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定是生天,「若飞心中,兼福兼慧」,设若你理想兼着在世间上修福兼着修慧,兼着就是与想合在一块,前边说「纯想即飞」,没说修福修慧的事情,光照着想说的,想里头若是兼着福、兼着慧,那是更好了,「及与净愿」,在世间上是一尘不染,就是清净之愿,在这个时候就「自然心开」,这心一开放的时候,就不沉闷了,「见十方佛」,有高的理想,兼修福慧,再有净愿,自然心开,心一开就能见十方佛,「一切净土」,见着佛的时候,佛所住的地方都是清净的国土,「随愿往生」,在你心一开的时候,看着哪方佛国好,你就能生到哪方净土去,「随愿往生」,不用说佛来接引,这是随你的愿力往生,就能有这样自如自在,「情少想多」,这里就差了,虽然有情,情少,怎么个少法?想多,能怎么个多法?这道理一会鬼就会到了,一步步的高、一步步的低,低就是情、高就是想,情要少想要多,「轻举非远」,情少,好比十分有一分情,想多,有九分理想、一分的情想,这里含着这么个意思,能轻举可是非远,因这里边有一分情,若纯粹的没有清,飞的就充足了,有情这个轻举就不能飞的十分远,含着这么个意思,「即为飞仙」,不能生佛的净土,因这里头含着有一个情想,这也有个地位,即为飞仙,叫飞行仙,这是一层,还有「大力鬼王」,鬼王也有说是鬼神,能有大力量,能可以帮助佛法,还有「飞行夜叉」,在空中飞叫夜叉,这也是鬼神一类,「地行罗剎」,不能飞,在地上行,走的很快,这类不能高飞,「游于四天」,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须弥山有八万四千由旬,一半是四万二千由旬,一由旬四十里地,他这飞的就不算高了,这算地居天,「所去无碍」,在须弥山半截腰上没有障碍,再向高处去就走不到,「其中若有善愿善心」,善愿善心就是指的飞仙、大力鬼王、飞行的夜叉这一类的,他飞的不高,素常他心中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为佛法之护法,「或护禁戒」,或发愿为护戒善神,「随持戒人」,他能保护持戒的人,他也有功德,常了也能向上升,「或护神咒」,咒是佛之真言,「随持咒者」,他护持这个持咒的人,「或护禅定」,或者保护修禅定的人,「保绥法忍」,可以保护他妥妥当当的得无生法忍,证了菩萨位谓之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他能够这个样子与佛法相近了,有这种功德,才能亲住佛的座下,能可以效力,「情想均等」,一半情一半想,文里头含着,不用细说,这是说十分中五分情五分想,叫「情想均等」,「不飞不坠」,也不向上飞、也不向下坠,「生于人间」,我们人类都是不飞不坠,「情想均等」,「想明斯聪,情幽斯钝」,这里头有想有情,还得分轻重,想的这边要是纯厚,就是主生聪明的人,情幽就是生迟钝的人,这是人道,「情多想少,流入横生」,横生是驴、骡、牛、马、猪、羊、猫、狗,它是横在地下走,「重为毛群,轻为羽族」,情重生为毛群横生一类、轻的生为飞禽一类,这是说飞禽走兽。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这一段文还是发明纯粹升沉的道理,纯粹是一个理想的心,就向上升,加上杂情就向下降,要紧就是这二个字,一个想、一个情,想情这两个字得分开了,这是说人在世间与死后是怎么个意思?这说「七情三想」,上来说纯想没有情,不但生天还能生佛国,再要情想不清楚,这就得堕落,堕落就不一样了,所以就现出多少地狱来,上边把升天的道理都说过了,这说「七情三想」,拿十分子做比喻,这个人情爱的心有七分、观想的心有三分,这就错了,人要是五分情五分想,情想均等还生人道,人道又分聪明的、愚痴的,这都关乎前因,这里说「七情三想」,前边说过情往下坠,如同人想吃什么东西,口中出水,想是往上升,人要修行知道这个理,就会修行了,说七种情三分想,情多了观想的心少了,就「沉下水轮」这个地方,地、人、火、风都讲轮,轮是轮流不息,「生于火际」,沉于水轮与火际接洽了,火与水相接,一定是变成热气,「受气猛火」,人死了,这个灵魂到水轮火际相交的地方,就有气了,受气的猛火所烧,「身为饿鬼」,到了这一步上,灵性就化成饥饿之鬼,「常被焚烧」,在火际的边上,常常的受火烧,这是造业的火,在火这个地方想水喝,不喝还好,喝了「水能害己」,这个水也是害自己的水,想和情要是做偏了,就是受这个苦,水怎么能害自己呢?