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60

  ..續本文上一頁之道。應該知曉,這樣展轉修行,更是加倍難得。

  「諸位仁者!其他的諸位菩薩經過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纔能滿足菩薩的願行,纔能親近諸佛菩提。而這位長者之子,在其一生之內,就能夠清淨佛土,就能夠化度衆生,就能夠以智慧深入法界,就能夠成就諸波羅蜜,就能夠增廣一切諸行,就能夠圓滿一切大願,就能夠超出一切魔業,就能夠承事一切善友,就能夠清淨諸菩薩道,就能夠圓滿具足普賢菩薩諸行。」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如是稱歎善財童子種種功德,令無量百千衆生發菩提心已,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爲饒益一切世間,汝爲救護一切衆生,汝爲勤求一切佛法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善男子!汝獲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壽命,汝善值如來出現,汝善見文殊師利大善知識。汝身是善器,爲諸善根之所潤澤。汝爲白法之所資持,所有解欲悉已清淨,已爲諸佛共所護念,已爲善友共所攝受。何以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衆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①

  「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于世間無所礙故;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②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日,普照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盛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菩提心者,猶如明燈,能放種種法光明故。③

  「菩提心者,猶如淨目,普見一切安危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猶如正濟,令其得離諸邪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車,普能運載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門戶,開示一切菩薩行故;菩提心者,猶如宮殿,安住修習叁昧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園苑,于中遊戲受法樂故;菩提心者,猶如舍宅,安隱一切諸衆生故;菩提心者,則爲④,利益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爲所依⑤,諸菩薩行所依處故;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慈母,生長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乳母,養育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善友,成益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猶如帝王,一切願中得自在故。⑥

  「菩提心者,猶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菩提心者,如須彌山,于諸衆生心平等故;菩提心者,如鐵圍山,攝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雪山,長養一切智慧藥故;菩提心者,猶如香山⑦,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猶如虛空,諸妙功德廣無邊故;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故。⑧

  【章旨】彌勒菩薩稱贊善財童子能夠發菩提心,並且以一百一十種比喻來稱贊菩提心。澄觀說這些比喻所言都通于叁種發心,且菩提心「徧該諸地」。從內容上這些比喻大多用來說明「信成就及解行發心」以及「菩提心殊勝功德」。(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中)此一百一十種比喻又可分爲十二個層次,此章先敘述前四個層次叁十二句比喻。澄觀則據北齊地論師慧光的解釋將其與「十二住」配釋,可以參考。

  【注釋】①菩提心者猶如種子叁句:據澄觀說,此叁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種性住」,「皆是種生之義」。此「住」屬于「十地」之「初地」。(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②諸見薪:一切諸見如同可以燃燒的柴草、薪木。

  ③菩提心者猶如淨水六句:據澄觀說,此六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勝解行住」,「明勝解行住中之益」。此「住」屬于「十地」之「初地」。(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④所歸:所歸趣、歸向、向往的對象。

  ⑤所依:所依止、依托的對象。

  ⑥菩提心者猶如淨目十六句:據澄觀說,此十六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極喜增上住」,此「住」屬于「十地」之「初地」。(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⑦香山:即大量出産香木、香料之山。佛教典籍中以爲在無熱池之北,爲閻浮提洲之最高中心。中國古人以之爲「昆侖山」,《俱舍論》稱之爲「香醉山」,當今的地理學家以爲是喜馬拉雅山。

  ⑧菩提心者猶如大海七句:據澄觀說,此七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戒增上住」。(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語譯】這時,彌勒菩薩這樣稱歎善財童子使無量百千衆生發菩提心的種種功德之後,就對善財童子說:「好啊!好啊!善男子!你爲了饒益一切世間,你爲了救護一切衆生,你爲了勤求一切佛法的緣故,發起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善男子!你不僅獲得了善妙的利益,你又善于獲得人身,你善于保養壽命,你善于遇到如來出現,你善于拜見文殊師利大善知識。你的身體是很好的根器,它被諸善根所潤澤。你被善法所資持,你所有的知解、欲望都已經完全清淨,已經被諸佛一起所護念,已經被善友所共同攝受。爲什麼這麼說呢? 

