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虐待,對于刑訟之事也都處理得很恰當,使孤獨者都得到安穩。
『過去那些衆生,各各互相殘害,飲血而吃肉,現今都生起慈心。過去那些衆生,貧窮而缺少衣服,以草遮蔽自己的身體,饑餓瘦弱如同餓鬼。大王興世之後,粳米自自然然而得以産生,樹中生長出美妙的衣服,男女都以之作爲裝飾。過去競相爲了微利,非法而互相陵奪;今日衆生一同豐收充足,如同在帝釋園遊賞。過去這些人作惡多端,非分地産生貪染,對于別人的妻子以及童女,以種種手段相侵逼。現今看見他人的妻子,即便是端正而裝飾美麗,但心中卻無有染著,就猶如兜率天王。過去的那些衆生,妄言不真實,幹些非法之事而得不到如何修行的利益,以谄曲之心投合別人的心意。現今的這些衆生,都遠離諸惡言,其心都變得柔軟,說話也都溫柔。過去的那些衆生,對于那些實行種種邪法的人卻合掌恭敬地禮拜,其做法就如同牛羊狗豬之類。現今這些衆生聽聞王的正法,悟解而除去了邪見,了知了苦樂之報,都是從因緣生起的。
「大王演說的美妙聲音,使聽到的人都感到欣慰快樂;這種聲音是梵天、帝釋的聲音所不能相比的。大王所有的由許多珍寶構成的寶蓋,高高地處在虛空之中,是以琉璃爲杆的,再以摩尼網覆蓋其上。此網上的金鈴自然發出聲音,如來以雅音相和,宣揚微妙之法,除滅衆生之惑。又廣泛地演說十方諸佛土以及一切諸劫中的如來及其眷屬的美妙、高超。又接著演說過去十方土以及那些國土中的一切如來的所具的境界。又發出微妙音,在閻浮界到處傳播,廣說人、天等所具的種種不同的業。衆生聽說這些之後,知曉自己的諸業之藏,遠離諸惡而勤奮修行,回向佛之菩提。
「此位國王的父親名叫『淨光明』,國王的母親叫『蓮華光』。在五濁出現之時,是這位『淨光明』王在治理天下。當時有一處廣大的園林,園林中有五百個池塘,每一個池塘都有一千棵樹環繞,各各有花在其上盛開。在這些池塘的岸上,建立了一座千柱堂,欄杆等裝飾,一切無不具備。當末世惡法生起之時,積年不降雨,池塘河流都全部幹竭了,草木都枯槁了。當『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出生七日之前,先顯現出靈瑞之相;見者都心中想到救世之主應該出現了。當時在中夜,大地出現六種震動;有一寶花池,放射出光明猶如太陽出來一樣。五百諸池之內,功德水都充滿池塘,枯樹也都生出新枝,其花、葉茂盛。池水都充滿,流到一切地方,並且到達閻浮地,無不非常洽當。藥草及諸樹,百谷苗稼等,枝葉花果實,一切都很繁盛。溝坑及高地,種種高處和低窪之處,如此一切地,無不都很平坦。荊棘沙礫等,所有諸雜穢之處,都在一念中,變成衆寶之玉。衆生看見這些之後,歡喜而贊歎,都說獲得了善利,如同口渴之時得以飲用美水。這時的那位光明王以及無數的眷屬,整齊地准備好車馬,遊觀諸園林。五百諸池之內,有一處名爲『慶喜』的池塘,池塘上建有法堂,父王在此居住。此位老國王對自己的妻子說:『我想起在七日之前的夜間,中夜大地震動,此中有光出現。』這時那花池之內,千葉蓮花生出,光如千日照耀,上徹須彌山頂。金剛以爲莖,閻浮金爲蓮臺,衆多珍寶以爲花葉,以妙香作爲須蕊。有王從這朵蓮花之上生出,端身而結跏坐,有相、好作爲莊嚴,天神都恭敬地對待他。先王産生大歡喜,進入池中將其親自抱持出來,持以授給妻子說:『這是你的兒子,你應該感到榮幸。』
「此時,寶藏都從地下湧出,寶樹上都産生妙衣,天樂演奏出美聲,充滿虛空之中。一切諸衆生,都産生大歡喜,合掌稱贊希有:『好啊,世間的救護者!』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這時放出身光,普照于一切,能使四天下的黑暗全部除掉,疾病也都除滅了。夜叉、羅剎鬼等所有一切都自己藏匿起來。惡名以及失去善的利益,橫死以及被疾病所控製,如此種種苦都得以除滅,一切衆生都得到歡喜。凡是衆生之類,都以對待父母之禮對待對方,遠離諸惡而生起慈心,專門求取一切智。關閉諸惡趣,開示受生人、天之路,宣揚一切智,度脫諸衆生。我等見到大王普徧獲得善利,沒有歸宿以及沒有導師的衆生,一切衆生都得到安定快樂。」
「這時,寶光明童女,以偈贊歎『一切法音圓滿蓋』王之後,在其周圍繞行無量圈,合掌頂禮國王。然後曲躬恭敬,在國王的面前站住。
「時,彼大王告童女言:『善哉!童女!汝能信知他人功德,是爲希有。童女!一切衆生,不能信知他人功德。童女!一切衆生,不知報恩,無有智慧,其心濁亂,性不明了,本無志力,又退修行;如是之人,不信不知菩薩如來所有功德神通智慧。童女!汝今決定求趣菩提,能知菩薩如是功德。汝今生此閻浮提中,發勇猛心,普攝衆生,功不唐捐,亦當成就如是功德。』王贊女已,以無價寶衣,手自授與寶光童女並其眷屬,一一告言:『汝著此衣。』時,諸童女雙膝著地,兩手承捧,置于頂上,然後而著;既著衣已,右繞于王,諸寶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衆人見之,鹹作是言:『此諸女等,皆悉端正,如淨夜天①星宿莊嚴。』
「善男子!爾時一切法音圓滿蓋王者,豈異人乎?今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是也。光明王者,淨飯王②是。蓮華光夫人者,摩耶夫人③是。寶光童女者,即我身是。其王爾時以四攝法所攝衆生,即此會中一切菩薩是,皆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或住初地乃至十地,具種種大願,集種種助道,修種種妙行,備種種莊嚴,得種種神通,住種種解脫,于此會中處于種種妙法宮殿。」
