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慶。思惟彼功德,疾增衆福海;見此神通事,發大菩提心。專求佛功德,增廣諸大願,嚴淨一切剎,滅除叁惡道。普于十方土,供養無數佛,修行本誓願,救脫衆生苦。我于彼佛所,聞法得解脫,億剎微塵數,無量劫修行。劫中所有佛,我悉曾供養,護持其正法,淨此解脫海。億剎微塵數,過去十力尊,盡持其*輪,增明此解脫。我于一念頃,見此剎塵中,一一有如來,所淨諸剎海。剎內悉有佛,園中示誕生,各現不思議,廣大神通力。或見不思議,億剎諸菩薩,住于天宮上,將證佛菩提。無量剎海中,諸佛現受生,說法衆圍繞,于此我皆見。一念見億剎,微塵數菩薩,出家趣道場,示現佛境界。我見剎塵內,無量佛成道,各現諸方便,度脫苦衆生。一一微塵中,諸佛轉*輪,悉以無盡音,普雨甘露法。億剎微塵數,一一剎塵內,悉見于如來,示現般涅槃。如是無量剎,如來示誕生;而我悉分身,現前興供養。不思議剎海,無量趣差別;我悉現其前,雨于大法雨。佛子我知此,難思解脫門,無量億劫中,稱揚不可盡。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于無量劫徧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如諸菩薩摩诃薩,能以一念爲諸劫藏,觀一切法,以善方便而現受生;周徧供養一切諸佛,究竟通達一切佛法;于一切趣皆現受生,一切佛前坐蓮華座;知諸衆生應可度時,爲現受生方便調伏;于一切剎現諸神變,猶如影像悉現其前。我當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迦毗羅城,有釋種女,名曰『瞿波』①。汝詣彼問:菩薩雲何于生死中教化衆生?」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章旨】妙德圓滿神最後以偈頌形式總結自己所講,並且又向善財童子推薦迦毗羅城中的「瞿波」釋種女,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告別妙德圓滿神,繼續前行求法。
【注釋】①瞿波:關于此釋種女的名號,澄觀解釋說:「言『瞿波』者,此雲『守護大地』,在家爲父母守護太子,儲備守護國地。既爲其妃,依主得名。表十地既圓,故無地不護。然太子有叁夫人,一名『瞿波』,次名『耶輸陀羅』,叁名『摩奴舍』。今因位之極故取其第一,法喜已滿故,寄之昔妃。此位親能得佛,故在生佛之城矣!」(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四九中。)這是說,「瞿波」爲釋迦太子之妃,以其象征「法雲地」是因爲其能夠接近佛的緣故。
【語譯】這時,岚毗尼園妙德圓滿神想重新宣說這一「自在受生解脫法門」,秉承佛的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偈頌語譯從略)
「善男子!我只是知曉這一『菩薩于無量劫徧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法門。如同諸位菩薩一樣,我能夠以一念作爲諸劫的寶藏,觀一切法,以善方便而顯現受生;周徧供養一切諸佛,究竟通達一切佛法;對于一切趣都能夠受生,在一切佛前坐于蓮華座上;當知曉諸衆生應可度之時,前往爲其顯現受生方便使其得到調伏;在一切國土顯現出諸神變,猶如影像都全部顯現在前。我如何能夠知曉能夠演說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迦毗羅城有釋迦族的女子名叫『瞿波』。你可以前往那裏向其請教:菩薩如何在生死中教化衆生?」
當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在其周圍繞行無數圈,殷勤瞻仰。然後,善財童子告別妙德圓滿神,踏上繼續求法的曆程。
【說明】善財童子第四十參——妙德圓滿神神會,至此敘述完畢。妙德圓滿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自在受生解脫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九地「善慧地」的方法。「善慧地」,又作「善意地」、「善根地」,菩薩至此位,成就微妙四無礙辯,普徧十方,善說法門,因此名爲「善慧地」。
《華嚴經》卷七十五 入法界品之十六
【題解】
本卷爲《入法界品》「末會」中第四十二會,即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中的四十一參「瞿波釋種女會」的內容。
善財童子遵從「妙德圓滿神」的囑咐,前去拜訪「瞿波釋種女」,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善財童子來到菩薩集會的「普現法界光明講堂」,受到「無懮德」神與一萬名主宮殿神的迎接。「無懮德」神對善財童子大加稱贊。善財童子向無懮德神說明自己所證與所作。無懮德神以及其他神衆以偈頌贊頌善財童子,而無懮德神從此追隨善財童子而永不舍棄遠離。
善財童子進入普現法界光明講堂,看到坐在寶蓮花師子座上的衢波釋氏女,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衢波釋氏女首先對于善財童子發菩提心並且不懈求法的精神表示贊許,接著衢波釋氏女爲善財童子講述「因陀羅網普智光明菩薩之行」,以及承事善知識的十種方法。後又以偈頌重新闡述了這一「因陀羅網普智光明菩薩之行」。瞿波釋種女應善財童子的請求,爲其宣說「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解脫門」的境界。瞿波釋種女說,進入「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解脫門」就可以完全知曉娑婆世界、各類國土之海以及往昔諸佛之因緣。
