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六▪P3

  ..续本文上一页识,「识缘名色」,名色是人投胎,有这么个名字和形色,一做胎就叫名色,「名色缘六入」,一做胎就有六入,不叫眼、耳、鼻、舌、身、意,「六入缘触」,六根触六尘,不加分别就叫触,「触缘受」,一生下来就吃奶、穿衣,「受缘爱」,他吃母亲的奶就爱他母亲,「爱缘取」,长大了不光爱他母亲,爱什么取什么,「取缘有」,取什么有什么就着住了,「有缘生」,他今生有什么习惯来生就有受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再生下来,又经过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有生必有老死,该怎么办呢?最后是忧悲苦恼,一共十二支,过去的二支,无明、行、识,现在的名色至有七支,生、老死二支是未来的,这叫十二因缘,「若诸有学,断十二缘」,想修行断这十二因缘,不顺生死转,就修还灭门,你把十二因缘断了,无明灭乃至生灭、老死灭,一灭一切灭,这是十二因缘还灭门,顺则生凡、逆则生圣,「缘断胜性,胜妙现圆」,在这里胜妙境界现圆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我就往彼面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得解脱。

  

  四声闻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愿力,「若诸有学,得四谛空」,设若有学人欲「得四谛空」,还没成就,未能到无学位,先解四谛,苦、集、灭、道叫四谛;苦集是世间的因果、灭道是出世的因果,怎么个理呢?人要知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我们人在世间上有诸般的痛苦,大端就有八苦,零星的苦那就说不尽了,八苦是什么呢?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这八苦是人人脱不了的。生下来就哭,老了六根不遂,病不是好受的事情,临死如活马去皮,更不好受,谁也免不了;「爱别离苦」,恩爱的夫妻,死一个,这也是苦,「怨憎会苦」,你越怨恨他、讨厌他,天天还要聚会,还得一块做事,这也是苦;「求不得苦」,想求的得不到也是苦;「五蕴炽盛苦」,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蕴是有形有色的身体,他不能独立,就得享受衣、食、住,这个享受是从哪里来的?得想主意为衣、食、住,你得实行实做,人家行你不能行,还得学知识,有这个色身就连带着后边的四样,这叫「五蕴炽盛苦」,炽是拿火炽在身上,烧的难过,我们为了衣、食、住,哪个人没有痛苦?大家想想,佛说的四谛法,这苦谛是从哪里来的?自己招来的,知苦要断集,知道是苦,不要再招集苦因,知苦断集这个道理,怎么断呢?就是慕灭修道,你想灭苦就得修道,你羡慕寂灭,就要灭有归空,怎么灭法?得修道,不修道不能灭苦,你灭了凡情,寂灭才现出,「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把生灭法灭完了,才成寂灭之道,先是销灭、后是寂灭,都是一个字,这一个灭字做两样讲,修到「胜性现圆」,胜了理欲交征,他心里得到这个理,他把心里所欲的这个苦胜过了,这是胜性,依着慕道的心把苦因苦果都给他放下了,一定修寂灭的功夫,修寂灭的这就叫道,修道就把世间的妄想灭了,妄想是个根,不把它灭了,苦是去不掉的,「胜性现圆」,胜理胜过私欲,世间的欲望不让生长起来,所以才能修道,他因有修道的思想,还没修到圆满,「我于彼前,现声闻身」,所以观世音菩萨于彼面前现声闻身,声闻是小乘圣人的一个名字,他还没离开佛说法的声,他没离开耳朵那个闻,他听佛说法,做有为法解,声闻是小乘的根性,不能直接入真空之理,「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现身为他说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真谛的道理,「令其解脱」,令其解脱苦恼。

  

  应现天身七

  

