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尋找著力點 第四篇 穩得住就做得好▪P3

  ..續本文上一頁要培養承擔它的心力。”對于這樣的人,我的建議是:

  ·承擔:心甘情願去面對現實,不要抱怨。

  ·運動:透過運動培養堅毅的精神力,去解決問題。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葛端斯特(John H·Greist)教授指出,固定的運動,能強化叁種性格特質:

  ·精幹:能發展成功和精明的自覺,遇到困難時較有把握和信心。

  ·耐心:肯長期耐性作有規律的運動,從而培養了堅忍的毅力。

  ·積極:運動的積極活動,會取代先前養成的壞習氣,從而發展出積極的特質。

  人的性格特質雖是長期生活經驗的産物,但是透過運動,則可有所調整,則可有所調整,變得更健康更堅毅。心理治療師柯斯楚巴拉(T·Kostrubala)在《跑步之樂》一書中陳述跑步使人積極,不再沮喪。他說:

  “跑步之所以有效,是因爲它改變了人格特質,它能增進自我價值,使自己更有自信,逐漸感受到自我的力量。”普度大學的伊斯梅爾(A·H·lsmail)教授則說:

  “現在我們知道,成人的人格是動態的,不是固定不變的。經由運動,可以做改變;它能使人格導向積極正向發展。”

  研究指出,那些情緒不穩的人,透過運動而有明顯的改善。對于優郁和沮喪的人,持續的運動,症狀亦會明顯減輕。因爲運動能促進腦內啡素(endorphin)的分泌,而使人覺得愉快和舒適。

  運動有助于專注,提高記憶力,對于創造力的增強亦有幫助。研究亦發現,記憶力衰退的老人,也因運動而所恢複。在谘商經驗中,我發現許多青少年過度用功,睡眠少,運動不足,被考試的緊張和焦慮所困。他們的反應是昏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于這些人,我誠心地建議:把生活作息安排好,每天抽出時間做運動,不但能振作精神,讀起書來也事半功倍。運動對青少年建立自我價值和信心,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運動可以養身,可以養心;它能帶給人良好的生活品質,孕育堅毅和樂觀的精神力,從而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我每天都抽出時間運動,不是登山就是慢跑,不是耗氣的運動就是柔軟的運動。相信運動是幸福人和不可不爲的大事。

  3保持你的肯定性

  每一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的肯定性,它影響生活品質,人際關系和處理事情的績效。不但關系個人生活的品質,與整個社會正義和風氣也息息相關。

  在平常與人相處中,每一個人都有情緒、感受和意見。如果情緒穩定,不陷入懼怕和焦慮之中,則心情是安定的。這時自己的感受或意見,就能中肯清楚的表達,對方也能清楚地知道你的心情和想法。這就是一個人的肯定性。

  肯定性好的人,不但情緒比較穩定,容易持平正確地表達己見,而且對于維持自己的權益,也表現較佳。肯定性是心意安定的狀況,能表現較好的情緒智慧,同時在人際關系上,也顯得比較自然得體。

  肯定性好的人,較能誠懇直接地表示自己的感受。比如說,你的朋友幾次打斷你的談話,或者把你的隱私說了出來,當時你會覺得不好受。如果你能婉轉地表達你的感受,而不是生氣指責對方,也不是壓抑,在內心裏嘀咕抱怨,那麼你的肯定性就表現出來了。

  在生活與工作中,肯定性是很重要的。在職場上,可能遇到有力人士的關說和誘惑,也可能碰上阻撓的壓力。你必須有良好的肯定性,做正當的表示。這種情況,壓抑對你有害,會産生諸多後遺症;強烈的攻擊性反彈,也未必符合現實法則,而且造成新的阻力或沖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吃了不好意思的虧。例如你上了計程車,司要一路對你發牢騷,你不好意思婉拒,只好壓抑自己讓他轟炸,到了辦公室才向同事抱怨,這于事無補。其實,你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司機,“對不起,我現在很累需要休息一下。”或者你拿出資料來看,肯定表示,“先生,我正在准備資料,對不起,不能陪你聊聊!”這個問題很快就可以解決,無需賭著氣,也用不著煩心。

  缺乏肯定性特質的人,在家庭生活上,所産生的問題尤其多。一對新婚的夫妻,相處不到一年,彼此開始不耐煩,都責備對方不了解自己,而經常鬧意見。其實,他們的真正問題是以賭缺陷代替溝通,以壓抑代替真心說話。比如說,先生有事,卻勉強答應陪太太周末回家娘家,結果先生一路賭氣抱怨,于是爭吵起來,這是非肯定性在作怪。反之,先生不顧太太的感受,也沒有商量的馀地,拒絕又責備太太,“你一天到晚只想著娘家,幹脆回家去好了!”這就是侵略性作怪。這兩種特質,無論發生在任何一方,都是婚姻關系的害蟲,要設法改爲肯定性的交談才行。

  “我們是該回去探望他們,不過有一件業務必須處理,可否下午再出發?”

  “那也好,早上的時間我可以整理一點家務!”

