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明之:“性淨涅槃”謂諸法自體,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聖凡不二的理性。“無住涅槃”,是說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因爲它是福慧圓滿,更無所求。體雖如如,而能不變隨緣;用雖生滅,而能隨緣不變。又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不忍坐視沈溺生死的衆生而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無明所迷,業力所轉),故雲無住。
上面略把涅槃的種類講完,現在要來說明它的意義了。
“涅槃”是梵語,正音爲波利匿縛男,舊雲涅槃,今順古亦雲涅槃。又名泥洹,或雲涅槃那,皆音之訛略,或楚夏不同。舊譯爲“滅度”,或雲“寂滅”、“無爲”、“解脫”、“安樂”、“不生不滅”等,名雖異其義則同。今單舉滅度和寂滅二義釋之:滅度,即“滅”除煩惱,“度”脫生死的意思(小乘涅槃則滅見思煩惱度分段生死;大乘則滅塵沙、無明煩惱,度脫變易生死)。“寂滅”,寂謂理性“寂”靜,滅謂煩惱“滅”除。亦可說,證得“寂”靜之體性自然煩惱“滅”除,煩惱滅除自然證得寂靜體性。《智論》雲“涅名爲“出”,槃名爲“趣”,謂永出諸趣生死”,則此亦可譯爲“出趣”也。
若據新譯——玄奘法師則譯爲“圓寂”,此義比較來得完善,因爲寂滅、滅度、解脫等譯,不過僅約斷德方面言(斷滅生死煩惱)。圓寂則統明智斷二德。今略釋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圓”;永離一切煩惱生死叫做“寂”。簡單的說:即德無不“圓”,患無不“寂”。詳細的說:即福慧二嚴做到圓滿無缺(圓),叁惑煩惱徹底清除,二種生死完全度脫(寂),永遠不再被煩惱生死所困擾,回複“圓”明“寂”照的本有心體,而獲到一種純善純美的莊嚴解脫。這就是涅槃的境界——圓寂。圓約進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約滅惡方面言(斷惑滅苦)。
據此研究起來,圓寂似乎屬大乘無爲涅槃,寂靜、滅度等爲小乘涅槃。
要之,圓寂也就是指得“圓明寂照之真心”。因爲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圓)永離一切煩惱(寂)故。成佛即證此真心,而涅槃並非諸佛的專有品,不過凡夫一向爲夢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證得。所謂迷則顛倒夢想,悟則究竟涅槃。今既被般若照見夢想虛妄不實,自然不生顛倒執著,則真心顯現不被所迷了。但此夢想根本是依本覺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滅一分夢想,即證一分真覺(如鏡子去了一分塵埃即現一分光明),乃至全滅全證。至此則一切功德智慧無不複歸“圓”滿,一切煩惱生死無不畢竟空“寂”,這便叫做究竟涅槃。如福德智慧有所未圓滿者則有所求,煩惱業惑有所未寂滅者則有所斷;有所求所斷還說得上究竟二字呢?無所求,無所斷,這才夠稱爲究竟涅槃。
按究竟涅槃也就是指得“大滅度”——揀非小滅度(只“滅”見思煩惱,只“度”分段生死)。
細考究竟二字乃至極之謂,是對不究竟說。小乘有余涅槃謂之不究竟,今指大乘無余涅槃,故曰究竟涅槃。究竟二字有人把它作動詞解釋,謂能遠離顛倒夢想便可以究竟證得涅槃。若這,則不一定指爲大乘無余涅槃,可是本經系屬大乘般若部,所明的是大乘理,當然所證不是大乘涅槃是什麼□因此,還是作形容詞解釋——指大乘無余涅槃比較來得完善。又世有一班不懂教義的人,竟以涅槃認爲死的別名,這是根本錯誤的!要知道,它——涅槃——是由諸佛曆劫辛苦,積行一切功德所換來的代價。就以小乘涅槃來說也要積修許多功行才能成就,豈可以一般人的死就是涅槃,這樣未免太失了涅槃的身格。至于僧人逝世稱爲“圓寂”,這是拿來贊歎其修行功圓果滿的一種表示。或者他的功行,已經證到涅槃的境界亦未可知。總之,不能說死即是涅槃就是了。如果死就是涅槃,那末,狗死則曰狗涅槃,乃至雞死則曰雞涅槃。這一來,未免太笑話了。
現在不厭麻煩再來把這段文總釋一下:“無所得”,即是無任何自性見(爲自性本來清淨湛然空寂。即于空寂體中能生此見。)的執著。雖則諸法本無自性——皆空——然而有情由于無明夢想的蒙昧,妄生種種執著,若無般若畢竟空慧,怎能照徹諸法皆空之理,諸法一經般若的照察之下,一一悉皆現出他們的原形來——皆空(無所得)。因爲有所得,則有執著,一有了執著,就要發生“挂礙”,有了挂礙,就免不了“恐怖”則“顛倒,夢想”就不斷地活動著了,那怎能獲到寂滅解脫的田地?菩薩依般若照了諸法皆空,自然不生執著,既不執著,就沒有挂礙了,既無挂礙,那還有什麼恐怖的呢?既無恐怖,那末,顛倒夢想還不于無形中取消了嗎?于是自然獲到圓滿解脫——究竟涅槃——故曰菩提薩埵依般若……究竟涅槃。
