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P40

  ..續本文上一頁上托夢給我,因爲我以前一直自己祈求,要追求這個真理,然後菩薩就告訴我:你要去追求真理,你就去找,晚上睡覺的時候,影現四個字出來:慧律法師。我說:你真的沒見過慧律法師?他說:沒有!你既然沒見過,你怎麼會找到我這個地方來啊,你怎麼知道?他說:我第二天就問,我在夢境我就問菩薩說:臺灣那麼大,你要我去找那一個慧律法師?我不曉得。很簡單!那個講經幾萬個人那個就是,就在南臺灣。他就來了,來了我看他,他確實不認識,要不然怎麼一直問我是誰啊,這就是不認識啊。這個夢境有時候也是不簡單,所以有時候菩薩也會推薦哦!

  還有一個更有趣的,來皈依的,以前有一次就辦皈依,皈依的時候,他上面介紹者寫什麼呢?寫:乩童,來的時候一看:哦!乩童。來的時候一看:哦!乩童。我說:來、來!老菩薩!你怎麼是乩童叫你來皈依的?我啊就是看媽祖傳,媽祖教人家要吃素,我想我這麼老了也該吃素了,我是會吃素可是我不會修行,人家說要先拜師,還說要什麼依啊?人家告訴我要什麼依的。我說:叫做皈依啦!什麼依他也搞不清楚,不是風衣哦,是皈依!他說;這樣啊?我也不懂,我就去點香,就問了:我要去皈依,可不要讓我走錯路了,我已經十……加八了,我說:這樣是五十了。他說:對啊!五十八歲了。五十,十聲十……八了。已經五十八歲了,他說:我要是找錯師父,那就很淒慘了。叫我首先要來皈依。就准備皈依,皈依來的時候,他家剛好是神壇,他就看習慣了,反正閑來沒事,就起乩跳起來了,就寫:我現在想要吃素、要皈依了,我要皈依,想找個好師父,我已經五十八歲了,可不能再走錯路了,也請浮出個字指示我。就寫:慧律法師,就把它抄起來,找來這裏,乩童介紹的。這種東西,你們講神、道、佛你能講沒有嗎?對不對?這是有啊,怎麼會沒有?還是有啊。你說他是亂講的,他也不會編一套來騙我。對不對?他就是這樣子。還有一個寫:准提菩薩,准提菩薩介紹。這種東西,夢有時候也是不可思議了。這是題外話了,

  醒的時候作得了主,還要夢的時候作得了主。究竟涅槃,譯曰,這個日改成譯曰。圓寂障盡曰寂,就是我們圓滿,而且進入最寂靜,除去所有的障礙,盡了叫做寂。德備,德備就是圓,圓滿了,具足。此言大涅槃,那就是不生不滅的,又謂必至此際,菩薩依般若而因圓,菩薩因爲般若波羅蜜多故而圓滿,所以究竟涅槃。

  戊二:明諸佛得智果

  叁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分釋】叁世言時之多也,即現在、過去、未來;約豎言,指一切時代。諸佛言佛之多也。諸是不一之詞,約橫論,即指十方世界之諸佛也。

  佛完全應稱佛陀,我國好略,單稱爲佛。梵語佛陀,譯爲覺者。其實當譯爲大覺者才算恰當其稱。覺是覺悟,者就是人,合之爲覺悟的人。何故不譯爲“覺人”而譯爲“覺者”呢?因爲“人”的範圍比較小,“者”的範圍來得大。“者”字可以概括人類以外的一切有情。經雲:“凡有心(知覺)者皆能作佛”。如譯爲覺人,則人類以外的其他一切有知覺的它們,是不是就不能成佛了嗎?這與佛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的理論是會發生矛盾的。如說不妨礙它們的成佛,那末,以龍身成佛的衆生——如龍女八歲成佛,就應該稱他爲覺龍了!或者以某身某身……而成佛的衆生亦當一一依其原有的身分而稱它爲覺某覺某……了嗎?那未免太不成體統了。因此,故譯爲覺者。而不譯爲覺人。

