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著力点
郑石岩
第二篇 保持正确的信念
[篇头语]
我们总是用自己的信念去看人生,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所做的种种行为。这些基本信念就是唯识论所谓的胜解。
胜解就是个人的基本信念,也是自己的价值系统。它对个人而言,是最高的指导原则。因此,个人的信念是主观的;由于观念不同,价值判断不同,作法和行事风格亦各异。《成唯识论》中说:
“云何胜解?
于决定境,
印持为性,
不可引转为业。”
对于待人接物的情境,信念具有决定的功能。个人对某事件或情境,一旦有了坚固不拔的殊胜理解或看法,无论遇到怎样的异议,都难以使他转变;即使是错误的信念,亦会执著不放。因此,胜解无所谓对错,只要个人自以为是的,就会执著其中,指引其思考方向和行动。
个人的信念不同,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亦不同。因此与社会通俗观念不同的信念或胜解,就可能跟别人冲突。当然,与通俗价值抵触的胜解,未必就是错的。许多创造与发明,刚开始提出来时,是被排斥的。例如牛顿提出万有引力时,被大众排斥;哥白尼提出天体运行论时,被教育视为异端。但这些科学家都坚持了真理,他们的胜解为人类科学研究,带来革命性的贡献。
当然,如果个人的胜解或信念,是有偏颇的,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与人格格不入的行径,这样的胜解可能成为适应不良的来源。消极性的信念,会把生活带向退却、压抑或失败的道路;积极性的信念,则能促进潜能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成长。
胜解或信念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的,所得的信念又成为解释新的事件或遭遇的依据。因此,个体若长期生活在不利的情境下,例如被虐待、失去教养和文化刺激不足的环境,则其信念往往有偏差之虞。因此,个人成长过程中,环境给他的基本教养殊值重视,乃至成年之后所交的朋友和生活的环境,都在在影响一个人的胜解。
于是,如何保持正确的信念,成为人生的导航地图,是本篇的重点。由信念所构成的导航图,必须随著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做适当的修正。我们不可能用过时的地图,顺利正确地到达目的地。在谘商经验中,我发现偏差行为的青少年、亲子间的冲突,乃至婚姻生活的失败,其心理失调的症状,大都与过时图未加修正有关。例如结婚之后,仍延用单身时的生活观念;孩子已经长大,仍以幼童的态度对待他;成年人延用儿时的信念,去待人接物;企业经营才仍坚持旧观念、老方法做事……这些都会导致适应的困难。本篇的重点包括:
首先是生活的基本信念。人生需一套根本的信念系统,这是每一个人应该培养的精神力。由于它是健康人生所必备的信念,不妨把它与伦理结合起来。这信念上至对人生的信仰,下至生活与工作的基本正确信念,它们很少更动。在工作方面,要注意的是真实、不优愁、心甘情愿和不自私;在个人修养方面,要保持清醒、避免狂傲、每天给自己一点快乐、珍惜朋友和正信的信仰。这些基本信念能令人在工作有杰出表现,在心理健康上得到保障。
其次是怎么解释就怎么活。人的判断、心情、态度和适应的行动,都来自对生活现实的解释。正确的解释,带来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它孕育成长的机会,累积成功的经验,启发创意的观念。错误的解释,往往形成偏差或消极的心理,铸成错误,或令人优郁绝望。以下这几个解释将导致消极思想、阻碍个人心智正常运作:
·夸大失败或缺憾。
·忽视积极面。
·任何事都联想到自己的面子。
·抱持“非此则彼”的错误态度,扭曲现实。
·不听我的意见就是不尊重我、不爱我。
·轻易妄下结论。
如果你有这些错误,就容易对事情做消极性解释,要设法改正它才行。
其三是心态影响生活品质。人的心态与过去的经验、现在的现实和未来的前瞻有关。我们既不能执著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也不能脱离过去的教训、现在的现实和未来的希望。这一章指引你从中建立清醒客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与工作。
其四是对现实生活的觉察。人的痛苦、不良适应和情绪困扰,往往是自己对现实生活,做了错误的判断所致。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误判会造成人际冲突,引起疏离,造成合作和沟通上的困难,甚至影响安全感。现实生活包括工作、感情、人际、学习、信仰等方面。如果我们不透过清楚的觉察,去认清它,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设法解决,而采取妄下断语的方式,这将会使困难和挫折扩大,令自己陷入困境。
