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寻找著力点 第一篇 拥抱希望的勇气▪P2

  ..续本文上一页自己或团体所拥有的特质,并有效应用。

  ·好的抉择本身就能避开弱点。专为预防自己的弱点所做补偿性的抉择,容易造成副作用。

  ·你的抉择应能激起努力的动机。为了避免厌倦或半途而废,抉择必须符合现实。你的决定是办得到的、是能掌控的,自然能引发强烈意愿和动机。

  ·抉择必须符合现实环境的变迁。要注意社会解组和变迁殊快,你的抉择必须符合客观环境,脱离现实是失败的根源。

  抉择是为了实现愿望,满足需要,或者改变生存环境。做抉择必须符合自己的希望。因此,在环境变化时,你要做抉择;比如说经济成长陷于停顿时,必须对于投资、理财、消费方式,做新的决定。要实现个人期望时,必须做抉择;例如你想边工作边进修,获得高学位以满足自己的期许。在面对危机时,更需要做抉择;特别是在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生存面临威胁时,必须做出好的决定。

  所以抉择是个人或团体适应环境的关键,必须切合实际利益,真实可行。抉择一旦成立,就必须实践它,努力去完成。实践抉择是一个心智成熟程度的考验,因此,要当成功的管理者,能管理自己,也能管理所做的决定。管理的最简单定义就是:成功的执行决定,达成预期的目标。这一点,从心理学上,可以看出几个向度:

  ·要先了解需要什么能力、资源和行动,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要把能力培养起来,能力加上资源,就能实现计画。

  ·把达成目标的步骤分成几个阶段,逐步实现。这能鼓励你的士气,透过适当的安排,让你有条不紊地接近目标。

  ·要注意生活和工作的配合,生活调理不当,作息习惯失序,往往造成精神不济,无法面对挑战。尤其是时间的运用,必须有效的安排;时间即是你的心力,心力是透过时间来表现的。

  ·有些决定不是一个人独自能完成的,那就要寻求别人的协助;要认清单打独斗的力量,不如群策群力来得有效。

  ·要注意资讯的来源和研判。这是一个资讯的时代,无论是技术、生产、生活、文化活动,谁掌握资讯,谁即是赢家。

  正确的抉择,是良好心智的表现,能带来行动和效能,为生活打开新机,开展新局。反之,就会失去理性的思考和有效的行动。我相信抉择就是命运,一个个连续的抉择,既构成人生,也构成生活的品质。

  2勇于做改变

  逃避改变和不能做决定,大部分来自情绪和情感的失衡。如果你想有效面对现实,做成正确的决定,就要注意情绪的影响力,设法学习做必要的调理。

  人想要活得有价值、有活力,能维持良好的情绪和身心健康,就得勇于面对现实,为自己的目标做抉择。抉择就是改变,今天的改变,是明天要承受的生活;你想过什么生活,就得做怎样的抉择和改变。

  记得年轻时,我跟父亲一起做生意,越做越熟悉,买卖也越顺利。父亲希望我继续做买卖,经常鼓励我,找机会让我赚钱,好建立成就感和信心。民国五十四年的春季,光是柑橘和李子两季水果生意,就令我领受赚钱的喜悦。不过我没有因赚钱而忘了求学的念头,到了四月中,仍毅然表明心愿:

  “老爸!我决定不做买卖,要专心准备大学入学考试。”父亲虽然希望我做生意,但听到我坚定的口吻,也就不再表示异议。不过他还是说话了:

  “读大学最后还是要工作的,你要考虑这个现实。”

  “我知道,读完大学之后,会有较大的空间让我发挥;至少不会像现在,只会做水果生意。我深信有知识就有能力,就能走出自己的未来,所以决定要读大学,做个改变。”

  我的梦想不是空想;坚持在工作之馀找时间读书,结果如愿以偿,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也走出自己的生涯路。现在年岁渐增,回首前尘,还是为这一次改变,感到高兴和自豪。因为它为我的人生带来全新的局面。相信这是一个明智的抉择和改变。

  抉择有两个向度:一种是决定不做什么,特别是对自己不利的事,如抽菸、赌博、游手好闲、怠惰等等,要决定远离它,戒除它。尤其交上损友,更要克服寂寞,决定远离他,俗语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样的决定是为了维护自己,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成长情境。另一种是决定要做什么,包括生涯目标,工作的决策,以及家庭生活、感情、人际等方面的期许。这些能让生活有积极的改变,让自己投注于创造和行动,而感受到生活的实现和充实。

  在做抉择和改变时,最容易干扰我们的是情绪。恐慌和惧怕往往造成阻抗的心理反应。它令人迟疑不前,不敢断然决定。因此,要设法制止它,不让它破坏正确思考,或把自己困在原地不动。这时,要把正面积极的意念,引进心灵,让消极的情绪渐渐褪去,积极的正念得到茁壮成长。

