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難說,「我令比丘食五淨肉」,印度那個地方是鹽堿不毛之地,佛慈悲願力,變化的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沒有生命,「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爲肉」,因那裏不出五谷,草菜不生,假名爲肉,「汝得其味」,那都是我化現的,「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衆生肉,名爲釋子」,我滅度後,沒人變化五淨肉,再食衆生肉,名爲釋子,那就不可以了,「汝等當知」,你們應當知道,「是食肉人」,是食肉的人,「縱得心開」,縱算他是悟了道理,「似叁摩地」,就與叁摩地相似,「皆大羅剎」,皆還是大羅剎鬼,「報終必沈生死苦海」,等果報臨終,必得沈淪在生死苦海,「非佛弟子」,那不算佛的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的事情不斷,「雲何是人,得出叁界?」怎麼說世界上吃肉的人得出叁界?這是做不到的,「汝教世人修叁摩地」,佛對阿難說,你教世人修行叁摩地,頭一樣斷淫,「次斷殺生」,第二樣就要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晦」,這是本如來佛決定的清淨明晦,這不能不信,不能隨自己的便,任意吃衆生肉,「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爲欲隱彌露,清淨比丘及諸菩薩,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出家人別說害生命,就是在小道上走,尚且不腳蹋生草,「況以手拔?」何況拿手去拔?「雲何大悲,取諸衆生血肉充食?」雲何大悲心的人,忍心取衆生肉,以充口福?太不對了,「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比丘不但不吃,連穿衣服都不許穿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叁界」,是東方的以及此土的靴履裘毳都不許穿,乃至不吃乳酪醍醐,像這樣才真是與世真脫、出叁界的真因,「何以故?」是什麼緣故?「服其身份,皆爲彼緣」,你和他結上緣,你就不容易脫出去,「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人吃地上出的東西,你和地結緣,就離不開地,這個人原來都是天上的人,從色界天下來,看見地球好玩耍,由這裏來往常了,地上出的地肥,天人本不吃這重濁的東西,他想吃吃嘗嘗,吃完了這身體慢慢就重了,往天上飛不動了,他吃這地肥好吃就戀住了,就在這地球住下,這說白色界天來的人,因戀吃地肥就不能離地飛行,這是和地結下緣,要根本解決,必得使這衆生,「必使身心,于諸衆生,若身身分,身心二塗不服不食」,這是幹幹淨淨,這個人不與衆生結緣,所以佛的戒律上讓人不殺生、不穿皮衣服,這是爲的不和他們結緣,佛拿吃東西來做比喻,你吃地生的東西,你就離不開地皮,「身心二塗不服不食」,不但身不與衆生結緣,這個心也不要想他,也不穿皮類的衣服、也不吃他的血肉,「我說是人真解脫者」,佛說是人真解脫者,永在佛地上得法自在,到了佛果永不還債,你欠下什麼債,還什麼債,「如我此說,名爲佛說」,如果照此說,名爲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不如此說,即魔王說。以下說盜戒。
叁斷盜
阿難。又複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叁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衆。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詃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殘生。旅泊叁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雲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爲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衆生。墮無間獄。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叁摩地。能于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末即明無上覺路。是人于法。已決定心。若不爲此舍身微因。縱成無爲。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汝教世人修叁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叁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複。若諸比丘。衣缽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餓衆生。于大集會。合掌禮衆。有人捶詈。同于稱贊。必使身心。二俱損舍。身肉骨血。與衆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回爲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叁昧。如我所說。