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29

  ..續本文上一頁的道心;發起無谄诳之心,以之才能獲得如實之智;發起如說行之心,由此修習菩薩之道;發起不诳諸佛之心,由此守護一切佛的弘大誓願;發起一切智願之心,盡未來而化度衆生永不休息。菩薩以如此與佛土微塵數相同的菩提心的功德,纔能有可能生于如來家。這就是菩薩第二受生之藏。

  「如何名爲『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善男子!菩薩生起觀想一切法門海之心,生起回向一切智圓滿道之心,生起正念無過失業之心,生起一切菩薩叁昧海清淨之心,生起修成一切菩薩功德之心,生起莊嚴一切菩薩道之心,生起求一切智大精進之行、修習諸功德如劫火熾然而無休息之心,生起修普賢行教化一切衆生之心,生起善學一切威儀、修習菩薩功德、舍棄遠離一切所有、住于無所有的真實之心。這就是菩薩第叁受生之藏。

  「如何名爲『以深淨心普照叁世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具有清淨增上之心,獲得如來菩提心之光,進入菩薩方便之海,其心堅固猶如金剛,背舍一切可能受生于六道之中的有爲萬法,成就一切佛之自在力,修習殊勝之行,具備菩薩根,其心明潔,願力不動,常被諸佛之所護念,破壞一切如同大山的諸障礙,由此完全作爲衆生的所依之處。這就是菩薩第四受生之藏。

  「如何名爲『平等光明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具足衆行,完全全面教化衆生;世間一切所有的東西,都能夠舍棄;住于佛的究竟淨戒境界;具足忍法,成就諸佛所具的究竟根本的法忍光明;以廣大的精進之力而趣向一切智,到達解脫的彼岸;修習種種禅定,證得普門定;圓滿成就清淨佛智,以智慧之日,明照諸法;獲得無礙之眼,見到諸佛之海,悟入一切真實的法性;對于一切世間,只要是見到的都會歡喜,善于並且能夠修習如實法門。這就是菩薩第五受生之藏。

  「雲何名『生如來家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生如來家,隨諸佛住,成就一切甚深法門,具叁世佛清淨大願,得一切佛同一善根,與諸如來共一體性,具出世行白淨善法,安住廣大功德法門;入諸叁昧,見佛神力;隨所應化,淨諸衆生;如問而對,辯才無盡。是爲菩薩第六受生藏。

  「雲何名『佛力光明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深入佛力,遊諸佛剎心無退轉,供養承事菩薩衆會無有疲厭,了一切法皆如幻起,知諸世間如夢所見,一切色相猶如光影,神通所作皆如變化,一切受生悉皆如影,諸佛說法皆如谷響,開示法界鹹令究竟。是爲菩薩第七受生藏。

  「雲何名『觀普智門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住童真位,觀一切智一一智門,盡無量劫開演一切菩薩所行,于諸菩薩甚深叁昧心得自在,念念生于十方世界諸如來所,于有差別境入無差別定,于無差別法現有差別智,于無量境知無境界,于少境界入無量境,通達法性廣大無際,知諸世間悉假施設,一切皆是識心①所起。是爲菩薩第八受生藏。

  「雲何名『普現莊嚴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能種種莊嚴無量佛剎,普能化現一切衆生及諸佛身,得無所畏②,演清淨法,周流法界,無所障礙;隨其心樂,普使知見,示現種種成菩提行,令生無礙一切智道;如是所作不失其時,而常在叁昧毗盧遮那智慧之藏。是爲菩薩第九受生藏。

  「雲何名『入如來地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悉于叁世諸如來所受灌頂法③,普知一切境界次第。所謂:知一切衆生前際後際殁生次第、一切菩薩修行次第、一切衆生心念次第、叁世如來成佛次第、善巧方便說法次第,亦知一切初、中、後際所有諸劫若成若壞名號次第。隨諸衆生所應化度,爲現成道功德莊嚴,神通說法,方便調伏。是爲菩薩第十受生藏。

  【章旨】第六藏、第七藏相應于第八地,第八藏相應于第九地,第九藏相應于第十地,第十藏相應于等覺入如來地。

  【注釋】①識心:即「心王」。佛教認爲,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識各有「心王」與「心所」,識之本體爲心王,與之相應而起之作意、觸、受等分別作用爲「心所有法」,略稱「心所」。

  ②無所畏:指佛、菩薩在說法作師子吼時所具有的四種智力,又稱「四無畏」。佛的四無所畏與菩薩的四無所畏不同。菩薩具諸智慧,于衆中說法,無恐畏之相,故名「無所畏」。菩薩的「四無所畏」爲:第一「能持無所畏」,即菩薩聞持、憶念一切法不忘失,于衆中說法時無所怖畏。第二「知根無所畏」,即菩薩知一切衆生根機之利鈍,隨其所應說法無所畏。第叁「決疑無所畏」,即菩薩抉擇一切衆生疑難,如法應答無所怯懼。第四「答報無所畏」,即菩薩對一切所問,如法自在于應答酬報無所怖畏。

  ③灌頂法:此指菩薩從第九地進入第十「法雲地」時,諸佛以智水灌其頂,以爲受法王職之證明,此稱「受職灌頂」,或稱「授職灌頂」。

  【語譯】妙德圓滿神在繼續給善財童子講解「菩薩受生藏」:「如何名爲『生如來家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生于如來家,跟隨諸佛所住的境界,成就了一切最深邃的法門,具有叁世佛的清淨大願,獲得了與一切佛相同的善根,與諸如來擁有相同的體性,具足出離世間的行爲所擁有的清淨善法,安住于廣大的功德法門;證入了諸叁昧,看見了諸佛的神力;隨所應化,使諸位衆生清淨;隨應一切問難而回答,具有無盡的辯才。這就是菩薩第六受生之藏。

