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薩爲教化衆生,而以其神通力變化成種種相貌。其中,佛爲地前凡夫等利益之事,而變現之佛身或菩薩等身,稱爲「變化身」、「應化身」、「應化佛」;爲五道之衆生而變現鬼畜等身,稱爲「化身」;無而忽有之佛形、菩薩形、人形、鳥形等,稱爲化佛、化菩薩、化人、化鳥。又佛爲教化凡夫,應機所變現淨、穢之國土,稱爲「變化土」、「化土」。
②真如:即指徧布于宇宙萬物之中的最真實的本體,爲一切萬有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空性」。它有許多異名,「如如」、「如實」、「法性」、「實際」、「實相」、「如來藏」、「法身」、「佛性」等等。
③呼響:指在山谷中對于呼叫的反應,即回聲。
④離垢藏:指「如來藏自性清淨心」,指于一切衆生之煩惱身中,所隱藏之本來清淨(即自性清淨)的如來法身。因爲如來藏雖覆藏于煩惱中,卻不爲煩惱所汙,具足本來絕對清淨而永遠不變的本性,因此稱之爲「離垢藏」。
【語譯】寂靜音海夜神爲善財童子回答「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法門」所具的境界問題:「善男子!我進入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光明海。又,善男子!此解脫法門是沒有邊緣的,因爲其完全進入一切法界門的緣故;此解脫法門沒有盡頭,因爲其與發一切智所具的本性之心相同的緣故;此解脫法門是沒有邊際的,因爲其進入無邊無際的一切衆生心想之中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甚深,因爲其是寂靜智慧所知之境界的緣故;此解脫法門廣大,因爲其周徧一切如來的境界的緣故;此解脫境界不會壞滅,因爲其是菩薩智眼之所知的緣故;此解脫境界沒有底現,因爲其窮盡了法界之源泉與根底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就是普門,因爲從一事之中完全看見一切諸神變的緣故;此解脫境界最終沒有什麼可以執取的,因爲一切法身與其相等沒有區別的緣故;此解脫境界最終沒有生的情形發生,因爲其能了知如幻之法的緣故。
「此解脫境界猶如影像,是一切智之願光所生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變化』,從中化生出菩薩諸勝行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地,因爲其是一切衆生所依之處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水,能夠以大悲滋潤一切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火,能夠使衆生的貪愛之水幹涸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風,能夠使諸衆生迅速進入一切智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海,因爲其以種種功德莊嚴一切諸衆生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須彌山,因爲它是能夠生出一切智的法寶海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大城郭,因爲其是一切妙法之所莊嚴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虛空,因爲其能夠完全容納叁世佛之神力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雲,因爲其能夠完全爲衆生降下法雨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淨日,因爲其能夠破除衆生無知之黑暗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滿月,因爲其能夠成爲滿足衆生廣大福德的大海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真如,因爲其能夠完全周徧一切處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自己的影子,因爲其是從自己的善業所化生出來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對于高呼的回響,因爲其可以隨其所應爲其說法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鏡子,因爲其可以針對衆生之心而照現出影像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大樹王,因爲其能夠開敷出一切神通花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金剛,因爲其是從本已來不可毀壞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同如意珠,因爲其能夠出生無量自在力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同離垢藏,因爲其摩尼寶王可以示現一切叁世如來諸神力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同喜幢摩尼寶,因爲其能夠平等生出一切諸佛旋轉*輪的聲音的緣故。善男子!我現今爲你說這些譬喻,你應該順此思惟,隨順悟入這些境界。」
爾時,善財童子白寂靜音海夜神言:「大聖!雲何修行,得此解脫?」
夜神言:「善男子!菩薩修行十大法藏,得此解脫。何等爲十?一修布施廣大法藏,隨衆生心悉令滿足;二修淨戒廣大法藏,普入一切佛功德海;叁修堪忍廣大法藏,能徧思惟一切法性;四修精進廣大法藏,趣一切智恒不退轉;五修禅定廣大法藏,能滅一切衆生熱惱;六修般若廣大法藏,能徧了知一切法海;七修方便廣大法藏,能徧成熟諸衆生海;八修諸願廣大法藏,徧一切佛剎、一切衆生海,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九修諸力廣大法藏,念念現于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國土,成等正覺常不休息;十修淨智廣大法藏,得如來智,徧知叁世一切諸法無有障礙。善男子!若諸菩薩安住如是十大法藏,則能獲得如是解脫,清淨增長,積集堅固①,安住圓滿。」
【章旨】善財童子向寂靜音海夜神請教解脫的根據。寂靜音海夜神以「十大法藏」即「十度」作爲證成此法門的根據。
【注釋】①堅固:樹之根株不能拔者叫「堅」,跟從他物不變原態叫「固」。佛典中常常以之比喻心念之不變不動。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又向寂靜音海夜神請教:「大聖!如何修行纔能獲得這一解脫法門呢?」