菩薩究竟涅槃即成佛道,故下文接著說:“叁世諸佛……叁藐叁菩提”。
【合釋】“因爲, ”般若能照見諸法實相,本“無所得”,“所以”“菩薩”“依”了“般若”法門修行而能獲到“心無挂礙”;由于心無挂礙,所以沒有什麼可爲“恐怖”,因而“遠離”一切“顛倒夢想”的妄見,而證得大滅度大解脫的“究竟涅槃”。戊初明菩薩得斷果竟。
菩提薩埵,就是菩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依照這個實相,大智慧到彼岸,心無挂礙故,沒有所謂的挂礙,也沒有所謂的恐怖,因此既然沒有挂礙、沒有恐怖,那就當然不可能顛倒,也不可能夢想。所以晚上忙夢想啊,那麼白天忙妄想,白天忙妄想,晚上忙夢想。所以以前唱那個“夢想”,它走在我的前方,擋住我的去向。這是夢想,它擋住你的去向,這個人也很會寫歌,寫得好像佛教在說的。究竟涅槃,你才能夠最徹底的,了解這個不生不死的境界。
叁世諸佛,依照般若波羅蜜多故,叁世諸佛按照這個大智慧到彼岸的思想,就能夠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挂礙就是我執,我執就是對人生觀不了解,迷惑顛倒,所以就有煩惱障,障涅槃。爲什麼煩惱?因爲煩惱是生滅法嘛,得失的觀念嘛,所以會障礙這個不生不滅的,叫做挂。法執呢?是起所知障,障菩提,名叫做礙,起所知障就是說對宇宙觀不認識的、不了解的,所知就是本性無所不知,可是我們現在變成知道的被障礙,叫做所知障。無量的光明智慧的本體,本來無所不知,現在無所不知的東西,變成被障礙起來,就是障菩提,菩提就是覺悟,名叫做礙,就展轉生死,六道輪回。
恐怖,那就是業,貪求名利,患得患失,業呀,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恐怖裏面。恐怖裏面,叁業相應,叁界果報,叁業身、口、意相應,叁界的果報,欲界、色界、無色界。華嚴列有十八種,與恐怖的名相相類似的,第一個叫做不活,活起來很痛苦叫不活,不可活。惡名,這恐怖是不好的名詞,恐怖如同死亡,恐怖接近死亡;恐怖令人墮入惡道;恐怖是大衆所造成的業,這一些很多的名詞,都不一樣。而這個恐怖其實到處都布滿,前二、叁天電視這樣報道,說我們林森路這個地方,發生刑事組的組長被幹掉,然後有來買這個往生被,第一件買去的時候全身沾滿了血,來問師父怎麼辦?我說:那就火化,往生被不得已的話那就火化,再又來買一件。說要助念說不行!爲什麼?被槍擊要犯;好像是被黑道的人打死了,那麼,還沒有驗屍,什麼都沒有准備好,結果放進冰庫裏面不能助念,來問師父怎麼辦?是要念地藏經,還是念彌陀經啊?我說:那念什麼經都一樣。對啊!放進倉庫裏面你念什麼經啊?對不對?你放進冰庫裏面,最重要的助念你都沒有得到,那就難。所以我們說臨命終想要得到安詳、自在,還有人在旁邊助念,這還很難呢!這還很難呢!坐飛機一旦墜機摔下來,連助念都沒有,連蓋往生被都不曉得要蓋那裏?往生被要蓋那裏?對不對?那是正常死亡,才有往生被可以蓋啊,對不對?那你不正常死亡的時候,你連頭都不見了,不曉得在那裏?到底這是不是我先生?每天親吻,竟然不知道是她丈夫?因爲頭顱不見了,只有見到身體,只好認身上的痣,不然怎麼認得出來?你像前幾天講的,大乘精舍辦的那個遊覽車翻過去,燒得屍體都分不清楚了,燒得屍體都分不清楚了。那你說你往生被要蓋那一個?不然就一次用十件,沒辦法,分不清楚,拿十件每個都蓋。所以有的人講說,一個人平常沒有修行,命終蓋往生被就往生,那不是太便宜了嗎?我說:老兄!要碰到往生被還不是容易的事情。你弄清楚!要碰到往生被、金光明沙,還得要有一點點的福報,對不對啊?不然你以爲你可以碰到往生被?像前幾天那個八掌溪,有一個軍官他要緝私,結果船被撞了,就沈下去了,現在屍體也找不到啊,恐怖啊!在這個世間啊,死都不得安詳。死都不得安詳。
所以我就教你們,師父加持過的那一包,你就要常常戴在身上,你平常也不修行嘛對不對?一看不對勁,金光明沙趕快倒起來,我走了!貼上去就OK了,我走了,若是還有辦法說出這一句,他就還能爬起來不會死。所以說這個世間恐怖!
六十一頁,顛倒迷惑,反于真理,迷真逐妄,就像四種顛倒一樣的了。四種顛倒就是以苦爲樂,以無常爲常啊,是不是啊?以無我爲我啊,因此我們要了解這個顛倒,衆生以苦爲樂。再來就是夢想,寤的時候,寤就是醒,就妄想。寐,睡覺的時候就幻夢,産生一個夢。産生一個夢。而晝心不散,夜神不昏,如果你能夠保持白天不散,你晚上就不昏。不過這個夢有時候是一種預感,但是也是不可思議!前一陣子有人來說要找師父,來了他說,他不曉得我是誰,剛好我坐在客廳裏面,他就說:師父!師父!我要找慧律法師。我說:哦!我師父休息。你認識他嗎?他說:我不認識。你找他做什麼?菩薩叫我來的,我說:那個菩薩叫你來的?他說:觀世音。我說:素食館還是什麼?他說不是素食館,臺北觀世音有個素食館。他說:真的那個菩薩叫我來的。我看他有沒有這樣子?結果一看也沒有,他很正常啊!他很正常啊!我說:你爲什麼要找我?他說:我兒子念書都念得很高的,不隨便的,我以前不甩這一套的,結果菩薩晚…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