  佛陀到底覺些什麼?即是覺悟宇宙真理和人生實相罷了。它把宇宙人生的內容觀察的非常清楚,洞徹的非常明白。但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實相究竟是什麼一回事?老實說,就是緣起性空啦!此爲佛陀觀察宇宙人生的一種正確結論。一切有情迷了緣起性空的道理,妄認宇宙萬有的現象爲實法,四大假合的幻軀爲實我,處處迷戀取著,胡鬧一場。佛陀覺悟了這些道理,而不被所迷故稱他爲覺者。同時也可說是覺悟人生是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衆生迷昧不了叁界火宅(叁界之生死,譬如火宅也。),衆苦充滿,認苦爲樂;不了萬有緣生全體是空,認假作真;不了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無常計常;不了四大皆空,本無有我,無我計我;于中顛倒是非。這些虛妄從無始來,一向爲衆生迷夢不醒者,竟一旦被佛陀明明白白地看穿了——覺悟宇宙萬有,人生一切不過如此!佛陀的覺悟可說是突破人生迷團,揭穿宇宙秘密,這就是被稱爲覺者的理由。按覺的意義有叁:

  一、自覺:外而覺悟一切諸法幻化無常等如上所說,內而覺悟人人有個不生不滅的常住佛性。

  二、覺他:就是以先覺覺後覺的意思;衆生不能解脫,就因爲沒有覺悟。佛陀不忍自己解脫安樂而坐視著沈淪苦海裏受苦的一群癡迷衆生而不顧,所以將自己所覺悟的道理一一啓示他們,積極展開救濟活動,要使大地衆生一同覺悟起來,而獲到解脫安樂。

  叁、覺滿:在自覺覺他的兩種功德都做到究竟圓滿——自覺慧滿,覺他福滿。自覺慧滿者,由最初發菩提心依本覺理起始覺(衆生之心體,自性清淨,離一切之妄相,昭昭靈靈,有覺悟靈知之德。是非修成本然,乃本有自然之性德,故曰本覺。即如來之法身也。然此本心體,無始以來,覆于無明煩惱,隱藏至于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顯其性德,是曰始覺,然覺而觀之,則始覺非別,原爲本覺之體,故始覺本覺,成同一致。本覺之外無始覺。始覺即與本覺同一也。)智,依智斷惑,先斷見思,次斷塵沙,終斷無明,叁惑圓斷,叁智圓證,覺至一心本源,智慧圓滿,此爲自覺慧滿。覺他福滿者,從自覺後,惟依最上乘,發菩提心,利生爲事業,弘法是家務,經叁祇劫(叁阿僧祇劫,菩薩修行之年數也。劫者年者名。),廣修六度萬行,普遍開覺法界有情,功德圓滿,此爲覺他福滿。自覺、覺他福慧圓滿,所謂叁覺圓萬德具,名之曰佛。現在舉釋迦世尊爲實例來說:從出家至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爲自覺;從初轉*輪至涅槃前于中四十九年之說法爲覺他;直至應緣既畢鶴林(釋尊于娑羅雙樹間入滅時,樹一時開華,林色變白,如鶴之群居,故雲鶴林。)示寂爲覺滿。

  自覺是異凡夫之迷而不覺,則超六凡法界;覺他是異二乘之自覺,則超聲聞法界;覺滿是異菩薩之分證,則超菩薩法界。總之,約佛陀的自證說就是自覺;約佛陀的化他說就是覺他;自行化他的工作做到徹底就是覺滿。自覺是就理智(覺悟)方面講,以宇宙人生爲其覺悟的對象;覺他是就其悲行(化度)方面講,以一切有情爲其救度的對象;覺滿是就其知行合一方面講,以自利、利他,福慧圓滿爲其唯一的目標。由此觀之,佛陀確爲一個究竟覺悟人生真理,做到圓滿利人的偉大人格的聖者。