  「如何名爲『佛力光明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深入佛的業用之力,周遊諸佛土而心無退轉,供養承事菩薩衆會而無有疲倦厭惡,了知一切法都如同幻覺而生起,知曉諸世間如同夢中所見,一切色相猶如光影,神通所製造出來的都是化生的,一切受生都如同影子,諸佛說法都如同山谷中的回響,由此而開示法界使衆生都獲得對諸法的最究竟理解。這就是菩薩第七受生之藏。

  「如何名爲『觀普智門受生藏』?善男子!這些菩薩都已經到達童真位,觀一切智的每一智門,盡無量劫開演一切菩薩所行,對于諸菩薩所證得的甚深叁昧都在心中達到自在的境地,于念念中生于十方世界諸如來之所,能夠在種種差別的境界中進入無差別的定境,在無差別之法中顯現出有差別的智慧,在無量境界中知曉『無』的境界,在很少的境之中得以進入無量的境界,通達法性的廣大無際,知曉諸世間都是虛假的施設,所有一切都是識心所生起的。這就是菩薩第八受生之藏。

  「如何名爲『普現莊嚴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能夠以種種裝飾去莊嚴無量的佛土,完全能化現一切衆生及諸佛身,獲得無所畏法門,演清淨法,周流法界,無所障礙;隨其心樂,普使知見,示現種種成菩提行,使其生出無礙一切智道;如此所作不失其時,而常常在叁昧毗盧遮那智慧之藏。這就是菩薩第九受生藏。

  「如何名爲『入如來地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都在過去、現在、未來一切如來的道場領受了灌頂法,完全知曉一切境界的次第。菩薩由此知曉一切衆生前世、後世出生、死殁轉生的次序,知曉一切菩薩的修行次序,知曉一切衆生心念的次序,知曉叁世如來成佛的次序,知曉如來善巧方便說法的次序,也知曉一切初、中、後際所有諸劫之中成、住、壞劫中諸佛的名號次序。菩薩能夠隨順衆生應化而救度衆生,爲衆生示現莊嚴的功德法門,菩薩以神通說法,方便調伏衆生。這就是菩薩第十受生之藏。

  「佛子!若菩薩摩诃薩,于此十法修習增長圓滿成就,則能于一莊嚴中,現種種莊嚴;如是莊嚴一切國土,開導示悟一切衆生,盡未來劫無有休息;演說一切諸佛法海種種境界、種種成熟,展轉傳來無量諸法;現不思議佛自在力,充滿一切虛空法界;于諸衆生心行海中而轉*輪,于一切世界示現成佛,恒無間斷;以不可說清淨言音說一切法,住無量處通達無礙;以一切法莊嚴道場,隨諸衆生欲解差別而現成佛,開示無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間。」

  爾時,岚毗尼林神,欲重明其義,以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最上離垢清淨心,見一切佛無厭足,願盡未來常供養,此明慧者受生藏。一切叁世國土中,所有衆生及諸佛,悉願度脫恒瞻奉,此難思者受生藏。聞法無厭樂觀察,普于叁世無所礙,身心清淨如虛空,此名稱者受生藏。其心恒住大悲海,堅如金剛及寶山,了達一切種智門,此最勝者受生藏。大慈普覆于一切,妙行常增諸度海,以法光明照群品,此雄猛者受生藏。了達法性心無礙,生于叁世諸佛家,普入十方法界海,此明智者受生藏。法身清淨心無礙,普詣十方諸國土,一切佛力靡不成,此不思議受生藏。入深智慧已自在,于諸叁昧亦究竟,觀一切智如實門,此真身者受生藏。淨治一切諸佛土,勤修普化衆生法,顯現如來自在力,此大名者受生藏。久已修行薩婆若,疾能趣入如來位,了知法界皆無礙,此諸佛子受生藏。

  「善男子!菩薩具此十法,生如來家,爲一切世間清淨光明。善男子!我從無量劫來,得是自在受生解脫門。」

  【章旨】妙德圓滿神對善財童子總結說,菩薩具足此「十種受生藏」即可生于如來家。妙德圓滿神又以偈語重新演說此十法。

  【語譯】妙德圓滿神對善財童子說:「佛子!菩薩如果在此十法中修習增長圓滿成就,則能夠在一莊嚴之中,顯現出種種莊嚴;以如此莊嚴一切國土,開導示現使一切衆生都能得悟,盡未來劫無有休息;演說一切諸佛法海種種境界、種種成熟,展轉傳來無量諸法;顯現出不思議佛自在之力,充滿一切虛空法界;在諸衆生心行海之中旋轉*輪,在一切世界示現成佛,永遠沒有間斷;以不可說清淨言音演說一切法,住于無量處而通達無礙;以一切法莊嚴道場,針對諸衆生得欲解差別而顯現成佛,開示無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間之衆生。」

  這時,岚毗尼園林中的妙德圓滿神,想重新演說其義,便以佛之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偈頌語譯從略)。

  「善男子!菩薩具備這一十法,生于如來家,爲一切世間的清淨光明。善男子!我是從無量劫來而獲得這種自在受生解脫之門的。」

  善財…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