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人罪畢」,這個人受完了地獄之罪,「遇風成形,名爲魃鬼」,他在哪個地方一作祟,哪個地方就不下雨,叫旱魃,與人無益;「貪惑爲罪」,第叁他以貪惑造的罪,在因地時竟想迷惑人,「是人罪畢」,在地獄受完罪,「遇畜成形,名爲魅鬼」,遇見畜類就成形,就是迷惑人的那種鬼,「貪恨爲罪」,第四若是以貪恨造的罪,這人恨心重,沒有慈悲心,「是人罪畢」,他在地獄受完罪,「遇蟲成形」,不定遇到哪種蟲子,「名蠱毒鬼」,聽人說,他專造蠱毒,人家有金銀寶物,他都能盜來,在邊地上有叁個蟲子:一個是蜈蚣、一個是蛤蟆、一個是長蟲,這叁種動物在一塊,互相吃、互相怕,吃的剩一個,多數是蜈蚣,長蟲吃蛤蟆,蜈蚣吃長蟲,最後造蠱毒的人,把蜈蚣捉去造毒藥害人,這名叫蠱毒鬼;「貪憶爲罪」,第五若以貪憶造的罪,憶就是思想早先的事情,「是人罪畢」,這個人受完地獄罪,「遇衰成形」,遇著衰氣的時候就成形,「名爲疠鬼」,就是很厲害的鬼;「貪傲爲罪」,第六若因貪傲造罪,在傲慢人上種的罪因,「是人罪畢」,這人到地獄受完罪,「遇氣成形」,遇著風氣而成形,「名爲餓鬼」,口吐火,百千年不能喝水,更不能吃東西;「貪罔爲罪」,第七因爲貪罔造的罪,罔是不實在,說謠言造假事,「是人罪畢」,是人受完罪,「遇幽爲形」,遇著幽暗的境界成形,「名爲魇鬼」,人睡覺的時候,魇鬼魇住,想起來但是起不來,就是這一種鬼;「貪明爲罪」,第八若因貪明的事情造的罪,「是人罪畢」,是人受完罪,「遇精爲形」,遇見精靈而成形,「名魍魉鬼」,是胎、卵、濕、化四個鬼王的字,也有說魑魅魍魉的;「貪成爲罪」,第九若因貪成造的罪,過就在貪字上,因貪做害人的事,「是人罪畢」,這個人受完罪,「遇明爲形」,遇著光明的地方成形,「名役使鬼」,就是耳報神這一類;「貪黨爲罪」,第一若因貪黨造罪,他不講理,以勢力欺人,「是人罪畢」,這人受完了罪,「遇人爲形」,遇著人成形,他因訟習發他人的陰私,「名傳送鬼」,所以還爲傳送鬼,仍報種種之陰私事。以下結示。
鬼趣總結
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幹。上出爲鬼。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妙圓明。本無所有。
佛對阿難說,「是人皆以純情墜落」,人墜落受罪,都因不明白道理,在情愛心上過份的造業,「業火燒幹」,造業的火把他燒幹了,「上出爲鬼」,從地獄出來,又變爲鬼,「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此等皆是從妄想而生,不應當想的想、不應當做的做,做出結果來,就是惡業,「若悟菩提」,若是你覺悟了自己的菩提覺性,不造惡業、衆善奉行,「則妙圓明」,這個妙理圓融無礙,是放光動地,「本無所有」,根本上沒有所有,都是人心所造。以下示畜生趣又分叁:初總標、二別顯、叁結示,今初總標。
叁 畜趣十類
複次阿難。鬼業既盡。則情與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間。與元負人。怨對相值。身爲畜生。酬其宿債。
這段文是由上邊十習六報,下地獄爲鬼趣,再由鬼趣轉爲畜類,把畜類的苦受完了才能轉人,有這五個階級,人要不信因果、不知道爲善,就受這些苦處。文到這裏是說鬼業報盡,這就不分情與想,二俱成空了,用不著這個;前頭的情與想有分別,情多理想少就墮落、理想多情愛心少就升天或成道,這地了用不著情想,情想的事已經過去了,由造業下地獄,由地獄變鬼,由鬼道變畜類,由畜類又轉人,這是總起來,佛對阿難說,「鬼業既盡,則情與想二俱成空」,鬼業盡了,情與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間,與元負人,怨對相值,身爲畜生,酬其宿債」,方才與世間之起頭的負債的人,或是欠人什麼債,或是受了他的害,怨恨心與報答,總要兩下相值,由鬼爲畜生,比鬼強多了,這是總題。以下別顯。
物怪之鬼。物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枭類。風魃之鬼。風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咎征。一切異類。畜魅之鬼。畜死報盡。生于世間。多爲狐類。蟲蠱之鬼。蠱滅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毒類。衰厲之鬼。衰窮報盡。生于世間。多爲蛔類。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食類。綿幽之鬼。幽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服類。和精之鬼。和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應類。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于世間。多爲休征一切諸類。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于世間。多爲循類。
