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尋找著力點 第一篇 擁抱希望的勇氣▪P2

  ..續本文上一頁自己或團體所擁有的特質,並有效應用。

  ·好的抉擇本身就能避開弱點。專爲預防自己的弱點所做補償性的抉擇,容易造成副作用。

  ·你的抉擇應能激起努力的動機。爲了避免厭倦或半途而廢,抉擇必須符合現實。你的決定是辦得到的、是能掌控的,自然能引發強烈意願和動機。

  ·抉擇必須符合現實環境的變遷。要注意社會解組和變遷殊快,你的抉擇必須符合客觀環境,脫離現實是失敗的根源。

  抉擇是爲了實現願望,滿足需要,或者改變生存環境。做抉擇必須符合自己的希望。因此,在環境變化時,你要做抉擇;比如說經濟成長陷于停頓時,必須對于投資、理財、消費方式,做新的決定。要實現個人期望時,必須做抉擇;例如你想邊工作邊進修,獲得高學位以滿足自己的期許。在面對危機時,更需要做抉擇;特別是在企業經營面臨困境,生存面臨威脅時,必須做出好的決定。

  所以抉擇是個人或團體適應環境的關鍵,必須切合實際利益,真實可行。抉擇一旦成立,就必須實踐它,努力去完成。實踐抉擇是一個心智成熟程度的考驗,因此,要當成功的管理者,能管理自己,也能管理所做的決定。管理的最簡單定義就是:成功的執行決定,達成預期的目標。這一點,從心理學上,可以看出幾個向度:

  ·要先了解需要什麼能力、資源和行動,才能達成預期的目標。要把能力培養起來,能力加上資源,就能實現計畫。

  ·把達成目標的步驟分成幾個階段,逐步實現。這能鼓勵你的士氣,透過適當的安排,讓你有條不紊地接近目標。

  ·要注意生活和工作的配合,生活調理不當,作息習慣失序,往往造成精神不濟,無法面對挑戰。尤其是時間的運用,必須有效的安排;時間即是你的心力,心力是透過時間來表現的。

  ·有些決定不是一個人獨自能完成的,那就要尋求別人的協助;要認清單打獨鬥的力量,不如群策群力來得有效。

  ·要注意資訊的來源和研判。這是一個資訊的時代,無論是技術、生産、生活、文化活動,誰掌握資訊,誰即是贏家。

  正確的抉擇,是良好心智的表現,能帶來行動和效能,爲生活打開新機,開展新局。反之,就會失去理性的思考和有效的行動。我相信抉擇就是命運,一個個連續的抉擇,既構成人生,也構成生活的品質。

  2勇于做改變

  逃避改變和不能做決定,大部分來自情緒和情感的失衡。如果你想有效面對現實,做成正確的決定,就要注意情緒的影響力,設法學習做必要的調理。

  人想要活得有價值、有活力,能維持良好的情緒和身心健康,就得勇于面對現實,爲自己的目標做抉擇。抉擇就是改變,今天的改變,是明天要承受的生活;你想過什麼生活,就得做怎樣的抉擇和改變。

  記得年輕時,我跟父親一起做生意,越做越熟悉,買賣也越順利。父親希望我繼續做買賣,經常鼓勵我,找機會讓我賺錢,好建立成就感和信心。民國五十四年的春季,光是柑橘和李子兩季水果生意,就令我領受賺錢的喜悅。不過我沒有因賺錢而忘了求學的念頭,到了四月中,仍毅然表明心願:

  “老爸!我決定不做買賣,要專心准備大學入學考試。”父親雖然希望我做生意,但聽到我堅定的口吻,也就不再表示異議。不過他還是說話了:

  “讀大學最後還是要工作的,你要考慮這個現實。”

  “我知道,讀完大學之後,會有較大的空間讓我發揮;至少不會像現在,只會做水果生意。我深信有知識就有能力,就能走出自己的未來,所以決定要讀大學,做個改變。”

  我的夢想不是空想;堅持在工作之馀找時間讀書,結果如願以償,通過大學入學考試,也走出自己的生涯路。現在年歲漸增,回首前塵,還是爲這一次改變,感到高興和自豪。因爲它爲我的人生帶來全新的局面。相信這是一個明智的抉擇和改變。

  抉擇有兩個向度:一種是決定不做什麼,特別是對自己不利的事,如抽菸、賭博、遊手好閑、怠惰等等,要決定遠離它,戒除它。尤其交上損友,更要克服寂寞,決定遠離他,俗語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樣的決定是爲了維護自己,爲自己創造良好的成長情境。另一種是決定要做什麼,包括生涯目標,工作的決策,以及家庭生活、感情、人際等方面的期許。這些能讓生活有積極的改變,讓自己投注于創造和行動,而感受到生活的實現和充實。

  在做抉擇和改變時,最容易幹擾我們的是情緒。恐慌和懼怕往往造成阻抗的心理反應。它令人遲疑不前,不敢斷然決定。因此,要設法製止它,不讓它破壞正確思考,或把自己困在原地不動。這時,要把正面積極的意念,引進心靈,讓消極的情緒漸漸褪去,積極的正念得到茁壯成長。

