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倓虛大師論文集▪P17

  ..續本文上一頁咒,方得即身成佛,以修淨土者,一生淨土,永不退轉托質寶蓮,相好自然具足故,以上四大宗旨佛金口所說,以衆生根性不同,故應機施教,乃屬于權實兼施方便法門。至于念佛法門,叁根普被,九界齊收,赅羅八教,圓攝五宗,佛稱之爲異方便。足見此法門,簡要殊勝,一切諸法,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也。

  

  諸君宿植德本,始有今日,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勝緣。尚望放下萬緣一心念佛,「都攝六根歸正念,盡回叁業向真空。」勇猛精進「不用叁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庶不辜負定西法師倡導勝會之慈心,而老衲亦有余榮焉。

  

  

  青山極樂寺開山典禮法語

  佛法無際豈有邊,先有淨業後開山。從來經教無人我,海北山南是一天。

  

  所謂佛法無邊,唯信能入。衆生難度,有願則償。若能信願實行,何憂移山抒海。古德雲:「有志者事竟成」。茲有宏法沙門,智梵行者。不避奔走勞行,發心闡揚佛化,遠走越南,有感則應。善緣際會,衆志成城。今在港九青山接讓伽藍一所,懇邀老僧開山、建剎,自愧佛法一無所長,又兼老病纏身,奈難允許。今以義不容辭,勉從其事。祇得敬請諸山長老,護法居士,善信士女,勞神遠至,同意贊成,以便前途開展。是朽人將來之厚望,又敬藉佛法,並體會來賓,惜時光之寶貴,豈可輕易空過。就境遂成道場,朽人有何貢獻。謹就古德遺光,演說幾句俚言,以敷知者耳目。

  

  空谷傳聲山不曉,長江水滿魚何知。大心但願菩薩證,喚醒石人笑噫嘻。

  

  

  迦葉阿難兩尊者開光法語

  今晨兩祖開光,可慶佛法宏昌。如來寶蓮正座,尊者侍立兩旁。初祖拳拳服臂,二祖合掌安詳。遵奉我佛家風,子孫代代承當。伏乞慈恩加被,蓮苑清淨吉祥。遠近四民皈依,道風處處播揚。尼衆叢林已振,扶起八敬之堂。叩請佛光慈注,惟願源遠流長。

  

  法身遍滿十方,接引衆生示迹。六根本具功德,大開光明通利。常隨世尊揚化,法表祖師大意。今日開權顯實,真谛即是俗谛。禅杖挑開幔帳,現出祖師模樣。法報應身無別,均是諸法實相。點開聖竅玲珑,凡聖感應道交。六根大放光明,法界處處圓融。

  

  

  功德贊

  初祖二祖。同現法身。志蓮淨苑示勝因。覺妄妄皆真。妙法甚深。供養報宏恩。南無光明藏菩薩摩诃薩

  

  

  虛雲和尚法彙序

  虛雲大師以百載光陰,盡瘁傳化,其事震爍中外今古,倓虛久仰道風,幸獲親近,追維芳躅攬茲世變,又何能已于懷,大師,其入佛境界,行菩薩行者耶?聖法毗奈耶一法不取,法法成佛,若非親符此境,其何能繁興萬行。雖被大功德铠,而成無所成,雖成無所成。而無成之化,化化無極,薄海同倫,誰能外此恩德,師先代興聖國師,世傳入聖箭令譽,今師躬臨大難,而不循他家通霄之路,亦不感于失殿離宮,可不謂之爲道精純,而臻化境也哉,豈特五家綱宗,藉以振起,而整個佛法,胥賴撐扶于不墮。籲!誠偉矣。按師生平所著諸經義疏,悉遭世變散失,茲書僅集法語,書問散文,詩集,宗源,祖贊各篇。暨師之一生化迹,以及各家贊頌,追思,紀念等文,整體巨觀,綱目燦列,讀法語啓示諸篇,俾知夫宗門雖玄,而側擊旁敲,疏導啓發。尚非無津涯可入。其有功世道,讵可限量,蓋師之吐屬,一一發自胸襟,蓋天徹地,觀其斥宗教之互诤,而尊護群經,嚴宗門之家風,而慎于記莂,佛祖言教,收來如珠走團圓,公案精微,披剝如犀分曆落。又以法運不振而魔強,戒行不嚴而法弱,曆主名山,戒法爲重,此又觀其同戒錄諸作,可概見矣。方今法運垂秋。人心陷溺,而世變亦日亟,茲書一出,倘能喚起大衆自審本分,各顧腳跟,則教乘宗乘,同是滋茂發皇,各當時機,共相舉發,行見慧日出而灼火消,大法明而世運轉。不然,則舉屬望自由自在平等安樂境界,舍共明斯道,其又孰與歸哉。

  

辛醜孟春湛山倓虛敬敘于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

  

  

  論佛法與教育法律之關系

  大法垂秋,邪魔橫滋,晚近社會上诋佛法爲消極,爲迷信,無益于人群者,幾成爲口頭禅。此固由于缁徒自身之不振作所致,亦衆生業日重,福日薄之使然也。殊不知佛法乃純理智之宗教,博大精微,于世道人心大有裨益,大之可以了脫生死,小之亦能補社會上教育之不足,法律上之不逮。蓋教育之範疇,不外體、智、德、叁育。體育一門,易學易成,惟在持之以恒。智育則科目繁多,學理深淺不一,秉賦又智愚不同,選科擇性之所近者而習之,假以時日,亦不難水到渠成。唯德育浩瀚無涯,義理邃深,不惟學者須口誦心唯,而教育更須以身示範。所謂言教不如身教,凡動靜語默,待人接物,無一不關乎德育。而德育重實行,非口耳記誦,所能了事,故在學程上,體智二育,可以畢業,但德育則無止境,能作到大德不逾閑,小德有出入,已至不易,大聖如孔子,尚有「假我數年……可以無大過矣」之歎。況博地凡夫,敢輕言畢業乎?惟有畢生孜孜困勉而行而已耳。

