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脫不了生死,怎麼能了脫生死呢?「此心則同龜毛兔角」,那個龜從來沒有毛,兔從來沒有角,你光說,他是一句空話,你光說我有個心,你心是個所知覺的心,所知覺的東西沒有啦,你的心還有沒有呢?你心思心思,不也就跟著沒有了嗎?也就滅啦,那就是個妄想心,佛說的這些話,就是爲的這個。
則汝法身。同于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這修行講證法身,人都是個血肉身體,法身是什麼呢?就是人的心,你把這個心不認真了,你哪裏還有法身?不認識法身就同于斷滅,「其誰修證與生法忍?」你要一斷滅,誰還來修證修行證果?這個無生法,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忍字就當地位講,就是到了這個地位。
即時阿難。與諸大衆。默然自失。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爲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此一段文,是第四小科,結斥誤執,這是佛呵斥阿難從來就是錯誤執著。上邊經文說,你要起分別心,這個性就沒有具足的體了,不是完全斷滅,就是沒有具足的性體。上邊佛就是令阿難及法會大衆不用這個分別心,世人都用分別心,因爲他有所對的物你才起分別,分別總不出六塵,修行最要緊是一塵不染,這就是自己的清淨心,我們人的心,是沾染慣了,他有一定的憑據。大家都知道的六塵,色塵是有形有色的,聲塵-說話這也算是聲塵,香塵-鼻子所聞的,味塵-嘴裏吃的東西好吃不好吃,觸塵-身上感覺冷熱,這五種是外塵,外塵合在一塊,歸在這個心意之中。內裏頭分別這叫法塵,這個法字代表世間上一切名、一切相都叫法,就是方法,你得有個什麼方法,就是這麼個意思。所以人都迷惑在六塵上,六根對六塵,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叫六塵,發生六種認識,這六種識,眼晴認識形色,長短方圓、青黃赤白,耳朵認識聲音高、低,鼻子認識香、臭,舌頭認識苦、辣、酸、甜,身的認識是痛、癢、酸、麻,心裏分別是非邪正,這六根、六塵、六識,這名字叫十八界,這各有各的界限,他每天在一塊,天天作用,都在這裏作活計,這是人迷惑的地方,所以上文已經說過啦。
我念的這一段文接著上邊說,這好明白了,上邊說是分別性,「離塵無體」,才剛說的,人在心裏起分別心,分別就是妄想,他分別出哪個形相來,就叫緣影,心裏頭起了影子,我們人都拿著心裏的影子,當了自己的心,這是人錯的地方,這是人自己吃虧的地方。佛出世說法,並沒有巧法,還是人身上所具足的,人用錯了,所以不能成佛。你能六根不染六塵,六根有勝義根、有浮塵根,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意指的肉團心,這叫浮塵根,這地方你不能說他不是、也不能說他全是,說什麼才是?這裏頭都關乎人的知覺,因有六塵,眼晴迷惑了,都說是眼睛能見、耳能聞,誰知眼睛也不能見、耳朵也不能聞,若這樣我怎麼聞見?怎麼看見呢?要知道,眼裏有個見性、耳裏有個聞性、鼻有齅性、舌有嘗性、身上有覺性、心裏有知性。見、聞、齅、嘗、覺、知,這是六種勝義根,人天天用,天天也不承認,人迷在六塵上,所以見、聞、齅、嘗、覺、知,這六種勝義根,勝過一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樣叫浮塵根,這都是塵勞,地、水、火、風成的,這東西怎麼就不對呢?他這東西不能常在,到時候就變壞,人都承認有形有相的,說錯在這裏,不認得無形無相的真心,這能力都在無形無相上,無形無相是什麼東西?是見、聞、齅、嘗、覺、知六勝義根,把他記清楚了,就好辦了,不然聽不明白,這是說這個總題,這地方不大好明白。佛是慈悲,爲救世間上的人離苦得樂,在後邊分了十番的辯見,見、聞、齅、嘗、覺、知就是這個見性,分開十樣,一條一條的給你解說,要總說你不明白,後邊還有二十五個圓通,一共叁十五條,這是爲解這個總題,不好懂,佛也知道。別說我們現在的人不能了解,在世時,那些諸大弟子,有證到四果聖人的,還都不容易接受,還不容易明白,何況我們抖然間一聽佛法就明白啦,這得長遠性,知道根底,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了然啦,就明白佛所說的法,是讓人離開分別性,我們這個人就認准了這個分別性,這是根本上的錯誤。
