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二▪P21

  ..續本文上一頁,看見的這個見已經成了五色圓影了,「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爲何等?」則彼眼上有病的那個人,所看見的圓影又是甚麼?你怎麼說見上起的五色圓影,若是眼上的能見而成的五色圓影,「見已成色」,看見的見已經成了形色,就不算圓影了,要是成了五色的圓影,他是成了所看見的,就沒有能看見的了,「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爲何等?」他這個見已經成了所看見的形色,有眼病的人,見已經成了形色,就不能夠再成這個能見,不能成能見,成了所看見的,「則彼眚人,見圓影者」,這眼上有病的人,他還見著圓影,他這算是燈色?算是見色?這個理不是說不通嗎?這一說,也不是燈上起的圓影、也不是單單的從見上起的圓影,那怎麼辦呢?當然是得離開這個燈、離開見有圓影了,「複次阿難,若此圓影,離燈別有」,佛又對阿難說,要是這個圓影離開燈特別的有,「則合傍觀屏帳幾筵,有圓影出」,這合字當該字講,就應該往旁處觀察了,離開燈的地方就多了,「屏帳幾筵」,屏是屋裏頭圍屏、帳就是幔帳、幾是茶幾、筵是吃飯的大桌子,這都是屋裏的擺設,應該有個圓影出現,是不是?這都是離開燈的別有,那個屏帳幾筵能有圓影出嗎?不是離開燈的事情,若這麼說得,「離見別有」,離開這個看見的見特別有,離開見更說不通了,「應非眼矚」,就不能拿眼看見了,不拿眼見,拿什麼見?這更說不通了!前邊說也不是燈、也不是見,這裏說也不是離開燈、也不是離開見,也不是、也不即、也不離,這是怎麼回事情呢?

  

  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爲影。影見俱眚。

  

  「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說這個五色圓影實實在在的在燈上,「見病爲影」,說看見的見,見病就是眚眼了,他做爲看見的這個影子,燈有五色的圓影,「影見俱眚」,連這個影子和看見的這個見,這統統的都是一個病,眚就是眼上成的病,統統就是一個病。

  

  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于是中有非燈非見。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

  

  「見眚非病」,這句話最要緊,這話要知道從哪裏來的?前邊說過「見見之時,見非是見」,這是阿難對佛說,佛說的因緣和合自然,我心裏頭還沒開悟、還沒明白,今更聞聽「見見非見」,這又重增迷悶了,這個地方說這個話是讓阿難聽到,解釋這個「見見之時,見非是見」,佛說這個比喻就是「見見之時,見非是見」,這個道理怎麼講呢?這裏的來脈,很有幾種差頭,說「色實在燈,見病爲影」,連影子帶見,那俱是眚,俱是一個病眼成的,就在「影見俱眚」這一句話,這個影是所看見的、見是能看見的,大家把這個地方弄清楚了就好明白了,一個能見、一個所見,「影見俱眚」,連所見的影子帶能看見的眚眼,這都是一個眚病,底下這一句「見眚非病」,見著眚眼的這個非病,要緊就在這個地方,要審察審察,怎麼叫「見眚非病」?見這個眚眼的人,眚眼就是病眼的人,假比我眼上有了病,你們諸位眼上沒有病,你們就看見我的眚眼了,說這話是怎麼回事情呢?就是表示這個能見所見,這個文還都在十番辨見裏頭,辨別這個見就讓人認得這個本見,「見見之時,見非是見」你見著能見、見著所見,這個本有的見,也不是能見、也不是所見,要緊的地方在這裏!因阿難不明白佛說的「見見非見」,佛這個地方給他說,一個病眼的人能見這個圓影,圓影是所見的,能見、所見好明白了,你要再有個好眼的人見著這個能見、所見,這是「見見之時,見非是見」,大家這地方不是明白了嘛,要不這麼講一講就不好明白,所以說「影見俱眚,見眚非病」,這就是解釋「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眚眼的這個見沒有病,所以見著眚眼見的那個影子,見著能見、見著所見,見著能見的病眼、又見著病眼所見的影子,這兩樣都是沒有病眼的本見見的,本見見著能見、見著所見,人這個見,我不是給大家說過嘛,見、聞、齅、嘗、覺、知六樣,拿這個見字,你這一個明白了,六樣都明白了,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說「見眚非病」,你有能見、所見這都是病,你要說是現出本見來,這個文在後頭還有,這個地方這才是最要緊的地方。我先說上這麼一句,下這麼一個底,我們人的眼睛,看這個世界、宇宙、山河、大地、森羅萬象,大家要知道啦,讓佛說起來,比較佛的眼睛,這都是病眼,佛眼見著病眼,這地方是「見見非見」,你見著那個病眼的,他不是你這個能見、所見,我們這是能見、所見的宇宙、山河大地,這兩樣你能見著,見著這是病眼,這個文後邊有,我這是先告訴,說這麼一句。

  

