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領受,沒有善根那就難說了。所以這個地方,就在這個如字上就能真哪,所以佛臨入滅的時候,阿難尊者問佛,你入滅以後這四十九年說的法,可以集成了經卷,這個文字一起首,得用什麼文字的字句呢?佛告訴他兩個字,「如是」二字呀,凡佛說的這個大乘教、小乘經都擱到一塊,都得將這個「如是」二字起頭,不信你們諸位看佛經,他就重在這個如字上,這個如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各如本位呀,要不如本位,這事情就多啦。你就說世間上一切名、一切相,那個都是假定的,大家要知道說是這個人富貴呀,這個人依著什麼來的呀?依著貧賤來的呀,借著貧賤就說富、因著空就說有、因著好就說壞、因著上就說下,這統統是借來的名字呀!假借的名字,大家要知道哇!你們諸位說是不是?你說個來就有個去、你說個大就有個小、說遠就有個近,就怕你不開口,一開口就是個對待,對待就是假借的,要不說都是假的呢,那麼怎麼就不假呢?就得如哇!說真啦!真才能如,非如還不真,怎麼叫如呢?你在本位上論,你不借外緣,你們諸位想想,一切的法不借外緣,你就沒有名字可叫啦,你要不叫外面有惡,你因什麼叫善人?要外邊沒有窮人,你因什麼叫富人?沒有賤人你因什麼叫貴人?要沒有長怎麼叫短呢?要沒有方你就不會說圓,說方你借著圓的、借著長你就說短,你得假借,你不假借你這個名字不能成立,你們諸位打打這個算盤,所以要不假借呢?各如本位呀!你說大在本位上不借著小說,大的名字就沒有了,說是我富有錢,你不借著窮說,你的這個富的名字就沒有了,不成立呀!說這個你們大家想一想,都是假借的名字,人都是自己以假作假,不求真啦。
所以佛法他要求真說,世間上什麼是個真的呀?你要如在本位上是真的,本位上是什麼?本位上你不借著外邊的假借,不借!一借就是假借,要不借這個名字就沒有了,名字沒有有什麼好處呢?名字沒有你就不起分別心了,你要不起分別心,你這個人別說是急,連善也沒有了,這個地方大家要注意,你看講到這裏,這好似沒有意思似的,這個地方這是修行的真法子,大家要知道,要說是不起妄想,怎麼不起妄想啊?你把外邊的事情都看假了,你就如在你的本位上,你心裏也不想長、也不想短,這個地方就是如哇!所以就給他加上一個真字,這叫真如哇。這個真如,這是法相的一個名詞,這在別教裏真如是個理體,你要研究這個理,到了這個地方就不能說啦,無名無相,到了這個地方,心就住下了,就不打妄想了,所以你因爲什麼打妄想啊?這個胡思亂想,不應該想的你亂想,氣血耗沒了,就一挺屍,人都是如此,你們諸位想想,這道理就在這裏,哪還有實在的呢?哪有真的呢?就是自己這個心哪!你不要妄用就是真心,你妄用就是假的,這真如兩個字,說因著如就真,你要不如本位呢,就得假借。
所以說長是對短說的,你要如在本位呢,就沒有名字啦,不借著外面說,沒有話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這條道要斷了,你這個心就不行動了,這心要不行動了,你這個地方認識你這個不行動的心哪,這就叫明心哪!你的心就明白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妄想心,他胡思亂想,拿著這個最寶貴的這個心就用錯了,這是人根本上錯的地方,要不怎麼受苦呢?要能夠把這個心在本位上坐住,如在本位,這個心的名字也沒有啦,像我們這個真如兩個字,真從哪裏來的呢?非如不可呀!因如才真,要因如才真,爲什麼不叫如真?你還叫真如幹什麼呢?是不是呀!他這裏頭有個道理,所以這裏頭有兩層意思:有一種尊重的地方、一種他隨著言語之變,因這兩種事情,他本如才真,他不叫如真,他叫真如,言語之變在哪裏說呢?這言語之變是在這裏,假比這個人是個善人,因什麼叫善人?因這個人能做善事,人善就叫善人,你不能因這個人做善事叫人善,是不是呀?你得管他叫善人,說這個人好,人好轉過來叫好人,說人如就真哪,這個名字就叫真如,是這麼個意思,這是一種隨著言語之變,若用這個理呢?一個如字爲貴,這個真字還是假借的,真對著假說呀、假對著真說,這是個對等的名詞,這個如是各如本位呀,不假借,所以這個名字才叫真如。
「大佛頂經」第叁重玄義明宗以不生不滅因果爲宗,這上來是解釋了兩重玄義,第一重玄義就是解釋名字,第二重玄義是顯體,顯這部經的這個理體,現在到第叁重玄義,是發明這部經的宗旨。這「楞嚴經」的這個宗,依這個不生不滅爲宗,這叁重玄義是最要緊,因什麼呢?第一重玄義解釋名詞倒容易,第二重玄義是顯理體,這第叁重玄義,發明趣向宗旨,這是最要緊的地方,我們這個要緊的意思,我集下幾段都印成片子,讓大夥看看,容易了解,解釋完了,還可以拿到家裏去看,可以研究研究。因這段文要緊,他上邊承著這個具體,底下接著一個利用,都在這個宗旨上,所以這個不生不滅,從因可以能克果,以這個爲宗旨,這個道理是最關重要的。我們這個人心哪個人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的生死是很要緊的,這是個關鍵,所以人都知道,生死是個苦惱的事情,誰也免不了。佛出世說法,就爲使人免去這個生死苦,所以這生死苦因什麼有的呢?就是因世界上人不知道、不明白,他錯認了啦,這個人在世界上就受了苦啦!
