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26

  ..續本文上一頁香、幢幡、寶蓋諸莊嚴具,隨有所求,靡不周給。經半月已,于最後日,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城邑人民及諸外道,悉來集會。

  「時,『*輪音虛空燈王』如來,知諸衆生調伏時至,與大衆俱,天王圍繞,龍王供養,夜叉王守護,幹闼婆王贊歎,阿修羅王曲躬頂禮,迦樓羅王以清淨心散諸寶華,緊那羅王歡喜勸請,摩睺羅伽王一心瞻仰,來入彼會。

  「爾時,太子及諸大衆,遙見佛來,端嚴殊特,諸根寂定如調順象,心無垢濁如清淨池,現大神通,示大自在,顯大威德,種種相好莊嚴其身,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一切毛孔出香焰雲,震動十方無量佛剎,隨所至處普雨一切諸莊嚴具;以佛威儀,以佛功德,衆生見者,心淨歡喜,煩惱消滅。

  「爾時,太子及諸大衆五體投地,頂禮其足,安施床座,合掌白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唯願哀愍,攝受于我,處于此座!』以佛神力,淨居諸天即變此座爲香摩尼蓮華之座。佛坐其上,諸菩薩衆亦皆就座周匝圍繞。時,彼會中一切衆生,因見如來,苦滅障除,堪受聖法。

  「爾時,如來知其可化,以圓滿音,說修多羅,名《普照因輪》,令諸衆生隨類各解。時,彼會中有八十那由他衆生,遠塵離垢,得淨法眼;無量那由他衆生,得無學地;十千衆生,住大乘道,入普賢行,成滿大願。當爾之時,十方各百佛剎微塵數衆生,于大乘中,心得調伏;無量世界一切衆生,免離惡趣,生于天上。善伏太子即于此時,得菩薩教化衆生令生善根解脫門。

  【章旨】善伏太子到王都城北的「日光園林」做布施。在半月的最後一日,*輪音虛空燈王如來與其眷屬一起前往日光園林爲善伏太子及其會衆宣說《普照因輪》經,善伏太子因此而獲得「菩薩教化衆生令生善根解脫」法門。

  【注釋】①無學:爲「有學」的對稱。雖然已知佛教之真理,但未斷迷惑,尚有所學者,稱爲「有學」。相對于此,「無學」指已達佛教真理之極致,無迷惑可斷,亦無可學者。聲聞乘四果中之前叁果「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爲「有學」,第四阿羅漢果爲「無學」。

  【語譯】「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繼續給善財童子宣說自己證得菩提心的機緣:「當時,在寶莊嚴城北有一處名爲『日光』的園林,這是昔日布施的場所。太子前往那裏,設立布施大會;飲食、衣服、花鬘、璎珞、塗香、末香、幢幡、寶蓋諸莊嚴具,隨有所求,無不周到地供給。布施半月之後,在最後一天,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市民以及諸外道,都前來集會。

  「這時,『*輪音虛空燈王』如來知曉調伏諸位衆生的時機成熟了,便與, 這些大衆一起前來此會。當時,*輪音虛空燈王如來被天王所圍繞,被龍王所供養,被夜叉王所守護,幹闼婆王贊歎,阿修羅王曲躬頂禮,迦樓羅王以清淨心撒播諸寶花供養,緊那羅王歡喜勸請,摩睺羅伽王一心瞻仰。

  「這時,太子以及諸位大衆,遠遠看見佛來,端嚴殊特,諸根寂定如調順的大象,心無垢濁如清淨池,顯現出大神通,顯示出大自在,顯現出大威德,以種種相、好莊嚴其身,放出大光明普照世界,在一切毛孔中發出香焰雲,震動十方無量佛土,隨所至處普雨一切諸莊嚴具;以佛的威儀,以佛的功德,使得看見這一切的衆生都心淨歡喜,消滅煩惱。

  「這時,太子以及諸位大衆五體投地,頂禮佛的雙足,安施床座,合掌禀告佛說:『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唯願哀愍,攝受我們處于此座!』憑借佛的神力,淨居諸天立即將此座變化爲香摩尼蓮華之座。佛坐于其上,諸菩薩衆也都就座于周圍圍繞。這時,這一布施會中的所有衆生,因爲看見如來而滅除衆苦和障礙,可堪接受聖法。

  「這時,如來知曉這些衆生可以化度,便以圓滿音演說修多羅,名爲《普照因輪》,使諸位衆生隨類各解。這時,這一會中有八十那由他衆生,遠塵離垢,獲得清淨法眼;無量那由他衆生,獲得無學地;一萬名衆生,住于大乘道,進入普賢行,圓滿成就大願。當此之時,十方各百佛土微塵數的衆生,在大乘中,其心得以調伏;無量世界的一切衆生,得以脫離惡趣,生于天上。善伏太子就在此時,獲得菩薩教化衆生令生善根解脫門。

  「善男子!爾時太子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我因往昔起大悲心,舍身、命、財救苦衆生,開門大施供養于佛,得此解脫。佛子當知,我于爾時,但爲利益一切衆生,不著叁界,不求果報,不貪名稱,不欲自贊輕毀于他,于諸境界無所貪染、無所怖畏,但莊嚴大乘出要之道,常樂觀察一切智門,修行苦行,得此解脫。

