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八▪P7

  ..續本文上一頁定是生天,「若飛心中,兼福兼慧」,設若你理想兼著在世間上修福兼著修慧,兼著就是與想合在一塊,前邊說「純想即飛」,沒說修福修慧的事情,光照著想說的,想裏頭若是兼著福、兼著慧,那是更好了,「及與淨願」,在世間上是一塵不染,就是清淨之願,在這個時候就「自然心開」,這心一開放的時候,就不沈悶了,「見十方佛」,有高的理想,兼修福慧,再有淨願,自然心開,心一開就能見十方佛,「一切淨土」,見著佛的時候,佛所住的地方都是清淨的國土,「隨願往生」,在你心一開的時候,看著哪方佛國好,你就能生到哪方淨土去,「隨願往生」,不用說佛來接引,這是隨你的願力往生,就能有這樣自如自在,「情少想多」,這裏就差了,雖然有情,情少,怎麼個少法?想多,能怎麼個多法?這道理一會鬼就會到了,一步步的高、一步步的低,低就是情、高就是想,情要少想要多,「輕舉非遠」,情少,好比十分有一分情,想多,有九分理想、一分的情想,這裏含著這麼個意思,能輕舉可是非遠,因這裏邊有一分情,若純粹的沒有清,飛的就充足了,有情這個輕舉就不能飛的十分遠,含著這麼個意思,「即爲飛仙」,不能生佛的淨土,因這裏頭含著有一個情想,這也有個地位,即爲飛仙,叫飛行仙,這是一層,還有「大力鬼王」,鬼王也有說是鬼神,能有大力量,能可以幫助佛法,還有「飛行夜叉」,在空中飛叫夜叉,這也是鬼神一類,「地行羅剎」,不能飛,在地上行,走的很快,這類不能高飛,「遊于四天」,四天王天在須彌山的半腰,須彌山有八萬四千由旬,一半是四萬二千由旬,一由旬四十裏地,他這飛的就不算高了,這算地居天,「所去無礙」,在須彌山半截腰上沒有障礙,再向高處去就走不到,「其中若有善願善心」,善願善心就是指的飛仙、大力鬼王、飛行的夜叉這一類的,他飛的不高,素常他心中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爲佛法之護法,「或護禁戒」,或發願爲護戒善神,「隨持戒人」,他能保護持戒的人,他也有功德,常了也能向上升,「或護神咒」,咒是佛之真言,「隨持咒者」,他護持這個持咒的人,「或護禅定」,或者保護修禅定的人,「保綏法忍」,可以保護他妥妥當當的得無生法忍,證了菩薩位謂之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他能夠這個樣子與佛法相近了,有這種功德,才能親住佛的座下,能可以效力,「情想均等」,一半情一半想,文裏頭含著,不用細說,這是說十分中五分情五分想,叫「情想均等」,「不飛不墜」,也不向上飛、也不向下墜,「生于人間」,我們人類都是不飛不墜,「情想均等」,「想明斯聰,情幽斯鈍」,這裏頭有想有情,還得分輕重,想的這邊要是純厚,就是主生聰明的人,情幽就是生遲鈍的人,這是人道,「情多想少,流入橫生」,橫生是驢、騾、牛、馬、豬、羊、貓、狗,它是橫在地下走,「重爲毛群,輕爲羽族」,情重生爲毛群橫生一類、輕的生爲飛禽一類,這是說飛禽走獸。

  

  「七情叁想,沈下水輪,生于火際,受氣猛火,身爲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诳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這一段文還是發明純粹升沈的道理,純粹是一個理想的心,就向上升,加上雜情就向下降,要緊就是這二個字,一個想、一個情,想情這兩個字得分開了,這是說人在世間與死後是怎麼個意思?這說「七情叁想」,上來說純想沒有情,不但生天還能生佛國,再要情想不清楚,這就得墮落,墮落就不一樣了,所以就現出多少地獄來,上邊把升天的道理都說過了,這說「七情叁想」,拿十分子做比喻,這個人情愛的心有七分、觀想的心有叁分,這就錯了,人要是五分情五分想,情想均等還生人道,人道又分聰明的、愚癡的,這都關乎前因,這裏說「七情叁想」,前邊說過情往下墜,如同人想吃什麼東西,口中出水,想是往上升,人要修行知道這個理,就會修行了,說七種情叁分想,情多了觀想的心少了,就「沈下水輪」這個地方,地、人、火、風都講輪,輪是輪流不息,「生于火際」,沈于水輪與火際接洽了,火與水相接,一定是變成熱氣,「受氣猛火」,人死了,這個靈魂到水輪火際相交的地方,就有氣了,受氣的猛火所燒,「身爲餓鬼」,到了這一步上,靈性就化成饑餓之鬼,「常被焚燒」,在火際的邊上,常常的受火燒,這是造業的火,在火這個地方想水喝,不喝還好,喝了「水能害己」,這個水也是害自己的水,想和情要是做偏了,就是受這個苦,水怎麼能害自己呢?這個水是用銅化成的水,喝下去就把肚腸子都爛了,或是糞湯子也不能喝,人的情想用錯了,「無食無飲」,也沒有飲食吃、也沒有水喝,受苦的時間「經百千劫」,這是七情叁想,還有比這個不好的,「九情一想」,九個情愛的心、一個觀想的心,「下洞火輪」,下通到火輪上,到了火輪上,「身入風火,二交過地」,人的靈魂「二交過地」,火和風二下交都從這個地方過,風火二種交過的地方,「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九情一想的人,輕罪生在有間地獄,就是如同有期徒刑,有出地獄的時候,罪重生無間地獄,永無出期,如同無期徒刑,有間、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沈」,一個想也沒有,純是情,「入阿鼻獄」,這個直沈入阿鼻地獄,「若沈心中」,若情多就是沈悶的思想,一點理想也沒有,「有謗大乘」,再加上謗大乘經,信佛的人信小乘毀謗大乘,「毀佛禁戒,诳妄說法」,毀犯了佛製的禁戒,他不能夠持戒,他诳言妄說瞎話,不明白佛法還要說佛法,「虛貪信施」,當然他沒有真實的道理,他還貪圖善男信女的布施,在這裏頭他想得好處,「濫膺恭敬」,他不配受人恭敬也受人的恭敬,這叫「濫膺恭敬」,這是純粹的下無間地獄,底下又說一個「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比本處的阿鼻地獄還重,十方都有阿鼻地獄,阿鼻地獄都是無期徒刑,這就是說五逆十重的人,不是說沒罪的人;五逆罪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毀壞佛像)、破和合僧,再加上殺、盜、淫、妄、酒稱十種重罪,有這五逆十惡的罪,十方阿鼻地獄都有他的份。以下二結答同別。

