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人罪毕」,这个人受完了地狱之罪,「遇风成形,名为魃鬼」,他在哪个地方一作祟,哪个地方就不下雨,叫旱魃,与人无益;「贪惑为罪」,第三他以贪惑造的罪,在因地时竟想迷惑人,「是人罪毕」,在地狱受完罪,「遇畜成形,名为魅鬼」,遇见畜类就成形,就是迷惑人的那种鬼,「贪恨为罪」,第四若是以贪恨造的罪,这人恨心重,没有慈悲心,「是人罪毕」,他在地狱受完罪,「遇虫成形」,不定遇到哪种虫子,「名蛊毒鬼」,听人说,他专造蛊毒,人家有金银宝物,他都能盗来,在边地上有三个虫子:一个是蜈蚣、一个是蛤蟆、一个是长虫,这三种动物在一块,互相吃、互相怕,吃的剩一个,多数是蜈蚣,长虫吃蛤蟆,蜈蚣吃长虫,最后造蛊毒的人,把蜈蚣捉去造毒药害人,这名叫蛊毒鬼;「贪忆为罪」,第五若以贪忆造的罪,忆就是思想早先的事情,「是人罪毕」,这个人受完地狱罪,「遇衰成形」,遇着衰气的时候就成形,「名为疠鬼」,就是很厉害的鬼;「贪傲为罪」,第六若因贪傲造罪,在傲慢人上种的罪因,「是人罪毕」,这人到地狱受完罪,「遇气成形」,遇着风气而成形,「名为饿鬼」,口吐火,百千年不能喝水,更不能吃东西;「贪罔为罪」,第七因为贪罔造的罪,罔是不实在,说谣言造假事,「是人罪毕」,是人受完罪,「遇幽为形」,遇着幽暗的境界成形,「名为魇鬼」,人睡觉的时候,魇鬼魇住,想起来但是起不来,就是这一种鬼;「贪明为罪」,第八若因贪明的事情造的罪,「是人罪毕」,是人受完罪,「遇精为形」,遇见精灵而成形,「名魍魉鬼」,是胎、卵、湿、化四个鬼王的字,也有说魑魅魍魉的;「贪成为罪」,第九若因贪成造的罪,过就在贪字上,因贪做害人的事,「是人罪毕」,这个人受完罪,「遇明为形」,遇着光明的地方成形,「名役使鬼」,就是耳报神这一类;「贪党为罪」,第一若因贪党造罪,他不讲理,以势力欺人,「是人罪毕」,这人受完了罪,「遇人为形」,遇着人成形,他因讼习发他人的阴私,「名传送鬼」,所以还为传送鬼,仍报种种之阴私事。以下结示。
鬼趣总结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佛对阿难说,「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人坠落受罪,都因不明白道理,在情爱心上过份的造业,「业火烧干」,造业的火把他烧干了,「上出为鬼」,从地狱出来,又变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此等皆是从妄想而生,不应当想的想、不应当做的做,做出结果来,就是恶业,「若悟菩提」,若是你觉悟了自己的菩提觉性,不造恶业、众善奉行,「则妙圆明」,这个妙理圆融无碍,是放光动地,「本无所有」,根本上没有所有,都是人心所造。以下示畜生趣又分三:初总标、二别显、三结示,今初总标。
三 畜趣十类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这段文是由上边十习六报,下地狱为鬼趣,再由鬼趣转为畜类,把畜类的苦受完了才能转人,有这五个阶级,人要不信因果、不知道为善,就受这些苦处。文到这里是说鬼业报尽,这就不分情与想,二俱成空了,用不着这个;前头的情与想有分别,情多理想少就堕落、理想多情爱心少就升天或成道,这地了用不着情想,情想的事已经过去了,由造业下地狱,由地狱变鬼,由鬼道变畜类,由畜类又转人,这是总起来,佛对阿难说,「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鬼业尽了,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方才与世间之起头的负债的人,或是欠人什么债,或是受了他的害,怨恨心与报答,总要两下相值,由鬼为畜生,比鬼强多了,这是总题。以下别显。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衰厉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第一是物怪之鬼,他把鬼报受完了,转在世间,「多为枭类」,这是负块为儿之鸟类,此类为不孝鸟,因为吃母长大的叫猫头雀;第二是「风魃之鬼,风销报尽」,风的住处销灭了,他的果报也没有了,「生于世间」,生在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咎是凶事、征是先经验,这一类的鸟,一见着就有不吉祥的事情发生;第三是「畜魅之鬼」,附在畜生身上之鬼,「畜死报尽」