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六▪P11

  ..續本文上一頁圓明之理,未來修學的人也應當依這個法修,「我亦從中證」,文殊菩薩說,我成了菩薩位,也是從反聞聞自性而成的,「非唯觀世音」,不光是觀世音菩薩這麼成的道。以下述成佛意,結示簡選。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爲最。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誠如佛世尊」,誠是實實在在,如我佛世尊,「詢我諸方便」,詢問我對大衆說一切的方便法門,「以救諸末劫」,以救諸般末劫的世界,我們這是末法時代,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一萬年就不容易悟了,拉開這個功夫,爲的是救人,讓人這一萬年不開悟,來世開悟,來世不悟,回過來再悟,這是佛的慈悲,「求出世間人」,爲的求出世的衆生,「成就涅槃心」,成就這個涅槃的心,「觀世音爲最」,觀世音菩薩這一法門爲最巧妙、最接近、最容易,「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其他法門很多,不是平常人隨便用的,那都是佛的威神之力,能見出人的根性成熟不成熟,才可以用哪種法門,上邊說的觀世音菩薩這個法門,上根人、中根人、下根人,叁根普被、九界齊收,其余的法門不能叁根普被,這是文殊菩薩告訴這個理,讓人注意,「即事舍塵勞,非是長修學」,佛的威神就是在事實上就能讓人舍了塵勞,還得看機緣成熟才可以,機緣不成熟不行,得上根利智的才行,「非是長修學」,不是一般人常常所修的法,「淺深同說法」,淺是下根人、深是上根人,普同一塊說的這個法,不是這個,佛看機緣成熟才對衆生說,唯有觀世音菩薩修的耳根圓通的這一個法,才能叁根普被、九界齊收。以下是頂禮請加以明真實。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于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沈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

  

  文殊菩薩說到這裏,「頂禮如來藏」,給佛頂禮,還有如來藏的大法,「無漏不思議」,漏是六根漏在六塵上,見、聞、齅、嘗、覺、知,六勝義根借著眼、耳、鼻、舌、身、意六浮塵根漏在六塵上,這就叫漏,漏是隨地轉;我們要自己作的主,不漏在六塵上,時時觀照自己,這是真修行,修行還有什麼巧法子?把這個理明白了就行了,這是說「無漏不思議」,上邊講的是有漏,學佛如來藏的法,怎麼學無漏呢?告訴的很明白,無漏的法不是思想的、不是議論的,你思想的、議論的都不對,不思想、不議論能定住心,自性就現前,人的天性就現出來了,「願加被未來」,這是文殊菩薩願佛將如來藏的大法加被未來的衆生,「于此門無惑」,對于這一個法門沒有迷惑,「方便易成就」,反聞聞自性這個法門又方便又容易成就,容易入手不爲難,「堪以教阿難」,因爲阿難是當機衆,可以代表當時及未來的人,這個法可以讓阿難就這麼修行,「及末劫沈淪」,我們沈淪在苦海的衆生,「但以此根修」,也就是依這個耳根的聞性修行,「圓通超余者」,圓通法門超過一切的法門,「真實心如是」,修真實的心,完全的就如是。以下是大衆獲益。

  

  發心度生

  

