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隨緣成長 第叁篇 隨緣經營家庭▪P3

  ..續本文上一頁生命,那叫不毛之地。在我的觀察中,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命運,家庭多情趣,孩子自然活潑;成員都能學習新知,分享個中的興趣和知識,各個都聰慧健康。

  家是一個整體,不是孤立個人的結合;家庭成員們互動密切,交互影響。所以積極性的精神特質很容易感動家人,形成家風,造成快樂和長進的氣勢。當然,消極性的思想、行爲和情緒,也會感染家人,很容易陷入落寞和沮喪的迷霧之中。

  我認爲家裏必須有幾樣清趣,它能使心靈清揚活潑,使人清純振作,更重要的是它給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我總覺得,客廳裏的氣氛,越是功利和欲望取向,氣氛就越沈悶;越富清趣,懂得生活,不吝于互相鼓舞和支持,越容易保持溫馨和奮發。

  經驗告訴我,孩子的偏差行爲,大抵來自家庭生活的失調。有些人在進行谘商中,肯參與互動檢討和調整,家庭生活有了生機,孩子不久就振作起色;有些人固執己見,認爲問題出在孩子身上,以致未能率先學習新的生活,經營家居清趣,所以效果相當有限。

  我認爲經營家庭清趣,就像經營一塊富庶的大地。讓孩子是以健壯成長,活力棄沛,從而發展良好的自律和興趣,開展他們自己的生涯。至于成人也是一樣,有了它才有應付挑戰、肩負責任的本錢。

  以下是我對經營家居清趣的幾個建議:

  ·注意吃的藝術和情趣。

  ·有關懷爽朗的笑聲和清閑的談話。

  ·培養家人的雅興。

  ·經營共同的活動和聚會。

  ·多欣賞家人的優點。

  家居生活的第一要務是吃的興致。有興致下廚,讓孩子欣賞吃的滋味,能帶來許多樂趣。家人在品嘗的歡笑和交談之中,分享了食物的色香味,從而打形象互動的話題;吃得開心,笑得也開心。一道辣得發火的美食,也能成爲家人歡度晚餐的好因緣;一盤難得的野菜,更是大家交談的好話題。我們家是少吃多滋味,但秀真總是推陳布新,讓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喂飽肚子,心情當然好起來,圍著餐桌,就可以擺龍門陳,對自己一天的生活,乃至所見所學,所思所聞,都是聊天的素材。別忙了!要開心的談和笑;用餐之後的笑點,比甜點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家,若不在用餐之後,能聽到笑聲,就得不到真正的溫飽。

  家人閑談社會百態是雅興,聽一曲音樂,吟著和著一起來,亦是雅趣。雅興出于自然,不是源于強製,否則就索然無味了。雅興就是雅興,它隨手可得,買回來的水果,可以化作家庭藝術,擺在桌子上,食用欣賞皆宜。有雅興的人,總是提醒家人,它妙在那裏,味道好在那裏。

  雅興給人充實、喜悅和無窮的甯谥。每天晚上工作一段時間,約十點半鍾,透真和我總會在書房裏,悠閑地沏一壺老人茶,啜飲品茗。這時候孩子們總會聞香而至,和我們聊起來。這種情趣增添許多生活的充實感。

  家既需包容每一個獨立的個人,尊重彼此的個性,欣賞每一個人的能力和特質,但偶爾也要經營家庭的活動。特別是家族聚會,一同出遊,一起出去打牙祭等等,對于家庭的生活情趣,自然增色不少。舉行家庭活動,最忌批評抱怨,當面指責,尤其忌諱的是一路訓誡,把原本興致勃勃的活動,變成賭氣而歸。如果是這樣,不辦也罷。

  家居清趣,不是建立在功利和急切的指正上,而是建立在閑情、恬淡和生活創意上。教育子女,要求學習上進,當然是必要的,但如果缺乏清趣,就好像沒有開闊的空間可以揮灑,缺乏清淨的空氣可以呼吸,那會是一種僵化沒有生機的生活。因此,我鼓勵大家創造一點家居的清趣,提高生活的品質。

  6飯香中的情趣

  香積飯就是家裏的飯香,它包涵著父母的慈悲、手藝和用餐的心境與喜悅。它使家庭成員各個身有妙香,各個成就健康人生。

  家裏煮飯作菜的飯香,總是牢記在每一個人的心底。母親作菜時飄溢出來的香味,令你嘴饞,胃口大開;一陣陣打鍋子裏冒出來熟透的香氣,令你覺得溫馨,而期待著飽餐的滿足和歡喜。

  這樣的情境令人覺得幸福和安全,更是孩子們成長茁壯的天地。家裏的飯香,餐桌上歡喜的氣氛,快意的飲食,偶爾大快朵頤地吃個過瘾,給每個人留下安全、溫飽、幸福和滿足的感覺。依我的觀察,這方面得到滿足的人,安全感較高,情緒生活愉快。

  我能了解祖先留傳下來的規矩:吃飯這件事受到絕對的尊重,要心情愉快的吃,不受幹擾和責備。在我的記憶中,祖父每餐吃飯時,總是笑著跟我們談話;什麼是非曲直都得擺一邊,只聽到他贊美飯是香的,蔬菜是青脆可口的;偶爾有魚肉,更要大家吃得眉開眼笑才罷休。

  飯菜好壞且不論,只要它下鍋就有香氣;只要你以好心情、好氣氛去享用,就會有好胃口,有滿足的幸福。媽媽猛然把菜下鍋,強烈的熱氣淬然發出清脆的爆聲,能引發家人的食欲;菜起鍋的刮擦聲,更催人垂涎。吆喝一聲“開飯啰!“然後,談笑用餐,妙趣無比,這是孩子們成長的天堂。他們的性情、活力和樂觀的態度都在這飯香中孕育出來。

