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應該知曉無量衆生之心,應該知曉無量衆生根,應該知曉無量衆生的理解,應該觀想無量衆生之行,應該調伏無量衆生,應該斷絕無量煩惱,應該使無量業習清淨,應該滅除無量邪見,應該滅除無量雜染之心,應該發無量清淨之心,應該拔除無量苦毒之箭,應該使無量愛欲海幹涸,應該破除無量無明之黑暗,應該摧破無量我慢之山,應該斷絕無量生死之系縛,應該渡過無量諸有之流,應該竭盡無量受生之海,應該使無量衆生拔出五欲之淤泥,應該使無量衆生遠離叁界之牢獄,應該置無量衆生于聖道之中,應該消滅無量貪欲之行,應該淨治無量瞋恚之行,應該摧破無量愚癡之行,應該超越無量之魔網,應該遠離無量之魔業,應該淨治菩薩無量欲樂,應該增長菩薩無量之方便,應該出生菩薩無量增上之根,應該明潔菩薩無量決定之解,應該趣入菩薩無量平等,應該清淨菩薩無量功德,應該修治菩薩無量諸行,應該示現菩薩無量隨順世間行,應該産生無量淨信之力,應該住于無量精進之力,應該清淨無量正念之力,應該充滿無量叁昧力,應該生起無量淨慧之力,應該使無量勝解力得到堅固,應該聚集無量福德之力,應該增長無量智慧之力,應該發起無量菩薩力,應該圓滿無量如來之力,應該分別無量法門,應該了知無量法門,應該清淨無量法門,應該産生無量法光明,應該作無量法而照耀世間,應該照耀無量品類衆生之根,應該知曉無量煩惱之病,應該聚集無量妙法之藥,應該治療無量衆生之疾病,應該嚴辦無量甘露之供養,應該前往無量之佛國土,應該供養無量諸如來,應該進入無量菩薩會,應該接受無量諸佛教,應該忍受無量衆生之罪,應該滅除無量惡道難,應該使無量衆生生于善道,應該以四攝攝取無量衆生,應該修習無量總持門,應該産生無量大願門,應該修習無量大慈、大願之力,應該勤求無量法而常無休息,應該生起無量思惟之力,應該生起無量神通事,應該清淨無量智光明,應該前往無量衆生趣,應該受無量諸有的産生,應該顯現出無量差別身,應該知曉無量言辭法,應該進入無量差別心,應該知曉菩薩大境界,應該住于菩薩大宮殿,應該觀想菩薩甚深妙法,應該知曉菩薩難知之境界,應該實踐菩薩難行之諸行,應該具備菩薩尊重威德,應該踐入菩薩難入之正位,應該知曉菩薩種種諸行,應該顯現菩薩普徧神力,應該接受菩薩平等法雲,應該擴大菩薩無邊行網,應該滿足菩薩無邊諸度,應該接受菩薩無量記別,應該進入菩薩無量忍門,應該治理菩薩無量諸地,應該清淨菩薩無量法門,應該與諸菩薩一樣,安住于無邊劫,供養無量佛,嚴淨不可說佛國土,出生不可說菩薩願。善男子!概括而言之,應該完全修習一切菩薩行,應該完全化度一切衆生界,應該完全進入一切劫,應該完全生于一切處,應該完全知曉一切世,應該完全實踐一切法,應該完全清淨一切國土,應該完全滿足一切願,應該完全供養一切佛,應該完全與一切菩薩之願相同,應該完全侍奉一切善知識。
「善男子!汝求善知識,不應疲倦;見善知識,勿生厭足;請問善知識,勿憚勞苦;親近善知識,勿懷退轉;供養善知識,不應休息;受善知識教,不應倒錯;學善知識行,不應疑惑;聞善知識演說出離門,不應猶豫;見善知識隨煩惱行,勿生嫌怪;于善知識所生深信尊敬心,不應變改。何以故?善男子!菩薩因善知識,聽聞一切菩薩諸行,成就一切菩薩功德,出生一切菩薩大願,引發一切菩薩善根,積集一切菩薩助道,開發一切菩薩法光明,顯示一切菩薩出離門,修學一切菩薩清淨戒,安住一切菩薩功德法,清淨一切菩薩廣大志,增長一切菩薩堅固心,具足一切菩薩陀羅尼辯才①門,得一切菩薩清淨藏,生一切菩薩定光明,得一切菩薩殊勝願,與一切菩薩同一願,聞一切菩薩殊勝法,得一切菩薩秘密處,至一切菩薩法寶洲,增一切菩薩善根芽,長一切菩薩智慧身,護一切菩薩深密藏,持一切菩薩福德聚,淨一切菩薩受生道,受一切菩薩正法雲,入一切菩薩大願路,趣一切如來菩提果,攝取一切菩薩妙行,開示一切菩薩功德,往一切方聽受妙法,贊一切菩薩廣大威德,生一切菩薩大慈悲力,攝一切菩薩勝自在力,生一切菩薩菩提分,作一切菩薩利益事。
「善男子!菩薩由善知識任持,不墮惡趣;由善知識攝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識護念,不毀犯菩薩戒;由善知識守護,不隨逐惡知識;由善知識養育,不缺減菩薩法;由善知識攝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識教誨,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識示導,得出離世間;由善知識長養,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識,修一切菩薩行;由供養善知識,具一切助道法;由親近善知識,不爲業惑之所摧伏;由恃怙善知識,勢力堅固,不怖諸魔;由依止善知識,增長一切菩提分②法。
