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平靜靜的,這就是個水的本體,這就叫不變,他沒改變哪,沒改變的時候,怎麼就隨緣呢?那個緣哪,就叫幫忙,他就是幫助的助緣哪,這個不變隨緣哪,隨什麼緣呢?要來了這個暴風,起大風啦,這個風就助著這個水就起了波浪啦,拿這個風一刮這個水,這個波浪就起來了,這是不變隨著緣就變化了。不變的一個水體,拿風那麼一吹,就起了波浪啦,就變化了,這是不變因隨緣而變,不變而變、變而不變,可就說一邊啦,怎麼由不變就變啦?這底下由不變而變,就是這個隨緣了,這一隨緣,還有個不變,成了不變啦,這個不變裏頭還有個變、變裏頭還有個不變,怎麼變裏頭還有個不變呢?這個水呀,已經變了,變成波浪了,這就變了,怎麼叫不變呢?變裏頭有個不變哪,這個波浪雖成了,水成了波浪了,然而這個波浪還是水呀,雖然成了波浪,水可沒有變,波浪不能說不是水呀。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頭回說的是不變隨緣,第二句是隨緣不變,雖然是隨著這個風的助緣起了波浪,隨緣裏頭還有個不變,隨緣就是起了波浪,波浪還仍然是水,仍然還是海水,海水沒變,這個地方,變而不變、不變而變,這是一個無情的動物,這是指著水說。再舉一個礦物呢,就好比,假定說,佛前有個銅香爐,你想著要把它化了,造一個佛像,當然是你有這個心,沒有這個手藝,你不能成功啊,你找這個會手藝的人幫忙是助緣哪,這個銅香爐它原來就是個不變化的了,它還得隨緣,來了一個銅匠,就把它生上火,把它化開了,化開了翻成沙,那是造什麼呢?造佛像,拿銅香爐造一尊銅佛像,這銅匠他有這個手藝呀,他一幫助,心裏這麼一想,他就是一個助緣,他助著這個銅就變化了,變成個佛像,這就是不變的銅香爐,他變了個佛像,是不是?他不變是隨緣了,隨著這個工匠、隨著他的手藝,就變成一個佛像,這不變隨緣而變哪?由這個因緣他就得變,不變隨緣,這雖然是隨了緣了,裏頭還有個不變,怎麼還有個不變呢?雖然是造成了一個佛像,這個銅還是沒變那,這個相變了。香爐是個相、佛相也是個相,這個相變啦,原質沒有變哪,他這個銅可沒有變,所以這叫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是說個礦物,它變裏頭含著不變、不變裏頭含著變,所以拿「如來藏」這個名詞講,如是不變之體、來是隨緣之用,他是表示這個意思。你假比這都是礦物,無情之物,再說有情的物呢,也是不變而變、變而不變,你就說我們這個人吧,我們這個身體,他不變就隨緣、隨緣就不變,怎麼叫隨緣呢?怎麼叫體呢?
人體是個具體,你有這個身體,有行、住、坐、臥,這一天總變化,你自己不知道,說這個行、住、坐、臥,你們諸位來這裏,走步這不是行嗎?行在這裏又住下了,住著住著又坐下了,坐在這裏聽經完了,回到家累了睡覺,就臥下了,這叫行、住、坐、臥呀,雖然是不變,行、住、坐、臥總是變化呀,他這是不變就隨緣啦,什麼是變而不變呢?你就是這麼變化,這個身體仍然還是個身體呀,這個人的身體何嘗變呢?所以有體有用,拿這個話說,他是讓人明白,這個體、用是不相離呀,經上他立這個名詞就是爲顯這個體,這個體不好講,這體上就有用、用上就有體,講這個體,講這個用,有什麼用處呢?你說了這麼一大堆,比如這個佛法上,大家可要知道,他有這個總題,都得歸在這個題目上,哪個總題呢?釋迦佛他叁十歲夜睹明星悟道哇!我不是講過兩叁遍了嗎?大家也都常聽見,就是這個夜睹明星悟道,才悟了道,他說了四十九年法,說的一切經都是說這個夜睹明星悟道哇!是變化著說呀,別疑惑著,此不是彼、彼不是此,說是這一種呀!你心思還有多少事,你把這件事明白了,你就開佛的知見啦,能成佛,他是這個意思。夜睹明星悟道與「如來藏」有什麼關系呢?是不是呀?這底下就顯這個體呀!體是什麼體呢?就是人的性體,人人天然具足的叁種佛性,是什麼佛性呢?是正因的佛性、緣因的佛性、了因的佛性,正、緣、了要分別開說呢,正因的理性、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了是明了、是智慧,人生下來天然的就有這叁種佛性,正因是天然的理性,天然的理性,他非有因緣,他不能發動變;緣因的善性,他因有這種緣,他心裏頭就明白了;了因的慧性,他這麼一明白,就認的自己正因的理性啦!