瞿波釋種女應善財童子的請求,爲其宣說自己獲得的「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解脫門」的機緣與時間久暫。瞿波釋種女回答說:在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劫有一名爲「勝行」的劫,此劫中有一處名叫「無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處名叫「安隱」的四天下。這一四天下的閻浮提中,有一座名爲「高勝樹」的王城,此城中的國王名叫「財主」,其王有一位名叫「威德主」的太子。城中又有一位名爲「善現」的母親,帶一名叫「具足妙德」的童女。城中「法雲光明」道場中有一位名爲「勝日身」的如來出世。妙德童女因爲夢中目睹如來而得以前往拜見太子。童女之母親向太子介紹妙德童女的出生以及成長經曆,激勵太子迎娶這位童女。太子進入香牙園告訴童女及其童女之母自己修行佛法的志向,而妙德童女願意與太子一起修行並供養勝日身如來。妙德童女與其母親善現以及太子一起前往勝日身佛的住所拜見這位佛,並且聽聞勝日身佛說法。太子回宮將勝日身佛出世的消息告訴給國王。國王便舍棄王位,將其讓與太子,自己與一萬名眷屬一起去拜見勝日身佛。那位父王因爲聽聞佛說法而發心出家,而那位太子則因七寶自然具足而成爲轉輪聖王。
瞿波釋種女告訴善財童子,那位供養勝日身如來的妙德女,就是其前身,其因供養此劫中的最後一位佛,並且聽聞其說「出生一切如來燈法門」,立即獲得「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境界解脫」境界。瞿波釋種女給善財童子說,盡管自己獲得了「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境界解脫」,並且多劫修證,但卻未能知曉「普賢解脫」境界。因爲此「普賢解脫」境界事理之無邊,與諸佛之境界相同。
「瞿波」釋種女又向善財童子推薦佛母摩耶,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瞿波」釋種女最後以偈頌形式總結自己所講。善財童子于是告別「瞿波」釋種女,繼續前行求法。瞿波釋種女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觀察菩薩叁昧海解脫法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十地「法雲地」的方法。「法雲地」,又作「法雨地」,菩薩至此位,大法智雲含衆德水,如虛空覆隱無邊二障,使無量功德充滿法身,故名「法雲」。「寄位修行相」部分至此全部結束。
善財童子第四十一參:瞿波釋種女會
爾時,善財童子向迦毗羅城,思惟修習受生解脫,增長廣大,憶念不舍。
漸次遊行,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其中有神,號「無懮德」,與一萬主宮殿神俱,來迎善財,作如是言:「善來丈夫!有大智慧,有大勇猛,能修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心恒不舍廣大誓願,善能觀察諸法境界;安住法城,入于無量諸方便門,成就如來功德大海;得妙辯才,善調衆生,獲聖智身,恒順修行,知諸衆生心行差別,令其歡喜趣向佛道。
「我觀仁者修諸妙行心無暫懈,威儀所行悉皆清淨,汝當不久得諸如來清淨莊嚴無上叁業①,以諸相、好莊嚴其身,以十力智瑩飾其心,遊諸世間。我觀仁者勇猛精進而無有比,不久當得普見叁世一切諸佛,聽受其法,不久當得一切菩薩禅定解脫諸叁昧樂,不久當入諸佛如來甚深解脫。何以故?見善知識親近供養,聽受其教,憶念修行,不懈不退,無懮無悔,無有障礙,魔及魔民不能爲難,不久當成無上果故。」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叁參的第四十一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四十二會。善財童子遵從「妙德圓滿神」的囑咐,前去拜訪「瞿波釋種女」,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在路上,善財童子來到菩薩集會的「普現法界光明講堂」,受到「無懮德」神與一萬名主宮殿神的迎接。「無懮德」神對善財童子大加稱贊。
【注釋】①如來清淨莊嚴無上叁業:即「清淨叁業」。據《菩薩璎珞經》卷十一載,須菩提請問佛之色身如何,佛以叁業清淨作答:第一,身業清淨,是指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不善之法。第二,口業清淨,是指凡所言說的,都爲真實誠信而永離邪妄之語。第叁,意業清淨,是指收攝身心,常居寂定而別無異念。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向迦毗羅城進發,思惟修習受生解脫法門,增長廣大,對于這一法門憶念不舍。
善財童子逐漸前進,到達菩薩集會的普現法界光明講堂。這一講堂中有一位號爲「無懮德」的神。「無懮德」神與一萬主宮殿神一起前來迎接善財童子,並且這樣說道:「善來丈夫!你有大智慧,有大勇猛之力,能夠修習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法門,心永遠不舍棄廣大誓願,善于並且能夠觀察諸法境界;安住于法城,進入于無量諸方便門,成就如來功德大海;獲得美妙的辯才,善于調伏衆生,獲得聖智之身,永遠順修行,知曉諸衆生心行的差別,使其歡喜而趣向佛道。
「我看到您修諸妙行而心無暫懈,威儀所行也全部都很清淨,你當在不久獲得諸如來清淨莊嚴的無…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