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P6

  ..續本文上一頁也。七、阿修羅法界,行下品十善行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八、鬼法界,犯下口五逆十惡,受饑渴苦之惡鬼神境界也。九、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惡,受吞啖殺戮苦之畜類境界也。十、地獄法界,犯上五逆十惡,受寒熱叫喚苦之最下境界也。)的一切性相(性者法之自體,相者相貌,無爲法爲性,有爲法爲相,而有爲、無爲皆有性相。),事理、染淨、因果等,于一念中,洞徹無遺;這是諸佛所證的大覺圓滿般若智。又知本體之空,曰一切智;知現象之假,曰道種智;知現象即中道實相之理,曰一切種智。本經所明的乃是一切種智兼明道種智,非一切智也。故本經雲:“菩提薩埵,依般若……究竟涅槃;叁世諸佛依般若……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至于修證的方法待後文說明。

  其次唯識宗則明四智。什麼叫四智?就是:

  一、“成所作智”(成就自利、利他妙業之智),行者轉眼等有漏(漏者煩惱之異名,含有煩惱之事物,一切世間之事體盡爲有漏法,離煩惱之出世間事體盡爲無漏法也。)之五識(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緣色聲香味觸五境之心識。一、眼識。二、耳識。叁、鼻識。四、舌識。五、身識。)爲無漏時,所得到的一種智慧,爲利益一切有情,示現種種的神通變化,成就其本願力所應作的事,叫做成所作智(如來之現化身土(凡聖之依正二報也。身爲正報,土爲依報。)及諸神通皆爲此智之作用)。

  二、“妙觀察智”(通達一切諸法,善能鑒機說法之智),轉第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言六根如其次第對于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而生見聞嗅味覺知之了別作用者。)之有漏爲無漏時,所得到的一種智慧,觀察諸法之相,隨順機宜而爲一切衆生說諸妙法,叫做妙觀察智。

  叁、“平等性智”(能平等普利衆生,成諸法平等作用之智),轉第七識(八識中第七識以第八識爲所依,以第八識之見分爲所緣而生之識也。末那識譯爲意。意有思量之義,此識常緣第八識之見分思量我爲法,故名末那,我法二執之根本也。然則第六識名爲意識,有何分別,彼依末那而生之識,故曰意識。即依主釋也。此末那,即第七識,故雲末那識(即意識)是持業釋也。)之有漏爲無漏時,所得到的一種智慧,泯人我差別之相,證自他平等之理,運同體大慈,起無緣大悲(此慈悲惟在諸佛,蓋諸佛之心,不住于有爲無爲性之中,不住于過去、現在、未來世之中,知諸緣不實,顛倒虛妄,故心無所緣,但佛以衆生不知諸法實相,往生五道,心著諸法,取舍分別,故心無衆生緣,使一切衆生自然獲拔苦與樂之益,名無緣慈悲。),普濟一切有情,叫做平等性智。

  四、“大圓鏡智”(轉有漏善惡之業報,顯萬德莊嚴之境界),轉第八識(法相宗謂眼耳鼻舌身意之外,更有末那識阿賴耶識二者,末那之義爲我執。謂執持我之見者,即此識也。阿賴耶者即末那識所執以爲我者也,其義爲藏。謂能藏一切法,世俗所雲神識性靈皆指此。又阿賴耶譯曰無沒,無沒爲不失之義,與藏同意。雖在生死亦不失沒故曰無沒。)之有漏爲無漏時,所得到的一種智慧,衆垢既盡,實相顯現,法界一切有爲、無爲諸法,都能圓融無礙,如大圓鏡,光明遍映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方。),普攝萬象,無物不照,無微不顯;又能轉凡夫依正有漏之身土,而成真常無漏莊嚴之身土,具一切功德,如大圓鏡中應現一切色像,故曰大圓鏡智。大圓鏡智即法身,實相般若也;平等性智即報身,觀照般若也;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即化身,文字般若也。

  上面所說即是轉識成智的道理,識是有分別,屬汙染,屬有漏;智是無分別,屬清淨,屬無漏。要之識是凡夫所用的妄想迷惑心,智是聖者所證的圓明妙覺性。轉識成智就是轉分別心爲無分別心,轉汙染心爲清淨心,轉有漏爲無漏,轉妄想迷惑爲圓明妙覺;也就是轉迷啓悟,破妄顯真,轉凡成聖的意思。所謂轉對境障礙的前五識爲“成所作智”(成就所作之智),轉妄想分別心的第六識爲“妙觀察智”(觀察一切諸法實相),轉人我執著心的第七識爲“平等性智”(體證諸法平等之性),轉執持一切諸法種子之第八識爲“大圓鏡智”(顯現法界萬象)。總之有執著分別的叫做識,爲凡夫;無分別執著者謂之智,是佛菩薩。

  我們能夠依般若觀照而空一切法,離一切相,即便轉識成智,轉凡夫爲聖人了。

  上來說了許多話不過解釋般若二字,現在我來請問大家一句,到底般若是什麼?叁般若以實相爲本體,實相般若,即吾人圓常大覺之真心,此心本無一切生滅煩惱,只爲無始的無明,和虛妄的習氣,互相熏發,見、聞、覺、知,流逸于六塵境界,迷戀取著,執此虛妄之相爲實法實有,以妄緣妄,輾轉顛倒,因而造出許多業來,以致枉受輪回生死等苦,沒有窮盡,真是冤枉極了!

