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悟·看出希望來 第八章 開朗的情懷▪P2

  ..續本文上一頁字竟然就是:

  “無。”

  法師還解釋說,“打開書來無旁念,念頭來時別睬它”。他試了一段時間,竟然發現“無”字很像金剛王寶钏,真的“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息心息念,真能專注用功。

  唐朝的趙州是最善于以否定來肯定真性的禅者。所以禅家稱爲“趙州無”。意思是說,你若能抗拒引誘,就能當主人;若能否定貪婪,就能平靜心安;若能有所不爲,就必能有所爲。

  我們總是礙于情面,才勉強答應了不能應允的事,不便推辭,才壞了大事;一時心動,涉入陷穽;一念心貪,才鑄成大錯。如果不懂得以否定來肯定真心,必然使自己陷入困局,所謂晚節不保,那是因爲疏于否定最後一次來襲的妄念所致。

  “無字參”是很美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撥雲見日,讓心情開朗,恢複平靜。在波濤洶湧的世事中,我們必須以平靜之心,看待流逝的波濤,古人說:

  “水流雖急,

  境長靜;

  花落雖急,

  意自閑。”

  生活在一個忙碌緊張的開放社會裏,世局種種變化,有如急流;人事變遷,更是白雲蒼狗;經濟財政的變化,諸多詭異。如果你未能定下心來,就照見不出真實的事象;如果你不懂得否定與割舍,就免不了迷失之憾。這一兩年股市是詭谲多變的,有一位小姐,在聽過我的演講之後對我說,她深知在股市跑短線有如賭注,所以一直不願意涉足其間。過了一段時間,眼看著朋友賺了錢,于是動心了。她把自己的積蓄投入股市,沒想到,股價節節下滑,跌入谷底。她非常懊悔難過地說,“老師!你說的對!我在“利多”的引誘下,不能說一個“不”字,才有今天“利空”的結局。”隨後,我告訴他說,“現在最重要的是看出這件事對你的意義,而不是再難過下去。現在,你已知道這件事情的意義了嗎?”她面露笑容的告訴我:

  “無。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禅者經常教導弟子,從否定中找出肯定。但否定不是把自己連根拔起,把自己的自性也背棄,消極的走向“住空”,執著在消極裏頭,從現實生活中逃避開來。這就有了危險,有了嚴重的消極和壓抑。請注意,禅家的否定法門是割舍,是放下妄緣,從虛幻中走出來,看出真實的希望。

  叁、 摘下狂妄自大的面具

  人爲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多多少少總爲自己戴上面具。愛面子、逞強、虛僞、撒謊等等,都是爲了維護尊嚴。明白一點說,尊嚴往往與自大密不可分。如果你不能從尊嚴的五裏雲務中,看出了點光明的希望。它一定會破壞你平靜的情緒生活。

  人的尊嚴是很脆弱的,它很容易受到傷害。有人批評你,便覺得尊嚴受損,面子挂不住。所以勃然怒,心情惡劣,甚至處心積慮,及思報複,扳回面子。越講求尊嚴,自我的強度就越弱,受傷的機會就越大。所以禅家告訴我們,一定要把“我相”放下,把美麗的面具摘除,要如如實實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越是不能自我接納的人,越需要尊嚴;越是自卑的人,越是需要面子。所以禅家常說:

  “放下,

  歇歇著。”

  那是要我們沈重的面具放下來,不要被它壓垮了。事實上,帶著自己的假面具,會使你失去自由,令你焦躁不安。因爲它好像在夏天裏穿上華麗的大衣一樣的不智。韓國前總統全鬥煥,在一九八八年的冬天,受局勢所迫,逃難到百潭寺,當時正是嚴冬,酷冷的天氣和簡陋的生活設備苦不堪言,窗子是紙糊的,寒氣逼人,沒有取暖的設備,吃的更是簡單。一個國家的元首,在頃刻之間,生活有著天淵之別。權勢去矣,名譽掃地,顯然是孑然一身空了,還能剩下什麼呢?我想沒有比這樣的打擊更嚴厲的了。他在百漂寺過了一年,也修行了一年,韓國的佛學作家南知尋去拜訪他時問,“初到百漂寺時,最難以適應的是什麼?”全鬥煥先生說:

  “是在佛殿裏,向菩薩叩頭膜拜。我一到寺廟裏就決心遵守寺規,與和尚一起拜佛,但是要我下跪向菩薩磕頭,卻讓我難爲情透了。過去我所知道的都是舉手或彎腰敬禮,而且大都是別人向我敬禮,不是我向別人致敬。因此,每當我跪地磕頭時,總讓我覺得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我更不希望讓侍衛們看到我的那種模樣。”

  “不過,叁個星期之後,我就不再有屈辱的感覺了。現在我是非常虔敬的向菩薩磕頭。我也由衷地接納了佛教是我的宗教。

  全鬥煥在百漂寺的第一年,“我相”的虛妄太重了,所以覺得非常痛若。特別是失敗與挫折對其尊嚴的打擊,更使他“覺得像是被丟棄到荒涼的田野,當時看建築物好像幽靈。”

  人若不能看破尊嚴的虛僞性,便會執著在嚴重的自我迷戀之中。稍稍一點打擊,就有著嚴重的心理創傷。特別是生活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誰都有自己的看法,都可以提出異議,都可以反對你的看法,拒絕你的好意。如果爲此而你覺得自尊受傷,你怎麼會有好的心情,去作更多的創造與實現呢?

