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九)
湛山倓虚大师述
诚祥法师录
二色界十八天
初禅三天
二禅三天
三禅三天
四禅四天
五不还天
色界通结
三无色界四天
大阿罗汉
纯阿罗汉
诸天总结
四空通结
七阿修罗趣
七趣总结
五阴魔障
一色阴十种
一精明外溢
二精明内流
三精魄离合
四心魂悟染
五抑按逾分
六密见洞幽
七四大入纯
八凝想化成
九逼迫飞出
十含受魑魅
色阴通结
二受阴十种
一过抑生悲
二感激生勇
三智衰成忆
四慧胜成劣
五失守生忧
六慧劣成喜
七见胜成慢
八轻安自足
九空解成断
十爱极成贪
受阴通结
三想阴十种
一贪善巧想
二贪经历想
三贪契合想
四贪辨析想
五贪冥感想
六贪静谧想
七贪宿命想
八贪神通想
九贪深空想
十贪长寿想
想阴通结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唐清河房融笔受
二 色界十八天
初禅三天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
佛对阿难说,「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不假借着禅修出世禅定的功夫,「无有智慧」,则没有出世的智慧,因无出世妙戒,慧由定发,定由戒生,既无出世三无漏学,「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不行淫欲」,则身清净,「想念俱无」,心亦清净,十支功德发,而不名出世妙戒、妙定,以是凡夫外道能建立,非如来所结之三无漏学,人都忽而不察。以下别明其相,初明初禅。
无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无染不生」,世间的欲爱污染心里不生,「无留欲界」,这样人欲界上就留不住他,佛说解脱,因为世间的事情把心栓住了,就不能解脱,把世间污染的事都没有了,虽然欲界留不住他,「是人应念身为梵侣」,他的志向观念相应,「身为梵侣」,清净的伴侣,梵天就是清净的地方,这也不是佛法,佛恐怕修行人拿这个当究竟,所以一层一层的指出来让人知道一切唯心造,这个心就是宝物,修行法没有别的,就是一个正心,「如是一类,名梵众天」,他叫梵众天,不在欲界了,「欲习既除」,他的欲念习气既然除了,「离欲心现」,离欲的心就发现出来了,「于诸律仪」,于诸般的律仪,在行住坐卧的威仪之中,「爱乐随顺」,爱乐随顺之法,这都是梵众天的事,不是说佛法,「是人应时能行梵德」,这个人就在这个时候有清净之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这一类名梵辅天,比梵众天高,是辅佐天王之大臣之类,「身心妙圆」,这是说梵天上的妙圆,不是佛法的妙圆,这都得要清楚,「威仪不缺」,威仪一点也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清净禁戒还加上明悟,悟是悟色界天上的理、悟色界天上的事,这又往上升,「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这一类就名大梵天王,初禅三天:梵众天是老百姓、梵辅天是官、大梵天是王,佛因着阿难问,佛对他说,「此三胜流」,这梵众、梵辅、梵王,三种优胜之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修到这个地方不被欲界的一切苦恼所逼迫了,「虽非正修真三摩地」,虽然不是真正修佛法的正定正受,也有好处,「清净心中,诸漏不动」,他得初禅离欲界之清净,欲界思惑之漏不能动摇他,名离生喜乐地,「名为初禅」,又名之为初禅。以下第二明二禅。
二禅三天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徧成瑠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麤漏已伏。名为二禅。
佛对阿难说,「其次梵天,统摄梵人」,梵天他统摄梵天上的一切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圆满了清净的修行,就如同把水澄清了,「寂湛生光」,寂然不动,这个光自然就生出来了,「如是一类,名少光天」,这一类叫少光天,少就是不圆满,「光光相然」,就像烧着似的,这个火「照耀无尽」,照耀的无穷无尽,照的很远了,「映十方界」,指中千世界为十方界,光为教体,人间以音为教体,故名光音,映照得色界天上「徧成琉璃」,普徧的就像琉璃宝似的,「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这一类名叫无量光天,「吸持圆光」,吸收圆满的光明,「成就教体」,成就天上的教体,「发化清净」,发明变化,统统都是清净的,以光代表音声,「应用无尽」,怎么用怎么有,没有穷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就像我们说什么话、办什么事,他以光代表,这类名叫光音天。
佛对阿难说,「此三胜流」,这三种胜过初禅之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一切的忧虑心逼迫不了,因初禅三天有觉有观,故有忧悬,今觉观俱离,则忧悬不逼,名定生喜乐地,有定水润泽其心,「虽非正修真三摩地」,这种人虽然不是修佛法中的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可是清净心中粗浮的欲漏已经治伏住了,「名为二禅」,这叫二禅天。以下第三明三禅。
三禅三天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徧净天。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如是承着上边天上的天人,圆满的光明都显露出来,「披音露妙」,如人间的音声露出不可思议的玄妙来,「发成精行」,发生他梵天的精进行,不是佛法的精进行,「通寂灭乐」,通普通的寂灭之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如是这一类就叫少净天,「净空现前」,清净的空一现前,「引发无际」…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