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一▪P22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邊際,這還不行;無所有處,沒有所有的地方,連這個空無邊處、識無邊處都不要,無所有處,這還不對,這還有思想;就非想,非想還不對;非非想,你看這個地方,功夫用得很好了,理呀很厚的,很不錯了,其實還是凡夫,還沒明白,這個佛法就在這了,你要不把這個路數知道,你怎麼能學佛?你怎麼能明白超凡入聖呢?這都是凡夫呀!你把這二十八層天:六層欲樂天、十八層色界天、四空天,一共不是二十八層天嗎?這二十八層天擱在一塊,大家要知道,這都叫凡夫呀,像我們世間人一樣,你看這功夫都可以了,再到非非想天,到這有頂天上,那位天主多大歲數?你說說,八萬四千大劫,大劫是多少呢?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中間怎麼成的呢?是二十個小劫才成一個中劫,一個小劫是多少年呢?八萬四千年做本位,一百年減一年、一百年減一年…八萬四千年減完了,又增上去,二十個增減這叫一個小劫,所以二十個小劫才叫一個中劫,四個中劫叫一個大劫,你們諸位拿算盤,你算這是多少年?一個大劫,非非想天的天主,大家要知道,他活八萬四千大劫,這八萬四千大劫,這個壽命很長了,拿算盤都算不過來。還有一種,還是凡夫,還沒脫離生死,到了八萬四千大劫的時候,還得死,死的時候,八萬四千大劫以前,他要做過壞事,一樣還下地獄,你升到天上也是危險的,所以你要不研究佛法,你哪能知道這個理?你自己要都弄錯了,自己不知道錯,所以佛法要想不修行難說了,要想修行,你非把佛法研究明白了不可,要不然你就走錯路,要不是你不研究教,光知道參禅,說十禅九錯路,十個參禅的保定有九個走錯路的。

  

  不能折伏。娑毗羅咒。爲彼所轉。溺于淫舍。當由不知。真際所詣。

  

  這是阿難尊者他自己述說,對著佛通知大衆,「未得無漏」,未得著無漏樂,在叁界以內,有這個漏樂,就沒有究竟的修行,佛法究竟的修行超出叁界以外,這還是小乘,不用細說了所以要沒得無漏,就「不能折伏,娑毗羅咒」,上文有,娑毗迦羅是印度黃發的外道,怎麼叫黃發外道呢?他那個道門出來,拿一塊黃布把腦袋包上,把頭發包上,頭發不是黃的,布是黃的,那黃布把頭發包上叫黃發外道,也叫娑毗迦羅;咒是真言的意思,佛法裏有真言、有咒語,他那個邪法子也叫咒、也叫真言、也叫娑毗迦羅咒,阿難尊者自己說,我不能折伏黃發外道的咒,所以「爲彼所轉,溺于淫舍」,溺是陷溺,就墮落在那個下賤的屋子裏頭,「當由不知,真際所詣」,當時我不明白究竟的道理,光是多聞記名詞不能修行,所以被邪咒所轉;真際這兩個字是略說的名詞,正式的就是叁德秘藏,叁德秘藏的真際理地,也叫真際;這叁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這是成佛的實際,也叫真際,就是究竟的性理的地方,是這麼個意思。阿難尊者完全是個凡夫,旁的注解上,還有說他證了初果了,那沒道理,小乘裏頭分四果,大家念過「金剛般若經」就知道,須陀含、斯陀含、阿那含,到了須陀含是個初果,那個外道的咒就不好使喚了,阿難尊者,他根本也沒證初果,他完全是個凡夫啊!才讓外道邪咒給轉了,「當由不知,真際所詣」,當初就因爲我不知道叁德秘藏的去向。

  

  唯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

  

  這是求法,這才知道要修行,早先知道光多聞,不能折伏邪咒,非有真修實煉,不能有效驗,他又說實話了,「唯願世尊,大慈哀愍」,請佛發大慈大悲,哀愍就是說得很痛切了,憐愍我,「開示我等,奢摩他路」,奢摩他路是略著言說,不能把這個文都說全了,上邊他求過佛,妙奢摩他叁摩禅那,這是叁止、叁觀、叁谛。叁止就是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止,這個奢摩他,就翻叁止;叁觀,前邊也說過,不再說了,起觀就是修行;止,心有所止,你止說得修觀,你要不修觀不能見效果,不能常止,這一條路是超生了死的一條路,「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

  

  令諸闡提。隳彌戾車。

  

  「令諸闡提」,闡提叫斷善根,這個人沒有善根,善根斷了,彌戾車是印度話,就叫惡知見,極惡的這種知識、見識,這地方說,令我明白了修止觀的這條道路,能使令這個斷善根的人,「隳彌戾車」,隳就是銷滅的意思、破壞的意思,這個隳字念碎,彌戾車說是惡知見,能令這一切的闡提、惡知見,把這些都給他破壞了。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衆。傾渴翹伫。欽聞示誨。

  