  「佛子!于汝意雲何,彼時五百大臣,欲害我者,豈異人乎?今提婆達多等五百徒黨是也。是諸人等,蒙佛教化,皆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未來世,過須彌山微塵數劫,爾時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寶光』,于中成佛。其五百佛次第興世,最初如來,名曰『大悲』;第二,名『饒益世間』;第叁,名『大悲師子』;第四,名『救護衆生』;乃至最後,名曰『醫王』。雖彼諸佛大悲平等,然其國土、種族、父母、受生、誕生、出家、學道、往詣道場、轉正*輪、說修多羅、語言、音聲、光明、衆會、壽命、法住及其名號,各各差別。

  「佛子!彼諸罪人,我所救者,即拘留孫等賢劫千佛,及百萬阿僧祇諸大菩薩──于無量精進力名稱功德慧如來所,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今于十方國土,行菩薩道,修習增長此菩提,教化衆生,令生善根解脫者是。時勝光王,今薩遮尼幹子大論師是。時王宮人及諸眷屬,即彼尼幹六萬弟子──與師俱來,建大論幢,共佛論議,悉降伏之,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者是。此諸人等,皆當作佛,國土、莊嚴、劫數、名號,各各有異。

  「佛子!我于爾時救罪人已,父母聽我舍離國土、妻子、財寶,于*輪音虛空燈王佛所出家學道。五百歲中,淨修梵行,即得成就百萬陀羅尼、百萬神通、百萬法藏、百萬求一切智勇猛精進,淨治百萬堪忍門②,增長百萬思惟心,成就百萬菩薩力,入百萬菩薩智門,得百萬般若波羅蜜門,見十方百萬諸佛,生百萬菩薩大願;念念中,十方各照百萬佛剎;念念中,憶念十方世界前後際劫百萬諸佛;念念中,知十方世界百萬諸佛變化海;念念中,見十方百萬世界所有衆生種種諸趣,隨業所受生時、死時、善趣、惡趣、好色、惡色,其諸衆生種種心行、種種欲樂、種種根性、種種業習、種種成就,皆悉明了。

  【章旨】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說,那位善伏太子就是自己的前身。

  【注釋】①提婆達多:又作「調達」,是淨飯王之弟斛飯王之子,阿難的兄長,與佛陀是堂兄弟。傳說他曾經修行十二年,誦八萬法,得五神通,在阿阇世王的支持下,欲得到教權,因而與佛陀産生沖突。佛教經典都說其以破壞佛法爲能事。實際上,調達與佛陀持有不同見解,後來另立教團,其性質與當時的外道相同。

  ②忍門:指忍受違逆之境,對于他人之損惱而不起瞋恨、報複心的法門,爲佛教修行之門中的第叁門。

  【語譯】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那時的那位太子難道是別人嗎?他就是我的前身。我因爲在往昔發起大悲之心,舍棄身、命、財而救度苦難中的衆生,開門大施供養于佛,獲得這一解脫法門。佛子,你應當知道,我在那時,只是爲了利益一切衆生,不執著叁界,不追求果報,不貪圖名譽,不欲自贊輕毀別人,對于諸境界無所貪染、無所怖畏,只是莊嚴大乘出離苦難之道的要點,常樂觀察一切智門,修行苦行,獲得這一解脫法門。

  「佛子!你以爲如何呢?那時的五百位大臣以及想害我的,難道是別人嗎?就是現今的提婆達多等五百徒黨啊。這些人等,承蒙佛的教化,都應該獲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在未來世過須彌山微塵數劫,那時有一名爲『善光』的劫,世界名爲『寶光』,這五百徒衆于此世界成佛。其五百佛次第興世,最初如來的名爲『大悲』;第二名爲『饒益世間』;第叁位名爲『大悲師子』;第四位名爲『救護衆生』;乃至最後一位佛名爲『醫王』。雖然諸佛大悲平等,然而其國土、種族、父母、受生、誕生、出家、學道、往詣道場、轉正*輪、說修多羅、語言、音聲、光明、衆會、壽命、法住及其名號,各各不同。

  「佛子!那些被我所救的罪人也就是拘留孫等賢劫千佛以及百萬阿僧祇諸大菩薩。他們在『無量精進力名稱功德慧』如來的所在,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在當今的十方國土修行菩薩道,修習增長此菩提,教化衆生,使其産生善根解脫。當時的勝光王,就是現今的薩遮尼幹子大論師。當時王宮中的人及諸眷屬,也就是尼幹六萬名弟子。他們與其師一起來,建大論幢,與佛一起論議,最後被佛全部降伏,佛爲他們授給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此諸人等,都應當作佛,國土、莊嚴、劫數、名號也各不相同。

  「佛子!我在那時拯救罪人之後,父母允許我舍棄遠離國土、妻子、財寶,在*輪音虛空燈王佛所出家學道。五百歲中,淨修梵行,就獲得了成就百萬陀羅尼、百萬神通、百萬法藏、百萬求一切智勇猛精進,淨治百萬堪忍門,增長百萬思惟心,成就百萬菩薩力,進入百萬菩薩智門,獲得百萬般若波羅蜜門,看見十方百萬諸佛,産生百萬菩薩大願;在念念中,十方各照百萬佛土;在念念中,憶念十方世界前後際劫百萬諸佛;在念念中,知曉十方世界百萬諸佛變化海;在念念中,看見十方百萬世界所有衆生種種諸趣,隨業所受生時、死時、善趣、惡趣、好色、惡色,其諸衆生種種心行、種種欲樂、種種根性、種種業習、種種成就,都完全都明了。

  「佛子!我于爾時命終之後,還複于彼王家受生,作轉輪王,彼*輪音虛空燈王如來滅後,次即于此值法空王如來,承事供養;次爲帝釋,即此道場值天王藏如來,親近供養;次爲夜摩天王,即于此世界值大地威力山如來,親近供養;次爲兜率天王,即于此…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