  

  循造惡業。雖則自招。衆同分中。兼有元地。

  

  這是因阿難問佛,人造了惡業下地獄,是否有一定的地方?佛才說地獄的這些事情,還有點分別,「循造惡業」,隨著造惡業,「雖則自招」,這個罪雖然是自己招來的,在「衆同分中,兼有元地」,造業不是只有一個人,在衆同分中,相兼著說有一定的地方。以下別示七趣,初示地獄趣,初中又叁:初總標、二別釋、叁總結,今初總標。

  

  一 獄趣

  

  造十習因

  

  阿難。此等皆是彼諸衆生自業所感。造十習因。受六交報。

  

  上來因阿難問地獄是有定處?或是人造的?佛回答說,也有一定的地方、也是人造的,不是只有一邊的事,兩邊都有,阿難!「此等皆是彼諸衆生自業所感」,人在地獄受苦,沒有旁的,就是人自己造的,皆是自己造業所感,有感就應,有惡業就有惡報、有善業就有善報,「造十習因」,造十種習氣不改的因,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招報,「受六交報」,六根對六塵相交,有十種習氣的因由,受這六種交報。以下別釋又分二:初明十因、二明六報,今初明十因。

  

  一 淫習

  

  雲何十因。阿難。一者。淫習交接。發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發動。如人以手自相摩觸。暖相現前。二習相然。故有鐵床銅柱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雲何十因?」什麼是十因?第一就是最不好的就是「淫習交接,發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發動」,人間不顯,地獄火光就是從這裏來的,怕人不信,相磨就有火,底下說一個比喻,「如人以手自相摩觸」,這兩個手一磨就熱了,這是一個實在的考驗,所以地獄也是這麼造的,在陽間造的在陰間受,「暖相現前,二習相然」,二種的習氣相燃就熱了,「故有鐵床銅柱諸事」,如人把淫習的事情做的太多,就有鐵床銅柱燒熱了讓人抱,這都是陽間有因、陰間有果,這都是人造的,「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行淫」,在這個形色上、名目上行淫的事情,「同名欲火」,這就是從欲念上發出火來,「菩薩見欲,如避火坑」,行菩薩道的人見淫欲的事就像大火坑一樣躲的遠遠的,想修行就得要知道這個意思,一定要躲避。

  

  二 貪習

  

  二者。貪習交計。發于相吸。吸攬不止。如是故有積寒堅冰。于中凍冽。如人以口吸縮風氣。有冷觸生。二習相陵。故有咤咤波波羅羅。青赤白蓮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多求。同名貪水。菩薩見貪。如避瘴海。

  

  「二者,貪習交計」,第二貪欲的習氣太大交計,「發于相吸」,吸有能吸、所吸,如同抽煙,往裏吸氣,「吸攬不止」,你要往裏抽氣不止,「如是故有積寒堅冰」,這個地獄就是這麼造的,「于中凍冽,如人以口吸縮風氣」,怎麼就凍了?怎麼有這個地獄?這是說一個比喻,如同有人往口裏吸風氣,「有冷觸生」,吸風就生出冷氣了,「二習相陵」,有能吸、有所吸,兩下互相侵陵,「故有咤咤波波羅羅,青赤白蓮寒冰等事」,就現出這個地獄來,咤咤是人凍的不得了,上下打牙的聲音,波波是凍的渾身一個勁的抖,羅羅是人身上的肉凍的亂動,凍的這個相如同青蓮地獄、赤蓮地獄、白蓮地獄,這是衆生造貪業下寒冰地獄,…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