  「善男子!菩提心,猶如種子,從其中因爲能夠生出一切諸佛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良田,因爲從中能夠使衆生的白淨法得到增長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因爲它能夠執持一切諸世間的緣故。

  「菩提心,猶如淨水,因爲能夠用它洗去一切煩惱垢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大風,因爲其在世間完全沒有任何障礙的緣故;菩提心,猶如熊熊燃燒著的火,因爲它能夠燒盡一切諸見之柴薪的緣故;菩提心,猶如明淨的太陽,因爲其完全照耀著一切諸世間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圓滿的月亮,因爲諸多白淨法即善法完全圓滿的緣故;菩提心,猶如明燈,因爲它能夠放出種種法光明的緣故。

  「菩提心,猶如明淨的眼睛,因爲藉助于它能夠完全看見一切安全、危險之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大道,因爲藉助于它能夠完全進入大智之城的緣故;菩提心,猶如正確的渡河方法,因爲它能夠使衆生得以遠離諸邪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大車,因爲它能夠運載諸菩薩的緣故;菩提心,猶如門戶,因爲它能夠開示一切菩薩行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宮殿,因爲可以藉助于它安住而修習叁昧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園苑,因爲在其中可以遊戲而享受法樂的緣故;菩提心,猶如住宅,因爲它可以使一切衆生得到安全、穩定的住處的緣故;菩提心,是衆生的所歸,因爲可以藉助于它使一切諸世間都得到利益的緣故;菩提心,爲衆生的所依,因爲它是諸菩薩行所依之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慈父,因爲它訓導一切諸菩薩的緣故;菩提心,猶如慈母,因爲藉助于它可以生長出一切諸菩薩的緣故;菩提心,猶如乳母,因爲它養育一切諸菩薩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善友,因爲它能夠成就利益一切諸菩薩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君主,因爲它勝于一切聲聞、緣覺等修習二乘之人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帝王,因爲其中的一切願都可以得到自在的緣故。

  「菩提心,猶如大海,因爲一切功德都全部進入菩提心之中的緣故;菩提心,如同須彌山,因爲它對于諸衆生之心來說是平等的;菩提心,如同鐵圍山,因爲它能夠攝持一切諸世間的緣故;菩提心,猶如雪山,因爲它長期養育一切智慧之藥的緣故;菩提心,猶如香山,因爲在其中能夠出生一切功德之香的緣故;菩提心,猶如虛空,因爲它所具的諸多美妙功德廣闊而無有邊際的緣故;菩提心,猶如蓮花,因爲它不沾染一切世間之法的緣故。

  「菩提心者,如調慧象①,其心善順不犷戾②故;菩提心者,如良善馬,遠離一切諸惡性故;菩提心者,如調禦師,守護大乘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藥,因爲能夠治一切煩惱病故;菩提心者,猶如坑阱③,陷沒一切諸惡法故;菩提心者,猶如金剛,悉因爲能夠穿徹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猶如香箧④,因爲能夠貯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猶如妙華,一切世間所樂見故;菩提心者,如白栴檀⑤,除衆欲熱使清涼故;菩提心者,如黑沈香,因爲能夠熏法界悉周徧故。⑥

  「菩提心者,如善見藥王,因爲能夠破一切煩惱病故;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藥⑦,因爲能夠拔一切諸惑箭故;菩提心者,猶如帝釋,一切主中最爲尊故;菩提心者,如毗沙門,因爲能夠斷一切貧窮苦故;菩提心者,如功德天⑧,一切功德所莊嚴故;菩提心者,如莊嚴具,莊嚴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如劫燒火⑨,因爲能夠燒一切諸有爲故;菩提心者,如無生根藥⑩,長養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龍珠11,因爲能夠消一切煩惱毒故;菩提心者,如水清珠12,因爲能夠清一切煩惱濁故。13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14,周給一切諸貧乏故;菩提心者,如功德瓶15,滿足一切衆生心故;菩提心者,如如意樹16,能雨一切莊嚴具故;菩提心者,如鵝羽衣17,不受一切生死垢故;菩提心者,如白氎線18,從本已來性清淨故;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衆生田故;菩提心者,如那羅延,能摧一切我見敵故;菩提心者,猶如快箭,能破一切諸苦的故;菩提心者,猶如利矛,能穿一切煩惱甲故;菩提心者,猶如堅甲,能護一切如理心故。19

  「菩提心者,猶如利刀,能斬一切煩惱首故;菩提心者,猶如利劍,能斷一切憍慢铠故;菩提心者,如勇將幢,能伏一切諸魔軍故;菩提心者,猶如利鋸,能截一切無明樹故;菩提心者,猶如利斧,能伐一切諸苦樹故;菩提心者,猶如兵仗,能防一切諸苦難故;菩提心者,猶如善手20,防護一切諸度身故;菩提心者,猶如好足,安立一切諸功德故;菩提心者,猶如眼藥,滅除一切無明翳故;菩提心者,猶如鉗鑷,能拔一切身見刺故。21

  【章旨】彌勒菩薩以一百一十八種比喻稱贊菩提心,此章接著敘述中間四個層次四十句比喻。

  【注釋】①調慧象:已經馴服了的智慧之象。

  ②犷戾:凶悍、暴戾。

  ③坑阱:指捕捉野獸的陷阱、陷…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