  「終不應言是燈是見,于是中有非燈非見,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這段文還是解釋別業妄見,上來說別業的妄見、同業的妄見。這個業,就是人在世間上造業,往往有這麼一句話,說創這個事業,這個業就是造作之義,說人在世間上因什麼就造業呢?是因迷惑,他這個迷惑從哪來的呢?所以就是因這個不明白究竟的道理,所以由迷惑引起來惑業苦,人迷惑了就造業,造業就要受苦,越受苦越迷惑、越迷惑越造業、越造業越受苦,這就沒有完了。所以這個佛出世,就是讓人離苦得樂,這個離苦得樂得有個方法,有什麼方法能離苦得樂呢?得先要去迷惑,要把這個迷惑去了,人就不造業了,要不造業就不受苦了,這是一定的道理。這惑、業、苦叁樣叫輪回,輪過來、回過去,越迷惑越造業、越造業越受苦,沒有完!要想不受苦就別迷惑,要想著不迷惑就必得要研究佛法,佛法就是破人在世間上的迷惑,上頭說這個迷惑,上來已經說過了,一層層地。這個地方再說到這個造業上,造業有別業、有同業,怎麼叫別業、同業呢?特別地這一個人造的業與旁人不同,這叫別業;同業呢?是大夥都這麼造業,造一樣的業,叫同業。造業裏頭有別、有同,當文中是研究到這個別業,研究別業,上來已經說過了,就如同人的眼睛有病,有赤眚眼睛發紅腫,看見燈前有五色重重疊疊的圓影子,所以旁人看不見,只是病眼人看見,這叫別業,這個別業是從哪兒來的呢?說到究竟,也不是打燈上來的、也不是打見上來的,眼睛看見燈,也不是離開這個燈、也不是離開這個見,怎麼說都不相合,所以研究到這個地方,說圓影是從哪兒來的呢?燈前有五色的圓影子,是哪個地方造出來的呢?最後說這個「色實在燈,見病爲影」,說燈上有五色的圓影,這統統是燈能顯相,光燈也不行,所以說「見病爲影」,他眼上有病,還得對著這個燈,說是「見病爲影」,這色實在是燈,見能發生這個影子,「影見俱眚」,連這個影子帶看見的這個見,這俱都是病,這個地方說這個有什麼用處呢?底下多說幾句話,前邊說這麼一個意思,大家都可以了解。我們就說看見的見吧!我常說見、聞、齅、嘗、覺、知這六樣,這地方不能挨著說,要一語叁反,說眼睛看見的這個見,這人人都承認,這也好明白,這個見分叁層:有本見、有能見、有所見,這六樣就舉這一樣說,這六樣都是一個道理。所以,人在世間上受苦,就是都著在所看見的事情上,連那個能見每天都用他,然而也不理會了,也差一點,這是兩種見:所見、能見。根本上這個本見都付于度外,也不理、也不論了、也不研究了,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情,直接著就算是迷惑了,自個兒也不理會了,也不知道有這回事。這個人所迷惑的苦在哪兒呢?就是單單重在所見上,所上!所見的色、所聞的聲、所齅的香、所嘗的味、所感覺的痛癢、所分別的邪正,見、聞、齅、嘗、覺、知,這是作用都用在所上了;所見說是世界上所有的都在所明白的事上起分別,世間上所有的、所見的都是生滅法,有生有滅都是無常的,我們人都著在這上頭了,這個身體這也是所有的,到時候非死不可,不管是什麼人,就是天上人他活幾百萬歲,到時候也是一樣要死。我們人的壽命非常短,萬物還有比人的壽命還有短的太多了,那些蟲子早晨生晚上就死,朝生暮死的蜉蝣蟲,它就算活一輩子,它也不知道這個命是短不短,那就不說這些個了。說到這裏,哪個人不願意活著呢?哪個人不怕死呢?人人都免不了死,因什麼呢?你自己就迷惑在死上、著在死上,這個死就是無常的,到時候就壞了,也叫壞了、也叫死了、也叫銷滅了,名詞就不一樣啰,人人都如此啊!所以佛出世就爲說這個事情,說這個事情怎麼個解決法呢?你得知道,所見的事情是無常的,這個能見的,這是一個迷惑的地方,佛告訴人,讓人打根本上解決,要明白這個本見-本知本見,見、聞、覺、知,本見、本聞、本覺、本知是本有的。明白這個理,時時的觀念、時時的覺照,覺照得成了,就像人拿世間法都熟慣了,這個地方就叫成佛,在這邊就熟了。我們人把這個地方撂生了,生澀得很了,也不聞不問、也不知道,都在這個所知、所覺、所見的事情上,所以這個地方就是人吃虧的地方,佛出世不爲旁的,就讓你把這個所知所見的撂下,不但所知所見,能知能見也得撂下,你得顧著你這個本知本見,本知本見要成了就叫成佛。見、聞、覺、知都是一樣的用,也可以說見、說聞、說覺、說知,這個佛怎麼講呢?是印度話,說我們中國話,這個佛字啊,就是一個知覺的覺字,這個人成了佛就是成就自己的知覺,不是特別又做了官了、又成了神了,不是這個事情,所以就是成就自己本有的知覺,我們把自己本有的知覺放棄了、不要了,我們也有知覺,有知覺是所知覺,你把本知覺放棄了,連能知覺都不顧了,何況本知覺呢?都著在所知覺上,大家都如此,連我也在內,統統都是這麼著,所以我們都叫凡夫,到時候就得死,還有一句話,「黃泉路上無老少!」還不見得老了就死,半道上,小孩生下來就有死的,這就不一樣了,因什麼呢?他不論是長命、短命,終究是有個死是脫…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