  人要想在情緒上生活得安和,除了要勘破我相和避免執著于汲汲追求自尊之外,還要進一步去愛護別人的自尊。你若能維護家人的自尊,家裏就一團和氣;若能照顧同事和朋友的自尊,工作交友無處不順逐。事實上,人類心情的希望,就在勘破我相和維護別人自尊中顯現出來。

  四、在作息中調整情緒

  作息的情況與情緒生活也大有關系,如果你的作息緊張的,經常在強烈的欲望中奔騰,生活變成白熱化的渴求,在得失之間,形成心靈的矛盾和怨天尤人的窘迫,那麼,情緒生活真可謂惡劣了。

  你要當心,情緒惡劣除了表示不幸福、不快樂之外,健康也不必然出現問題。根據調查研究,因心髒突然停止而猝死的人,有百分之二十,在死前二十四小時內,受過強大的心理壓力。在日常生活中失去家庭的和諧、慰藉和支持,是引發心髒病的重要因素。心理壓力和心髒退化,乃至對疾病的抵抗力,也大有關系。因此,工作的態度,生活的節奏,心理的欲求,都需要作適當的安排與調整。在醫學上研究發現,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位在玩電子遊戲時,像進行生死搏鬥一樣。這些人,在平常生活中,情緒容易激動,血壓顯著上升的次數,每天可能多達叁、四十次。在治療上,除了降血壓和抗心律不整的藥品外,這些人還要進行谘商、施以松馳技術,和調整生活作息。

  作息的實際狀況,能影響思考、情緒和情感等心理活動。它是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幸福的本身。因此,禅家告訴我說:

  “平常心是道。”

  道就潛藏在平常生活與作息之中,只要你能把它調理好便是道。唐朝趙州禅師問南泉禅師說,“是否在平常心之外,還有可以追尋的道呢?”南泉說:

  “如果生活本身之外,還有可追尋的,必然使生活偏離正道。”

  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調整自己。“青山元不動,白雲自去來。”你自己若不被境界拖著走,而把生活軋得紊亂不堪,起伏不定,這不也就是禅定嗎?現在,我要告訴你如何在作息之中,看出好情緒的希望:

  ·學習做好你的工作,更需要學習喜歡你的工作。要看出它的價值,才會真正喜歡它。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等于不喜歡自己;這會産生嚴重的自我否定和空虛。

  ·性急和念婪兩個因素,會使你背離安穩踏實的生活常道。要避免讓自己一頭栽進狂熱之中,這不但沒有把事情做好,反而讓自己陷入聲嘶力竭的掙紮之中。

  ·要學習安排溫馨的家庭情趣;你要主動的付出,而不是被動的享受;要在主動的逗趣、分享平安、有益的交談和互愛中,看出美好家庭的希望。

  ·注意!你的行持完全表達在語言的世界裏,要在說話和肢體語言中,時時保持著傾聽、接納、勿作評斷,不要自以爲是,但要表達你的愛意。

  此外,在生活作息中要學習緘默。如果你要說的話會影響別人的自尊,會激怒自己的脾氣。那麼,你最好還是放下你那“替天行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習慣。學習緘默對你和對別人都有好處。禅家說:

  “語默動靜,

  體安然。”

  這是說,以緘默做爲你的語言,以恬靜當做你的行動。這時,你就看出安然閑適的希望。你可以去散步走走,可以歇歇唱一首歌,那就可以避開一次情緒瘋狂奔瀉的危險。而美妙的希望,就在那兒出現。

  人免不了遇到困頓、落魄、或受到嚴重的打擊。有人以無耐的態度苟且偷生,不能在作息中振作起來。比如說,疾病、親人的死亡、離婚或失業等等,對個人而言,打擊是很大的,情緒生活必然陷于困絕之境。有人以爲,佛家對于這種情境,多半教人柔順與認命。其實,這只對了一半,也只看到佛門智慧的一面而已。對的,佛法教人要柔順的接納自己的遭遇,那是要人避免怨天尤人,去面對事實。然而第二個對治之道則是積極的努力。佛經上說:

  “正精勤。”

  要對自己負起責任,肯去“承擔”,不可陷自己于自艾自憐;而要越過心靈的傷口,奮力振作,看出心中的太陽,接受大日如來佛爲你洗滌消極的念頭,讓自己能活在雨過天青的新天地。

  人總是在作抉擇時,發生矛盾的情緒反應。猶豫不決,患得患失,以致一事無成。因此,你要清醒的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念和動機,明白自己的條件,擺脫你的野心和虛妄之念。然後,你要勇敢的做決定。佛門的智慧是:

  “大雄,

  大力,

  大智慧。”

  如果你想當一位優秀的管理人才,這份基本的性情是把握的。當然,不是每個人生來要當管理人才的。不過,任何一個人,在日常作息中,能把握這個原則,總是可以自由的割舍,成就自己的專業。

  五、接受自然性靈的洗滌

  如果你有機會看一個多媒體的宇宙天體影片,或者讀一篇娓娓動人的天文報導,你會神往,投入于浩瀚無垠的天體,神馳忘我。驟然,你忘了自己,而原有的自我觀念卻在無限廣袤的宇宙下,相對變得渺小,而另一方面,清妙的靈性卻不斷的擴大。好像自己從狹小的房間,走出遼闊的原野一樣,感受到自己與無限的時空…

《悟·看出希望來 第八章 開朗的情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