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讲记▪P6

  ..续本文上一页也。七、阿修罗法界,行下品十善行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八、鬼法界,犯下口五逆十恶,受饥渴苦之恶鬼神境界也。九、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受吞啖杀戮苦之畜类境界也。十、地狱法界,犯上五逆十恶,受寒热叫唤苦之最下境界也。)的一切性相(性者法之自体,相者相貌,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而有为、无为皆有性相。),事理、染净、因果等,于一念中,洞彻无遗;这是诸佛所证的大觉圆满般若智。又知本体之空,曰一切智;知现象之假,曰道种智;知现象即中道实相之理,曰一切种智。本经所明的乃是一切种智兼明道种智,非一切智也。故本经云:“菩提萨埵,依般若……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于修证的方法待后文说明。

  其次唯识宗则明四智。什么叫四智?就是:

  一、“成所作智”(成就自利、利他妙业之智),行者转眼等有漏(漏者烦恼之异名,含有烦恼之事物,一切世间之事体尽为有漏法,离烦恼之出世间事体尽为无漏法也。)之五识(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为无漏时,所得到的一种智慧,为利益一切有情,示现种种的神通变化,成就其本愿力所应作的事,叫做成所作智(如来之现化身土(凡圣之依正二报也。身为正报,土为依报。)及诸神通皆为此智之作用)。

  二、“妙观察智”(通达一切诸法,善能鉴机说法之智),转第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言六根如其次第对于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而生见闻嗅味觉知之了别作用者。)之有漏为无漏时,所得到的一种智慧,观察诸法之相,随顺机宜而为一切众生说诸妙法,叫做妙观察智。

  三、“平等性智”(能平等普利众生,成诸法平等作用之智),转第七识(八识中第七识以第八识为所依,以第八识之见分为所缘而生之识也。末那识译为意。意有思量之义,此识常缘第八识之见分思量我为法,故名末那,我法二执之根本也。然则第六识名为意识,有何分别,彼依末那而生之识,故曰意识。即依主释也。此末那,即第七识,故云末那识(即意识)是持业释也。)之有漏为无漏时,所得到的一种智慧,泯人我差别之相,证自他平等之理,运同体大慈,起无缘大悲(此慈悲惟在诸佛,盖诸佛之心,不住于有为无为性之中,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世之中,知诸缘不实,颠倒虚妄,故心无所缘,但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生五道,心著诸法,取舍分别,故心无众生缘,使一切众生自然获拔苦与乐之益,名无缘慈悲。),普济一切有情,叫做平等性智。

  四、“大圆镜智”(转有漏善恶之业报,显万德庄严之境界),转第八识(法相宗谓眼耳鼻舌身意之外,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二者,末那之义为我执。谓执持我之见者,即此识也。阿赖耶者即末那识所执以为我者也,其义为藏。谓能藏一切法,世俗所云神识性灵皆指此。又阿赖耶译曰无没,无没为不失之义,与藏同意。虽在生死亦不失没故曰无没。)之有漏为无漏时,所得到的一种智慧,众垢既尽,实相显现,法界一切有为、无为诸法,都能圆融无碍,如大圆镜,光明遍映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普摄万象,无物不照,无微不显;又能转凡夫依正有漏之身土,而成真常无漏庄严之身土,具一切功德,如大圆镜中应现一切色像,故曰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即法身,实相般若也;平等性智即报身,观照般若也;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即化身,文字般若也。

  上面所说即是转识成智的道理,识是有分别,属污染,属有漏;智是无分别,属清净,属无漏。要之识是凡夫所用的妄想迷惑心,智是圣者所证的圆明妙觉性。转识成智就是转分别心为无分别心,转污染心为清净心,转有漏为无漏,转妄想迷惑为圆明妙觉;也就是转迷启悟,破妄显真,转凡成圣的意思。所谓转对境障碍的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就所作之智),转妄想分别心的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观察一切诸法实相),转人我执著心的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体证诸法平等之性),转执持一切诸法种子之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显现法界万象)。总之有执著分别的叫做识,为凡夫;无分别执著者谓之智,是佛菩萨。

  我们能够依般若观照而空一切法,离一切相,即便转识成智,转凡夫为圣人了。

  上来说了许多话不过解释般若二字,现在我来请问大家一句,到底般若是什么?三般若以实相为本体,实相般若,即吾人圆常大觉之真心,此心本无一切生灭烦恼,只为无始的无明,和虚妄的习气,互相熏发,见、闻、觉、知,流逸于六尘境界,迷恋取著,执此虚妄之相为实法实有,以妄缘妄,辗转颠倒,因而造出许多业来,以致枉受轮回生死等苦,没有穷尽,真是冤枉极了!

  我们能够依此般若微妙法门而修而证,由文字而起观照,去实地用功,观智明了,识破诸法虚妄,当体皆空,了无一法可得,则灵光独露,真心显现,一切迷情妄相,当下销灭,这就是亲证实相般若的境界!此时还有什么生死烦恼可言呢?大矣哉!般若的功力,能使人顿断烦恼,永了生死,直超苦海,立登彼岸,真是:“滔滔苦海内,般若为舟航,冥冥大夜中,般若为灯烛”。我来举一个譬喻:般若喻电灯,烦恼喻黑暗,实相喻器物,能用般若观照,则烦恼顿断,实相显现;正如电灯一照,则黑暗顿除,器物显现,智者思之!思之!