这个水是用铜化成的水,喝下去就把肚肠子都烂了,或是粪汤子也不能喝,人的情想用错了,「无食无饮」,也没有饮食吃、也没有水喝,受苦的时间「经百千劫」,这是七情三想,还有比这个不好的,「九情一想」,九个情爱的心、一个观想的心,「下洞火轮」,下通到火轮上,到了火轮上,「身入风火,二交过地」,人的灵魂「二交过地」,火和风二下交都从这个地方过,风火二种交过的地方,「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九情一想的人,轻罪生在有间地狱,就是如同有期徒刑,有出地狱的时候,罪重生无间地狱,永无出期,如同无期徒刑,有间、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一个想也没有,纯是情,「入阿鼻狱」,这个直沉入阿鼻地狱,「若沉心中」,若情多就是沉闷的思想,一点理想也没有,「有谤大乘」,再加上谤大乘经,信佛的人信小乘毁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毁犯了佛制的禁戒,他不能够持戒,他诳言妄说瞎话,不明白佛法还要说佛法,「虚贪信施」,当然他没有真实的道理,他还贪图善男信女的布施,在这里头他想得好处,「滥膺恭敬」,他不配受人恭敬也受人的恭敬,这叫「滥膺恭敬」,这是纯粹的下无间地狱,底下又说一个「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比本处的阿鼻地狱还重,十方都有阿鼻地狱,阿鼻地狱都是无期徒刑,这就是说五逆十重的人,不是说没罪的人;五逆罪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毁坏佛像)、破和合僧,再加上杀、盗、淫、妄、酒称十种重罪,有这五逆十恶的罪,十方阿鼻地狱都有他的份。以下二结答同别。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这是因阿难问佛,人造了恶业下地狱,是否有一定的地方?佛才说地狱的这些事情,还有点分别,「循造恶业」,随着造恶业,「虽则自招」,这个罪虽然是自己招来的,在「众同分中,兼有元地」,造业不是只有一个人,在众同分中,相兼着说有一定的地方。以下别示七趣,初示地狱趣,初中又三:初总标、二别释、三总结,今初总标。
一 狱趣
造十习因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上来因阿难问地狱是有定处?或是人造的?佛回答说,也有一定的地方、也是人造的,不是只有一边的事,两边都有,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人在地狱受苦,没有旁的,就是人自己造的,皆是自己造业所感,有感就应,有恶业就有恶报、有善业就有善报,「造十习因」,造十种习气不改的因,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招报,「受六交报」,六根对六尘相交,有十种习气的因由,受这六种交报。以下别释又分二:初明十因、二明六报,今初明十因。
一 淫习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云何十因?」什么是十因?第一就是最不好的就是「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人间不显,地狱火光就是从这里来的,怕人不信,相磨就有火,底下说一个比喻,「如人以手自相摩触」,这两个手一磨就热了,这是一个实在的考验,所以地狱也是这么造的,在阳间造的在阴间受,「暖相现前,二习相然」,二种的习气相燃就热了,「故有铁床铜柱诸事」,如人把淫习的事情做的太多,就有铁床铜柱烧热了让人抱,这都是阳间有因、阴间有果,这都是人造的,「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在这个形色上、名目上行淫的事情,「同名欲火」,这就是从欲念上发出火来,「菩萨见欲,如避火坑」,行菩萨道的人见淫欲的事就像大火坑一样躲的远远的,想修行就得要知道这个意思,一定要躲避。
二 贪习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咤咤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二者,贪习交计」,第二贪欲的习气太大交计,「发于相吸」,吸有能吸、所吸,如同抽烟,往里吸气,「吸揽不止」,你要往里抽气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这个地狱就是这么造的,「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怎么就冻了?怎么有这个地狱?这是说一个比喻,如同有人往口里吸风气,「有冷触生」,吸风就生出冷气了,「二习相陵」,有能吸、有所吸,两下互相侵陵,「故有咤咤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就现出这个地狱来,咤咤是人冻的不得了,上下打牙的声音,波波是冻的浑身一个劲的抖,罗罗是人身上的肉冻的乱动,冻的这个相如同青莲地狱、赤莲地狱、白莲地狱,这是众生造贪业下寒冰地狱,…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