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六▪P12

  ..续本文上一页」,阿难尊者对佛说,我自己虽然没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我发愿先度末劫一切的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到了末世,佛法就不兴盛了,邪道振兴了,后来的众生慢慢的与佛道就远离了,因什么远了?就是出了一分「邪师说法」,邪魔外道也传法,太多了,「如恒河沙」,如恒河沙之多,不光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和恒河沙那么多,除了佛这么说,旁人谁敢这么说?邪师出世说法,人心都离佛法远了,欲想着那个时候度化众生,「欲摄其心」,有什么好法子「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道场一立,人人都知道邪正了,与魔的事情远离开了,「于菩提心得无退屈」,在这里发菩提心,也就不会退转了。以下是佛赞许。

  

  三无漏学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这段文是佛赞扬阿难问的对话,所以佛说,「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佛说你问的道理善之又善,「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你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你这是一份慈悲心,你要立「楞严道场」给世间人销灾免难,救护末劫沉溺在苦海的众生,你既然替众生问,当然我给你说,「汝今谛听」,你审定实了,用心听着,「当为汝说」,当然我给你说一说,佛说到这里,「阿难大众,唯然奉教」,阿难与大众唯然奉教。以下宣说根本成法,先总说。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告诉阿难,立道场以戒为根本,「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你往常听我说过,不是现在才听到,毗奈耶就是律藏,学佛的人应当学佛的戒律,毗奈耶中宣说修行的法,有三样决定的真实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这是佛对他说立道场入手修行的这种道理,这个毗奈耶就是律部里头,宣说这个修行有三种决定义,丝毫也不许错的,「所谓摄心为戒」,头一样就是持戒,心里不要胡思乱想,把心收摄住了,这就叫戒,你要胡思乱想就是犯戒,怎么个理呢?非戒不能修行,「因戒生定」,有一定的戒律,有许多不可以做的,你注意,记在心里,时时的保守,把心摄住了,有什么好处呢?「因戒生定」,修禅定的功夫,是以持戒为根本,不受戒没有定力,你有戒行心不乱想,自然就有定力,因有定力,「因定发慧」,自然的发出真正的智慧来,戒、定、慧叫三学,学戒、学定、学慧这是三次第学,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也不管是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必得这么入手,「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这个名字叫三无漏学,详细说就是身、口、意三样,身不守规矩、口随便乱说、意随便乱想,这都是漏落的地方,身所戒的三样是杀、盗、淫,口所戒的是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恶口是不逊之言、绮诘是不相干的话、妄言是指空为有、两舌是斗构两头,打官事闹饥荒,意有三:是贪心、瞋心、痴心,一共是十大恶,要把十大恶去了,就是十大善,下作恶这叫止恶,你要再行善事那更好了,十恶转成十善,这就是修行的真法,这叫三无漏学。以下别示四重以障无漏,先牒征,后详示,初详示淫戒。

  

  四种律仪

  

  一断淫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祇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这先标起来,底下详细释之,「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怎么叫戒?以下先详示淫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设若是世界上六道的众生,「其心不淫」,没有淫欲心,「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若没有这个心就脱出生死了,就不随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你要修正定正受,根本上是为出尘劳之苦,「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淫心不能除尽,你出不了尘,「纵有多智,禅定现前」,纵令你有顶大的智慧,有很深的禅定现前,「如不断淫」,要不戒淫也不行,如果你不断淫,「必落魔道」,将来你就落于魔道,魔也有品级,「上品魔王」,上品魔王做完了就得下地狱,不是成了魔王就好了,「中品魔民」,中品给魔王作老百姓,「下品魔女」,迷世间的人,「彼等诸魔亦有徒众」,佛说像这些魔王也有许多徒弟,「各各自谓成无上道」,各各都说他们这个道理能成无上道,没有比这个理再高的,佛告诉说,「我灭度后」,我要入灭以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以后末法之中魔民就多了,「炽盛世间」,在世间上就像火炽的那么厉害,「广行贪淫」,这些魔广行淫欲,「为善知识」,他的徒众都叫他为善知识,把世间人迷惑住了,这是佛嘱咐别上他的当,「令诸众生落爱见坑」,这爱见就是成淫欲的根本,这还有好吗?「失菩提路」,佛对阿难说,我入灭后,你宣传佛法,你要知道世间上是很危险的,入了爱见坑就失去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你要教化世间上的人修正定正受,「先断心淫」,先断淫欲心,不断不能修,「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佛说的这些话,这是不许更改的,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教诲,别含糊了!「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佛对阿难说的最要紧的修行话,若想修行禅定,还不断淫, 「如蒸沙石,欲其成饭」,说一个比喻就如同蒸沙子石头,想煮成饭,「经百千劫,祇名热沙」,你经百千劫也不能煮成饭,「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根本沙子不是饭的根本,你要修行,根本这就不是修行的事情,拿这个做个比喻,「汝以淫身,求佛妙果」,佛对阿难说,你要想不断淫欲,拿淫欲的身求佛不可思议的佛果是错的,「纵得妙悟」,就算你有智慧开悟了,那也不行,「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这里佛说的比喻很沉重了,什么叫三涂?刀涂、血涂、火涂,猪羊鸡鸭、鱼鳖虾蟹这都有三种苦,以淫为根本,三涂之苦必定不能脱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你想修不生不灭的佛果,哪一条路能修证到?「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必定使令淫机身心俱都断了,把这个断性也断没有了,「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在佛的菩提果上才能希求冀望可以成就,「如我此说,名为佛说」,照我这样说才叫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不照此说就是波旬魔王之说。以下第二杀戒。

  

  二断杀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剎。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剎。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上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段说明戒杀,佛对阿难说,「又诸世界六道众生」,世界六道的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要想修行先戒杀生,其心中不杀,自然就不随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你修三昧本应当出尘劳之苦,「杀心不除」,杀心要不除,「尘不可出」,尘劳之苦出不去,「纵有多智,禅定现前」,纵令你有多大的智慧,乃至禅定功夫现前,「如不断杀」,如果不断杀业,「必落神道」,必定落于鬼神之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上品为大力鬼神,「中品则为飞行夜叉」,中品为空中飞的夜叉,「诸鬼帅等」,诸鬼里头还有大帅领导他们,「下品当为地行罗剎」,下品在地上行的叫罗剎,「彼诸鬼神,亦有徒众」,鬼神是个总名,他也收不少徒弟,「各各自谓成无上道」,各各都说将来成无上佛道,「我灭度后」,佛说我灭度以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这类的鬼神极多,「炽盛世间」,就像炽盛的火,盛行于世,「自言食肉得菩提路」,他说吃肉能可以得证佛的菩提果位,佛对阿…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