名爲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佛對阿難說,「又複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六道衆生其心要是不偷,在世界上就沒有生死相續了,「汝修叁昧」,你既然想修正定正受,「本出塵勞」,本來是要脫離塵勞之苦,「偷心不除」,偷盜的心不除去,「塵不可出」,你偷什麼,將來還要還什麼,一點也不會錯的,「縱有多智」,縱使你智慧多,「禅定現前」,禅定功夫也修成了,「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你要不斷偷,也就等于白修,結果落于邪道裏去,不能歸正道,邪道裏頭也分上、中、下,「上品精靈」,是天上的妖魔鬼怪,「中品妖魅」,是胎、卵、濕、化這些鬼頭,叫魑魅魍魉,「下品邪人」,他竟說邪法子,胡說亂道,「諸魅所著」,一切妖魔鬼怪都著在他身上,「彼等群邪」,像這些邪術邪人,「亦有徒衆」,他們也有多少徒弟,「各各自謂」,各各都說,「成無上道」,他的道理能成無上道,佛對阿難說,「我滅度後」,我滅度之後,「末法之中」,佛法將末的時候,「多此妖邪」,有這些妖魔鬼怪,「熾盛世間」,就像火熾在世間上,熱熱騰騰傳他的道,「潛匿奸欺」,潛藏著、隱匿著奸、盜、邪、淫,欺負人的這些事情,「稱善知識」,大家都稱他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外道的老師各自說他已經得著最高的上人之法,「詃惑無識」,他自己迷惑沒有知識的人,「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他拿邪法子迷惑沒有知識的人,又恐怕他將來沒有信心,所過之處,讓人的家裏都耗散了,就是這種厲害法子,「我教比丘」,佛說,我教化比丘跟我出家,修行的人翻乞士,上乞佛法以滋慧命、下乞飲食以度生命,「循方乞食」,順著一定的方法乞食,不能隨便亂乞,「令其舍貪」,令其舍去貪心,「成菩提道」,能成佛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我讓比丘乞食,不自己煮飯吃,爲什麼呢?他一生一往一還,永不再來,永住佛地了,「寄于殘生」,在這個世界上還算有這麼一點殘生,這個生命不多久了,就叫殘生,「旅泊叁界」,旅是行旅在陸地上,和住店似的,一會兒就過去了,泊是行船,在港口住完了就走,不能久住,叁界就好比是旅店一樣,「示一往還」,往來世間再還回佛國,「去已無返」,從此去了再不來人間受苦,「雲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這是佛指穿佛法的衣服,不修佛法的事情,這就爲賊人,也裝爲和尚、也裝爲比丘、也裝修行人,他不做佛事,這就是賊人,假借我的衣服,販賣如來的大法,造種種業,像這些人,「皆言佛法」,他還說他做的都是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卻不是出了家受具足戒的比丘,「爲小乘道」,外道說自己是大乘法,說比丘爲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衆生」,由這種假佛法,讓衆生疑惑,耽誤了世界上無量的衆生,「墮無間獄」,把人引墮了無間的地獄,「若我滅後」,佛說若我滅度以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叁摩地」,這是佛弟子發心決定修這個正定正受,「能于如來形像之前」,發恭敬心,「身然一燈」,在身上燃一個燈,中國的出家人受戒的時候有燃燈、燃香的供佛,「燒一指節」,還有另外燒一指節供佛的,「及于身上爇一香炷」,還有在身上燃一枝香,隨自己的便,多少在自己發心,不是逼迫人的事情,在燃燈燃香的發心供佛的這個人,「我說是人,無始宿債」,無始劫來你欠的命債、錢債,乃至所有的一切債,「一時酬畢」,把欠的一切債都還清了,由此「長揖世間」,長長的作一個揖再不來世間,永住佛地了,「永脫諸漏」,諸漏是六根不漏在六塵上了,「雖未即明無上覺路」,你受了戒,雖然當時不明白無上的覺道,雖然沒開佛的知見,「是人于法,已決定心」,這個人對于佛法已經有了決定心了,不能夠再墮落了,「若不爲此舍身微因」,你若不是爲燃香舍身這麼點疼痛的微因,「縱成無爲,必還生人」,你就算是修成了無爲大法,你必得還來人叩山受生死,「酬其宿債」,酬還宿債,你能供佛燃一香或一燈,你就把債永遠還清了,「如我馬麥」,這是佛自己說,我在多生多世以前,我還造過業,我看見比丘不像,我說這些比丘將來都吃馬麥,我今世還這個賬,吃了叁個月的馬麥,馬麥就是大麥,不好吃,可以喂馬,所以叫馬麥,我們吃的是小麥面,「正等無異」,佛說,和我一樣,就是成了佛也要還債,一汝教世人修叁摩地」,佛對阿難說,你教世間人修正定正受以後,「後斷偷盜」,必須要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叁決定清淨明誨」,這才是如來先佛世尊第叁決定的清清淨淨、明明白白的教誨,聽到這話,一定要照著行,「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禅定者」,以是之故,你若想修行而不斷偷,「譬如有人,水灌漏卮」,好比漏卮,上邊是大口、下邊是小口,往瓶子裏倒水的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複」,經多長的時間也灌不滿漏卮,「若諸比丘,衣缽之余,分寸不蓄」,這是專爲比丘說的,除去日食一餐外,分寸也不許蓄藏,比丘不蓄隔夜食,受了菩薩戒可以方便教化衆生,「乞食余分,施餓衆生」,比丘乞食下的施給餓的衆生,不許保存著留下頓吃,「于大集會,合掌禮衆」…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