  「作是語已」,把這個話說完了,「五體投地」,兩個磕膝蓋,不是單腿跪下了,雙腿跪下,兩個胳臂肘和一個頭頂都住在地上了,這叫「五體投地」,這個禮是很重的了,「及諸大衆,傾渴翹伫,欽聞示誨」,不但阿難尊者願意請佛開示這個修行的道理,還有無量無邊的大衆,就是法會大衆這些人,傾心渴仰都候著佛,請佛開示,「欽聞示誨」,大夥都很欽佩,聞聽佛的指示、佛的教誨。

  

  二種根本

  

  先演說幾句佛法的大綱,佛法的大綱就是宗、教、律,這是叁大綱領。宗字是個尊貴之稱,最尊、最貴稱爲宗,才擱在頭;教是佛演的教;律就是戒律,修行入手便是這個。這叁大綱領:一個教、一個宗、一個修(律就是修),學佛這叁種,一樣也不可舍,都是最要緊的,怎麼宗字擺在頭一個呢?佛一出世,夜睹明星悟道,一起頭先開講,講就是講教,也就是讓人明宗,佛說的那些言說、章句,你記住有什麼用處呢?你得知道宗旨,說話就是一個引導,告訴你修行的法,沒有宗旨,瞎修盲煉就不行了。所以嘛!我把教擱在前面,說教謂是顯宗,明白宗呢,怎麼進行呢?這第叁樣就是律,律就是戒律,不管出家人、在家人,你要修行、要入手,要不持戒,等于不修!這個律呢?就是戒上起的律條,你要治國得有法律,你要學佛是修身,修也得有法律啊!所以,這個地方不叫戒,叫律,這是讓人知道,戒是個種名,你把這個律,看成是法律,一條一條的,你要犯戒,犯戒不是一樣,有輕有重,所以,律是律條,是一條一條的,這個宗字就是佛出世研究立上一個法律,爲什麼?爲的讓人修行,什麼叫修行?所以,這個地方就得立下個宗旨,旨就是不許更改的,要你知道是尊貴的意思。要學佛,正式的要想入手,非得先持戒不可,不持戒,沒有入手的地方,戒也是爲貴的,戒裏頭是爲什麼呢?爲是歸到宗旨上,宗是由教來的,這叁樣都是最尊、最貴的事情,一樣不可缺,不管出家、在家。所以,今天我演說這麼幾句,大家可以知道,每天來聽經,爲的是什麼呢?是不是?這大熱天,遠道來,也不容易啊!爲的得宗旨,得宗旨

  入手要持戒。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此一節文,這是瑞表真常,是如來開示,「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佛講要緊的法,必須有個驚人的地方,從面門上放光,這個面門,就是人的臉面,是六根都聚之處,眼、耳、鼻、舌、身、意在這個地方都會在一塊,所以「從其面門」,在臉面上放出種種的光明,「其光晃耀,如百千日」,說佛由這個臉面上放光,就是一個日頭(太陽)就夠光明了,「如百千日」,說像百千個日頭(太陽)照射這個光明,佛現這個瑞相,這是爲警覺世人,佛現這個瑞相表示這個真常,怎麼叫表示真常呢?真是真實不虛、常是永遠常在,人人都有這麼一種天性,是永遠常在的,人都自己不承認,只承認自己現在的這個有形有相的身體是我,俗人都承認這身體是我,因爲這是習慣性,只承認有形有相的,人的性光拿眼睛看不見,因什麼看不見?他著相已經成了習慣,就現不出光來,佛就特別的,在面上放這個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光上加光就像百千個日頭(太陽),這是表示真實常在的本心,人人皆有,人都不認識,說這光明一放,「普佛世界」,這佛的世界很多,我們人的眼光很小,釋迦佛出世說法,我們才知道,佛的世界比我們人的世界多得多,前面常有個比例,比這個恒河沙粒還多,印度那個恒河,河深就四十裏,支流就有兩千裏,就說河深,裏頭的沙子像面粉那麼細,有佛的世界比這河裏沙子還多,若沒經過沒聽過,就不肯相信,雖然佛世界這麼多,人人都普遍,人人這天性都這樣,不但自己不承認,而且在這上頭起觀念也付諸度外。佛放光現瑞警覺世人,特意放光讓人看看,人人都是這麼大的光明,自己都染汙了,都黑暗了,佛這光是普佛的世界,這一個佛的世界是無量無邊的國土,你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百億四大部洲、有百億日月,是一位佛掌教,如恒沙諸佛,這麼多的佛,算不過來,這個世界無量無邊,說普佛的世界這個光,怎麼普遍,是「六種震動」,這六種事情都要震動,怎麼叫「六種震動」呢?震有叁種聲:震、吼、擊,動有叁種相:動、湧、起;這以震動就響了,就像那個風,貫在山谷裏頭那個響聲,就像吼似的,就像擊出什麼來。那個震動,這個動也有叁種相:動、湧、起,往往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地動,那叫地震,叫動,地突然高出來叫湧,又發起來,這就是聲色的大變相,這是警策人,佛能從面門放光,人人都可以,人自己放棄了。

  

  如是十方微塵國土

  

  就像這個世界一樣的微塵數國土,然則這個國土有多少呢?數量就像世界上虛空的微塵,我們的眼晴看不見,有日光照進來,一照就見到那個微塵在空中很多,世界微塵就是那麼多。

  

  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

  

  「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不是前後的工夫,而是一齊都現出來了,就在這一個時候,就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