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理而獲得的十種安住心以及菩薩所具的十種忍受行兩種不同說法。
【語譯】善財童子向瞿波釋種女請教說:「大聖!這一『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解脫門』的境界如何呢?」
瞿波釋種女回答說:「善男子!我進入這一解脫門,知曉此娑婆世界佛土微塵數劫的所有衆生,在諸趣之中,死于此而生于彼,作善作惡,受諸果報;有追求出離的衆生,也有不追求出離的衆生,有正定、邪定及不定叁類衆生,有煩惱中種植了善根的衆生,也有煩惱中沒有種植善根的衆生,有具足善根的衆生,也有未具足善根的衆生,有不善之根攝入善根的衆生,也有善根攝入不善根的衆生;衆生如此所集的善、不善法,我都可以知見。又彼劫中所有諸佛的名號、出世次第,我都全部了知。那位佛世尊從初發心到以方便求取一切智,出生一切諸大願之海,供養諸佛,修習菩薩行,成就等正覺,旋轉微妙*輪,顯現大神通,化度衆生,我都全部了知。我也知曉那些佛衆會的差別,其衆會中有諸衆生依靠聲聞乘而得以出離,其聲聞衆過去修習的一切善根以及其所得的種種智慧,我都全部了知。有諸衆生依靠獨覺乘而得以出離,其諸獨覺所有的善根、所獲得的菩提、寂滅解脫、神通變化、成熟衆生、進入涅槃,我都全部了知。我也知曉那圍繞著佛的諸菩薩衆,其諸菩薩從初發心到修習善根,出生無量諸大願行,成就滿足諸波羅蜜種種莊嚴菩薩之道,以自在之力,進入菩薩地,住于菩薩地,觀想菩薩地,清淨菩薩地,菩薩地之相、菩薩地之智、菩薩所攝之智、菩薩教化衆生之智、菩薩建立智、菩薩廣大行之境界、菩薩神通行、菩薩叁昧海、菩薩的方便,菩薩在念念中所入的叁昧海、所得的一切智之光明、所獲得的一切智之電光雲、所獲得的實相忍、所通達的一切智、所住的國土海、所進入的法海、所知曉的衆生海、所住的方便、所發的誓願、所顯現的神通,我全部都了知。
「善男子!此娑婆世界,盡未來際的所有劫之海,展轉不斷,我都能夠了知。譬如,我知曉娑婆世界,也知曉娑婆世界之內的微塵數世界,也知曉娑婆世界內的一切世界,也知曉娑婆世界微塵內的所有世界,也知曉娑婆世界外十方無間所住世界,也知曉娑婆世界世界種所攝的世界,也知曉毗盧遮那世尊此華藏世界海中的十方無量諸世界種所攝世界,所謂:世界廣博、世界安立、世界輪、世界場、世界差別、世界流轉、世界中的蓮花、世界須彌山、世界的名號。盡此世界海的一切世界,憑借毗盧遮那世尊本願之力的緣故,我都能夠知曉,也能夠憶念。
「我也念如來往昔所有諸因緣之海。所謂:修集一切諸乘方便,在無量劫中,住于菩薩行,清淨佛的國土,教化衆生,承事諸佛,造立住處,聽受諸佛說法,獲得諸叁昧,獲得諸自在;修習檀波羅蜜進入佛之功德海,持戒苦行,具足諸忍,勇猛精進,成就諸禅,圓滿清淨智慧;于一切處示現受生,對于普賢行願都能夠全部清淨,完全進入諸國土,完全清淨佛土,完全進入一切如來智之海,完全攝入一切諸佛菩提,獲得如來的大智光明,證得諸佛的一切智之性,成就等正覺,旋轉微妙*輪。我也知曉所有道場衆會以及衆會中得一切衆生在往世已來所種植的善根,從初發心到成熟衆生,修行方便,念念增長,獲得諸叁昧神通解脫。如此一切,我都完全了知。爲什麼呢?我這一解脫法門,能夠知曉一切衆生的心行、一切衆生所修行的善根、一切衆生雜染清淨、一切衆生的種種差別、一切聲聞的諸叁昧門、一切緣覺的寂靜叁昧神通解脫法門、一切菩薩以及一切如來的解脫光明,我都能夠了知。」
爾時,善財童子白瞿波言:「聖者得此解脫,其已久如?」
答言:「善男子!我于往世,過佛剎微塵數劫,有劫名『勝行』,世界名『無畏』。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爲『安隱』。其四天下閻浮提中,有一王城,名『高勝樹』,于八十王城中最爲上首。彼時,有王名曰『財主』,其王具有六萬采女、五百大臣、五百王子;其諸王子皆悉勇健,能伏怨敵。其王太子,名『威德主』,端正殊特,人所樂見,足下平滿①,輪相備具②,足趺隆起③,手足指間皆有網缦④,足跟齊正⑤,手足柔軟⑥,伊尼耶鹿王腨⑦,七處圓滿⑧,陰藏隱密⑨,其身上分如師子王⑩,兩肩平滿11,雙臂(月庸,音yong)長12,身相端直13,頸文叁道,頰如師子14,具四十齒15悉皆齊密16,四牙鮮白17,其舌長廣18出梵音聲19,眼目绀青20,睫如牛王21,眉間毫相22,頂上肉髻23,皮膚細軟如真金色24,身毛上靡25,發帝青色26,其身洪滿如尼拘陀樹27。
「爾時,太子受父王教,與十千采女詣香牙園遊觀戲樂。太子是時,乘妙寶車,其車具有種種嚴飾,置大摩尼師子之座而坐其上;五百采女各執寶繩牽馭而行,進止有度,不遲不速;百千萬人持諸寶蓋,百千萬人持諸寶幢,百千萬人持諸寶幡,百千萬人作諸妓樂,百千萬人燒諸名香,百千萬人散諸妙華,前後圍繞而爲翊從。道路平正,無有高下,衆寶雜華散布其上;寶樹行列,寶網彌覆,種種樓閣延袤其間。其樓閣中,或有積聚種種珍寶,或有陳列諸莊嚴具,或有供設種種飲食,或有懸布種種衣服,或有備擬諸資生物,或複安置端正女人,及以無量僮仆侍從;隨有所須,悉皆施與。
「時,有母人名爲『善現』,將一童女名『具足妙德』,顔容端正,色相嚴潔,洪纖得所,修短合度,目發绀青,聲如梵音,善達工巧,精通辯論,恭勤匪懈,慈愍不害,具足慚愧,柔和質直,離癡寡欲,無諸谄诳,乘妙寶車,采女圍繞,及與其母從王城出,先太子行。見其太子言辭諷詠,心生愛染,而白母言:『我心願得敬事此人,若不遂情,當自殒滅。』母告女言:『莫生此念。何以故?此甚難得。此人具足輪王諸相,後當嗣位作轉輪王,有寶女出,騰空自在。我等卑賤,非其匹偶。此處難得,勿生是念。』
