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托梦给我,因为我以前一直自己祈求,要追求这个真理,然后菩萨就告诉我:你要去追求真理,你就去找,晚上睡觉的时候,影现四个字出来:慧律法师。我说:你真的没见过慧律法师?他说:没有!你既然没见过,你怎么会找到我这个地方来啊,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第二天就问,我在梦境我就问菩萨说:台湾那么大,你要我去找那一个慧律法师?我不晓得。很简单!那个讲经几万个人那个就是,就在南台湾。他就来了,来了我看他,他确实不认识,要不然怎么一直问我是谁啊,这就是不认识啊。这个梦境有时候也是不简单,所以有时候菩萨也会推荐哦!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来皈依的,以前有一次就办皈依,皈依的时候,他上面介绍者写什么呢?写:乩童,来的时候一看:哦!乩童。来的时候一看:哦!乩童。我说:来、来!老菩萨!你怎么是乩童叫你来皈依的?我啊就是看妈祖传,妈祖教人家要吃素,我想我这么老了也该吃素了,我是会吃素可是我不会修行,人家说要先拜师,还说要什么依啊?人家告诉我要什么依的。我说:叫做皈依啦!什么依他也搞不清楚,不是风衣哦,是皈依!他说;这样啊?我也不懂,我就去点香,就问了:我要去皈依,可不要让我走错路了,我已经十……加八了,我说:这样是五十了。他说:对啊!五十八岁了。五十,十声十……八了。已经五十八岁了,他说:我要是找错师父,那就很凄惨了。叫我首先要来皈依。就准备皈依,皈依来的时候,他家刚好是神坛,他就看习惯了,反正闲来没事,就起乩跳起来了,就写:我现在想要吃素、要皈依了,我要皈依,想找个好师父,我已经五十八岁了,可不能再走错路了,也请浮出个字指示我。就写:慧律法师,就把它抄起来,找来这里,乩童介绍的。这种东西,你们讲神、道、佛你能讲没有吗?对不对?这是有啊,怎么会没有?还是有啊。你说他是乱讲的,他也不会编一套来骗我。对不对?他就是这样子。还有一个写:准提菩萨,准提菩萨介绍。这种东西,梦有时候也是不可思议了。这是题外话了,
醒的时候作得了主,还要梦的时候作得了主。究竟涅槃,译曰,这个日改成译曰。圆寂障尽曰寂,就是我们圆满,而且进入最寂静,除去所有的障碍,尽了叫做寂。德备,德备就是圆,圆满了,具足。此言大涅槃,那就是不生不灭的,又谓必至此际,菩萨依般若而因圆,菩萨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故而圆满,所以究竟涅槃。
戊二:明诸佛得智果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分释】三世言时之多也,即现在、过去、未来;约竖言,指一切时代。诸佛言佛之多也。诸是不一之词,约横论,即指十方世界之诸佛也。
佛完全应称佛陀,我国好略,单称为佛。梵语佛陀,译为觉者。其实当译为大觉者才算恰当其称。觉是觉悟,者就是人,合之为觉悟的人。何故不译为“觉人”而译为“觉者”呢?因为“人”的范围比较小,“者”的范围来得大。“者”字可以概括人类以外的一切有情。经云:“凡有心(知觉)者皆能作佛”。如译为觉人,则人类以外的其他一切有知觉的它们,是不是就不能成佛了吗?这与佛说蠢动含灵皆有佛性的理论是会发生矛盾的。如说不妨碍它们的成佛,那末,以龙身成佛的众生——如龙女八岁成佛,就应该称他为觉龙了!或者以某身某身……而成佛的众生亦当一一依其原有的身分而称它为觉某觉某……了吗?那未免太不成体统了。因此,故译为觉者。而不译为觉人。
佛陀到底觉些什么?即是觉悟宇宙真理和人生实相罢了。它把宇宙人生的内容观察的非常清楚,洞彻的非常明白。但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实相究竟是什么一回事?老实说,就是缘起性空啦!此为佛陀观察宇宙人生的一种正确结论。一切有情迷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妄认宇宙万有的现象为实法,四大假合的幻躯为实我,处处迷恋取著,胡闹一场。佛陀觉悟了这些道理,而不被所迷故称他为觉者。同时也可说是觉悟人生是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众生迷昧不了三界火宅(三界之生死,譬如火宅也。),众苦充满,认苦为乐;不了万有缘生全体是空,认假作真;不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常计常;不了四大皆空,本无有我,无我计我;于中颠倒是非。这些虚妄从无始来,一向为众生迷梦不醒者,竟一旦被佛陀明明白白地看穿了——觉悟宇宙万有,人生一切不过如此!佛陀的觉悟可说是突破人生迷团,揭穿宇宙秘密,这就是被称为觉者的理由。按觉的意义有三:
一、自觉:外而觉悟一切诸法幻化无常等如上所说,内而觉悟人人有个不生不灭的常住佛性。
二、觉他:就是以先觉觉后觉的意思;众生不能解脱,就因为没有觉悟。佛陀不忍自己解脱安乐而坐视著沉沦苦海里受苦的一群痴迷众生而不顾,所以将自己所觉悟的道理一一启示他们,积极展开救济活动,要使大地众生一同觉悟起来,而获到解脱安乐。
