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六▪P4

  ..續本文上一頁是分疆裂土,邦是國的邊界、邑是州縣的邊界,分析開了,「我于彼前,現宰官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菩薩就現宰官身,主持國家的大事,宰官按世間法說,吏部天官爲大主宰、戶部地官是大主財,一共是六部,還有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春、夏、秋、冬四部,加上天官、地官,這是六部大臣,這得現宰官身而爲說法,成就其志願,扶救衆生。

  

  五術士

  

  若諸衆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于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衆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設若有人愛好算數,驅神驅鬼的法術,能攝受自心衛護自己,「我于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菩薩就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婆羅門在印度,佛沒出世前就有,佛出世都是出生在婆羅門家,他能守四戒,不殺、盜、淫、妄,佛要降生,會選擇清淨的地方,將來彌勒佛出世也是出生在婆羅門家,那時叫龍華勝會,我們這時候正是末法垂秋,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沒定數。佛法在世間有興的時候、有沒的時候,就是關乎人的機緣善根成熟沒成熟,人的機緣成熟了,這佛法就要出現了,這個地方這意思略說幾句,當時下婆羅門在印度很盛,佛入滅以後,佛法在印度就慢慢的沒有了,近代世界各國,有智慧的人,看見佛經他知道這種道理有根本,從根本上解決,旁的道門都說不到究竟,因此都要研究佛法。前幾年印度有位領事官和我討論過,問這涅槃有多少種?我給他說了一些,他說我們印度當下立了一個佛學研究會,他和我研究一次就走了,一見面就說他是婆羅門。釋迦佛本是婆羅門的種族降生,後來佛才說法,建立佛教,佛入滅後,婆羅門就不信佛法了,因此各國都知道佛出在印度,都到印度找佛法去,印度沒有佛法,因此這位領事官說印度立一個佛學研究會,他爲的應酬外國人來訪問佛法的,他那裏沒有佛法,佛法都散于周圍了,佛法是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走動、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興盛,不能固定在一個地方興盛,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也令其由淺達入深理。

  

  六比丘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于彼前。現比丘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人喜歡離開家庭,行持佛教裏諸般的戒律,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條,受了戒才可以持戒,比丘翻乞士,在家學佛的人可以稱居士,有清高出塵的志願,就叫居士,出了家就叫比丘,引導不信佛法的教他求學,乞士是上乞佛法以資法身、下乞齋飯以養生命,當下南洋群島仍有比丘托缽化齋,自己不能做飯吃,不要産業,到了中國風俗不同,就變化了,也可以自食其力,也有國家送産業的,也有自己置産業的,就不用上街托缽了,製度就變了,觀世音菩薩現比丘身而爲說法,成就比丘的資格。

  

  七比丘尼

  

  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于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設有女人,好學出家,遠塵離垢,比丘尼翻乞士女,持比丘尼的戒條,多過比丘的戒條一倍,菩薩現身說法,成就她的志願。

  

  八優婆塞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于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優婆塞翻近事男,侍奉佛法的近人,菩薩現身爲他說五戒十善法,令其成就。

  

  九優婆夷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優婆夷是近侍女,侍奉佛法接近的女人,佛教之中有四衆弟子,這是在家二衆弟子,菩薩現身爲其說法成就五戒十善。

  

  十內政女人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于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這是說若有女子,欲在朝中執政,修身齊家,菩薩滿一切衆生願,「現女主身」,也可以說是女皇帝及大臣夫人、命婦,知識高、受國家封,叫诰命夫人,大家,大家的家字在這裏念姑,他這個字用是用大家,大家是什麼意思呢?可以給國王诰命的夫人,可以做師父,就是女師,那時不同現在有學堂,就稱大家,而爲其說法,令其成就。

  

  十一童男

  

  若有衆生。不壞男根。我于彼前。現童男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這是根本的童子,佛法裏有童男身發心修行,童男身童女身修行容易成道,文殊菩薩恨本上就是童男身,觀音菩薩也現童男身,令其成就道業。