爾時,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爲善財童子,欲重宣此解脫義而說頌言:「我有廣大眼,普見于十方,一切剎海中,五趣輪回④者。亦見彼諸佛,菩提樹下坐,神通徧十方,說法度衆生。我有清淨耳,普聞一切聲,亦聞佛說法,歡喜而信受。我有他心智,無二無所礙,能于一念中,悉了諸心海。我得宿命智⑤,能知一切劫,自身及他人,分別悉明了。我于一念知,剎海微塵劫,諸佛及菩薩,五道衆生類。憶知彼諸佛,始發菩提願,乃至修諸行,一一悉圓滿。亦知彼諸佛,成就菩提道,以種種方便,爲衆轉*輪。亦知彼諸佛,所有諸乘海,正法住久近,衆生度多少。我于無量劫,修習此法門;我今爲汝說,佛子汝應學。
【章旨】「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稱贊「寶光明」童女能夠深信他人功德,並且以寶衣攝持寶光明童女及其眷屬。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告訴善財童子,當時的「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就是現今的毗盧遮那佛,而「光明王」就是淨飯王,蓮花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寶光明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
【注釋】①淨夜天:指明淨的夜晚的天空。
②淨飯王:即釋迦牟尼佛的父親。
③摩耶夫人:即釋迦牟尼佛的母親。
④五趣輪回:有情衆生在五道之中依照自己的業力而往來受生。「五趣」是指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言「五趣」是將「六道」之中的「阿修羅道」歸結于「天道」或者歸結于「天道」與「鬼道」之中。
⑤宿命智:即能夠知曉衆生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果報的智慧。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繼續對善財童子說:「這時,那位『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告訴『寶光明』童女說:『好啊!童女!你能夠信知他人的功德,這確實是非常希有的。童女!這裏的所有衆生都不能信知他人的功德。童女!一切衆生,都不知曉報恩,無有智慧,其心濁亂,其性不明了,本來就無意志力,其修行也都退轉;如此之人,不相信也不知曉菩薩、如來的所有功德神通智慧。童女!你現今決定求取菩提,能夠知曉菩薩如此功德。你現今生在此閻浮提中,發勇猛心,普攝衆生,功不白白浪費,也應當成就如此功德。』這位大王稱贊童女之後,以無價的寶衣,親手授與寶光童女及其眷屬,並且一一告訴她們:『你穿上這件衣服。』這時,諸位童女雙膝著地,兩手承捧,置于頂上,然後就穿在身上;穿上這件衣服之後,在大王的周圍右繞,在諸寶衣中都發出如同一切星宿所具有的光明。衆人看見後,都這樣說:『此諸女等,都很端正,如淨夜天的星宿般莊嚴。』
「善男子!那時的『一切法音圓滿蓋王』難道是別人嗎?就是現今的毗盧遮那佛啊。光明王,就是淨飯王啊。蓮華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寶光童女就是我的前身啊。這位國王那時以四攝法所攝的衆生,也就是此會中的一切菩薩,他們都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獲得不退轉,或者住于初地乃至十地,具備種種大願,積集種種助道,修行種種妙行,具備種種莊嚴,獲得種種神通,住于種種解脫,在此會中住于種種妙法宮殿。」
這時,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爲善財童子想再次講解這一解脫法門的含義,就說出如下偈頌:(偈頌的語譯略)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诃薩,親近供養一切諸佛,入一切智大願海,滿一切佛諸願海;得勇猛智,于一菩薩地,普入一切菩薩地海;得清淨願,于一菩薩行,普入一切菩薩行海;得自在力,于一菩薩解脫門,普入一切菩薩解脫門海。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道場中,有一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汝詣彼問:菩薩雲何教化衆生,令趣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雲何嚴淨一切佛剎?雲何承事一切如來?雲何修行一切佛法?」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章旨】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又向善財童子推薦此道場中的「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告別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夜神,繼續前行求法。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最後向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只是知曉這一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如同諸位菩薩一樣,親近供養一切諸佛,進入一切智大願之海,滿足一切佛諸願之海;獲得勇猛智,以一菩薩地,完全進入一切菩薩地之海;獲得清淨願,以一菩薩行,…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