實之相,不可以“有無”等去敘述它,也不可以“大小”等去計度它,非凡夫的心理所能想像,也不是世俗的言論所能指陳;所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究竟之真理,言語之道斷,而不可言說,心念之處滅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也,又名不可思議境。),無可表達,無可取著;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法華經》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茲約叁義釋之:
(1)實相無相——離一切虛妄之相,沒有一相可得,故曰無相。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