,畜生死了,他的报也尽了,「生于世间」,再生在世间,「多为狐类」,多数为狐狸身;第四是「虫蛊之鬼,蛊灭报尽」,蛊灭亡了,这个鬼的报也尽了,「生于世间」,再生在世,「多为毒类」,多数为有毒的动物;第五「衰厉之鬼」,他走到哪里,哪里衰败,「衰穷报尽」,他把衰穷的果报尽了,「生于世间,多为蛔类」,生在世间多为蛔类,蛔是大便里头的白虫子,小孩多有这种病,大人少有;第六是「受气之鬼」,他受冷热之气,「气销报尽」,气要销了,他的果报也就尽了,「生于世间」,再生在世间,「多为食类」,多给人做吃食的鸡鸭一类;第七是「绵幽之鬼」,是最软弱的,幽隐不易见,「幽销报尽」,幽隐之报销灭了,「生于世间」,再生于世间,「多为服类」,供人穿的毛衣皮袄皮鞋,牛羊狐狸这一类的动物;第八「和精之鬼」,野外各处都有这种精灵,这个鬼和精灵和在一块,「和销报尽」,和精的果报尽了,「生于世间,多为应类」,就好比鸿雁应时而来,这种鸟不讨人嫌;第九是「明灵之鬼」,附在明灵虫上,「明灭报尽」,明灵虫灭了,他的果报也尽了,「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休征属于吉祥先兆,就像喜鹊这一类给人报喜;第十是「依人之鬼」,有的人往往有鬼鬼怪怪的鬼附在人身上了,「人亡报尽」,人要死了,鬼的报也就尽了,「生于世间」,再生于世间,「多为循类」,就是随顺人活着,就像猫狗这类。以下结示。
畜类总结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瑠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这是结成上边十种,佛告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说是等皆以业火干枯所烧,「酬其宿债」,他酬其宿世所留下的债,所以「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他是造了虚妄之业,招引受这种果报,人不知道醒悟才转生鬼及畜生受这些苦,再说做好事,「若悟菩提」,他若悟佛的菩提觉道的道理,这就好了,人都是迷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上,这都得受苦,你若不着在这一切相上,悟自己的知觉,佛证菩提是智德、涅槃是断德,大家要知道,人都在所知所觉起对待,「苦悟菩提」,自己觉悟自己的知觉,你就不迷在形相上了;六根着六尘就受苦,若是知道六胜义根,寄托在眼等六根上,迷在六尘上,随着这个境界转就受苦,这个道理佛不说开了,谁能懂得?若能醒悟了自己的知觉,这是真正修行的大法,你要悟了菩提,「则此妄缘」,六根、六尘这都是虚妄之缘,不能常在,别说受苦,享福也不长久,「本无所有」,是幻化的境界,佛对阿难说,「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如你早先说过,你知道那个受果报的人,一个是宝莲香比丘尼,他受了戒又犯戒,还说对,活着就下地狱了,「及琉璃王」,还有个琉璃王,他灭释种,杀了很多人,也是活着就下地狱,「善星比丘」,还有善星比丘修到四禅,说是证到四果,也是因谤法下地狱,这三个人,阿难尊者问过佛,所以佛又举出来作证明,「如是恶业」,如是这些恶业,「本自发明」,本是他们自己发明出来的,「非从天降」,不是从天降下来的,自作自受,有什么业就现什么相、受什么苦,「亦非地出」,也不是从地里跑出来的,「亦非人与」,也不是人给的,「自妄所招」,他自己的虚妄所招来的,「还自来受」,自己造的自己受,佛说的话是真实的话,「菩提心中」,你若对于本知本觉的道理,常常的记住,去领悟,慢慢的就进入佛法大门,「皆为浮虚妄想凝结」,上边说的那些招报的事,都是浮虚妄想中出来的,有妄想凝结成的罪相。以下示人趣有分三:初总标、二别显、三结示,今初总标。
四 人趣十类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这是总标起来,「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就是畜生来还债,「分越所酬」,应当酬八分的,他酬十分,「此等众生,还复为人」,为人再来要这分债,「反征其剩」,他要剩下的那一分,「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再还有「如彼有力,兼有福德」,他就不再转畜生去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