大家要知道,上來不是也說過嗎?「佛種從緣起」,佛的種子由緣上起來的,緣是什麼呢?由釋迦佛夜睹明星悟道,他是什麼因緣呢?就是見著這個明星,這是他的助緣,說好比這個海水,有風它就起波浪,他這個見性,就好比海水是個不動的,他一見了這個明星,他就發動了,他發動什麼?這個明星就是個緣,好比刮的風,他就是個緣,他這底下就是了然啦,這緣因的善性,結上這個緣啦,他眼睛這個見性見著明星,他心裏就了然啦,他心裏明了,是了因的慧性,這是個智慧,大家要把這個理明白了,這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就叫「如來藏」。所以他夜睹明星悟道,這個緣就在這個明星上,明星是他所見的,從這個地方,大家就可以醒悟,明星是一個所見的,就能引起他能看見的這個見啦,其實是一而叁、叁而一,他不變就隨緣,他不變的這個佛性,是正因的理性,也叫正因的佛性,這個正因的佛性,他有這種緣,什麼緣呢?若不是借這個明星,他就不能認識自己,他借著這個所見的明星,他本有的見,自己不能見自己,他因這個明星是所見的,他體會到這個能見了,能見的就是了因的慧性,他明了啦,這是一個能見、一個所見,這個地方得弄清楚了,所見的是明星,能見的是了因的慧性,這個了因的慧性能看見,能看見、所看見的,這是兩個見,明星是個所見,有所見引起了能見,能見從哪裏來的呢?能見說是從這個本見上-正因的理性,這是叁因:正因理性、緣因善性、了因慧性,因這緣因就發生了智慧,發生了智慧,他就認識這個本體啦,本體反過來呢,又認識這個利用啦,他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是不變裏有個變、不變是變裏有個不變,他這個變都在人的這個知覺裏頭,這個知覺分叁層:一個能見、一個所見,這好明白,這個本見呢,本看見的就是那個正因的理性,他本來就有個知見,他因這個知見,起了所知見,又在所知見的上頭立下一個能知見(頭上安頭),他自己就在能所兩面作生涯,永遠也不認識自己的本知見啦。他借著這個所知見,他這一了然呢,這就是一個能知見,能知見見到所知見,由這個就顯出能來了,由這個所有的桌子,顯出我這個能看見的見啦,就是這麼個意思。這個地方還未到家,由能見見到所見,還沒到家,這個「楞嚴經」後邊就有,「見見之時,見非是見」,把這兩句話弄清楚了就好辦了,你「見見之時」,你拿本見見著能見之時,能見看見所見容易,我眼睛有個能見,你那個物是所見的,誰能見著這個能見呢?所見由能見見著了,你見這個能見的這個見,就不容易啦!能見的這個就是本見,本見就是正因的理性,這個正因的理性,他見著這個能見,這叫「見見之時,見非是見」。這個本見見著能見的時候,「見見之時,見非是見」,這個本見就非是那個能見了,這是叁層:所見、能見、本見。所見是明星、能見是智慧,智慧的本性是正因的理性-那就是一個本見。他由本見生出能見,見著這個所見,本見見著所見,由這個所見就顯出能見,顯出能來,然後這個本見再見著這個能見,這個經文後面都有哇,見本見之時,「見非是見」,你那個本見見著能見的時候,見的那個見就不是能見了,何況所見呢?
大家把這個理分析開了,這是爲的什麼統統都歸這一個理,這叁個見弄清楚了,所見由這個夜睹明星就顯出個能見來了,能見見到所見了還容易知道,都容易明白,見是見那個光明相,這個本見要見著這個能見,這自己就見著自己了,這個地方他就是一個不變之體呀,起這個隨緣之用,隨緣就隨著這個明星的緣了,要沒有這個明星的緣,自己的本體仍然是自己不認識自己的本體,所以由明星起了這個所見,由所見就顯出能見來了,由這本見,然後這本見又了然這個能見了,他了然這個能見呢,他就見著他這個能見了。他(本見)見所見,再見著能見,在這個能、所上顯出他自己本有的本見來,這個地方這就叫見性,見著自己的本性了,說難明白就在這個地方,這雖然是難明白,不能夠不研究、不能夠不說,要不說就永遠的不明白。所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你這個本見見著能見的時候,這個本見決不是能見了,根本上他自己有一個正大光明的本見,要能夠以這個本見,使用這個能見所見,就作了主啦,這就成了佛啦!這就是隨緣,然而就不變,仍然是成了佛啦!我們這個人都不能作主,自己把自己的本知、本見迷失了,我們這個人連能見也夠不上,只認識個所見,就是認識我所見的,就算對啦,他不知道那能見的是誰,那本見更不知道啦。
「如來藏妙真如性」,這七個字是五重玄義第二重玄義,這是顯體的文,上來解釋「如來藏」叁個字,也沒解釋完就到了時候啦,今天這又接著,稍爲一解釋,這個如,當然是不變之體;來,是隨緣之用。在如的不變之體就含著來的隨緣之用、這個來的隨緣之用就含著如的不變之體,所以這不變的時候就隨緣、隨緣的時候就不變,互相含藏啊!因此叁個字立名就叫「如來藏」。這藏字本是個藏(收藏的藏)字,怎麼念藏(寶藏的藏)呢?這個藏(寶藏的藏)就是一個動辭,含藏就是一個名詞,一定的一個名詞,這個能藏、所藏一定了,就念藏(寶藏的藏)。由這個不變之體發明隨緣之用,引出了世間上幾種事情,是爲使大家起信,相信這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又引出來呀。夜睹明星悟道,所以佛說一切法說了四十九年,總不離這個夜睹明星悟道的這個總題,大家得把這個地方記住了!你管他是講哪一部經,也離不開這個題呀,因什麼呢?佛…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玄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