  我们要知道上面所说的三种般若,乃人们个个一心中所圆具而无缺者,实相般若,即心之本体(自证分);观照般若,即心之妙用(见分);文字般若,即心之胜相(相分)。三者一心中具,即一即三,三一不二,可谓微妙极了!这种深奥道理,可譬如一面镜子:“水银和玻璃”,是镜的本体,如实相般若;“照”,是镜的作用——如观照般若;“光”,是镜的相貌——如文字般若。这一面镜子的当中,也是三者圆具而不可相离的。此三般若,既在我人一念心中所具者,则不须向外驰求,只要能够一念回光反照,即得现前,斯时也,受用无穷,愿吾人不要当面错过!枉自蹉跎!以上般若二字的意思已经讲完了。

  般若的别名,别名,叫做真性实相,“真”那就是不假了,“性”就是不变啊,不假的东西,不会变的东西,那就是实相,实相就是绝对的空、究竟的空、彻底的空,实相。所以世间如果了解这个真性实相,那么外道就站不住脚了。这个外道一定要安排一种东西来创造天地万物的,佛法讲一切法毕竟空的东西,谁在主宰?圣者是本性在主宰;众生是无明在主宰的,无明就是习气了,你怎么说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呢?假设一个上帝来,假设一个上帝来,上帝是从那里来的?又犯逻辑的错误观念,佛陀讲是毕竟空的东西,你为什么会有上帝呢?因为你的无知,你自己承认自己很自卑,所以你设立一个上帝,因为你恐惧,你无法了解,对生命、宇宙整个透视,因为你漏劣的智慧不够,因为你恐惧这个宇宙天地万物,所以你假设一个上帝,来指使你、来支配你,其实你手伸出去也是你,你收回来也是你;你喜欢抽烟也是你,喜欢喝酒也是你;我不要抽烟也是我不要的,我不要喝酒也是我个人的,这个世间的没有一样事情是谁在主宰你的,就是你的业力呀、你的习气呀、你的念头在主宰你,那就是你的主人。我们一开始造成习惯,后来习惯变成我们的主人,就是这样子。所以与其说上帝创造人类,不如说人类创造上帝,因为你无知,你无知,你就会创造一个超越人类的思想的神来控制你,在神的世界里面,你是多渺小的,多幼稚跟无知的,你没有讨论的余地,因为天地万物是他所创造出来的,你也不能辩论的,你是被创造者,你不够资格,所以我们众生变成很可怜,我们除了认罪以外,我们除了匍匐在他的面前,讴歌赞颂以外,我们实在是对上帝无能为力,我们无法去了解他,我们也不能去了解他,也不能试探上帝的存在,变成他完全超越这个理性、智慧的东西,你一定要通过感情去信仰他,你不能问、不能了解、不能试探,你说那上帝是什么东西啊?他又不是东西。所以我说没有一个宗教能够跟佛陀比的,没有的,绝对没有的,有的话你来告诉我,我马上还俗!佛的伟大不是你用语言可以描述的东西,绝对的东西,那就当体即空的东西,就不是你用任何语言,或者安排任何一个思想、架构,可以衬托出佛,佛无相,你看!这就不得了了,你要讲他什么?佛最平凡,他不会狂妄,而我们众生就觉得自己很不平凡,就活得很痛苦,要装很不平凡的人,会很痛苦的,佛就不会装,佛就本来面目,用赤裸裸的本来就跟你生活在一起,所以佛不会痛苦,他既没有我见,也没有狂妄,他不会看到善的就特别的喜欢;也不会看到恶的就特别攻击跟伤害,在佛的角度来看,在世界上宇宙当中,都是如如不动的,十法界当下就是如。他开发了本性,得到了永恒真正的智慧,大智慧的人,你想想看!佛那种意境你敢想像得到吗?我今天的口才你都心服口服了,那还讲到后面那一尊,那还得了?我这种下三级的,你都认为这个不得了了,后面那一尊你敢想像吗?所以我们说佛是千万亿劫没有办法赞叹的,那种伟大不是你、我有办法用语言去赞叹他的。所以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你们桌上发的那四本,里面有讲的,纵经尘点劫,亦无法赞佛,就算你经过尘点劫一直赞叹佛,也没有办法赞叹佛的伟大。

  真性实相的道理,就是我们所讲的般若的东西,般若是一切法的根本。再来,真性实相讲完了,我们讲一实谛,这个佛法透过文字的话,还要透过善知识,如果这个佛法透过文字,而没有透过善知识,就会依文解义,就会变成三世的佛冤,就会产生很可怕的错误思想,比如说底下一个一实谛,这一实谛如果你把这个“一”,当作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这个一,一个数目字的开始,你就错误了,这个“一…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