怎麼錯認的呢?說他依這個世間上的生死,是一種痛苦的事情,誰也脫不了,有些個旁門外道,他想煉這個不生不死,煉長生不死,這都是騙人的事情啊,我問你傳這個不生不死的道理,你老師活了幾萬歲呀?他長生不死嗎?可是你的老師也沒找出一個活幾百歲的來呀!你這不是騙人嗎?哪個地方有個不生不死的呢?所以這個人錯、不明白,說錯在這個地方,錯認了生死啦!怎麼錯認的呢?在根本上說是生死是假定的名詞呀!能沒有個生死,沒有生死,怎麼還有生死呢?人到了臨死的時候,又哭又嚎、痛苦煩惱,你看這些事情,就是在根本上錯認了,你要明白、要不錯認呢,根本上就沒有生死,這個道理怎麼使人信呢?怎麼可以使人明白呢?所以佛大慈大悲呀!世間人都怕這個生死,佛才出世,把這個道理給人說明白了、說清楚了,你要認識自己有一個不生不死的,你錯認了這個生死的當了自己啦,這是錯的地方,怎麼錯了呢?你以這個身體爲我,這就是一個大錯的地方,這個我就是主宰之義,我能作主嗎?你自己作不得主,一天比一天老,非老不可,老大了勁說死說死,非死不可,你怎麼說能作得了主呢?你不教他死不行,有了病你說得難過,你說是我不難過不行,由不得你,因什麼呢?因錯認了啦!這個身體呀,不是我是誰呢!得加上一個字,我常給人說這個字,這個身體不叫我,叫什麼呢?加上一個字是我的身體,這麼講就好辦啦!哪個人沒有身體呢?這個身體是我的身體,要是我的身體還得有個我,是不是呀!誰是我呢?我,我的,這個地方得要弄清楚了,這個我呀,就是人天然的知覺,這個知覺性,大家知道哇,哪個人沒有知覺性?你這個知覺自己不認得自己的知覺,你就錯誤了,你拿著我的就當了我,你看你這冤不冤枉,你身上這個知覺他從來也沒生過,他哪個時候有死呢?從來他也不生不死呀!你自己不承認,只承認有生有死的這個身體,你拿著這個當我,其實這叫我的、我的身體,好比這個桌子,這是誰的呀?這是我的桌子,我使用它,壞了再換一個,你看這個身體吧,是我的身體,得使用他,使壞了我再換一個,主人翁呢?能換的是誰呢?就是那個本有的知覺性,大家要知道,這一個知覺分了六樣:見、聞、齅、嘗、覺、知,眼晴看、耳朵聞、鼻子能齅味、舌頭能嘗鹹淡、身上感覺痛癢、心裏分別是非邪正,哪個人沒有呀?你們諸位想想,人人皆具足哇!誰沒有見、聞、覺、知,這個見、聞、覺、知叫我,你不知道嗎?你往往說,你知道不知道哇?我知道了,你承認我知道,你總拿著這個身體當我,這個身體是我的,我是我、我的是我的,這個地方要清楚了,就客易商量,就好辦了。所以佛在一切大乘經上,常說這個有不生不滅的道理,世間人多有不明白、不肯接受,佛說這個意思呢,他是個真理呀,你說這個人他認定啦,自己有個生死,這地方有個生死,就按佛說的意思吧,說你認定了有生死,佛說沒有生死,這個道理怎麼分析的開呢?說你要想明白這個道理,你要認真的有研究,佛也說過,說是你要認真了世間上有個生死,佛經上說生滅,又怎麼說生死呢?這是兩個說法,這個生死範圍小一點,在此是個名詞,說生滅呢,這個範圍大一點,怎麼個理呢?照動物說就有生有死,若照著礦物植物連動物說一塊呢,就叫生滅,大家就明白啦,這生滅包羅的廣,生死光照著動物說的,我們人有知覺都叫動物,驢、騾、牛、馬、蚊、虻、蛐、蟲,這都叫動物一類。這個宇宙、山河大地所有的這一切物件,這都是光有形相,所以他就不叫生死啦,他沒有知覺叫生滅,這個人生死合在一塊也叫生滅,佛怎麼說是沒有生滅呢?佛說你承認有生滅,你把這個道理說一說,是先有生是先有滅?還是這個生和滅是一塊發生?這叁個問題,你要說清楚了,就算有生滅,讓你說,你說是先有生後有滅,是不是呀?你要是說先有生後有滅,先有生,你問他以什麼爲生呢?你原先有個滅才說有生啊!滅了這個東西又生出來了,你先有生沒有滅,生的名字怎麼起的呢?是不是呀?就不好起啦!你要是說先有滅,因什麼你就說先有滅呢?若有滅以先當然是有生了,你沒有生拿什麼東西當滅呢?這個地方說不過去呀!你說先有生先有滅都不對,那生滅一塊呢?這兩樣不同,生就不滅、滅就不生,不能並著引啊,你這個理說的出嗎?說這就是略略的一解釋,龍樹菩薩在「中觀論」上又解釋的明明白白,龍樹菩薩遵著佛的這個道理解釋這個不生不滅,使人好明白這個生死是怎麼回事情,隨後這龍樹菩薩說:「諸法不自生,亦不…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玄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