  在《維摩诘所說經》中記載,維摩诘到香積如來處,請來香積飯讓佛弟子們享用。大家聞到飯香,身意快然;因爲那是甘露味飯,大悲大慈所薰,飯香無盡,量亦無盡。吃香積如來的飯,要以開闊無限意的心享用,所有吃飯的人都身心快樂,毛孔皆綻放出妙香。當時,維摩诘問香積佛國的菩薩說:

  “香積如來,以何說法?”答曰:

  “香積如來不用語言文字說法,而以衆香令諸天人,從而自發爲高貴的品行。菩薩大衆,聞斯妙香,所有功德,悉皆具足。”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從香積如來那兒,請來香飯,家庭才會幸福,智慧德行才會增長,發展出健全的人格。這香積飯就是家裏的飯香,它包涵著父母的慈悲、手藝和用餐的心境與喜悅。它使家庭成員各個身有妙香,各個成就健康人生。

  家的薪火是不能斷的,傳統民俗告訴我們:新居落成必須從舊家帶薪火入新宅,無非是炊事薪傳不可斷絕。中國人講“民以食爲天”,佛經中亦傳述香積飯香。每一個家庭都要在炊事中演繹出幸福、健康和心靈生活的喜樂。

  我的家每天都有香積如來的香飯,秀真下班回來即刻下廚,她動作快,半個小時幾道菜就上桌了。孩子小的時候,一聽到媽媽作菜聲,就會去廚房打雜,跟媽媽有說有笑;有時也會手癢動起鏟子,分享作菜的樂趣。我呢,雖然插不上手,但也會跟著湊熱鬧,在廚房進出,打著試吃之名,先嘗嘗菜香菜味。

  我贊歎菜裏乾坤,變化之妙;你未必有什麼名菜或不凡的手藝,只要留心、有點變化,一家人的情趣口福就大了。秀真常常預告,過幾天要做一道新菜,光是等的滋味就夠你瞧;她要說明材料,怎麼做,火候如何,香味又如何,等到我們吃到她的新作時,它已經被我們美化成香積如來請來的美食了。

  食物不需山珍海味,有興致有手藝,就會有好口福。有一天,她端出一盤炒皮蛋,大家瞪大眼睛,抱著懷疑下箸,結果全家贊不絕口,一掃而空。這是秀真最樂的時候,她還會開心地再作廣告,下一次還有妙香上桌,請大家耐心等候。這時餐桌上的氣氛,已然十足矣!

  我看著孩子長大,從幫忙洗碗、炒花生,漸漸學會調味到偶爾下廚作一兩道菜。我知道他們未必有媽媽的手藝,但卻有開朗的心情和居家的情趣。我希望這種情趣和溫飽之感,能成爲他們成家立業之後,繼續傳承下去的妙事。

  我常聽說有些人家裏不開夥,帶著孩子在館子、面攤打遊系,一來省事,二來省時,我覺得這樣的觀念和作法是有待商榷的,因爲這會使家庭的樂趣減少,親子互動的經驗匮乏。真正的喜樂和生活情趣,不是用故事和電視劇培養得來的,而是要在生活之中直接體驗,而炊事是最重要的一環。

  速食和便當一旦進入家庭,吃的東西一切現成,快速把肚子填飽。結果,共同創作生活經驗,體認家庭生活情趣等有益身心的活動,會漸漸流失。那種能“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的經驗學習,將越來越少。心靈的空虛和生活的疏離就可能會出現,它對于子女的情緒生活和多元智慧的發展,將會是一種不利因素。

  家裏的飯香,能給每一個人留下永遠的溫飽、喜樂和幸福感。它是孩子人格成長和良好情緒的資糧,同時也是孩子多才多藝的濫觞。在工作經驗中,我發現享受飯香情趣越豐富的孩子,人格發展越健康。越是缺乏家庭生活體驗和樂趣的孩子,心理上越可能出現困擾。因此,我呼籲大家重視家庭的飯香情趣,好好締造自己家中的香積國。

  7把家打理好

  你的心情與環境有關,當然它包括物質的和人際的環境兩方面。把家打理好,能幫助你培養好情緒、好精神,更能提高生活與工作效率。

  對于一般人而言,每天總有相當長的時間待在家裏;家庭主婦會花大部隊時間待在家裏,學生放學就回家,上班族下班也是回家,自由業的人更可能把家當辦公室。家是人類很重要的活動空間,它的布置陳列、光線和空間,對于一個人的生活影響殊大。

  你有可能請兩天假,想把一篇報告趕出來。結果,兩天下來,在家裏東摸西摸,一事無成,把時間花在整理瑣碎的家務上,而沒有把心專注下來工作,因爲你覺得家裏雜亂而心煩氣躁。此外,當你在家時,很容易墜入紛煩的情緒,因爲你會被電話打斷工作或思緒,被鄰居的音響或電視機幹擾。總之,想像中家裏是安甯的,但事實未必如此。

  最近我卸下公職,有較多時間待在家裏,我以爲家裏是一個安樂窩,能靜下來一展寫作的弘願。結果兩個星期下來,除了上課和演講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裏接電話,整理雜物,或者東碰碰西挪挪,好像忙個沒停,但一事無成。我注意到讓我分心的事,正是周遭的瑣碎事物。于是,我一口氣把雜物狠狠清理一次,該丟的丟,該送資源回收的一點也不留情。霎時,雜物不見了,家裏保持著寬敞明亮;然後把電話交給秘書處理,我得到安甯和自由思考的空間。

  …

《隨緣成長 第叁篇 隨緣經營家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