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換個想法更好 第四篇 想法決定心情與作爲▪P4

  ..續本文上一頁批評,既能保持情面,又對人際關系具有積極的效益。固然有些批評是尖酸刻薄的,你要淡化處理,這樣才有機會聽到熱心人給你的忠言和卓見。因此,受批評時,首先就是聆聽,斷定批評是否有道理;不要打斷或反唇相譏,不必強辯也無需表示同意。你必須專心地聽他講的是什麼。

  其次,你要確定對方該不該批評你。如果對方批評你相關業務考慮不周到,那是可以置喙的範圍;如果他批評你服裝顔色,爲什麼要留胡須,那就超出他批評的範圍,你可以幽默的方式轉移話題,或者客氣的告訴對方,“那是個人品味的問題,盡可一笑置之”。不過,如果你的個人品味,連續受到別人的批評,就該注意留心,考慮它的原因在哪裏,有沒有必要作些調整。這類事件,你不必太在意。例如中國人剛穿洋裝時,會受人批評,剛流行自由戀愛時,亦遭人非議;只要錯不在你,不影響別人權益,你就可以放心。

  有些批評是道理的,當時接受別人的指正也沒有困難,你要落落大方接受它。“你的建議很寶貴,我願意接受你的指教,納入方案來考慮。”如果你一時不能接受,對方所講的也有道理,你應該采取拖延的方式,“你的看法也有道理,值得深入探討,找個時間我來向你請教。”這能支持對方,又能降低對方過強的氣焰,使你有機會得到別人真正的指教。

  倘若你不同意別人的批評,例如對方的立場站不住,要避免得理不饒人的態度,而抓住機會批判他一頓;那會造成負面的氣氛,留下人際沖突的棘手問題。你不妨說,“我明白你的想法,但很抱歉,我的想法和你的不一樣。”如果對方要你提出說明,你宜作簡要說明,或者婉轉表示你立場的不同。

  受到批評時,要控製情緒;不要把別人的善意批評,想像成對自己的人身攻擊;切忌把別人的意見,誤會爲給自己難堪。我們要認清,善意的批評是不能免的,它是我們增廣見識必須付出的代價。

  心理學家葛伯(Richard R·Graber)指出:“對于批評,十有八九的人認爲它是可怕的,有破壞性的。也許只有少數人才會見到批評的建設性,認爲它能讓自己周延老練。但你要注意受批評時保持冷靜,並注意到自己與別人保持適當的互動,讓彼此不致造成難堪。”

  我們不但要知道如何應付批評,爲了保護自己、維持家庭、事業、婚姻、子女的發展,有時要勇于擔當一位批評者。批評時請注意:

  ·批評要對事不對人。

  ·在私下提出較好。

  ·要選擇適當時間,當對方心情不悅時要避免批評。

  ·了解自己批評的動機,是出于善意,或維護正當權益,並讓對方了解你的感受。

  ·批評要簡要,避免冗長。

  ·批評之後也要有建設性的誇獎。

  我覺得一個主管是可以批評部屬的,但要表達得恰到好處,“這項業務耽擱到今天才處理,令我對公司感到內疚;以後不能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批評要私下進行,要言簡意赅,對事不對人,這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有些人模仿政治人物,在公衆場合作批評,往往造成反效果。政治人物公開批評施政,是針對公共政策和事務,出于它的必要性,一般人要避免公開批評,特別是對于同事、子女或朋友。

  我也相信父母親對子女作必要的批評。對孩子正當行爲的養成確有助益。“孩子!今天我們去作客,你的言行態度都很好,不過吃東西忽略了餐桌禮貌,夾菜時挑來挑去,當時我覺得很不雅,請改進。”或者“孩子!在公共場所過度喧嘩,影響別人安甯,我覺得很不好意思。”

  沒有批評就等于沒有回饋,這對于婚姻是不利的。你必要時還是要批評,“如果你必須晚些回家,就請打電話告訴我:孩子和我等你開飯的滋味不好受,擔心你有什麼意外事故更不好受。如果你打電話回來,我們就會安心。”或者“我不希望你下班之後還在外留連忘返,孩子和我都在等你回來,你經常如此,令我們不安。”等他有改變時,要及時予以贊美。

  批評不是一件壞事情。無論你被批評或批評人,只要懂得掌握基本技巧,就能收到好的效果。不妨用新的觀點來看批評,學習使用,讓它成爲建設性的工具,促進人際的成長。

  6想法帶動心情急轉彎

  在發生挫折和困難時,大多數的人有誇張消極面的傾向,所以務必要把事情真相澄清才行。

  人生免不了碰上波折,例如生一場大病、失戀、婚姻出問題、受他人惡意攻讦、失業等等,都會産生壞心情,引起情緒失衡。這些挫折所形成钜大的壓力往往使人失控,甚至精神崩潰。所以生活在變化無常的現代社會裏,要有些心理急救的認識,否則萬一碰上心情急轉直下時,會造成失控,甚至毀掉健康和前途。

  多年前一個年輕人因意外而嚴重受傷,可能有不良于行之虞。于是,治療期間心情陷入沮喪,對于未來的前途優慮,精神生活頓時陷入危機。根據研究,大概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在生病時會發生情緒問題;這位年輕人當然是情緒嚴重惡化者之一,因爲他的創傷嚴重,對未來的優慮是難免的。他在第一次晤談時說:

  “我知道一切都完了,你看一個行動不便的人會有什麼前途?”他似乎在說服我同意他的厄運和絕望。他皺著眉頭幾句沮喪泄氣的話,言談中透露著自暴自棄的絕望。我了解他痛苦的心情,引導他說出自己面對的現實。我問他:

  “你煩惱的是什麼?”