「彼香牙園側,有一道場,名『法雲光明』。時,有如來名『勝日身』,十號具足,于中出現已經七日。時,彼童女暫時假寐,夢見其佛;從夢覺已,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勝日身如來,于法雲光明道場成等正覺已經七日,諸菩薩衆前後圍繞。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梵天乃至色究竟天,諸地神、風神、火神、水神、河神、海神、山神、樹神、園神、藥神、主城神等,爲見佛故,皆來集會。』
【章旨】瞿波釋種女應善財童子的請求,爲其宣說自己獲得「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解脫門」的機緣與時間久暫。瞿波釋種女回答說:在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劫有一名爲「勝行」的劫,此劫中有一處名叫「無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處名叫「安隱」的四天下。這一四天下的閻浮提中,有一座名爲「高勝樹」的王城,此城中的國王名叫「財主」,其王有一位名叫「威德主」的太子。城中又有一位名爲「善現」的母親,帶一名叫「具足妙德」的童女。城中的「法雲光明」道場中有一位名爲「勝日身」的如來出世。
【注釋】①足下平滿:即「足下安平立相」、「兩足掌下皆悉平滿相」,佛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足底平直柔軟,安住密著于地面。
②輪相備具:即「足下二輪相」、「千輻輪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足心所顯現的一千輻輪寶之肉紋相。
③足趺隆起:即「足趺高滿相」、「足趺隆起相」、「足趺端厚相」、「足趺高平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足背高起圓滿之相。
④手足指間皆有網缦:即「手足指缦網相」、「指間雁王相」、「俱有網鞔相」、「指網缦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手足的每一指間,都有缦網交互連絡之紋樣,如雁王張指則現,不張則不現。
⑤足跟齊正:即「足跟廣平相」、「足跟圓滿相」、「足跟長相」、「腳跟長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足踵圓滿廣平之相。
⑥手足柔軟:即「手足柔軟相」、「手足如兜羅綿相」、「手足細軟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手足極柔軟,如細劫波毳之相。
⑦伊尼耶鹿王腨:即「伊泥延腨相」、「腨如鹿王相」、「鹿王腨相」、「兩腨鹿王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股骨如鹿王般纖圓之相。
⑧七處圓滿:即「七處隆滿相」、「七處滿肩相」、「七處隆相」,指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兩手、兩足下、兩肩、頸項等七處之肉都隆滿、柔軟。
⑨陰藏隱密:即「陰藏相」、「馬陰藏相」、「陰馬藏相」、「象馬藏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男根密隱于體內如馬陰(或象陰)之相。
⑩其身上分如師子王:即「上身如獅子相」、「上身相」、「師子身相」、「身如師子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之上半身如同獅子王般廣大,行住坐臥威容端嚴。
11兩肩平滿:即「肩圓好相」、「肩圓大相」、「兩肩平整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兩肩圓滿豐腴,殊勝微妙之相。
12雙臂(月庸,音yong)長:即「正立手摩膝相」、「垂手過膝相」、「手過膝相」、「平住手過膝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立正時,兩手垂下,長可越膝。
13身相端直:即「大直身相」、「身廣洪直相」、「廣洪直相」、「大人直身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在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
14頰如師子:即「獅子頰相」、「頰車相」、「頰車如獅子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兩頰隆滿如同獅子頰。
15具四十齒:即「四十齒相」、「口四十齒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具有四十齒,一一皆齊等、平滿如白雪。
16悉皆齊密:即「齒齊相」、「齒密齊平相」、「諸齒齊密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諸齒都不粗不細,齒間密接而不容一毫。
17四牙鮮白:即「牙白相」、「四牙白淨相」、「齒白如雪相」,佛的叁十二相之一。指佛在四十齒之外,上、下也各有二齒,其色鮮白光潔,銳利如鋒,堅固如金剛。
18其舌長…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