「物怪之鬼,物銷報盡,生于世間」,第一是物怪之鬼,他把鬼報受完了,轉在世間,「多爲枭類」,這是負塊爲兒之鳥類,此類爲不孝鳥,因爲吃母長大的叫貓頭雀;第二是「風魃之鬼,風銷報盡」,風的住處銷滅了,他的果報也沒有了,「生于世間」,生在世間,「多爲咎征,一切異類」,咎是凶事、征是先經驗,這一類的鳥,一見著就有不吉祥的事情發生;第叁是「畜魅之鬼」,附在畜生身上之鬼,「畜死報盡」,畜生死了,他的報也盡了,「生于世間」,再生在世間,「多爲狐類」,多數爲狐狸身;第四是「蟲蠱之鬼,蠱滅報盡」,蠱滅亡了,這個鬼的報也盡了,「生于世間」,再生在世,「多爲毒類」,多數爲有毒的動物;第五「衰厲之鬼」,他走到哪裏,哪裏衰敗,「衰窮報盡」,他把衰窮的果報盡了,「生于世間,多爲蛔類」,生在世間多爲蛔類,蛔是大便裏頭的白蟲子,小孩多有這種病,大人少有;第六是「受氣之鬼」,他受冷熱之氣,「氣銷報盡」,氣要銷了,他的果報也就盡了,「生于世間」,再生在世間,「多爲食類」,多給人做吃食的雞鴨一類;第七是「綿幽之鬼」,是最軟弱的,幽隱不易見,「幽銷報盡」,幽隱之報銷滅了,「生于世間」,再生于世間,「多爲服類」,供人穿的毛衣皮襖皮鞋,牛羊狐狸這一類的動物;第八「和精之鬼」,野外各處都有這種精靈,這個鬼和精靈和在一塊,「和銷報盡」,和精的果報盡了,「生于世間,多爲應類」,就好比鴻雁應時而來,這種鳥不討人嫌;第九是「明靈之鬼」,附在明靈蟲上,「明滅報盡」,明靈蟲滅了,他的果報也盡了,「生于世間,多爲休征一切諸類」,休征屬于吉祥先兆,就像喜鵲這一類給人報喜;第十是「依人之鬼」,有的人往往有鬼鬼怪怪的鬼附在人身上了,「人亡報盡」,人要死了,鬼的報也就盡了,「生于世間」,再生于世間,「多爲循類」,就是隨順人活著,就像貓狗這類。以下結示。
畜類總結
阿難。是等皆以業火幹枯。酬其宿債。傍爲畜生。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此妄緣。本無所有。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及瑠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爲浮虛妄想凝結。
這是結成上邊十種,佛告阿難,「是等皆以業火幹枯」,說是等皆以業火幹枯所燒,「酬其宿債」,他酬其宿世所留下的債,所以「傍爲畜生」,「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他是造了虛妄之業,招引受這種果報,人不知道醒悟才轉生鬼及畜生受這些苦,再說做好事,「若悟菩提」,他若悟佛的菩提覺道的道理,這就好了,人都是迷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上,這都得受苦,你若不著在這一切相上,悟自己的知覺,佛證菩提是智德、涅槃是斷德,大家要知道,人都在所知所覺起對待,「苦悟菩提」,自己覺悟自己的知覺,你就不迷在形相上了;六根著六塵就受苦,若是知道六勝義根,寄托在眼等六根上,迷在六塵上,隨著這個境界轉就受苦,這個道理佛不說開了,誰能懂得?若能醒悟了自己的知覺,這是真正修行的大法,你要悟了菩提,「則此妄緣」,六根、六塵這都是虛妄之緣,不能常在,別說受苦,享福也不長久,「本無所有」,是幻化的境界,佛對阿難說,「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如你早先說過,你知道那個受果報的人,一個是寶蓮香比丘尼,他受了戒又犯戒,還說對,活著就下地獄了,「及琉璃王」,還有個琉璃王,他滅釋種,殺了很多人,也是活著就下地獄,「善星比丘」,還有善星比丘修到四禅,說是證到四果,也是因謗法下地獄,這叁個人,阿難尊者問過佛,所以佛又舉出來作證明,「如是惡業」,如是這些惡業,「本自發明」,本是他們自己發明出來的,「非從天降」,不是從天降下來的,自作自受,有什麼業就現什麼相、受什麼苦,「亦非地出」,也不是從地裏跑出來的,「亦非人與」,也不是人給的,「自妄所招」,他自己的虛妄所招來的,「還自來受」,自己造的自己受,佛說的話是真實的話,「菩提心中」,你若對于本知本覺的道理,常常的記住,去領悟,慢慢的就進入佛法大門,「皆爲浮虛妄想凝結」,上邊說的那些招報的事,都是浮虛妄想中出來的,有妄想凝結成的罪相。以下示人趣有分叁:初總標、二別顯、叁結示,今初總標。
四 人趣十類
複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衆生。還複爲人。反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則于人中不舍人身。酬還彼力。若無福者。還爲畜生。償彼余直。阿難當知。若用錢物。或役其力。償足自停。如于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爲高下。無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
這是總標起來,「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就是畜生來還債,「分越所酬」,應當酬八分的,他酬十分,「此等衆生,還複爲人」,爲人再來要這分債,「反征其剩」,他要剩下的那一分,「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再還有「如彼有力,兼有福德」,他就不再轉畜生去還…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