  

  十二童女

  

  若有處女。愛樂處見。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現童女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處女是未曾出嫁的女人,觀音菩薩現身說法,成就她的志願。

  

  應現天龍等九

  

  一天衆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底下說成就他所厭離的,人間受苦的時候多,生厭煩心,願意離開,按天上受樂的時候多,享天堂的福,他怎麼還有厭離的心?在佛經上仔細考查,天上有五衰相現,也有生死之苦,就願意脫離,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令其脫離五衰現相之苦。

  

  二龍衆

  

  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龍有兩種,分天龍、海龍,有兩種苦處,他總想脫他這一類,不願在龍裏頭,他有兩種苦難:一是金翅島、一是熱沙之苦,大鵬金翅鳥,常常吃龍,所以是苦,龍身有鱗,鱗裏生蟲,在熱沙打滾,免除他的難過,所以是苦,觀世音菩薩現龍身爲其說法,滿其所願。

  

  叁藥叉

  

  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于彼前。現藥叉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藥叉也有說是夜叉的,能飛行,他不願做藥叉,喜歡脫離他的本倫,觀世音菩薩現身爲他說法,也成就其所願。

  

  四幹達婆

  

  若幹達婆。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幹達婆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幹達婆翻尋香,哪裏有香味他就去,也翻樂神,他能歌舞,他想脫離本倫,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也成就其所願。

  

  五阿修羅

  

  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阿修羅翻無端正。

  

  六緊那羅

  

  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緊那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緊那羅也翻疑神,也翻歌神,這在天龍八部之中有這個名字,他要離開這一類,菩薩現身,也給他說說脫離的方法。

  

  七摩呼羅伽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摩呼羅伽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摩呼羅伽是一種大蟒,也叫大腹蟒神,他要脫離其倫,菩薩就現身給他說法,令他成就,脫離蟒身之苦。

  

  八常人衆

  

  若諸衆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有些衆生,喜歡生于人道,菩薩給他說法,成就他的志願。

  

  九非人衆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于彼前。皆現其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非人指不是人類的,這就叫不出什麼名字來,有的有形相的、還有無形相的,也有有思想的、也有無思想的,土、木、金、石之類就是無思想的,這都在衆生之類,他們願脫其倫,菩薩皆能滿其所願,令其成就。

  

  妙應通結

  

  是名妙淨叁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叁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妙淨叁十二應,入國土身」,這是觀世音菩薩由前邊到這裏是現叁十二身,應機說法,觀世音菩薩從耳根圓通,耳根有個聞性,聞性寄托在耳朵上,「聞熏聞修」,從聞上熏修,我們人不承認聞性,承認耳朵能聞,就因這個意思人就受苦,「皆以叁昧,聞熏聞修」,叁昧是正定正受,由聞性起熏修的功夫悟道,「無作妙力」,無動作的這種力量,就是耳根的聞性,不用造作,人要修行,耳朵不隨聲音轉,這就叫修行,這個沒有什麼作爲,就是不思議的力量,這種智慧的力量,「自在成就」,在這上頭得大自在,成就一切利人的好事。

  

  十四無畏

  

  世尊。我複以此。聞熏聞修。金剛叁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衆生。同悲仰故。令諸衆生。于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此一段文是總明全體大用所起,觀世音菩薩對佛發明,「我複以此,聞熏聞修」,承著前邊已經說過一次,我又以這個「聞熏聞修」,熏就是熏陶漸染,由淺入深,返聞聞自性,聞自性不隨聲音轉,因有聲音才顯出聞性來、因有聞性才知道有聲音,這個地方第一得要認清楚,這裏是「聞熏聞修」,以聞聞聞,拿聞聞我的聞性,不去聞聲音,這個人聞聲音聞慣了,聞自己的聞不容易,所以慢慢的熏習,由淺入深,「聞熏聞修」,修成了,就成道了,大家要知道,這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應該這麼去做,這種道理不是容易的事情,怎…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