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玄義▪P10

  ..續本文上一頁夜睹明星悟道,他就是照著這個道理,他說一切法,說了四十九年,沒有兩種事情,夜睹明星悟道,怎麼合乎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呢?他怎麼能說歸這個題呀?「夜睹明星」,睹者見也,突然間看見了,就是這麼一句話!這突然間見著了,這是因著明星,才發明出來這個觀見的這個見性啊!看見的這個見性啊,在這個地方這是一種因緣,這個見性就是一種不變的體,根本上就是個不變的體。我們人人都有眼睛,哪個眼睛都有見性,就是我們這個人在地球上,你假定說,也不管是見不著明星,你看見日頭(太陽)、看見月亮一樣,你那個見性,就集在那日頭(太陽)、月亮裏頭了,由這根前放這麼遠,你可要知道,這是因這種因緣所見的這種相,普通的你自己這個知見,這個知見這叫緣因的善性,這個人人都有天性,秉天性所生,天性有叁種天然的:一個正因的理性、一個緣因的善性、一個了因的慧性,這叁種東西是一體二用。正因的理性是個體,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這是一體起了兩種用法,這兩種的用法,這個夜睹明星,睹見的這個見性,你要知道,這就是一個體,這個體就是一個具體,他發動了這兩層的作用,頭一個這是天然之勢,他沒見著這個明星的時候,這個見在眼睛上頭,他也不知道有見,是不是?也不理會呀,天然的嘛!他一見這個明星,這是他的緣因的善性,他一觸動說我這個見性,我這個眼睛一見,見幾千萬裏也不止,若有這麼遠,當然是還有比這個大的了,所以豎窮橫遍沒有邊際了。這一比呀,這是拿見著的這個明星,所以這種世緣,緣因的善性,就發動了他的了因的慧性,了是他心裏明了,開智慧啦,說是怎麼開的呢?這是天然的,見到這個明星,這是所見的一個物,明星是個光明的,他這個明星沒有了、黑暗了,有的時候就是明了,一個明、一個暗,這個地方他是天然的,就起了這個智慧啦,這把他引出來了,怎麼引出來的呢?他自己覺得我這個見就這麼大呀,由這個大上他一看就小看了,說我見明的時候,我這個見也不明,見明這光明是所見的了,眼睛是能見的了,說我能見的這個性決不是光明,這光明要沒有了就黑暗了,這個見性,能看見的這個見性,他也不是黑暗,他不隨著黑暗轉,從這裏就顯出人的這個見性啊,是不生不滅呀!大家知道,這是顯人身有一個不生不死的這個性啊!自己不承認,承認什麼呢?承認這個色殼子,有形色的,到了時候就死,到了時候就許病,幼而壯、壯而老、老而死,人人脫不過的,不承認自己這個見性,完全的就認識這身體呀,這是我,這個迷糊就迷糊在這裏了。由他見著明星,他心裏頭的智慧他知道了,我這個能看見的這個見性,就大的不可說,決不是那個明暗啊!我見明的時候,我這個見決不是明,明沒有了黑暗來了,我這個見決不是暗,哈!這個地方自己認識自己了,說見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暗,這個地方要認識自己,站住腳跟,起了觀念,在這個地方就是小乘聖人,這可能開聖人知見,這就能超凡入聖,他的站住了腳跟,這是行完了,他悟了這個理呀!也就忘了,也就沒有什麼用了。由這裏他又知道了這個明暗是有生有滅呀,我這個見性不是明暗,是沒生沒滅,這才認識這個不生不滅了,這一轉就認識了,這身體也就是所見的物,像明星一樣,無非是近一點在眼前呢,這東西到了時候也得壞呀!這個地方認識這個不生不滅的了。他要是有強勁的人、有智慧淨的人、根器深的人,在這裏不能住下,這就說不一啦;在這裏要是得少爲足,這就是小乘聖人了,他得一個偏真理呀!得著了見性,這是不生不滅呀,他就住下啦;你要是根器深的人,還得一轉,這種人有兩層生死:一種分段生死、一種變易生死,像我們這個人不懂得什麼叫變易生死,就知道有分段生死,什麼叫分段生死呢?人活幾十年,告一段落,人生不過七十年、八十年算一段,這個人一個人一分子,指什麼算一段落呢?這個身體呀!這算一分子,這是有數的、有年頭的,活幾十年叫一段落,這是一分子一段落,這叫分段生死,這個分段生死從哪裏來的呢?由變易生死來的,變易生死是根,人要知道這個分段生死不是我的根本,知道我這個見性,見著這個有生滅的,我這個才沒有生滅呢,這就把分段生死了啦,在這裏要站住腳跟,起這種觀念,天天如是,怎麼叫用功?用功朝于斯、夕鈴斯呀,無中間之偉人,吃飯的時候也不忘,造次必于斯、顛沛必于斯,你就是多忙,這個心裏也得起這個觀念,也就像尋常我爲衣、食、住,就像這個觀念一樣,這就轉過來了,回生換熟哇!把那個生的生滅性擱生了,你把這個不生不滅性觀熟了,這就相應了,這個人這就了生脫死,不是把這個生死煉沒了,明明了了的,根本上,我就沒有生死,所以這個地方嘛,你要在這個地方住下了,不能再向上進,這就叫小乘聖人,這叫出世法位,這是照小乘說的,要是大乘法呢?是世出世間法,這才叫佛法,由此自己醒悟了,醒悟了我所見的明、所見的暗有生有滅呀,這是比做人有生有死。他自己回頭一想,我這個能見的這個見,他是沒有生滅的,他見明之時見不是明、見暗之時見不是暗,在這個地方他不住果,不住下了,我就算個結果,他的智慧深他這麼一轉個說,我明白了,見著這個明星有明有暗,我知道有生有滅呀,我這個見性沒生沒滅呀,我見明,見不是明;見暗,見性不是暗,自己向深處一想,我這個見還有看見的沒有呢?我看見有明、有暗,誰看見我這個見呢?這個道理又一層,說見明,見不是明;見暗,見不是暗;見見吧,這個見還不是見,你要根本上那個見性,你要明白了,那見不是這個見,不是明星時的那個所見,既不是所見、也不是能見,到了這個地方才歸到這個佛法上,這才了了變易生死,兩層生死都了了,在這時候上,說這個道理是怎麼個意思?到了這個「見見之時,見非是見」,等到「楞嚴經」後面有這個成文,那個地方比這裏說的還明白,佛恐怕人不明白、不承認,所以說在這個地方-「見見之時,見非是見」,人都不容易會到了,你說見明、見時還容易會到,見明呢?我這個見性不是明;見暗,我這個見性不是暗,誰是我能見明、能見暗的這個呢?這就是說人的那個本體。他一體天然的有二用,所以這叫叁佛性:正因佛性、緣因佛性、了因佛性。若分開說呢,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正因的理性,這是人人都具足的,人自己迷惑了,佛是憐憫人,所以出世特意的示現,說是我夜睹明星悟道,給你們看看,這是引導人認識自己,人都自己不認識自己啦,人在世上受種種冤枉的苦,怨誰呢?就是怨自己迷惑了,所以說到這裏,是這麼個意思,這個「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說不容易會到了,只可以說到這裏,自己去領會呀,說這就是見性的體所見的明星,這是所見。有一個能見明星的這個見,能見、所見發于哪裏呢?發于這個本見,這個本見就叫不變之體。

