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培养承担它的心力。”对于这样的人,我的建议是:
·承担:心甘情愿去面对现实,不要抱怨。
·运动:透过运动培养坚毅的精神力,去解决问题。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葛端斯特(John H·Greist)教授指出,固定的运动,能强化三种性格特质:
·精干:能发展成功和精明的自觉,遇到困难时较有把握和信心。
·耐心:肯长期耐性作有规律的运动,从而培养了坚忍的毅力。
·积极:运动的积极活动,会取代先前养成的坏习气,从而发展出积极的特质。
人的性格特质虽是长期生活经验的产物,但是透过运动,则可有所调整,则可有所调整,变得更健康更坚毅。心理治疗师柯斯楚巴拉(T·Kostrubala)在《跑步之乐》一书中陈述跑步使人积极,不再沮丧。他说:
“跑步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改变了人格特质,它能增进自我价值,使自己更有自信,逐渐感受到自我的力量。”普度大学的伊斯梅尔(A·H·lsmail)教授则说:
“现在我们知道,成人的人格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经由运动,可以做改变;它能使人格导向积极正向发展。”
研究指出,那些情绪不稳的人,透过运动而有明显的改善。对于优郁和沮丧的人,持续的运动,症状亦会明显减轻。因为运动能促进脑内啡素(endorphin)的分泌,而使人觉得愉快和舒适。
运动有助于专注,提高记忆力,对于创造力的增强亦有帮助。研究亦发现,记忆力衰退的老人,也因运动而所恢复。在谘商经验中,我发现许多青少年过度用功,睡眠少,运动不足,被考试的紧张和焦虑所困。他们的反应是昏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于这些人,我诚心地建议:把生活作息安排好,每天抽出时间做运动,不但能振作精神,读起书来也事半功倍。运动对青少年建立自我价值和信心,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运动可以养身,可以养心;它能带给人良好的生活品质,孕育坚毅和乐观的精神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我每天都抽出时间运动,不是登山就是慢跑,不是耗气的运动就是柔软的运动。相信运动是幸福人和不可不为的大事。
3保持你的肯定性
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肯定性,它影响生活品质,人际关系和处理事情的绩效。不但关系个人生活的品质,与整个社会正义和风气也息息相关。
在平常与人相处中,每一个人都有情绪、感受和意见。如果情绪稳定,不陷入惧怕和焦虑之中,则心情是安定的。这时自己的感受或意见,就能中肯清楚的表达,对方也能清楚地知道你的心情和想法。这就是一个人的肯定性。
肯定性好的人,不但情绪比较稳定,容易持平正确地表达己见,而且对于维持自己的权益,也表现较佳。肯定性是心意安定的状况,能表现较好的情绪智慧,同时在人际关系上,也显得比较自然得体。
肯定性好的人,较能诚恳直接地表示自己的感受。比如说,你的朋友几次打断你的谈话,或者把你的隐私说了出来,当时你会觉得不好受。如果你能婉转地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生气指责对方,也不是压抑,在内心里嘀咕抱怨,那么你的肯定性就表现出来了。
在生活与工作中,肯定性是很重要的。在职场上,可能遇到有力人士的关说和诱惑,也可能碰上阻挠的压力。你必须有良好的肯定性,做正当的表示。这种情况,压抑对你有害,会产生诸多后遗症;强烈的攻击性反弹,也未必符合现实法则,而且造成新的阻力或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吃了不好意思的亏。例如你上了计程车,司要一路对你发牢骚,你不好意思婉拒,只好压抑自己让他轰炸,到了办公室才向同事抱怨,这于事无补。其实,你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司机,“对不起,我现在很累需要休息一下。”或者你拿出资料来看,肯定表示,“先生,我正在准备资料,对不起,不能陪你聊聊!”这个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无需赌著气,也用不著烦心。
缺乏肯定性特质的人,在家庭生活上,所产生的问题尤其多。一对新婚的夫妻,相处不到一年,彼此开始不耐烦,都责备对方不了解自己,而经常闹意见。其实,他们的真正问题是以赌缺陷代替沟通,以压抑代替真心说话。比如说,先生有事,却勉强答应陪太太周末回家娘家,结果先生一路赌气抱怨,于是争吵起来,这是非肯定性在作怪。反之,先生不顾太太的感受,也没有商量的馀地,拒绝又责备太太,“你一天到晚只想著娘家,干脆回家去好了!”这就是侵略性作怪。这两种特质,无论发生在任何一方,都是婚姻关系的害虫,要设法改为肯定性的交谈才行。
“我们是该回去探望他们,不过有一件业务必须处理,可否下午再出发?”
“那也好,早上的时间我可以整理一点家务!”