其五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人要维持生计就得工作,工作能使生活充实。但不当的工作态度,会使个人脱离常轨,而丧失了生活的快乐和情趣。在这一章里,对于如何使工作和生活相融,提出建议。并对如何使工作顺利成功,提供实用的线索。
最后是信念在左右你的生活。每一个都有一套信念或胜解,用它来解释所发生的事,指引自己的判断和反应方式。所以人是否幸福成功,受信念的影响殊大。一个外控型的人,会往外去追寻价值;内控型的人,则由内省寻找价值,这是他们人生的分途。一个抱著惧怕的态度的人,防卫心强,焦虑度高,生活在不安和优愁的机会大。一个安全感好的人,则表现出积极、进取和冒险的生活态度。两种信念的人,生活亦就大不相同。
本篇就胜解的角度,讨论其对生活、工作和精神生活的影响。人若想生活得成功,就得把握正确的信念,经常修正这张指引人生的地图。
1生活的基本信念
无论你的职位、工作、社会地位如何,都必须有一套待人处世的基本信念。有了它,就像有了钥匙一样,可以打开一扇扇的窗,一道道的门。
信念不知不觉中,引导你的行事风格和品质。
每一个都有一套生活信念,形成独有的价值系统,用它来维持生活的一致性,并以之做为个人生命意义的基础。另一方面,一个人也应用它来解释自己的遭遇,说服自己,平服内心的不满。这套信念如果健全正确,生活就过得积极振作;反之,则生活涣散,不能维持一定的规范。
缺乏基本生活信念的人,通常也正是边缘人格的人。
良好的生活基本信念,是个人维持清醒,保持振作和喜乐,保障自己不会脱轨,避免生活靡烂和作奸犯科的心理机制。从犯罪青少年的个案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缺乏基本信念。他们只有“我要”,但缺乏实现它的正确观念;只有“目标”,而缺乏合理的取得过程。这些人欠缺道义感,没有生活纪律可言。至于生命的价值、生活的规范,以及应对进退的原则,都付之阙如。
基本信念是否健全,也是心理健康之所系。心情缺乏平衡,生活散漫的人,都有心理失调的症状。生活的基本信念,说穿了就是伦理道德,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 Fromm)所指出:伦理是个人幸福和心理健康的核心。
有些人抱著永生的信念,他学佛或信仰基督等等。外人以为那是迷信,视永生是无稽之谈,但他们坚信性灵的永恒存在,并认为此生为了修行,提升心灵,开启智慧和爱人的德行。他们的信念,产生很大的作用,化作谦和,形诸对人的友爱和帮助。他们的心量宽阔,恬淡而神情怡然,做起事来脚踏实地,效率也高。他们深信:努力工作固然是为了成功,但最大的收成是心灵的进步与成长。他们知道自己越来越靠近祂。
有一次,我母亲告诉我,“努力工作是为了生活,上苍也在看著人是怎么努力。其实,努力和善良就是通往极乐世界的资粮。”我觉得很有道理,就问她:“现在你怎么努力?”她开心地笑了,脸上的皱纹更慈祥了,她说:
“总是要努力生活呀!你看我,拖著老化的身体去拜佛,去共修,这都要很努力的。小孙女上学回来,跟她们谈话,找一点饼干给她们当点心,有时跟她们玩玩,那都要努力的。”
“你何不清闲些呢?”
“不行。没有努力就等于没有好好生活,那会对不起自己,也会对不志阿弥陀佛。你知道吗?衰老的身体、僵化的躯干,拜佛、打坐、绕堂等等,都很艰苦,但越是艰苦,表示心越虔诚。”
“你相信将来一定会到极乐世界吗?”
“当然。不过也要你们届时不打扰我,最好能为我助念。喔对了!我要告诉你,要坚信永生。”
“我会的,我信心跟你一样坚定。”
“永生极乐这件大事,令我们明白生活的真谛。”她补上一句说。
看著母亲健朗的身体,神清气和,从她的眼神眉宇之间,可以看到一颗慈悲和智慧的心灵。现在,我完全明白,为什么她能努力克服诸多坎坷,保持著良好活力的原因。我们母子每有机会交谈,她总会问我许多佛学上的问题,我虽一一作答,但总觉得,她早已有了体验。
信念无关知识,全是行动后的心得。美国一位在森林工作的工作,他努力了三十年,终于想回到大学进修。由于资格不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学校看在他好学的份上,终于接受了他。不过,他只读了一个学期就放弃了。教务长问他:
“我们破例接受你,是受你好学的心所感动,怎么现在又不读了呢?”
“啊!教授们所教的东西,我早已经会了,甚至他们讲的东西,还是从我这里学去的。”
我相信修行就像这回事。要有信心,有信念,努力去实践生活和工作,光是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有一位作家曾说:“只有相信永生,才能明白宇宙的真谛。”光是这样的信念,就能孕育无限的美感、善良和真理。
在永生的信仰和宗教体验中,心灵得到滋养;满足了它的需要,当然也发挥了认识生命意义的功能。人免不了受到严重的打击,也许是一时的横祸,也许是突如其来的病痛和死亡。如果没有信念,就解释不了它。一位学童被同学所掷的铅球打成重伤,从此拖著伤残过一生。他曾有过恨与挣扎的痛苦,后来是宗教为他治好了心病。他说:
…
《寻找著力点 第二篇 保持正确的信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