三、觉满:在自觉觉他的两种功德都做到究竟圆满——自觉慧满,觉他福满。自觉慧满者,由最初发菩提心依本觉理起始觉(众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昭昭灵灵,有觉悟灵知之德。是非修成本然,乃本有自然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于无明烦恼,隐藏至于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成同一致。本觉之外无始觉。始觉即与本觉同一也。)智,依智断惑,先断见思,次断尘沙,终断无明,三惑圆断,三智圆证,觉至一心本源,智慧圆满,此为自觉慧满。觉他福满者,从自觉后,惟依最上乘,发菩提心,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经三祇劫(三阿僧祇劫,菩萨修行之年数也。劫者年者名。),广修六度万行,普遍开觉法界有情,功德圆满,此为觉他福满。自觉、觉他福慧圆满,所谓三觉圆万德具,名之曰佛。现在举释迦世尊为实例来说:从出家至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为自觉;从初转*轮至涅槃前于中四十九年之说法为觉他;直至应缘既毕鹤林(释尊于娑罗双树间入灭时,树一时开华,林色变白,如鹤之群居,故云鹤林。)示寂为觉满。
自觉是异凡夫之迷而不觉,则超六凡法界;觉他是异二乘之自觉,则超声闻法界;觉满是异菩萨之分证,则超菩萨法界。总之,约佛陀的自证说就是自觉;约佛陀的化他说就是觉他;自行化他的工作做到彻底就是觉满。自觉是就理智(觉悟)方面讲,以宇宙人生为其觉悟的对象;觉他是就其悲行(化度)方面讲,以一切有情为其救度的对象;觉满是就其知行合一方面讲,以自利、利他,福慧圆满为其唯一的目标。由此观之,佛陀确为一个究竟觉悟人生真理,做到圆满利人的伟大人格的圣者。
就因为佛陀是具足一切“智慧”,故能开示一切众生——破迷启悟,揭妄显真;佛陀是具足一切“福德”,故能普利十方有情——四生六道,一律平等拔苦与乐。至于神通威德、愿行等莫不一一不可思议。
据上所说,佛陀觉悟的主要即在外悟一切缘起性空之理,内悟自心本具佛性。
但觉是迷的反面,众生痴迷长受生死痛苦,佛陀觉悟永得解脱安乐;有觉悟的佛陀才显出了痴迷的众生。本来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佛与众生因果相违,而心则通于因果。对于佛与众生为能变之体也。是以因果不二,能变所变一如,故曰是三无差别。)的,究其分野就在这迷悟之间。要知道佛性人人本具,我们如能从迷梦中醒转来,同时又能仿效佛陀的救世精神,自利利他实行做到彻底,也就是佛!
复次,二乘也不是有了觉悟吗?何故不能称为佛陀——觉者?因为它的觉悟仅仅得到偏空真理(自觉未圆),尤其是只顾自利——解脱生死(觉他全无),所以不够称为佛陀——觉者。菩萨也不是做了觉他的事业吗?何故亦不能称为佛陀?因为觉他的功德还未做到圆满(福未足),用时尚有微细无明未断,所证未圆,如十四夜月(慧未足),因此也同样不能称为佛陀。
在这三乘圣格中独显出佛陀的崇高伟大,所以我上面说:“佛陀当译为大觉者才算恰当其称”,就因为此。
这三觉的道理,正与《大学》的“在明明德”(自觉),“在亲民”(觉他),“在止于至善”(觉满)的道理相同。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因修正功满,由始觉智契本觉理,理智合一,始本不二,达究竟觉名之曰得。其实得未尝得,因本有故。
阿译为无,耨多罗译为上,三译为正,藐译为等,三菩提译为正觉,合拢来为“无上,正等,正觉”。兹为便利上,从下正觉二字解释上去。
“正觉”(正者不邪,觉者不迷),谓正确的觉悟——离颠倒戏论的一种正智;此为拣别凡夫之不觉,和外道之邪觉。因为众生自无始来,妄想执著将本觉真心埋没于五蕴之中,迷而不觉,谓之不觉众生;外道心外求法,所觉之道非妄即邪,所以他们均没有称为正觉的资格。
“正等”(正者不偏,等是平等),自觉之后,毫不自私地,能真“正”平“等”,力行利他工作;此为拣别二乘之独觉。二乘虽有正觉,但求自利,不能利他,乃偏而不正,没有平等普遍心,不能称为正等。
“无上”,三觉圆满,万德具备,没有能过其上者——其自证方面,则智慧圆满无上,其利他方面则功德(福)圆满无上。此为拣别菩萨之分证。菩萨虽真俗等观,能够自觉、觉他,唯其自证的智慧未圆,尚有微细无明未破,利他的功德未满,还有上位佛果可求。因此,仅可称为正等正觉,不够称为无上。唯佛一人福慧两足,究竟圆满,才够得上“无上正等正觉”之称(正觉即自觉,正等即觉他,无上即觉满)。此阿耨等九字,何故不直译为无上正等正觉而仍存梵音呢?因为它是佛陀三觉圆满之德号,为了表示尊重,所以不翻。此为四例翻经的翻字不翻音,及五不翻中的尊重不翻。
现在明诸佛得智果的文,则举三世,而上面明菩萨得断果的文,照理当指…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