「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識者,能淨諸障,能滅諸罪,能除諸難,能止諸惡,能破無明長夜黑暗,能壞諸見堅固牢獄,能出生死城,能舍世俗家,能截諸魔網,能拔衆苦箭,能離無智險難處,能出邪見大曠野,能度諸有流,能離諸邪道,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薩法,能令安住菩薩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淨智慧眼,能長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說波羅蜜,能擯惡知識,能令住諸地,能令獲諸忍,能令修習一切善根,能令成辦一切道具,能施與一切大功德,能令到一切種智位,能令歡喜集功德,能令踴躍修諸行,能令趣入甚深義,能令開示出離門,能令杜絕諸惡道,能令以法光照耀,能令以法雨潤澤,能令消滅一切惑,能令舍離一切見,能令增長一切佛智慧,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門。
【章旨】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激勵善財童子應該侍奉一切善知識。
【注釋】①陀羅尼辯才:既能善于記憶一切佛法,又能善巧說法之才能。陀羅尼,能夠總攝憶持無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
②菩提分:又作「覺支」、「覺分」。分,支分;因。從廣義而言,泛指追求智慧之叁十七種修行方法,即「叁十七道品」——「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因爲此叁十七法都隨順進入菩提,故皆稱「菩提分法」。從狹義而言,則僅指叁十七道品中的「七覺支」,即「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
【語譯】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繼續給善財童子說:「善男子!你尋找拜見善知識,不應該感到疲倦;拜見善知識,不要産生厭惡與滿足;向善知識請教,不要害怕勞苦;親近善知識,不要懷有退轉之心;供養善知識,不應該休息;接受善知識的教誨,不應該顛倒和誤解;學習善知識的行爲,不應該感到疑惑;聽聞善知識演說出離的法門,不應該猶豫;看見善知識隨煩惱之行,不要産生嫌棄與怪異之想;對于善知識所生的深信尊敬心,不應該變化更改。爲什麼這麼說呢?善男子!菩薩憑借善知識,聽聞一切菩薩諸行,成就一切菩薩功德,出生一切菩薩大願,引發一切菩薩善根,積集一切菩薩助道,開發一切菩薩法之光明,顯示一切菩薩出離法門,修學一切菩薩清淨戒,安住于一切菩薩功德法,清淨一切菩薩廣大志,增長一切菩薩堅固之心,具足一切菩薩陀羅尼辯才①法門,獲得一切菩薩清淨藏,産生一切菩薩定光明,獲得一切菩薩殊勝大願,與一切菩薩具有一樣的願,聽聞一切菩薩殊勝之法,獲得一切菩薩秘密之處,到達一切菩薩法之寶洲,增長一切菩薩善根之芽,增長一切菩薩智慧之身,護守一切菩薩深密之藏,持一切菩薩福德聚,清淨一切菩薩受生道,受一切菩薩正法之雲,進入一切菩薩大願之路,趣入一切如來菩提果,攝取一切菩薩妙行,開示一切菩薩功德,前往一切地方聽受妙法,贊歎一切菩薩廣大威德,産生一切菩薩大慈悲力,攝取一切菩薩殊勝自在力,産生一切菩薩菩提分,做一切菩薩利益衆生之事。
「善男子!菩薩由于有善知識任持,不會墮入惡趣;由于有善知識攝受,不會從大乘中退墜;由于有善知識護念,不會毀犯菩薩戒;由于有善知識守護,不會隨逐惡知識;由于有善知識的養育,不會缺減菩薩法;由于有善知識的攝取,會超越凡夫地;由于有善知識的教誨,超越了二乘地;由于有善知識的示範和引導,得以出離世間;由于有善知識長養,能夠不沾染世間法;由于承事善知識的緣故,得以修習一切菩薩行;由于供養善知識的緣故,具備一切助道法;由于親近善知識,不會被業惑之所摧伏;由于恃怙善知識,勢力堅固,不會恐怖諸魔;由于依止善知識,能夠增長一切菩提分法。
「爲什麼能夠如此呢?善男子!善知識,能夠使諸障得到清淨,能夠滅除諸罪,能夠除滅諸難,能夠製止諸惡,能夠破除無明長夜黑暗,能夠毀壞諸見的堅固牢獄,能夠出離生死之城,能夠舍棄世俗之家,能夠截斷諸魔之網,能夠拔出衆苦之箭,能夠遠離無有智慧的險難之處,能夠出離邪見的大曠野,能夠渡過諸有之水流,能夠遠離諸邪道,能夠示現菩提路,能夠教授菩薩法,能夠使其安住于菩薩行,能夠使其趣向一切智,能夠使其獲得清淨智慧之眼,能夠增長菩提心,能夠産生大悲之心,能夠演說妙行,能夠演說波羅蜜,能夠擯出惡知識,能夠使其住于諸地,能夠使其獲得諸忍,能夠使其修習一切善根,能夠使其成辦一切道具,能夠施與一切大功德,能夠使其到達一切種智之位,能夠使其歡喜地聚集功德,能夠使其踴躍地修習諸行,能夠使其趣入甚深之義,能夠使其開示出離世間之門,能夠使其杜絕諸惡道,能夠使其以法光照耀世間,能夠使其以法雨潤澤世間,能夠使其消滅一切惑,能夠使其舍棄遠離一切見,能夠使其增長一切佛之智慧,能夠使其安住于一切佛之法門。
「善男子!善知識者,如慈母,出生佛種故;如慈父,廣大利益故;如乳母,守護不令作惡故;如教師,示其菩薩所學故;如善導,能示波羅蜜道故;如良醫,能治煩惱諸病故;如雪山,增…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