  

  然則德育如此之難修,可舍而不學乎?曰未可也。蓋有體育而無德育以濟之,則易流于強暴。所謂「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有智育而無德育以範之,則人易陷于奸險,所謂「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進德修業,須從良師益友,觀摩熏陶,日就月將,潛移默化,非一朝一夕所能收切。縱將學校功課全廢,專修德育,猶嫌爲日不足。故東西各國,皆以宗教補教育之罅漏。每于周末及星期,舉行講經、祈禱、藉以範圍心身,陶冶性情,法良意美,吾人主張弘揚佛法者,以叁無漏學,爲德育之極則,足可彌教育上之缺陷也。

  

  盛世重德化,淑世崇法治,傳曰:「叁辟之興皆淑也。」孔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上古劃地可以爲牢,現今法網愈密,而作奸犯科日益甚,此無他,忽德化,重法治之咎也。蓋法律只能科罪于既成,不能弭患于無形,迨犯罪之後,從而刑之,是一舉而兩傷。如殺人者處死刑,加上被殺之人,一案而死二人,其慘無倫。由此觀之,法律對于社會之效益亦微矣。殊不知人之作惡,皆由思想發生,必先有惡思想,而後方有惡事實。法律不能治思想,民不畏死,以死畏之,此法律之窮也。欲濟法律之窮,舍提倡佛法不爲功。因佛法講因果輪回,叁界爲心,萬法唯識,善惡果報,如影隨形,乃治根本之心法也。故世人不信佛法則已,苟肯信佛法,一入佛門,稍沾法味,則知善惡因果之理,真實不虛。自知有一惡念,即有一惡果隨之,決不敢輕起惡念。即偶有惡念,旋經覺照,立加屏除,決不使之相續,如此則惡事無因可生。故一人學佛,一人善良,百千萬人學佛,百千萬人忠信笃敬。馴至民德歸厚,人人習善,則慘殺鬥爭之風,無由而起,世界自然和平矣。然此所謂學佛者,系指真信切願實行之人,非陽奉陰違,純盜虛聲之謂也。欲期世界和平,非正人心不可,欲正人心,非提倡佛法不可,吾故曰:佛法能補教育之不足,能補法律之不逮。一得之言,請勿河漢,有志淑世善民者,盍留意乎。

  

  

  世人本無生死論

  蓋世界之人,本無生死,而錯認有生死,其錯認者何?乃以我的爲我也。雲何是我的,乃眼耳鼻舌身意者是,夫我者,乃見聞嗅嘗覺知者是,此乃天然之造化,豈可不識,有關大事,豈可不知,雲何爲大事,曰,生死事大,雖知事大,于生死奈何,故須知我本無生死,而妄認生死者。以其不自承認,致我佛大覺世尊,非生現生,非滅現滅,大開方便法門普度渾迷黎庶,或說比喻,或說因緣,俯就衆生,甚至眉毛拖地,如是俯就,吾人誰不應信,誰不當學,所謂應學應信者唯自爲佛也。佛者覺也,吾人誰無知覺,可不信自信,學自學乎,佛法無邊,唯信能入,所以四十二個妙陀羅(譯總持)皆由十信入,所入者,要以見聞嗅嘗覺知,以其本無生死故,所入之法者,無非回生換熟,回生者,無非回其見聞等之我也。換熟者乃換去眼耳鼻舌等之我的也,又其造作之功能,唯在意識之能力,可爲功之魁,亦作罪之首,慎矣哉,其可輕乎哉。

  

  

  青島湛山寺十六尊者畫像開光法語

  拄杖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理不自顯。因事而明。今日良辰有一盛大因緣。乃本寺大護法林耕宇居士。敬獻十六尊者繪像。供于本寺大殿兩序。隨侍如來。成就常住叁寶。功德無量。以此功德回向法界衆生。一一悉登彼岸。微塵剎海。在在共出迷津。上報四恩。下濟叁途。故請山僧上堂說法。秉教開光。圓成事理。竊想法本無法。豈有可說。若先說即無說。遂說遂成妙法。夫妙法者。乃以無法爲法也。所謂無法爲法者。是一切法。法無法相。無無無相。相無相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諸上座會得麼。挂杖曰。雞鳴犬吠通真谛。漁唱樵歌會上乘。西序拄杖說法。拄杖曰。以此一枝禅杖。豎窮叁際。橫遍十方。撥開事理二障。點透七竅玲珑。催感世界和平。天下人民共享幸福。欲享究竟幸福。且道句甚麼呢。振仗曰。從來平等無人我。莫向個中問是非。

  

  東序拄杖說法。拄杖曰。東序座上八尊者。萬法皆空無人我。禅杖挑開煩絲。五眼六通因果。觀察因果果如何。不過受者是作者。隨佛揚化奏奇功。娑婆速現安樂國。欲享極端安樂。且道句什麼呢。振杖曰。若學尊所求。無所求中是真樂。

  

  (晉江林耕宇居士。以家藏十六尊者畫像送湛山寺供奉。像爲長沙陳琳依後蜀貫休禅師石本精繪。神彩生動。須眉欲張。較原本有過之無不及。宇內若無副本。堪稱孤寶。居士特于上元節恭請倓公說法開光。是日四衆雲集。途爲之塞。經聲佛號。響徹山谷。誠勝會也。謹錄法語。用飨有緣。)

  

侍者保賢附識

  

  

  來果禅師禅七開示…

《倓虛大師論文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