“那太好了,就这么决定。”
人能真正表示自己的意思,又肯去了解别人,进行沟通,协调出可以共同接受的意见,那就是肯定性性格的表现。一对夫妻一起到馆子用餐,庆祝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当服务生端来的牛排太老时,请看先生怎么回应:
·非肯定性者:一看到烧得太老太硬的牛排,皱起眉头,开始念念有词的抱怨。但他没有向服务生表示:“这不是我点的嫩牛排!”反而对他说:“很好!一切很好!”然后很不满意地吃它,在太太面前抱怨,后悔没有及时更换它!
·侵略性者:看到端来的硬牛排就发火,不管服务生是否端错,把她叫住,迅雷不及掩耳训了她一顿:“你有没有耳声,你知道我点的是什么吗?”要求更换牛排。他以为他完全掌控这件事,但他容易伤人,把气氛搞得很糟。用餐的气氛于是受到破坏。
·肯定性者:他肯定而有礼地告诉服务生:“我点的是嫩牛排,这可能弄错了!”然后请她更换。夫妻俩很满意地用了餐,并保持良好的气氛。
在亲子互动中,父母亲若属于肯定性的人,他们对子女的教养品质,会大大的提高。无论在待人态度、生活艺术及思考方面,都会表现得比较讲理,并能维持一定的坚毅和肯定性,这些孩子能有效地守住原则。我发现非肯定性的父母,容易培养出缺乏生活规范的孩子。因为他没有坚持原则,以致孩子缺乏纪律,到了青少年时期,这些孩子容易有偏差行为。
至于侵略性性格的父母,则过于强势主导,甚至使用高压、暴力或体罚,这样的孩子,会养成焦虑性格,他们紧张和惧怕,但在长大之后,亦可能反叛父母,并吸收父母亲的行事风格,而成为一位侵略性高的人。
在非肯定性和侵略性家庭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自我认同不完整的现象。偏差行为多,焦虑的行为反应亦强。这类家庭极易养出边缘人格的青少年,他们虽能正常生活,但总有挥之不去的冲突、心理困扰或偏差行为出现。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肯定性。它影响生活品质、人际关系和处理事情的绩效。心理学家阿培第和安蒙兹(Robert E·Alberti & Michael L·Emmons)提出练习肯定性的技巧,只要你照著它检讨改进,很快就可以做一位有尊严又有肯定性的人。
首先是你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跟人说话时要正视对方,接近他,坐在适当的位子,维持适当表情。例如不可以在愤怒时露出微笑,说话要坚定有礼貌,这些是肯定性特质。反之,有些人不停点头,说话好像在乞求别人一样,那就表现出非肯定的行为。
其次是时程。要能及时表示你的情感或意见,不要拖延到问题发生,或者压抑到问题变得严重。许多妇女,未能及时表示对先生浪漫行为的介意,而错失预防在先的效果。不过肯定性亦表现在你的反应方式上,例如适当的表达,注意在私下传递你介意的感受。
其三是沟通。你能诚实地说出你的感受,但在说话时,要对事不对人,不可贬抑对方,而要有技巧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太太对先生说,“在聚会上你没有把我介绍给朋友,我会觉得很孤单!”
其四是避免小题大作。大可不必为小小的问题咶噪或兴师问罪,适当的宽容,不但不影响你的肯定性,反而衬托出你的气度。
其五要认识自己的内在情绪。感受会牵动行为,你必须清楚了解自己和别人,才不致升高焦虑。你当然有权依你的行为、思想和情绪,去为自己作主。但你也可以说,“我并不介意!”
其六是彼此互动的技巧。在表达的语言上,要用“我”开头来表示自己的感受,例如“我觉得很孤单”而不是“你根本就不在意我”。在意思表示时,要注意客气,语气是可以分出轻重的。例如在公共餐厅禁菸区用餐时,坐在你前面的人在抽菸,你可以说:
“先生请你把菸熄掉好吗?”有礼貌的表示请求。如果得不到回应,你可以使用稍强的语气,加一点你的感受在内而说:
“我觉得很不舒服;菸吹到我脸上觉得难受,请你把菸熄掉好吗?”倘若他还是没有回应,那么更强的语气应该是:
“你喷出来的菸令我非常不适,请你熄掉它,如果你执意不肯,我就请经理来。”
我觉得肯定必不但关系个人生活的品质,与整个社会正义和风气也息息相关。我们的社会对于侵犯别人权益、防碍生活安宁的事,很少有人挺身出来指正。社区里的麻将声,公寓里的狗吠、音响和钢琴声,在楼板上跑步的惊天动地声……邻居讲了不理会,你也拿他没办法。我倒觉得,肯定性行为特质之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我肯定,能为自己负起必须的责任。
每一个都应培养自己的肯定性,透过它,我们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增进主动性的行为。肯定性强的人,心理健康好,人际关系亦较和谐。此外,透过这项特质的培养,可以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增进自己的积极性,引导自我实现。
4认清生活的不确定性
想要在无常的现实中,活得自在些,就得认清生活和工作是不确定的现实,看清楚并接纳这个现实,反而…
《寻找著力点 第四篇 稳得住就做得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