  人之所以逃避改變,或做出錯誤抉擇,與自己的情緒成熟度有關。情緒越不健康的人,理性理性越不成熟,所做決定也就越缺乏建設性。有兩種情緒嚴重影響抉擇:首先,是茫然不自主的心境。這是拿不定主意或漫無目標的心情。這樣的人,在青少年期之前,往往很少有機會做決定:有些人是父母長期越俎代庖,養成了他依賴的習慣,以致不敢做決定,更不知道從何決定起;有些人則受到虐待或嚴重的創傷,以致做決定時,不敢面對應有的承擔。他們改變不了自己,因爲無知和懼怕阻止他做改變。

  茫然不由自主的人,有時還表現出乞憐的態度;自溺于對自己不利的環境,不願意爲自己爭取有利的未來。這種看似安于現狀,實則造成自我傷害,在谘商的個案中,屢見不鮮。一位受丈夫淩虐的太太,有可能沈溺于哭訴和悲痛,而不願去改變現狀,做出積極的決定;一位身體虛弱的中年人,對自己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卻不願意做新的改變。他們茫然不由自主,漫無目的地思考,沈浸在悲傷與痛苦之中,但不願挺起胸膛,做一次對自己有利的決定。結果希望的火焰,已然被無奈的情緒澆息。

  其次是沮喪。這種情緒能剝奪人的生活和工作功能,沮喪優郁者,會對生活失去興趣,胃口差,容易疲倦;常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沮喪是孩提時代受特殊創傷或失落所致,他一再溫習過去無奈的感覺或經驗,以致心情低落,無法應付當前要做的決定。對于這樣的人,必須采取牧牛法,把自己的意識從過去殘留的絕望中拉回現實,弄清楚自己能做什麼,努力以赴。沮喪的人有一個特徵,他看有價值的東西會覺得渺小,對于擔優的想像則有誇大的傾向。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建議:

  ·不宜逃避工作,要堅持與沮喪對抗;要學會嘲笑自己,說“你不是說工作沒有價值?交朋友沒意思嗎?我就要做給你看看。”然後任其沒有價值也要用它來對抗沮喪情緒。

  ·給自己訂個階段性目標。別貪心,就你現在能力所及的水准去接近它,這能令你振作起來。

  ·每天運動至少叁十分鍾,生活作息要正常,注意保持均衡的飲食。

  ·去看醫生,沮喪有時是生物化學失去平衡所致,這需要醫療協助才行。

  優柔寡斷的個性會使人遲遲不敢改變,甚至無法面對現實做抉擇。前面所說茫然不由自主的人,是逃避改變或不知怎麼做決定;但優柔寡斷的人則經常陷入沖突和矛盾之中,無法取舍。遊走于兩個不同的觀點,不敢下決定,內心的焦慮不安,成爲揮之不去的陰影。這種人,搜集的資訊越多,擔優的事也越多,自我改善的可能性就越低。

  這樣的人容易陷入“工作該這樣,但我不能夠這樣”的矛盾。又比如說,某人受邀參加團體出國旅遊,那是經濟實惠,難得的一次機會;他渴望參加,但一想起自己害怕跟陌生人相處,就形成了矛盾,做決定時就有了困難。我們常因爲自身某些不當習慣,而造成決定上的障礙。因此,最簡便的方法是設法改變刻板的習慣;多參加社交生活、參與各類公益活動,學習人際互動的技巧等等。刻板的生活習慣減少,做決定的效率也就提高。

  最後,壓力也是導致不能有效決定的因素。人所承受的壓力越大,情緒越容易失衡,思考隨之受扭曲。其實,壓力的大小,是自己生活負載和自我功能的比值。如果負載過重,自我功能無法適時增加其效能,壓力值就竄升。這時負面的情緒會跟著增強,它會製造更多不必要的負載,並再次減損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造成惡性循環,以致幹擾有效決定。

  逃避改變和不能做決定,來自情緒和情感的失衡。因此,想要有效面對現實,做成正確的決定,就要注意情緒的影響力,設法學習做必要的調理。在做決定時,總會有多管閑事的人批評你,這時如果情緒不安,就會在負面批評放棄初衷,而不敢改變或做出錯誤的抉擇。如果信心堅定,則別人的話只當參考,而不是用來推翻自己的決定。

  做抉擇是每天會遇到的事,有些是小抉擇,有引起是關鍵性抉擇。要把握時機,做出正確的抉擇,才會成長和發展。機會只敲一次門,不及時打開門迎接,它就會另找幸運者。當然,魔鬼也只敲一次門,如果做錯決定,開錯了門,那就有苦可受了。而判斷的關鍵,正是以上所陳述的要領。

  3不做不可能實現的夢

  你要發展的目標,應該建立在實際的、合時宜的希望上。要依自己的性向、能力、興趣來發展自己的未來,但也要考慮實際環境。

  我們常聽人說,要追求夢想,彩繪夢想,築夢和逐夢是人生最快意的事。有夢想的人,人生必有一番收獲。不過,我要補充說明,不要做不可能實現的夢,夢想必須切合現實,要從現實延伸到理想,從現在發展未來,從手頭有的創造出夢想要實現的,這是築夢和逐夢之道。

  可能實現的夢不是空想,而是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實現它;雖然現在距離實現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但自己有信心,有步驟,有思想和毅力去完成它,就可以稱做可實現的夢想。《成唯識論》上說:

  “要有希望、境力、諸心心所,

  方取所緣,

  故經說欲爲諸法本。”

  它的意思是:夢想必須抱著希望,逐次建構必要條件…

《尋找著力點 第一篇 擁抱希望的勇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