寂靜音海夜神回答說:「善男子!菩薩修行十大法藏就得以獲此解脫法門。十大法藏是什麼呢?一修習布施廣大法藏,針對衆生使其都得到滿足;二修習淨戒廣大法藏,完全進入一切佛功德海;叁修習堪忍廣大法藏,能徧思惟一切法性;四修習精進廣大法藏,進入一切智永遠不退轉;五修習禅定廣大法藏,能夠使一切衆生滅除身心的焦熱苦惱;六修習般若廣大法藏,能夠完全了知一切法之海;七修習方便廣大法藏,能夠完全成熟諸衆生海;八修習諸願廣大法藏,徧一切佛土、一切衆生海,盡未來劫修習菩薩行;九修習諸力廣大法藏,念念顯現于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國土,成等正覺常不休息;十修習清淨智廣大法藏,得獲如來智,完全知曉叁世一切諸法而無有障礙。善男子!若諸菩薩安住于如此十大法藏,就能夠獲得如此解脫,清淨增長,積集堅固之心,安住于圓滿之境。」
善財童子言:「聖者!汝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善男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①東,過十世界海,有世界海名『一切淨光寶』。此世界海中,有世界種②,名『一切如來願光明音』;中有世界,名『清淨光金莊嚴』,一切香金剛摩尼王爲體,形如樓閣,衆妙寶雲以爲其際,住于一切寶璎珞海,妙宮殿雲而覆其上,淨穢相雜。
「此世界中,乃往古世,有劫名『普光幢』,國名『普滿妙藏』,道場名『一切寶藏妙月光明』,有佛名『不退轉法界音』,于此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于爾時,作菩提樹神,名『具足福德燈光明幢』,守護道場;我見彼佛成等正覺、示現神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即于此時,獲得叁昧,名『普照如來功德海』。此道場中,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法樹威德山』;我時命終,還生此中,爲道場主夜神,名『殊妙福智光』,見彼如來轉正*輪、現大神通,即得叁昧,名『普照一切離貪境界』。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一切法海音聲王』;我于彼時,身爲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叁昧,名『生長一切善法地』。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寶光明燈幢王』;我于彼時,身爲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叁昧,名『普現神通光明雲』。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功德須彌光』;我于彼時,身爲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叁昧,名『普照諸佛海』。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法雲音聲王』;我于彼時,身爲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叁昧,名『一切法海燈』。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智燈照耀王』;我于彼時,身爲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叁昧,名『滅一切衆生苦清淨光明燈』。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法勇妙德幢』;我于彼時,身爲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叁昧,名『叁世如來光明藏』。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師子勇猛法智燈』;我于彼時,身爲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叁昧,名『一切世間無障礙智慧輪』。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智力山王』;我于彼時,身爲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叁昧,名『普照叁世衆生諸根行』。
「善男子!『清淨光金莊嚴世界普光明幢劫』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如來出興于世。我于彼時,或爲天王,或爲龍王,或爲夜叉王,或爲幹闼婆王,或爲阿修羅王,或爲迦樓羅王,或爲緊那羅王,或爲摩睺羅伽王,或爲人王,或爲梵王,或爲天身,或爲人身,或爲男子身,或爲女人身,或爲童男身,或爲童女身,悉以種種諸供養具,供養于彼一切如來,亦聞其佛所說諸法。從此命終,還即于此世界中生,經佛剎微塵數劫修菩薩行。
【章旨】善財童子又向寂靜音海夜神請教修成此法門的時間。寂靜音海夜神最初在「一切淨光寶世界海」中的「清淨光金莊嚴世界普光明幢劫」修行,後又從其余剎海中發心修行。
【注釋】①華藏莊嚴世界海:又作「蓮華藏世界」、「華藏界」,相當于十佛之境界,系就「證入生」之位而言。即十佛攝化之諸種世界,爲「國土海」之對稱。華嚴宗約因、果而分佛土爲二類,以「果分不可說土」爲國土海,即圓融自在不可言說的佛境界。以「因分可說土」爲世界海,即因位菩薩所居、佛所教化之世界。
②世界種:佛教中有「五重世界」的說法。《大智度論》卷五十有文曰:「叁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一時起,一時滅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數,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數,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種;如是世界種十方無量,是名一佛世界。」後來的《華嚴經》注家引用六十《華嚴經》卷五十六的說法,將第二重「一佛世界」改稱爲「世界性」,這樣便構成了一個關于「世界」構成的系列:「一世界」、「一世界性」、「一世界海」、「一世界種」、「一佛世界」。其中,「種」爲「種類」,也是「因義」。積集世界海,共安一處,攝諸同類,此爲第五重「一佛世界」作其「因」之種子,故名爲「世界種」。
【語譯】善財童子又向寂靜音海夜神問道:「聖者!你發阿耨…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