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隨緣成長 第叁篇 隨緣經營家庭▪P4

  ..續本文上一頁  在我的谘商經驗中,發現不少父母因爲孩子不能專心讀書而苦惱。他們發現孩子在書房裏東摸西摸,一會兒出來開冰箱,一會兒整理書包。他們問我,爲什麼孩子不能安靜下來呢?我告訴他們,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書房雜亂,孩子的心就靜不下來,放眼所及都是玩具、模型、書刊、電玩,而且處處零亂,內心也就跟著煩亂起來。我曾做過家庭訪問,許多不能專心讀書的孩子,家裏的客廳正如孩子的心情一樣,顯得雜亂無章。對于這些人,我總是警告說:

  “如果你不肯割舍雜亂,

  你就得不到清幽和專注。”

  你的心情與環境有關,當然它包括物質的和人際的環境兩方面。你未必要有好廳堂和好書房,但一定要安排得清爽亮麗;你未必有十全十美的愛,但在生活之中彼此尊重、關懷和支持卻是人際環境所必須的。

  把家打理好,能幫助你培養好情緒、好精神,更能提高生活與工作效率。特別是孩子的教育,只要把家安頓好,孩子會像春天的花草,快速的茁壯。因此,你要注意以下幾件事情:

  ·家居生活的空間,安排得有條理,能涵養良好的情緒,降低心理壓力,它有益于家庭人際溝通,更有益于專注和清醒思考。

  ·家的空間有限,避免買太多東西回家,否則會堆積如山,造成心情煩亂。請記住!有用才買,買了就要用,要用就要放在使用的位置上。

  ·狠心處理雜物,該丟就丟,該送就送,舍不得的結果,造成家裏大擁塞,令你分心,妨礙起居作息。

  ·家人要合作做家事,這才能培養大家遵守秩序的責任感;並養成家人按時打理自己房間的習慣。

  ·避免讓家庭電話變得車水馬龍一般的熱鬧;連吃飯和休息都得不到安甯,就會妨礙家人的生活。

  ·記得保持和諧的家庭生活氣氛,不要把辦公室或工作上的沖突和煩惱帶回家裏,投射到家人的生活上。

  你能把家裏打理好,就叫做安內;能空內就能使身心協調健康,家庭成員的士氣就能提振起來。這時,無論在工作、學習、待人和自身的修養上,都會有較好的表現。

  8濯除心中的屈氣

  爲人父母師長,要多欣賞孩子的優點,培養他的信心和自尊;倘若只是一味指正缺點,從不欣賞孩子的優點,日子久了,孩子就會産生屈氣。

  人若長期沒有受到肯定,又發展不出什麼興致,就會産生屈氣。它的特質是失去朝氣,擡不起頭來,幾分落寞,幾分惆怅;覺得郁卒,缺乏生機,長期下來會出現上結心理症狀;若不能及時改善,慢慢會變得沮喪,逃避人群,心境就更壞而陷入優郁。

  屈氣是很難忍受的,有些人爲了逃避這種壞心情,要依賴打牌、打麻將、酗酒或吸毒來排遣。有些人則采取喋喋不休地指責家人;特別是年紀越大,越難侍候。屈氣爲兒童青少年帶來無心向學、中辍、犯罪;給成人造成自廢武功,活得暮氣沈沈或過著逃避現實的生活。

  我小時候住在鄉下,祖母養了一群火雞。有些長得快,有些長得慢,那些身體瘦小的火雞總是跟在後頭,不敢揚起羽毛,張屏展翅。尤其是長得最小的那只,羽毛不豐,又有些禿頭,一副寒酸退卻模樣,其他的火雞都會啄牠。更糟的是連蚊子都要欺侮牠,把頭冠叮得紅腫長瘡,而其他火雞總是啄牠的癞痢頭,令牠尖叫逃避。

