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近代佛學巨擘範古農的生平及其佛學思想論略▪P5

  ..續本文上一頁己本身就是佛教徒,因而他所作的“答問”才可能獲得更多的信衆之信任並依之修習。在近現代佛教複興運動之中,既需要如同歐陽竟無、呂澂等能從學科角度對于佛教的研究,更需要如範古農等這樣的佛教實際工作者和佛教修行實踐的實際指導者,範古農的貢獻和獨特價值也正在于此。

  (此文刊于《香港佛教》總第506、507期,2002年7月、八月出版。)

  


  [①] 臺灣于淩波居士所著之《中國近現代佛教人物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由範古農居士之小傳。而臺灣東初法師在其大著《中國佛教近代史》(《東初老人全集》之一,臺灣:東初出版社,1974年9月版)中對範古農有簡要評介。本文的生平介紹部分多有參考此二種著述之處。

  

  [②] 參見《法相學社緣起》,在《覺有情》第9卷第10期。

  

  [③] 釋東初《東初老人全集》之一《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臺灣:東初出版社,1974年9月版,第4頁。

  

  [④] 東初法師也許在此指的是派別性組織與活動。

  

  [⑤] 據《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26期,1930年8月。

  

  [⑥] 據《海潮音》第12卷第10期,1931年10月15日。

  

  [⑦] 據《佛學半月刊》第126期,1936年5月10日。

  

  [⑧] 據《佛學半月刊》第264期,1942年10月16日。

  

  [⑨] 據《佛學半月刊》第114期,1935年11月1日。

  

  [⑩] 據《海潮音》第27卷第12期,1946年1月1日。

  

  [11] 據《佛學半月刊》第113期,1935年10月15日。

  

  [12] 《古農佛學答問·自序》,佛學書局1936年7月初版。

  

  [13] 《古農佛學答問》卷6“經典之考據”,佛學書局1936年7月初版,第29頁。

  

  [14] 《古農佛學答問》卷6“宗乘之校量”,第9頁。

  

  [15] 《古農佛學答問》卷6“宗乘之校量”,第9頁。

  

  [16] 《古農佛學答問》卷6“宗乘之校量”,第8頁。

  

  [17] 《古農佛學答問》卷3“密宗”,第123頁。

  

  [18] 《古農佛學答問》卷3“密宗”,第122頁。

  

  [19] 《古農佛學答問》卷3“密宗”,第122頁。

  

  [20] 《古農佛學答問》卷3“密宗”,第122頁。

  

  [21] 《古農佛學答問》卷6“宗乘之校量”,第12頁。

  

  [22] 《古農佛學答問》卷6“宗乘之校量”,第12頁。

  

  [23] 《古農佛學答問》卷6“宗乘之校量”,第8頁。

  

  [24] 《古農佛學答問》卷6“宗乘之校量”,第9頁。

  

  [25] 《古農佛學答問》卷3“因果”,第5頁。

  

  [26] 《古農佛學答問》卷2“叁善道”,第20頁。

  

  [27] 《古農佛學答問》卷2“叁善道”,第21頁。

  

  [28] 《古農佛學答問》卷2“叁善道”,第22頁。

  

  [29] 《古農佛學答問》卷2“叁善道”,第22頁。

  

  [30] 《古農佛學答問》卷2“叁善道”,第23頁。

  

  [31] 《古農佛學答問》卷2“叁善道”,第l0頁。

  

  [32] 範古農編《生》,佛學書局1931年版。

  

  [33] 《古農佛學答問》卷2”一切神識升沈變化之研究”,第43頁。

  

  [34] 《古農佛學答問》卷2“一切神識升沈變化之研究”,第645頁。

  

  [35] 《古農佛學答問》卷2“一切神識升沈變化之研究”,第45頁。

  

  [36] 範古農《<8識規矩頌>貫珠解》。

  

  [37] 高振農《上海宗教史》第l64頁,上海人民出版社l991年。

  

  [38] 《古農佛學答問》卷6“宗乘之校量”,第9頁。

  

  [39] 《古農佛學答問》卷3“淨土”,第85頁。

  

  [40] 《古農佛學答問》卷3“淨土”,第108頁。

  

  [41] 《古農佛學答問》卷4“念佛”,第68頁。

  

  [42] 《古農佛學答問》卷3“淨土”,第95頁。

  

  [43] 《古農佛學答問》卷3“淨土”,第120頁。

  

  [44] 《古農佛學答問》卷3“淨土”,第120頁。

  

  [45] 《古農佛學答問》卷3“淨土”,第120頁。

  

  [46] 《古農佛學答問》卷6“宗乘之校量”,第14頁。

  

  [47] 《古農複示諸毅成函》,《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28期(1931年3月。)

  

  [48] 《古農複示諸毅成函》,《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28期(1931年3月。)

  

  [49] 參見拙文《生佛互具:天臺宗心性本體論的邏輯推展》,《人文雜志》l999年第2期。

  

  [50] 《古農佛學答問》卷3“性具”,第33頁。

  

  [51] 《古農佛學答問》卷3“因果”,第5頁。

  

  [52] 《古農佛學答問》卷3“禅定”,第74-75頁.

  

  [53] 《古農佛學答問》卷3“禅定”,第75頁。

  

  [54] 《古農佛學答問》卷3“禅定”,第75頁。

  

  [55] 《古農佛學答問》卷6“宗乘之校量”,第14頁。

  

  [56] 《古農佛學答問》卷6“經典之考據”,第37-38頁。

  

《近代佛學巨擘範古農的生平及其佛學思想論略》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