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坑。
④香箧:裝藏香木、香料的筐子。
⑤白栴檀:香木之名。栴檀有赤、白、黑、紫等類型。白色之栴檀名爲「白栴檀」,能治療熱病。
⑥菩提心者如調慧象十句:據澄觀說,此十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增上心住」。(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⑦毗笈摩藥:又作「頻伽陀藥」,意思爲「除去」、「普去」,據說此藥能夠除去所有毒惡疾病。
⑧功德天:即「吉祥天」,爲施福德之女神,又稱「摩诃室利」、「室唎天女」、「吉祥天女」、「吉祥功德天」、「寶藏天女」等等。本爲印度神話中的神,系那羅延天爲妃,愛欲神之母,後與帝釋、摩酰首羅、毗濕奴等諸神,一並爲佛教所繼承,成爲佛教之護法天神。據早期印度佛教之傳說,此天系毗沙門天之妃,其父爲德叉迦,母爲鬼子母神。
⑨劫燒火:壞劫時大火災之火,能將一切都燒光。
⑩無生根藥:指不生根之藥。
11龍珠:指龍颔下之珠璎。根據《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五載,昔有螺髻梵志居于恒河邊,爲龍所阻撓,佛令其乞龍頸下之珠璎,龍即不再出現。
12水清珠:即「淨水珠」,能使濁水澄淨,以喻慈心及信心。
13菩提心者如善見藥王十句:據澄觀說,此十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覺分相應增上慧住戒增上住」。(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14如意珠:即「如意寶珠」、「摩尼寶珠」等名,據說此珠能夠隨衆生之意願,變現出種種珍寶;此病也有除病、去苦的功能。關于此寶珠之出處,說法不一,有說出自龍王的,有說出自摩竭魚之腦中,也有說爲佛舍利所變成。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龍王以之爲首飾,若轉輪聖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閻浮提作大饒益。
15功德瓶:即「如意瓶」、「善瓶」、「寶瓶」、「德瓶」、「吉祥瓶」,據說能夠産生善福,能夠滿足衆生的一切願望,能夠成立一切功德。
16如意樹:即「劫波樹」、「劫樹」,爲生于帝釋天所居喜林園中之樹名。「劫波」爲時間之義。關于此樹名稱之由來,據《金剛頂經》卷四載,劫波樹能應時産生一切所需之物,如衣服、莊嚴之飾物、日常用具等,故有此稱。另外一種說法是,由此樹之花開花謝而可測知晝夜時間,故稱爲「劫波樹」。
17鵝羽衣:用鵝毛製作的衣服,不沾水,不沾染汙垢。
18白氎線:以白氎紡成的線,潔白無暇。
19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十句:據澄觀說,此十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諸谛相應增上住」。(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20善手:指「淨居天」五種手印之一,即妙好之手,即施無畏。左、右手皆可,一般皆用左手。
21菩提心者猶如利刀十句:據澄觀說,此十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相應增上住」,以之「明緣起流轉止息」。(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語譯】彌勒菩薩繼續爲善財童子贊歎菩提心:「菩提心,如同馴服了的大象,因爲其心已經善順而不犷戾的緣故;菩提心,如同良善的馬,因爲其已經遠離一切諸惡性的緣故;菩提心,如同調禦師,因爲其守護大乘一切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良藥,因爲藉助于它能夠治愈一切煩惱等疾病的緣故;菩提心,猶如陷坑,因爲藉助于它能夠陷沒一切諸惡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金剛,因爲它完全能夠穿徹一切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香箧,因爲它能夠貯藏一切功德香的緣故;菩提心,猶如美妙的花朵,因爲它是一切世間衆生所樂見的緣故;菩提心,如同白色的栴檀香,因爲藉助于它能夠除去衆生的欲熱而使其變得清涼的緣故;菩提心,如同黑色的沈香,因爲藉助于它能夠完全周全地熏染法界的緣故。
「菩提心,如善見藥王,因爲藉助于它能夠破除一切煩惱疾病的緣故;菩提心,如同毗笈摩藥,因爲藉助于它能夠拔除一切諸惑之箭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帝釋,因爲它是一切主之中最爲尊貴的緣故;菩提心,如同毗沙門,因爲藉助于它能夠斷除一切貧窮之苦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功德天,因爲它是一切功德所莊嚴的緣故;菩提心,如同莊嚴具,因爲它莊嚴一切諸菩薩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劫燒火,因爲它能夠燒毀一切諸有爲法的緣故;菩提心,如同無生根藥,因爲它長期養育一切諸佛法的緣故;菩提心,猶如龍珠,因爲它能夠消滅一切煩惱之毒的緣故;菩提心,如同水清珠,因爲它能夠清除一切煩惱之濁的緣故。
「菩提心,如同如意珠,因爲它能夠周全地給予一切諸位貧乏衆生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功德瓶,因爲它能夠滿足一切衆生之心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如意樹,因爲它能夠下降一切莊嚴具的緣故;菩提心,如同鵝羽衣,因爲它不受一切生死之垢汙染的緣故;菩提心,如同白氎線,因爲它從本已來其性清淨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快利犁,因爲它能夠治一切衆生之田的緣故;菩提心,如同那羅延,因爲它能夠摧毀一切我見之敵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快箭,因爲它能夠破除一切諸苦的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利矛,因爲它能夠穿透一切煩惱之铠甲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堅甲,因爲它能夠保護一切如理之心的緣故。