  那只可憐的火雞表現出寒酸、退卻的屈氣。牠跟在群雞後頭,背是駝的,翅是垂落的;雞群咯咯叫時,牠沒有聲音。祖母說,這只雞很屈氣,是一只臭頭雞仔,如果不特別照顧,會一直受到欺侮。于是每天特別爲牠喂食,晚上給罩上蚊帳,還爲牠的癞痢頭敷上藥。只花一個多月時間,牠便長大了,羽毛也亮了,牠跟雞群們一起開屏展翅,咯咯叫起來,頗有意氣風發的表現。

  家父是一位急性子的人,他吩咐的家事,如果沒有做好,就會挨他訓斥。有一次,我端了一臉盆的水,不小心滑倒,不但全身濕透,連地板都打濕了。過去農村的地板都是土輾成的,一臉盆的水打在客廳,家人一走動,很快就成爲既滑又髒的爛泥漿。父親看得光火,把我罵了一頓。

  到了夜晚,祖母大概以爲我睡著了,就把父親叫到跟前,她溫和地說:

  “孩子還小,力氣不足,端一臉盆的水很容易濺出來,或者跌倒把地板弄濕。你應該能了解孩子小,容易出岔錯,何況又不是故意的,怎麼好那麼嚴厲責罵孩子。

  “教孩子要有耐性,要顧及孩子的自尊;你把孩子罵成垂頭喪氣的樣子,我很心疼。當時,孩子的表情沮喪得像那只臭頭雞。火雞失去尊嚴,牠的同伴都會欺負牠,瞧不起牠;孩子受到過頭的責罵;就會造成屈氣。人一旦屈氣,就失去那分活潑和光彩。你以後不能再這樣盛怒罵孩子。”

  小時候,媽媽的床容不下我們幾個孩子,我總是跟祖母一起睡。當晚,我依偎在她和身邊,覺得很安全、很溫暖,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溫馨。當晚,父親沒說一句話,大概是恭敬受教吧!從那天起,父親很少對我大吼大叫。我知道要改掉脾氣很難,但他總是有了一定的分寸和自製。

  後來輪到自己做父親,很很疼愛孩子,對于他們的生活規矩當然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有一次,我生氣地責罵孩子沒有把玩具收拾好,語氣過重了。當晚,母親一樣把我叫到跟前,婉轉地告訴我做父親之道,她說:

  “孩子當然要管教,但不能太強烈,太權威,否則孩子會變得屈氣。孩子一旦屈氣了,他就沒有信心走出去,不能勇敢地嘗試開展自己的生活。”

  然後,她講了一段故事,是從祖母那兒口述來的。這則故事就是我童年時,在祖終房間偷聽到的,我津津有味地聽著,並不以爲我學教育懂得這些而打斷她的心傳口述,因爲我擁有過這段溫馨的回憶。

  爲人父母師長,必須爲孩子留一些尊嚴和豪氣。要多欣賞孩子的優點,培養他的信心和自尊;然後,才有空間來糾正錯誤,矯正缺點。倘若只是一味指正缺點,從不欣賞孩子的優點,日子久了,孩子就會産生屈氣。

  我相信大人也一樣,如果你專看清自己的缺點,而不欣賞自己的成就和優點,就會變得屈氣。這項道理,可以引用在夫婦之道上,也可以擴大用到領導和管理層面,只要把幹氣帶起來,無論是個人、家庭或團體,成員都會振作敬業。只要屈氣漸漸露出來,誰都難逃落寞沮喪的劫數。

  9不被娛樂綁架

  被動、消極和退卻是失去主動性的現象;不斷尋求聲色之娛,貪戀物質的享受,也是失主動性的表現。因爲他們失去快樂,才去追求聲色之娛。

  人最需要保持主動性,它使你覺得充實,不再寂寞無聊。精神生活的主動性,可以發展成獨立思考、自我肯定和興趣的豐足感;生活中的喜樂和情趣,是人的主動性創造來的。人一旦失去這種精神力,就需要依賴麻醉,尋求狂歡或各種刺激。依我的觀察,生活的潰敗,主要來自主動性的衰竭。