  “我不能接受我這個模樣——殘障、不方便、別人以異樣眼光看我。你知道,這樣的遭遇我不能接受。上蒼未免太不公平。”

  ““受不了”和“上蒼對你不公平”是很含糊的概念。你能否具體一點說說令你所煩惱的事。注意!請面對你必須設法解決的問題。”于是他列舉一些問題,例如就業的困難、經濟生活困擾,在社會上擡不頭來,可能被瞧不起,行動不方便等等。

  我說,“你優慮的事情,是必然會發生呢?抑或只是可能會發生呢?”于是,我幫助他分別檢討列出哪些是必然發生?哪些發生率高?哪些發生率低?結果發現必然發生的問題不多,因爲每一個問題,經過討論之後,都可以找到替代性做法,只要肯去行動,就能克服困難。接著我又問:

  “你剛剛很煩心的事,例如“別人會瞧不起自己”這問題,現在覺得它是很嚴重的問題嗎?”

  “如果我能發展自己的專業,就不會被瞧不起。”

  “所以你應該換個想法,去跟你的擔優抗衡;而對抗擔優和絕望的方法就是行動——去學習、去工作、去面對問題。你要預防被自艾自憐的心情所困。還有,怨恨和憤怒只會令你陷入痛苦的煉獄,不會拯救你現在的處境。你如果不想讓自己繼續沮喪下去,就經常扪心自問,“我這樣消沈下去對自己有利嗎?”這句話能呼喚你的潛能和生命活力。”

  “我陷入壞心情時怎麼辦?”

  “心情急轉彎。改變你的想法,要提防不確實、不具體或悲情的想像襲擊你的思考。要用具體、切實和希望的思考,而不是讓厭倦與消沈把你給綁架。”

  “我悲觀的情緒如何處理?”

  “你會問這個問題是很可喜的事,表示至少你已決定要去對抗悲觀和無奈, 就是新的轉機。佛經上說,“萬法唯識”,你想得對,就會做得對,要重視你光明的思想,不要依賴你的感受。感覺往往扭曲我們的判斷,使我們振作不起來。記得!用你手上所擁有的去生活,去完成你的人生。”

  “可是我還是覺得很委屈,我跟別人比起來覺得很沒有價值,別人挺俊快樂,我卻淪爲殘障。”

  “你又陷入感覺式的判斷,就是它帶來困擾的。你就是你,不是別人,要根據自己的現實來生活,要用你手中的彩料去塗繪出絢爛的圖畫;你有你的個別性、特殊性,要用愛來看它,來實現它,來演好這出戲上的角色。”

  “這樣有什麼意義,這就是人生?”

  “上蒼正看著你怎麼演這個要角,它是很難演的,你身爲主角,就得好好演這悲劇英雄,演好劇中的苦旦。請記得,戲終人散時,一個演者——你自己,將會得到上蒼給你的贊賞和首肯。這是宗教精神世界的終極意義。”

  對于一個受過重創的人,很容易産生失落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驟然失去原有一些仗恃,而感到絕望和沮喪。這時,最重要的事是用理性來看生活,來檢討自己面對的優慮是否真實;同時要改變想法,看出新的替代方案,新的現實和希望。

  多年來,我一直注意人必須有彈性。彈性表示能作調適,有創意去處理生活中的困境。彈性的反面就是執著,而抗衡執著的方法是:

  ·跟有彈性思考的人談談,改變想法,不要陷入無止境的優心胡同裏。換個想法的目的有二,其一是讓自己脫離鑽牛然尖的困境,其二是看出新的道理和希望。

  ·避免誇張消極面,抗拒自怨自艾的心情,問問自己所發生的事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澄清的結果,總會比你原先的感覺要好得很多。注意!在發生挫折和困難時,大多數的人有誇張消極面的傾向,所以務必要把事情真相澄清才行。

  ·找出該怎麼辦的答案,努力去做;努力工作和學習可以令人忘懷悲觀,産生新的信心和動力。

  人無論碰到什麼不如意的事,都有可能陷入情緒問題的危險,嚴重的話可能導致生活失控、精神崩潰。即使是一場疾病、工作上的壓力和困擾,都有可能發生精神上的危機。尤其是高度競爭和忙碌的現代社會,精神生活的問題更需懂得調適,能在遭受壓力時保持平衡。

  當然,我們可以靠專家指導度過困境,但恢複精神健康主要還是靠自己,我所謂的心情急轉彎的簡易自救之道,即是緩解情緒惡化的基本技巧。

  7心思轉園的關鍵

  誰把握住心情轉園的關鍵,誰就能從中一窺困難之中埋藏著珍寶;誰領略這項精神生活的理則,誰就能看出順逆的意義。

  生活在自由開放的社會,欲望多,引誘也多;競爭強烈,焦慮緊張更所難免。人是有血有肉的,免不了情緒低潮,很難自外于生活中的挫折、沮喪和失望。我知道長期情緒低落會帶…

《換個想法更好 第四篇 想法決定心情與作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