「菩提心,猶如利刀,因爲它能夠斬斷一切煩惱之首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利劍,因爲它能夠斷除一切憍慢之铠甲的緣故;菩提心,如同勇將之幢,因爲它能夠伏滅一切諸魔軍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利鋸,因爲它能夠截斷一切無明之樹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利斧,因爲它能夠伐除一切諸苦之樹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兵杖,因爲它能夠防止一切諸苦難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善手,因爲它能夠防護一切諸度之身的緣故;菩提心,猶如好足,因爲它能夠安立一切諸功德的緣故;菩提心,猶如眼藥,因爲它能夠滅除一切無明之翳障的緣故;菩提心,猶如鉗鑷,因爲藉助于它能夠拔除一切身見之刺的緣故。
「菩提心者,猶如臥具,息除生死諸勞苦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識,能解一切生死縛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財,能除一切貧窮事故;菩提心者,如大導師,善知菩薩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猶如伏藏,出功德財無匮乏故;菩提心者,猶如湧泉,生智慧水無窮盡故;菩提心者,猶如明鏡,普現一切法門像故;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諸罪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攝法故;菩提心者,如大龍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①
「菩提心者,猶如命根,任持菩薩大悲身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甘露,因爲能夠令安住不死界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大網,普攝一切諸衆生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罥索②,攝取一切所應化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鈎餌,出有淵中所居者的緣故;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藥③,因爲能夠令無病永安隱的緣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藥,悉因爲能夠消歇貪愛毒的緣故;菩提心者,如善持咒,因爲能夠除一切顛倒毒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疾風,因爲能夠卷一切諸障霧的緣故;菩提心者,如大寶洲④,出生一切覺分寶⑤的緣故。⑥
「菩提心者,如好種性,出生一切白淨法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住宅,諸功德法所依處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市肆,菩薩商人貿易處的緣故;菩提心者,如煉金藥,因爲能夠治一切煩惱垢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好蜜,圓滿一切功德味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正道,令諸菩薩入智城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好器,因爲能夠持一切白淨法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時雨,因爲能夠滅一切煩惱塵的緣故;菩提心者,則爲住處,一切菩薩所住處的緣故;菩提心者,則爲壽行⑦,不取聲聞解脫果的緣故。⑧
「菩提心者,如淨琉璃,自性明潔無諸垢的緣故;菩提心者,如帝青寶⑨,出過世間二乘智的緣故;菩提心者,如更漏鼓⑩,覺諸衆生煩惱睡的緣故;菩提心者,如清淨水,性本澄潔無垢濁的緣故;菩提心者,如閻浮金,映奪一切有爲善的緣故;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諸世間的緣故;菩提心者,則爲所歸,不拒一切諸來者的緣故;菩提心者,則爲義利11,因爲能夠除一切衰惱事的緣故;菩提心者,則爲妙寶,因爲能夠令一切心歡喜的緣故;菩提心者,如大施會12,充滿一切衆生心的緣故;菩提心者,則爲尊勝,諸衆生心無與等的緣故;菩提心者,猶如伏藏,因爲能夠攝一切諸佛法的緣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網,因爲能夠伏煩惱阿修羅的緣故;菩提心者,如婆樓那風13,因爲能夠動一切所應化的緣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火14,因爲能夠燒一切諸惑習的緣故;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間應供養的緣故。15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
【章旨】彌勒菩薩以一百一十八種比喻稱贊菩提心,此章接著敘述最後四個層次四十六句比喻。
【注釋】①菩提心者猶如臥具十句:據澄觀說,此十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無相有功用住」。(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②罥索:又稱「金剛索」、「罥網」,爲戰鬥或狩獵之用具,系于戰鬥之時用以罥取人,或罥取馬頭、馬腳之繩索,俗稱搭索。
③阿伽陀藥:又作「阿揭陀」、「阿竭陀」,原意爲「健康」、「長生不死」、「無病」、「普去」、「無價」,後轉用作藥物名稱,尤指解毒藥而言。「阿伽陀藥」又稱「不死藥」、「丸藥」,此藥靈奇,價值無量,服之能普去衆疾。
④大寶洲:意思爲埋藏珍寶的河中或海中的陸地,在此是比喻佛果之大妙地。
⑤一切覺分寶:指叁十七「菩提分」之寶。覺分,梵語音譯叫做「菩提分」,即順于覺的支分,有叁十七法,亦即叁十七科的道品。
⑥菩提心者猶如命根十句:據澄觀說,此十種比喻屬于「十二住」中的「無相無功用住」。(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七下)
⑦菩提心者如…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