  

  大家知道,由不變之體就起了隨緣之用,隨著這個所緣的這個明星,隨緣起了用啦。二用也沒離開一體,所以一體起二用,不變隨緣,二用仍歸一體,這叫隨緣還有個不變,還歸這個不變之體,這正合上那個「如來藏」。如者不變之體、來者隨緣之用,在隨緣的時候就不變、在不變的時候能隨緣,所以就名叫「如來藏」。所以這個正因的理性,他是一個體,就是人的一個見性,他一體起了二用,起了個所見的-緣因的善性,由緣因的善性,又引起了一個了因的慧性,這是一體起二用,說這個話爲什麼呢?正合上「如來藏」這叁個字,這個「如來藏」是一體一用,他所以一體起一用,要是轉過來說,這個藏是個體,如來就成了兩個用,這就像這個井卒之治呀,都是一定的,有一體一用的時候、有一體二用的時候,一體二用、一體一用,這是合在一塊啦。上來講這個「如來藏」叁個字沒講完,今天這算交代了。

  

  底下還有這個「妙真如性」,這七個字已解了這叁個字-「如來藏」了,怎麼叫「妙真如性」呢?真如這兩個字,一切大乘法以他爲正式的理體。小乘藏通二教,小乘二乘聖人,都不行,他沒有這個理體,夠不上真如這兩個字,說到這個地方,正式的顯體,這個體、這個真如,有兩種名字:有別教的真如、有圓教的真如,這兩個真如有深有淺,都叫真如,分別由哪裏分別呢?你要在別教裏頭,他比圓教淺一層,直接著就叫真如哇,這個地方,又正式的加上一個字叫妙真如,性字承著上頭把「如來藏」都擱在一塊,如字歸在一性,這個性字不好表示的,說出這個話來這是表示呀,這就是一個曲引旁征,決不是直接著說的這個事呀。人都由說的這個話慢慢悟這個理,照佛說的這個話,自然的人人都能會到了,這個本性是人人本具的東西,也不是學的,所以這個地方解釋真如兩個字,他比別教裏頭高,加一個字,叫妙真如,這個妙怎麼講呢?說是不可思議,妙真如,不是你拿嘴說的到、拿心想的到,你說不到、思想不到,你可以由這個思想慢慢的會,你直接著想,想不到,你說也說不到,不可思議的,你要能會呢,慢慢的也可以會到這個道理呀,說到這裏真如兩個字,什麼叫真如呢?所以這個佛法是講究要求真實呀,這個真對什麼說的呢?對著假說的,說世間事情,哪個是假的?我們這個世間上的人,所說的這個話、所承認的都是假的,哪一種也不是真的,你說的這個話怎麼決斷呢?還有可憑的,什麼可憑呢?當時就可以評論,隨便評論,怎麼個評論法呢?你就照真如這兩個字,你就可以評論世間上一切一切說真如、說求真的,怎麼樣求呢?這底下擱一個字就得如,非如不能真,有這麼一句話呀,怎麼叫如哇?各如本位呀,就是真的呀,你要不如本位就是假的。怎麼叫如本位呀?怎麼叫不如本位呀?是不是?所以我們這個世間上的人,哪個人也沒如本位,所以佛出世說法,把這個意思給說開了,哪個明白人、有善根的人,聽到就接受、就…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玄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