上文說了兩層,是一縱一奪,縱著他說完了,再奪過來,所以這個佛法,奪處即是與處,你心裏的執著性,佛拿這個言語,給你奪過來,奪過來怎麼辦呢?還給個什麼?什麼也不給!奪處說是與處!你執著的影相,給你奪過來了,這就給你了,不是奪過這個來,還給你那個,不是這個事情,你本來是個具足的,因他無形無相無所表示,自己就不承認,你說眼能見,他怎麼就能見?那個人死了,兩個眼珠子瞪著,他什麼也不能見啦?不是還有眼睛嗎?有眼睛也不能見啦!死了這個身體就沒有感覺啦,還是那個身體,他的知覺離開了,這是要緊的,要不講明心見性呢?你明白了自己的心,你見到自己的性,這就是佛法,就爲的這個,旁的不爲,這個難明白。佛橫說豎說、塵說剎說,說了四十九年,度化人可也不少,然而要向世間人一比起來,那就難了,那就尊貴極了,那就是鳳毛麟角了,麒麟的角上哪去找?鳳凰的羽毛上哪去找?就沒有啦。佛當時還就像度化了多少的人,你要拿全世界一比,那個不知道的太多啦,所以佛耐著煩的說,對著阿難尊者一個人說,他替大衆代表,是因什麼呢?這個事情就難明白呢?說是這個分別性,上文說是離塵無體,說是我會分別就說有形有色的這個塵,塵就是塵土,什麼東西也不能照啦,就是這麼個意思。我們人的心,無形無相,他好比一個大光明鏡子,你弄些塵土,照在這個鏡子裏頭去,你認明白了,其實錯認啦。你好比這個鏡子吧,有紅色、有白色,就這兩樣,不用多說,都照在鏡子裏頭去,就在鏡面上,他自己覺著這個能力還不少,你要把那塵土都去淨了,你心思心思,這能照多少,他把世界都照在裏頭去啦,這意思就這麼個比例。佛說人的分別性,從哪裏來的?各人有各人的性情,有分別,因什麼分別呢?是因爲有形相你才有分別,你好比這個人是好是壞、物有大小,這都是對待法,你看見大對著小,這個人一舉一動,心裏頭就是對待,這都是影子,影子不會分別,你那個知覺的心,他能分別或寄托在眼上就能見,青黃赤白、長短方圓,他拿著這個形色,心裏頭習慣性那個影子,拿著影子就當了自己的心,這都是人的錯處,世上的塵,它不能長在,青、黃、赤、白,他一會兒就變啦,長、短、方、圓一會兒就壞了,那不能久存的事。
這個見、聞、齅、嘗、覺、知,他永遠也不壞、永遠也不死,人每天用他每天都不承認,承認什麼?我眼能見長、短、方、圓,能看見青、黃、赤、白,他只知道這個,他就認錯啦!上來這是佛說的,這個分別性,人心裏一分別長短方圓、青黃赤白,拿這個做個比例,這分別性離開塵就沒有體,如果說這是青、黃、赤、白,你就知道有個青、黃、赤、白的影子,你就分別開了,這是紅的、那是白的,你的分別心照著色相,青、黃、赤、白不能長在,你那個能分別青、黃、赤、白的,這是真的,這道理就在這裏,所以說有分別性,「離塵無體」,離開青、黃、赤、白他沒有獨立的本體,你自己就不認得。人心裏有分別就是影子,「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前者你看見的那個青、黃、赤、白,你分別的那個影子,你拿影子當了自己的心,是這麼一宗事情,這影子怎麼不好呢?影塵不能常住,一會兒就變,我們這個身體要比較起來,也就是光明鏡子裏頭一個影子,這身體到時候就壞,那個見、聞、覺、知性永遠是不壞。身體壞了他又找一個投胎,人人都如此,要投胎,從小到大,長大到老,到了時候又死,你自己身上有一個不死的,永遠不承認,這是人吃虧的地方。佛告訴人知道這個理,說身體是我就錯啦,身體是我的,我是我、我的是我的,好比房子是誰的?我的,你有個我的、還有個我,這個人把我忘了,只是拿著我的就當了我,這個身體是誰的?是我的身體,你知道是我的身體,那個我是誰?我、我的是兩樣,這個人都糊裏糊塗的,就拿著我的當了我啦,說這些話,好接著往下說,這個話上來說過一次,怕大家有沒聽的、有記不住的,這地方把他重敘一下。底下佛就說,從來說是妄想執著,所以自己把自己錯認了,所以這個地方佛告阿難說,「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這地方就分別開啦,阿難是個當機衆,佛對阿難說「世間一切諸修學人」,是各樣的修行人,有修旁門的,這些都是修行人,他也是爲好,但自己弄錯啦,說「世間一切諸修學人」,諸般修行學道的人,是怎麼錯的?「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你就聽聽這話,這就是說修行人都錯啦,九次第定這個法子可以升天,總比人間強,到時候也是壞,無非年限多點,佛對阿難說「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是指著法會那些人,都是修行人去聽佛說法,雖然修成了九次第定,什麼是九次第定呢?就是色界四層、無色界四層、還有滅受想定,這叫九次第定,再說色界分四禅天:初禅叁天、二禅叁天、叁禅叁天、四禅九天,色界共十八天,四種次第,上邊有四空天:空與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又四層次第,六欲天上有男婚女配,壽命也長,色界天,光有男子沒有女人,你修行到九次第定就覺著不錯,佛說那都誤認啦,都不究竟,怎麼個理呢?生到天上壽命長、福報大,然而到時候還是死,沒脫了生死。佛說修行人,雖然有九次定,不得漏盡還都有墮落,人在世間,做好善樂施有點修行,也能升天,一層一層的高,有九種次第,你雖然修成了九次第,福享盡了,還得墮下來,這叫漏落。…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