  “那太好了,就這麼決定。”

  人能真正表示自己的意思,又肯去了解別人,進行溝通,協調出可以共同接受的意見,那就是肯定性性格的表現。一對夫妻一起到館子用餐,慶祝他們的結婚紀念日。當服務生端來的牛排太老時,請看先生怎麼回應:

  ·非肯定性者:一看到燒得太老太硬的牛排,皺起眉頭,開始念念有詞的抱怨。但他沒有向服務生表示:“這不是我點的嫩牛排!”反而對他說:“很好!一切很好!”然後很不滿意地吃它,在太太面前抱怨,後悔沒有及時更換它!

  ·侵略性者:看到端來的硬牛排就發火,不管服務生是否端錯,把她叫住,迅雷不及掩耳訓了她一頓:“你有沒有耳聲,你知道我點的是什麼嗎?”要求更換牛排。他以爲他完全掌控這件事,但他容易傷人,把氣氛搞得很糟。用餐的氣氛于是受到破壞。

  ·肯定性者:他肯定而有禮地告訴服務生:“我點的是嫩牛排,這可能弄錯了!”然後請她更換。夫妻倆很滿意地用了餐,並保持良好的氣氛。

  在親子互動中,父母親若屬于肯定性的人,他們對子女的教養品質,會大大的提高。無論在待人態度、生活藝術及思考方面,都會表現得比較講理,並能維持一定的堅毅和肯定性,這些孩子能有效地守住原則。我發現非肯定性的父母,容易培養出缺乏生活規範的孩子。因爲他沒有堅持原則,以致孩子缺乏紀律,到了青少年時期,這些孩子容易有偏差行爲。

  至于侵略性性格的父母,則過于強勢主導,甚至使用高壓、暴力或體罰,這樣的孩子,會養成焦慮性格,他們緊張和懼怕,但在長大之後,亦可能反叛父母,並吸收父母親的行事風格,而成爲一位侵略性高的人。

  在非肯定性和侵略性家庭長大的孩子,容易出現自我認同不完整的現象。偏差行爲多,焦慮的行爲反應亦強。這類家庭極易養出邊緣人格的青少年,他們雖能正常生活,但總有揮之不去的沖突、心理困擾或偏差行爲出現。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的肯定性。它影響生活品質、人際關系和處理事情的績效。心理學家阿培第和安蒙茲(Robert E·Alberti & Michael L·Emmons)提出練習肯定性的技巧,只要你照著它檢討改進,很快就可以做一位有尊嚴又有肯定性的人。

  首先是你的語言和肢體語言。跟人說話時要正視對方,接近他,坐在適當的位子,維持適當表情。例如不可以在憤怒時露出微笑,說話要堅定有禮貌,這些是肯定性特質。反之,有些人不停點頭,說話好像在乞求別人一樣,那就表現出非肯定的行爲。

  其次是時程。要能及時表示你的情感或意見,不要拖延到問題發生,或者壓抑到問題變得嚴重。許多婦女,未能及時表示對先生浪漫行爲的介意,而錯失預防在先的效果。不過肯定性亦表現在你的反應方式上,例如適當的表達,注意在私下傳遞你介意的感受。

  其叁是溝通。你能誠實地說出你的感受,但在說話時,要對事不對人,不可貶抑對方,而要有技巧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太太對先生說,“在聚會上你沒有把我介紹給朋友,我會覺得很孤單!”

  其四是避免小題大作。大可不必爲小小的問題咶噪或興師問罪,適當的寬容,不但不影響你的肯定性,反而襯托出你的氣度。

  其五要認識自己的內在情緒。感受會牽動行爲,你必須清楚了解自己和別人,才不致升高焦慮。你當然有權依你的行爲、思想和情緒,去爲自己作主。但你也可以說,“我並不介意!”

  其六是彼此互動的技巧。在表達的語言上,要用“我”開頭來表示自己的感受,例如“我覺得很孤單”而不是“你根本就不在意我”。在意思表示時,要注意客氣,語氣是可以分出輕重的。例如在公共餐廳禁菸區用餐時,坐在你前面的人在抽菸,你可以說:

  “先生請你把菸熄掉好嗎?”有禮貌的表示請求。如果得不到回應,你可以使用稍強的語氣,加一點你的感受在內而說:

  “我覺得很不舒服;菸吹到我臉上覺得難受,請你把菸熄掉好嗎?”倘若他還是沒有回應,那麼更強的語氣應該是:

  “你噴出來的菸令我非常不適,請你熄掉它,如果你執意不肯,我就請經理來。”

  我覺得肯定必不但關系個人生活的品質,與整個社會正義和風氣也息息相關。我們的社會對于侵犯別人權益、防礙生活安甯的事,很少有人挺身出來指正。社區裏的麻將聲,公寓裏的狗吠、音響和鋼琴聲,在樓板上跑步的驚天動地聲……鄰居講了不理會,你也拿他沒辦法。我倒覺得,肯定性行爲特質之中,最重要的還是自我肯定,能爲自己負起必須的責任。

  每一個都應培養自己的肯定性,透過它,我們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增進主動性的行爲。肯定性強的人,心理健康好,人際關系亦較和諧。此外,透過這項特質的培養,可以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增進自己的積極性,引導自我實現。

  4認清生活的不確定性

  想要在無常的現實中,活得自在些,就得認清生活和工作是不確定的現實,看清楚並接納這個現實,反而…

《尋找著力點 第四篇 穩得住就做得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