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九)
湛山倓虛大師述
誠祥法師錄
二色界十八天
初禅叁天
二禅叁天
叁禅叁天
四禅四天
五不還天
色界通結
叁無色界四天
大阿羅漢
純阿羅漢
諸天總結
四空通結
七阿修羅趣
七趣總結
五陰魔障
一色陰十種
一精明外溢
二精明內流
叁精魄離合
四心魂悟染
五抑按逾分
六密見洞幽
七四大入純
八凝想化成
九逼迫飛出
十含受魑魅
色陰通結
二受陰十種
一過抑生悲
二感激生勇
叁智衰成憶
四慧勝成劣
五失守生憂
六慧劣成喜
七見勝成慢
八輕安自足
九空解成斷
十愛極成貪
受陰通結
叁想陰十種
一貪善巧想
二貪經曆想
叁貪契合想
四貪辨析想
五貪冥感想
六貪靜谧想
七貪宿命想
八貪神通想
九貪深空想
十貪長壽想
想陰通結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谛譯
唐清河房融筆受
二 色界十八天
初禅叁天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佛對阿難說,「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不假借著禅修出世禅定的功夫,「無有智慧」,則沒有出世的智慧,因無出世妙戒,慧由定發,定由戒生,既無出世叁無漏學,「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不行淫欲」,則身清淨,「想念俱無」,心亦清淨,十支功德發,而不名出世妙戒、妙定,以是凡夫外道能建立,非如來所結之叁無漏學,人都忽而不察。以下別明其相,初明初禅。
無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爲梵侶。如是一類。名梵衆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于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衆。爲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阿難。此叁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叁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爲初禅。
「無染不生」,世間的欲愛汙染心裏不生,「無留欲界」,這樣人欲界上就留不住他,佛說解脫,因爲世間的事情把心栓住了,就不能解脫,把世間汙染的事都沒有了,雖然欲界留不住他,「是人應念身爲梵侶」,他的志向觀念相應,「身爲梵侶」,清淨的伴侶,梵天就是清淨的地方,這也不是佛法,佛恐怕修行人拿這個當究竟,所以一層一層的指出來讓人知道一切唯心造,這個心就是寶物,修行法沒有別的,就是一個正心,「如是一類,名梵衆天」,他叫梵衆天,不在欲界了,「欲習既除」,他的欲念習氣既然除了,「離欲心現」,離欲的心就發現出來了,「于諸律儀」,于諸般的律儀,在行住坐臥的威儀之中,「愛樂隨順」,愛樂隨順之法,這都是梵衆天的事,不是說佛法,「是人應時能行梵德」,這個人就在這個時候有清淨之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這一類名梵輔天,比梵衆天高,是輔佐天王之大臣之類,「身心妙圓」,這是說梵天上的妙圓,不是佛法的妙圓,這都得要清楚,「威儀不缺」,威儀一點也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清淨禁戒還加上明悟,悟是悟色界天上的理、悟色界天上的事,這又往上升,「是人應時能統梵衆,爲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這一類就名大梵天王,初禅叁天:梵衆天是老百姓、梵輔天是官、大梵天是王,佛因著阿難問,佛對他說,「此叁勝流」,這梵衆、梵輔、梵王,叁種優勝之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修到這個地方不被欲界的一切苦惱所逼迫了,「雖非正修真叁摩地」,雖然不是真正修佛法的正定正受,也有好處,「清淨心中,諸漏不動」,他得初禅離欲界之清淨,欲界思惑之漏不能動搖他,名離生喜樂地,「名爲初禅」,又名之爲初禅。以下第二明二禅。
二禅叁天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徧成瑠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阿難。此叁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叁摩地。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爲二禅。
佛對阿難說,「其次梵天,統攝梵人」,梵天他統攝梵天上的一切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圓滿了清淨的修行,就如同把水澄清了,「寂湛生光」,寂然不動,這個光自然就生出來了,「如是一類,名少光天」,這一類叫少光天,少就是不圓滿,「光光相然」,就像燒著似的,這個火「照耀無盡」,照耀的無窮無盡,照的很遠了,「映十方界」,指中千世界爲十方界,光爲教體,人間以音爲教體,故名光音,映照得色界天上「徧成琉璃」,普徧的就像琉璃寶似的,「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這一類名叫無量光天,「吸持圓光」,吸收圓滿的光明,「成就教體」,成就天上的教體,「發化清淨」,發明變化,統統都是清淨的,以光代表音聲,「應用無盡」,怎麼用怎麼有,沒有窮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就像我們說什麼話、辦什麼事,他以光代表,這類名叫光音天。
佛對阿難說,「此叁勝流」,這叁種勝過初禅之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一切的憂慮心逼迫不了,因初禅叁天有覺有觀,故有憂懸,今覺觀俱離,則憂懸不逼,名定生喜樂地,有定水潤澤其心,「雖非正修真叁摩地」,這種人雖然不是修佛法中的真叁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可是清淨心中粗浮的欲漏已經治伏住了,「名爲二禅」,這叫二禅天。以下第叁明叁禅。
叁禅叁天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徧淨天。
阿難。此叁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叁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爲叁禅。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如是承著上邊天上的天人,圓滿的光明都顯露出來,「披音露妙」,如人間的音聲露出不可思議的玄妙來,「發成精行」,發生他梵天的精進行,不是佛法的精進行,「通寂滅樂」,通普通的寂滅之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如是這一類就叫少淨天,「淨空現前」,清淨的空一現前,「引發無際」…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