  在禅的傳承中,主動性是精神生活修持的重要課題。主動性好的人就作得了主,他能獨立思考,在生活上較能體驗其情趣。他是能思考、能工作,而且是風趣的,所以在情緒上能保持喜樂。這樣的人不但心靈自由,而且也是一個懂得生活,有情趣的人。由于心靈上的專注和開朗,在沒有障礙下,他們確能體驗所謂“耳聞之而成聲,目遇之而成色”的喜樂。所以從初禅到叁禅都有喜樂,都令禅者覺得豐足。

  反之,失去主動性的人感受不到喜樂,他們要靠著娛樂或尋找刺激,才能打發無奈、空虛和乏味。于是吸毒、酗酒、性的狂歡、沈緬于賭博和娛樂,就成爲這些蒼靈魂的習慣性行爲;他們明知道那是墮落,但仍然不能自拔。

  禅修的關鍵就是學作主人,古人把這事稍爲作家。因爲作得了主的人,他就能成爲主導生活的人,過得豐足自在。唐朝的黃檗和臨濟,兩人在出坡工作時,有一段精采的對話可以說明主動性是什麼。黃檗說:

  “你請過來,我有事跟你商量。”黃檗對學生臨濟說罷,就拿起身邊的鋤頭,深深地鋤地一下,然後說:

  “就是這個,天下人捉掇不動。”

  黃檗才說完話,臨濟便走了過去,把鋤頭從地上提了起來,並對黃檗說:

  “鋤頭不就在我的手中了嗎?”

  黃檗就在這次考驗中,知道臨濟是一位積極主動者,是一位能創造,給生活帶來自在和喜樂的主人。當然,他很高興有了傳人,于是黃檗對大家說:

  “各位!今天已經有人可以帶領大家生活和工作了。”

  鋤頭就掌握在每一個人的手中,這象徵攻每一個人都能當一位主動的生活者。讓自己過得喜樂、有創意;既能造福,又能發慧。主動性使一個人積極振作,遇到困難或挫折不會因之頹喪。

  我知道許多人的心靈生活建立在依賴上,而不是靠著自己的主動性去成長、去實現。被動、消極和退卻是失去主動性的現象;不斷尋求聲色之娛,貪戀物質的享受,也是失去主動性的表現。因爲他們失去快樂,才去追求聲色物質之娛。

  放縱于聲色之娛,會使精神更頹廢,“玩物喪志”古有明訓。我知道許多家庭,天天打麻將,孩子在一旁哭鬧;有些家庭沈緬于電視劇,家人沒有時間會心交談。久之,這樣的家庭就會出現難題,家庭的成員漸漸失去創造生活的能力,他們會越來越依賴娛樂,甚至依賴麻醉式的遊戲,如酗酒、狂歡、沈迷于電玩等等來逃避現實。

  人若不太依賴電視,就會主動找書看,跟家人聊天,或者做點很久沒有做的手藝,漸漸就會發現,家人有更多時間相互支持和了解,有閑情悠然坐在客廳一起欣賞風聲雨聲,有興致一起唱一首歌。減少較多時間爲自己創造幸福,這種幸福是主動性的表現。

  其次,我要建議,千萬不要找朋友到家裏玩牌打麻將。玩牌打麻將不是一兩個小時可以結束的,這種遊戲有輸有贏,它會讓你難以自拔;贏了不好意思叫停,輸了又想扳回一城,總是到天亮才不得罷手。請問你還有精神去生活得快樂嗎?有力氣工作嗎?

  玩牌打麻將還有一個大麻煩,那就是抽菸不停。家裏大大小小通通泡在菸毒之中,大人自作自受也…

《隨緣成長 第叁篇 隨緣經營家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