  就因爲佛陀是具足一切“智慧”,故能開示一切衆生——破迷啓悟,揭妄顯真;佛陀是具足一切“福德”,故能普利十方有情——四生六道,一律平等拔苦與樂。至于神通威德、願行等莫不一一不可思議。

  據上所說,佛陀覺悟的主要即在外悟一切緣起性空之理,內悟自心本具佛性。

  但覺是迷的反面,衆生癡迷長受生死痛苦,佛陀覺悟永得解脫安樂;有覺悟的佛陀才顯出了癡迷的衆生。本來心佛衆生是叁無差別(佛與衆生因果相違,而心則通于因果。對于佛與衆生爲能變之體也。是以因果不二,能變所變一如,故曰是叁無差別。)的,究其分野就在這迷悟之間。要知道佛性人人本具,我們如能從迷夢中醒轉來,同時又能仿效佛陀的救世精神,自利利他實行做到徹底,也就是佛!

  複次,二乘也不是有了覺悟嗎?何故不能稱爲佛陀——覺者?因爲它的覺悟僅僅得到偏空真理(自覺未圓),尤其是只顧自利——解脫生死(覺他全無),所以不夠稱爲佛陀——覺者。菩薩也不是做了覺他的事業嗎?何故亦不能稱爲佛陀?因爲覺他的功德還未做到圓滿(福未足),用時尚有微細無明未斷,所證未圓,如十四夜月(慧未足),因此也同樣不能稱爲佛陀。

  在這叁乘聖格中獨顯出佛陀的崇高偉大,所以我上面說:“佛陀當譯爲大覺者才算恰當其稱”,就因爲此。

  這叁覺的道理,正與《大學》的“在明明德”(自覺),“在親民”(覺他),“在止于至善”(覺滿)的道理相同。

  “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因修正功滿,由始覺智契本覺理,理智合一,始本不二,達究竟覺名之曰得。其實得未嘗得,因本有故。

  阿譯爲無,耨多羅譯爲上,叁譯爲正,藐譯爲等,叁菩提譯爲正覺,合攏來爲“無上,正等,正覺”。茲爲便利上,從下正覺二字解釋上去。

  “正覺”(正者不邪,覺者不迷),謂正確的覺悟——離顛倒戲論的一種正智;此爲揀別凡夫之不覺,和外道之邪覺。因爲衆生自無始來,妄想執著將本覺真心埋沒于五蘊之中,迷而不覺,謂之不覺衆生;外道心外求法,所覺之道非妄即邪,所以他們均沒有稱爲正覺的資格。

  “正等”(正者不偏,等是平等),自覺之後,毫不自私地,能真“正”平“等”,力行利他工作;此爲揀別二乘之獨覺。二乘雖有正覺,但求自利,不能利他,乃偏而不正,沒有平等普遍心,不能稱爲正等。

  “無上”,叁覺圓滿,萬德具備,沒有能過其上者——其自證方面,則智慧圓滿無上,其利他方面則功德(福)圓滿無上。此爲揀別菩薩之分證。菩薩雖真俗等觀,能夠自覺、覺他,唯其自證的智慧未圓,尚有微細無明未破,利他的功德未滿,還有上位佛果可求。因此,僅可稱爲正等正覺,不夠稱爲無上。唯佛一人福慧兩足,究竟圓滿,才夠得上“無上正等正覺”之稱(正覺即自覺,正等即覺他,無上即覺滿)。此阿耨等九字,何故不直譯爲無上正等正覺而仍存梵音呢?因爲它是佛陀叁覺圓滿之德號,爲了表示尊重,所以不翻。此爲四例翻經的翻字不翻音,及五不翻中的尊重不翻。

  現在明諸佛得智果的文,則舉叁世,而上面明菩薩得斷果的文,照理當指…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