  于是阿難。及諸大衆。身心了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普會大衆。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淨。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這一段文是當時大衆都得著佛法的利益,所以心裏頭非常的歡喜,「于是阿難,及諸大衆」,就在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及法會的大衆,「身心了然,得大開示」,了然了自己的身心這兩分子,得佛極大的開示,大衆得著什麼大利益而生歡喜?人在世界上,成立這個人、成立這個世界,一共是兩大分子成的:一個見分、一個相分,相分是有形有相的一分子,見分是有知見的一分子,這二分子成立這個人身、成立這個世界,因什麼歡喜呢?他徹底了,所以徹底的歡喜,歡喜的是什麼?人在世界上苦、樂、悲、歡,都是無常的事情,苦悲的時候多、歡樂的時候少,根本上就是人自己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情。見相二分成的人,人都執著在相分上,相分的六浮塵根都有生死、六勝義根沒有生死,人以爲眼能見,不知眼有見性,光是眼不能見,所以人迷惑才有痛苦,佛才告訴你沒有生死的道理,讓你轉過來,認識六勝義根,才能明心見性,學佛的人差不多都知道明心見性這四個字,什麼叫明心見性?明白了自己的心、見著了自己的性,認得自己了!佛讓文殊菩薩選圓通,由上邊一層一層的,說到這裏都給他說明白了,大家一明白了,心裏當然就歡喜,根本上沒有生死,自己承認生死,這個冤不冤枉?見、聞、覺、知沒有生死還可有表示,性是沒有表示的,性是人的天性、也可說是人的性理,往往有人說,那個人是天性很解脫的,拿嘴這麼說,不知道什麼東西叫天性?這是人吃虧的地方,佛出世千方百計說的讓你明白了,明白了,認得自己就對了!佛又常說圓滿大光明鏡子照的影子,不學佛法的人,光認識影子是自己;二乘人光認識鏡子,不要影子,這是片面的理,說有形相的不好,說鏡子光是自己,這比認識影子還強;若明白究竟的理,鏡子裏的影子,也是鏡子的光成的,沒有鏡光,哪有鏡子的形相?鏡光好比人的天性,你要知道影子也罷、鏡子也罷,當體你別去分別,當體就是一個真的,你知道所現的形相,這是一種物,大光明鏡子是個體,有體就有用、有用就有體,體也不離用、用也不離體,要知道這個理就對了;我們凡夫都著在相上,二乘人著在鏡子的光上,其不知相與光都是大光, 明鏡子,應當用光就用光、應當用相就用相,本來就沒有生死,就是一個變化相,人要知道這個意思,苦惱就少了,要常常起觀念,就知道自己沒有生死,所以法會大衆歡喜,他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了,「觀佛菩提,及大涅槃」,觀察佛的菩提及大涅槃,菩提是智德,有智慧的功德,明白理這就叫菩提;涅槃是斷德,斷除毛病,你拿定主意,反聞聞自性,不隨著形相轉,不隨世界上的聲、色、貨、利而生苦、樂、悲、歡,真能把世上的聲、色、貨、利放下,這就叫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這是說明自己知道歸家的道路,「普會大衆,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聽聽這個意思有多光明,這得發信心才相信,沒發信心一聽就犯疑惑,我把這個理慢慢的說開了,就明白其家所歸的道路,這時普會大衆都是如此,這裏還有天龍八部也都來聽法,天是天人,有龍神,還有八部,是空中飛的夜叉也叫鬼神,幹達婆是樂神,阿修羅好爭鬥,男醜女俊常好打仗,迦樓羅是保護佛的金翅鳥,緊那羅是有角的疑神,摩睺羅伽是大腹蟒神,都來聽法,余者還有小乘的阿羅漢、中乘的緣覺聖人、大乘的菩薩,還有新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的,能可以度化衆生,有十恒河沙這麼多位,若沒有信心的人就不相信,我們人是少見多怪,佛法是無量無邊,佛少說點讓人信,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有十恒河沙數,雖然這麼多,拿我們心中一想還都裝下了,拿世法就無法比量,這個道理得慢慢沈下心去聽,「皆得本心」,這些都認得自己的本心了,不是認得肚子裏血肉的心、妄想的心,都「遠離塵垢」,就是遠了塵勞、離了垢染,沒有汙染了,大家都知道修這個清淨心,「獲法眼淨」,菩薩獲法眼,「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性比丘尼在前邊經文說過,他迷惑阿難尊者,佛派文殊菩薩持咒救出來以後,他改邪歸正出家了,叫性比丘尼,他先聞佛法就證了叁果,「成阿羅漢」,不久又聞佛法證到四果阿羅漢,在分段生死了脫了,變易生死還沒銷滅,人有兩種生死:分段生死是指身體、變易是心裏的妄想,他證了四果,「無量衆生」,還有無量的衆生,這都是凡夫,「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皆發無等等成佛的心,都聞聽佛法才發成佛的心。底下敘說,爲末世示道場方法,先陳請。

  

  阿難整衣服。于大衆中。合掌頂禮。心迹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衆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衆生。世尊。此諸衆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欲攝其心。入叁摩地。雲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于菩提心得無退屈。

  

  「阿難整衣服,于大衆中,合掌頂禮」,阿難在大衆中整理好衣服,恭恭敬敬的向佛合掌頂禮,「心迹圓明」,爲的是他自己聞著這種事迹,心裏完全明白了,「悲欣交集」,悲是悲往日之迷、欣是欣今日之悟,「欲益未來,諸衆生故」,還欲利益未來的人,自己悟了也得讓後學佛法的人得益處,這時候,「稽首白佛」,向佛叩頭,稱「大悲世尊」,佛是大慈大悲,悲憫世界上的一切人,稱佛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說他自己承認現今悟了成佛的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就在這個法門中的修行,沒有一點疑惑的地方,就可以一直向前修了,發心修行一定成佛,「常聞如來說如是言」,我常常聽佛這樣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己聞著佛法,雖然還未得解脫,先發心度人,讓一切衆生都明白佛法,這才算是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自己覺性圓滿了,還能覺悟他人,這種行爲就是如來應世,「我雖未度…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