  我們能夠依此般若微妙法門而修而證,由文字而起觀照,去實地用功,觀智明了,識破諸法虛妄,當體皆空,了無一法可得,則靈光獨露,真心顯現,一切迷情妄相,當下銷滅,這就是親證實相般若的境界!此時還有什麼生死煩惱可言呢?大矣哉!般若的功力,能使人頓斷煩惱,永了生死,直超苦海,立登彼岸,真是:“滔滔苦海內,般若爲舟航,冥冥大夜中,般若爲燈燭”。我來舉一個譬喻:般若喻電燈,煩惱喻黑暗,實相喻器物,能用般若觀照,則煩惱頓斷,實相顯現;正如電燈一照,則黑暗頓除,器物顯現,智者思之!思之!

  我們要知道上面所說的叁種般若,乃人們個個一心中所圓具而無缺者,實相般若,即心之本體(自證分);觀照般若,即心之妙用(見分);文字般若,即心之勝相(相分)。叁者一心中具,即一即叁,叁一不二,可謂微妙極了!這種深奧道理,可譬如一面鏡子:“水銀和玻璃”,是鏡的本體,如實相般若;“照”,是鏡的作用——如觀照般若;“光”,是鏡的相貌——如文字般若。這一面鏡子的當中,也是叁者圓具而不可相離的。此叁般若,既在我人一念心中所具者,則不須向外馳求,只要能夠一念回光反照,即得現前,斯時也,受用無窮,願吾人不要當面錯過!枉自蹉跎!以上般若二字的意思已經講完了。

  般若的別名,別名,叫做真性實相,“真”那就是不假了,“性”就是不變啊,不假的東西,不會變的東西,那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絕對的空、究竟的空、徹底的空,實相。所以世間如果了解這個真性實相,那麼外道就站不住腳了。這個外道一定要安排一種東西來創造天地萬物的,佛法講一切法畢竟空的東西,誰在主宰?聖者是本性在主宰;衆生是無明在主宰的,無明就是習氣了,你怎麼說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呢?假設一個上帝來,假設一個上帝來,上帝是從那裏來的?又犯邏輯的錯誤觀念,佛陀講是畢竟空的東西,你爲什麼會有上帝呢?因爲你的無知,你自己承認自己很自卑,所以你設立一個上帝,因爲你恐懼,你無法了解,對生命、宇宙整個透視,因爲你漏劣的智慧不夠,因爲你恐懼這個宇宙天地萬物,所以你假設一個上帝,來指使你、來支配你,其實你手伸出去也是你,你收回來也是你;你喜歡抽煙也是你,喜歡喝酒也是你;我不要抽煙也是我不要的,我不要喝酒也是我個人的,這個世間的沒有一樣事情是誰在主宰你的,就是你的業力呀、你的習氣呀、你的念頭在主宰你,那就是你的主人。我們一開始造成習慣,後來習慣變成我們的主人,就是這樣子。所以與其說上帝創造人類,不如說人類創造上帝,因爲你無知,你無知,你就會創造一個超越人類的思想的神來控製你,在神的世界裏面,你是多渺小的,多幼稚跟無知的,你沒有討論的余地,因爲天地萬物是他所創造出來的,你也不能辯論的,你是被創造者,你不夠資格,所以我們衆生變成很可憐,我們除了認罪以外,我們除了匍匐在他的面前,讴歌贊頌以外,我們實在是對上帝無能爲力,我們無法去了解他,我們也不能去了解他,也不能試探上帝的存在,變成他完全超越這個理性、智慧的東西,你一定要通過感情去信仰他,你不能問、不能了解、不能試探,你說那上帝是什麼東西啊?他又不是東西。所以我說沒有一個宗教能夠跟佛陀比的,沒有的,絕對沒有的,有的話你來告訴我,我馬上還俗!佛的偉大不是你用語言可以描述的東西,絕對的東西,那就當體即空的東西,就不是你用任何語言,或者安排任何一個思想、架構,可以襯托出佛,佛無相,你看!這就不得了了,你要講他什麼?佛最平凡,他不會狂妄,而我們衆生就覺得自己很不平凡,就活得很痛苦,要裝很不平凡的人,會很痛苦的,佛就不會裝,佛就本來面目,用赤裸裸的本來就跟你生活在一起,所以佛不會痛苦,他既沒有我見,也沒有狂妄,他不會看到善的就特別的喜歡;也不會看到惡的就特別攻擊跟傷害,在佛的角度來看,在世界上宇宙當中,都是如如不動的,十法界當下就是如。他開發了本性,得到了永恒真正的智慧,大智慧的人,你想想看!佛那種意境你敢想像得到嗎?我今天的口才你都心服口服了,那還講到後面那一尊,那還得了?我這種下叁級的,你都認爲這個不得了了,後面那一尊你敢想像嗎?所以我們說佛是千萬億劫沒有辦法贊歎的,那種偉大不是你、我有辦法用語言去贊歎他的。所以華嚴經裏面所講的,你們桌上發的那四本,裏面有講的,縱經塵點劫,亦無法贊佛,就算你經過塵點劫一直贊歎佛,也沒有辦法贊歎佛的偉大。

  真性實相的道理,就是我們所講的般若的東西,般若是一切法的根本。再來,真性實相講完了,我們講一實谛,這個佛法透過文字的話,還要透過善知識,如果這個佛法透過文字,而沒有透過善知識,就會依文解義,就會變成叁世的佛冤,就會産生很可怕的錯誤思想,比如說底下一個一實谛,這一實谛如果你把這個“一”,當作是一二叁四五六七的這個一,一個數目字的開始,你就錯誤了,這個“一…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