  一 梵王身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这段文说的高等的凡夫,「若诸众生」,设若众生,「欲心明悟」,他这个心欲想着明白醒悟,不明心见性,这是欲界凡夫,他但求明悟,欲界想明白色界天的理和无色界天的理,「不犯欲尘」,不犯六欲的尘,六欲是眼欲色、耳欲声、鼻欲香、舌欲味、身上欲触、心里头欲法,这是说欲界欲想到色界上去,不犯六欲之尘,这是欲爱的心,「欲身清净」,欲想身清净的得生到色界上去,这个清净不是佛法的清净,这还是凡夫在色界天的清净,所以人要知道,直接顿入的学佛法,不受这些个拘束,不用这些个次第,这是说不明白佛法的人,他想升到天界,就觉着不得了,「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观世音菩萨说,我在他面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得一步一步的来,他这是有次序,他不懂佛法,菩萨就现梵王身,说梵王天的法,他这是离开欲界到色界的初一步,大家想想,这与成佛道相差多远,你直接给他说佛法他不信,就得为他说梵天的修行法,那是讲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离生喜乐,他是离开欲界生欢喜心,「离生喜乐地」没有定力,要学「定生喜乐地」,得着定,还有喜乐的心,有喜也不对,我离开这个欢喜,叫「离喜妙乐地」,到了妙乐上,离喜妙乐,还有乐,有乐还不对,「舍念清净地」,把乐的这个念头都舍了,这才清净,这是色界十八天的阶级,大家得要知道,觉着这个实在不错了,所以菩萨现梵王身,满他的愿,「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解脱欲界之苦,生到色界上去,这是一段「离生喜乐地」三层,是初禅,「定生喜乐地」三层,是二禅,「离喜妙乐地」三层,是三禅,「舍念清净地」九层,是四禅,一共十八层天。

  

  二 帝释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设若有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欲界天王是帝释天,常说三十三天在须弥山的中腰,南八天、北八天、东八天、西八天,帝释居中,在须弥山顶,这叫三十三天,他欲统领着三十三天,观世音菩萨就在他面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他这个愿力。

  

  三自在天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自在天是欲界的有顶天,在欲界天的顶上叫自在天,「欲身自在,游行十方」,这是他的愿力,观世音菩萨就现身为他说法,令其成就。

  

  四大自在天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若有众生,欲身得自由自在,任运的飞行虚空,他以空中飞行这是成道了,其实这是凡夫,观世音菩萨现大自在天身,为他说法,令他成就他的愿力,大自在天,是色界有顶天,是色界十八层天顶。

  

  五天将军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设若世间有这种人,他爱统治鬼神,救护国土,观世音菩萨现身在他的面前现天大将军身为他说法,成就他的志愿。众生心里各有所好,他心里喜爱统领鬼神,这个鬼神不是两样,鬼是鬼、神是神,有一种就叫鬼神,这是一个名字,在世界上任运游行的,这一类鬼神非常多,都是任运的、散乱逍遥的,什么事情都能做,若有众生,他爱统领鬼神,有什么好处呢?为救护国家的疆土,菩萨也满他的愿,「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这个天大将军,是管四天王的兵,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帝释天在须弥山顶。

  

  六四天王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若诸众生,爱统理世界,「保护众生」,保护世界上一切所有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这个天还在地居天,忉利天就是帝释天,在三十三天,位在须弥山顶,这二种天都叫地居天,虽然是高,还没离开地皮,山还在地上,观世音菩萨现四天王身为其说法,成就其爱护世界、保卫众生的志愿。

  

  七天王太子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或为四天王,或为四天王的太子,爱驱使鬼神,都有五戒十善的因,就能感生四王天的果,菩萨为其说法,令他成就驱使鬼神的志愿。

  

  应现国民十二

  

  一 人王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说现国王身为治国安邦的众生说法,成就其所愿。

  

  二长者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菩萨随类现身,为族姓者,现长者身,说世间善法引入佛道,令其成就。

  

  三居士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现居士身为说三皈、五戒、六度万行等法,令其成就佛道。

  

  四宰官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设有众生,爱治理国土,「剖断邦邑」,就…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