  人之所以逃避改变,或做出错误抉择,与自己的情绪成熟度有关。情绪越不健康的人,理性理性越不成熟,所做决定也就越缺乏建设性。有两种情绪严重影响抉择:首先,是茫然不自主的心境。这是拿不定主意或漫无目标的心情。这样的人,在青少年期之前,往往很少有机会做决定:有些人是父母长期越俎代庖,养成了他依赖的习惯,以致不敢做决定,更不知道从何决定起;有些人则受到虐待或严重的创伤,以致做决定时,不敢面对应有的承担。他们改变不了自己,因为无知和惧怕阻止他做改变。

  茫然不由自主的人,有时还表现出乞怜的态度;自溺于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不愿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未来。这种看似安于现状,实则造成自我伤害,在谘商的个案中,屡见不鲜。一位受丈夫凌虐的太太,有可能沉溺于哭诉和悲痛,而不愿去改变现状,做出积极的决定;一位身体虚弱的中年人,对自己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却不愿意做新的改变。他们茫然不由自主,漫无目的地思考,沉浸在悲伤与痛苦之中,但不愿挺起胸膛,做一次对自己有利的决定。结果希望的火焰,已然被无奈的情绪浇息。

  其次是沮丧。这种情绪能剥夺人的生活和工作功能,沮丧优郁者,会对生活失去兴趣,胃口差,容易疲倦;常有罪恶感,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沮丧是孩提时代受特殊创伤或失落所致,他一再温习过去无奈的感觉或经验,以致心情低落,无法应付当前要做的决定。对于这样的人,必须采取牧牛法,把自己的意识从过去残留的绝望中拉回现实,弄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努力以赴。沮丧的人有一个特徵,他看有价值的东西会觉得渺小,对于担优的想像则有夸大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建议:

  ·不宜逃避工作,要坚持与沮丧对抗;要学会嘲笑自己,说“你不是说工作没有价值?交朋友没意思吗?我就要做给你看看。”然后任其没有价值也要用它来对抗沮丧情绪。

  ·给自己订个阶段性目标。别贪心,就你现在能力所及的水准去接近它,这能令你振作起来。

  ·每天运动至少三十分钟,生活作息要正常,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

  ·去看医生,沮丧有时是生物化学失去平衡所致,这需要医疗协助才行。

  优柔寡断的个性会使人迟迟不敢改变,甚至无法面对现实做抉择。前面所说茫然不由自主的人,是逃避改变或不知怎么做决定;但优柔寡断的人则经常陷入冲突和矛盾之中,无法取舍。游走于两个不同的观点,不敢下决定,内心的焦虑不安,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人,搜集的资讯越多,担优的事也越多,自我改善的可能性就越低。

  这样的人容易陷入“工作该这样,但我不能够这样”的矛盾。又比如说,某人受邀参加团体出国旅游,那是经济实惠,难得的一次机会;他渴望参加,但一想起自己害怕跟陌生人相处,就形成了矛盾,做决定时就有了困难。我们常因为自身某些不当习惯,而造成决定上的障碍。因此,最简便的方法是设法改变刻板的习惯;多参加社交生活、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学习人际互动的技巧等等。刻板的生活习惯减少,做决定的效率也就提高。

  最后,压力也是导致不能有效决定的因素。人所承受的压力越大,情绪越容易失衡,思考随之受扭曲。其实,压力的大小,是自己生活负载和自我功能的比值。如果负载过重,自我功能无法适时增加其效能,压力值就窜升。这时负面的情绪会跟著增强,它会制造更多不必要的负载,并再次减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造成恶性循环,以致干扰有效决定。

  逃避改变和不能做决定,来自情绪和情感的失衡。因此,想要有效面对现实,做成正确的决定,就要注意情绪的影响力,设法学习做必要的调理。在做决定时,总会有多管闲事的人批评你,这时如果情绪不安,就会在负面批评放弃初衷,而不敢改变或做出错误的抉择。如果信心坚定,则别人的话只当参考,而不是用来推翻自己的决定。

  做抉择是每天会遇到的事,有些是小抉择,有引起是关键性抉择。要把握时机,做出正确的抉择,才会成长和发展。机会只敲一次门,不及时打开门迎接,它就会另找幸运者。当然,魔鬼也只敲一次门,如果做错决定,开错了门,那就有苦可受了。而判断的关键,正是以上所陈述的要领。

  3不做不可能实现的梦

  你要发展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实际的、合时宜的希望上。要依自己的性向、能力、兴趣来发展自己的未来,但也要考虑实际环境。

  我们常听人说,要追求梦想,彩绘梦想,筑梦和逐梦是人生最快意的事。有梦想的人,人生必有一番收获。不过,我要补充说明,不要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梦想必须切合现实,要从现实延伸到理想,从现在发展未来,从手头有的创造出梦想要实现的,这是筑梦和逐梦之道。

  可能实现的梦不是空想,而是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实现它;虽然现在距离实现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自己有信心,有步骤,有思想和毅力去完成它,就可以称做可实现的梦想。《成唯识论》上说:

  “要有希望、境力、诸心心所,

  方取所缘,

  故经说欲为诸法本。”

  它的意思是:梦想必须抱著希望,逐次建构必要条件…

《寻找著力点 第一篇 拥抱希望的勇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